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用散热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4497发布日期:2020-02-21 18:34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用散热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用散热支架。



背景技术:

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适用范围宽广且在各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的电子设备,充当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娱乐工具,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计算机分为主机和显示屏两个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两个部分的内部元器件越来越精密,相应的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高,为了对显示屏的使用进行良好的保护,人们一般会将其安装在对应的散热支架上,但是现有的散热支架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的支架结构大多为平面板式结构,对于直面屏的显示屏能够进行很好的固定,但是由于曲面屏以及窄边框显示屏的普及,现有的支架结构不能对曲面结构显示屏进行稳固的固定,而且由于显示屏的两侧和顶端边框较窄,现有的支架结构在使用时极易从两侧或顶端对屏幕显示内容造成遮挡;

2.现有的支架散热结构,大多是通过普通风冷或水冷来实现的,水冷使用成本高且易损坏,而风冷结构则是在支架的某一区域安装风扇,对显示屏的某一固定区域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用散热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易从手中滑落,防水性能差,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用散热支架,包括竖板,所述竖板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夹板,且第一夹板呈“u”字型结构,并且竖板的顶端连接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呈“l”字型结构,且第二夹板的内表面粘接有橡胶垫,所述竖板的背面安装有旋钮,且旋钮吻合在卡孔中,并且卡孔开设在竖板的表面上,所述竖板之间设置有横板,且两者呈90°夹角分布,并且横板和竖板之间设置有竖轴和套环,所述横板的中间位置通过支撑板和底座板相连接,且支撑板为倾斜分布,并且底座板的内部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底端通过进风口和外部相连通,且进风口开设在底座板的侧表面上,并且风扇的上方设置有出风口,同时出风口开设在底座板上端面,所述风扇的上方还设置有位于出风口边侧的第一风道。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板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板槽的内部,板槽开设在竖板上半段的内部,且板槽的内部设置有拉绳和水平分布的横轴,并且拉绳的顶端固定在第二夹板的底端,拉绳的底端缠绕在横轴上。

优选的,所述横轴为方形结构,其一端转动连接在板槽内壁,另一端和旋钮构成水平方向上的滑动连接结构,且旋钮与相吻合的卡孔均为多边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竖轴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在横板的端头处,且竖轴和套环为转动连接,并且套环和竖板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上均安装了防尘滤网,且出风口位于第一夹板的下方,并且出风口的表面积为风扇表面积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道的左端位于风扇的上方,其开设在底座板的内部上半段,且第一风道通过支撑板内部的第二风道和横板内部的第三风道相连通,第三风道与对称倾斜分布的吹孔相连通,并且吹孔呈端头朝向左侧倾斜分布的开设在横板上下两端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计算机显示屏用散热支架,使用两组不同的夹板结构,配合竖板处的左右转动,确保不会对屏幕显示内容造成遮挡的同时,能够对现有曲面屏结构的显示屏进行稳固的支撑固定,同时可使用风扇对显示屏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同步的风冷散热,设计更加合理;

1.将位于竖板顶端的夹板改为倒置l字型结构,配合第一夹板的支撑以及拉绳的拉紧固定效果,能对显示屏进行稳固的固定,并且通过竖板围绕竖轴处的转动,能够确保对称分布的两个竖板能够在横板所在的垂直面上倾斜分布,确保对于曲面结构的显示屏能够稳固的支撑;

2.出风口和风扇的共同使用,便于使风扇运行产生的气流能够直接作用在显示屏正面,而多个风道以及吹孔结构的设计,使风扇气流能够同时对显示屏的背部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横板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板俯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竖板;2、第一夹板;3、第二夹板;31、板槽;32、拉绳;33、横轴;4、旋钮;5、卡孔;6、横板;7、套环;8、竖轴;9、支撑板;10、底座板;11、风扇;12、进风口;13、出风口;14、第一风道;141、第二风道;142、第三风道;143、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用散热支架,包括竖板1、第一夹板2、第二夹板3、板槽31、拉绳32、横轴33、旋钮4、卡孔5、横板6、套环7、竖轴8、支撑板9、底座板10、风扇11、进风口12、出风口13、第一风道14、第二风道141、第三风道142和吹孔143,竖板1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夹板2,且第一夹板2呈“u”字型结构,并且竖板1的顶端连接有第二夹板3,第二夹板3呈“l”字型结构,且第二夹板3的内表面粘接有橡胶垫,竖板1的背面安装有旋钮4,且旋钮4吻合在卡孔5中,并且卡孔5开设在竖板1的表面上,竖板1之间设置有横板6,且两者呈90°夹角分布,并且横板6和竖板1之间设置有竖轴8和套环7,横板6的中间位置通过支撑板9和底座板10相连接,且支撑板9为倾斜分布,并且底座板10的内部安装有风扇11,风扇11的底端通过进风口12和外部相连通,且进风口12开设在底座板10的侧表面上,并且风扇11的上方设置有出风口13,同时出风口13开设在底座板10上端面,风扇11的上方还设置有位于出风口13边侧的第一风道14。

第二夹板3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板槽31的内部,板槽31开设在竖板1上半段的内部,且板槽31的内部设置有拉绳32和水平分布的横轴33,并且拉绳32的顶端固定在第二夹板3的底端,拉绳32的底端缠绕在横轴33上,横轴33为方形结构,其一端转动连接在板槽31内壁,另一端和旋钮4构成水平方向上的滑动连接结构,且旋钮4与相吻合的卡孔5均为多边形结构,使用者可将显示屏的底端直接放置第一夹板2上,此时将旋钮4从卡孔5处抽出,此时旋钮4和方形结构的横轴33依然处于连接状态,使用者可直接旋转旋钮4,旋钮4会带动横轴33同步的在板槽31中转动,拉绳32便会相应的缠绕在横轴33上,此时拉绳32的顶端便会拉动着第二夹板3在板槽31中向下移动,直至第二夹板3的内表面橡胶垫部分与显示屏的顶部边框区域紧紧贴合。

竖轴8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在横板6的端头处,且竖轴8和套环7为转动连接,并且套环7和竖板1为固定连接,当被固定的对象是曲面结构的显示屏时,只需提前将两个竖板1围绕着图3中的竖轴8转动即可。

出风口13和进风口12上均安装了防尘滤网,且出风口13位于第一夹板2的下方,并且出风口13的表面积为风扇11表面积的一半,风扇11在通电运行时,会将外部空气气流加速的从进风口12处吸入至风扇11所在的空腔中,并且自然的气流会加速通过出风口13与第一夹板2上放置的显示屏屏幕部分接触,从而达到对显示屏正面进行散热的目的。

第一风道14的左端位于风扇11的上方,其开设在底座板10的内部上半段,且第一风道14通过支撑板9内部的第二风道141和横板6内部的第三风道142相连通,第三风道142与对称倾斜分布的吹孔143相连通,并且吹孔143呈端头朝向左侧倾斜分布的开设在横板6上下两端面,风扇11运行产生的气流会有一部分进入到第一风道14中,图1中第一风道14内部的气流会顺着图1和图3中的第二风道141进入到图4中的第三风道142内部,并且最终会从吹孔143处,吹向显示屏的背部,从而实现风扇11运行、对显示屏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同步风冷散热的目的。

工作原理:首先在初始状态下,使用者可将显示屏的底端直接放置在图1和图3中的第一夹板2上,此时将显示屏的背部直接靠在竖板1和横板6的内表面,之后再将图1和图2中的旋钮4从图2中的卡孔5处抽出,此时旋钮4和方形结构的横轴33依然处于连接状态,使用者可直接旋转旋钮4,旋钮4会带动横轴33同步的在板槽31中转动,拉绳32便会相应的缠绕在横轴33上,此时拉绳32的顶端便会拉动着第二夹板3在板槽31中向下移动,直至第二夹板3的内表面橡胶垫部分与显示屏的顶部边框区域紧紧贴合,之后再将旋钮4重新水平滑动至卡孔5中即可,由于两者均为多边形结构,起到了转动限位的作用,所以无需担心横轴33会出现反转的情况,从而对显示屏进行稳固的固定,由于第二夹板3的顶端并不会遮挡显示屏,所以不会出现影响内容显示的问题,当被固定的对象是曲面结构的显示屏时,只需提前将两个竖板1围绕着图3中的竖轴8转动即可;

图1中的风扇11在通电运行时,会将外部空气气流加速的从进风口12处吸入至风扇11所在的空腔中,并且自然的气流会加速通过出风口13与第一夹板2上放置的显示屏屏幕部分接触,从而达到对显示屏正面进行散热的目的,如图5所示,由于出风口13的面积只占据风扇11俯视面积的一半,所以风扇11运行产生的气流会有一部分进入到第一风道14中,图1中第一风道14内部的气流会顺着图1和图3中的第二风道141进入到图4中的第三风道142内部,并且最终会从吹孔143处,吹向显示屏的背部,从而实现风扇11运行、对显示屏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同步风冷散热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