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片开合结构以及防火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0752发布日期:2020-05-06 23:0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片开合结构以及防火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住宅排气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片开合结构以及防火止回阀。



背景技术:

防火止回阀是住宅排气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顺畅排出烟气,并防止烟气倒灌,同时设有锁紧结构方便必要时能够有效防火,保障安全;其中阀片开合的主要方式是,在阀体上设置转轴,阀片围绕转轴进行转动以进行阀片的开合过程。

例如中国专利201110272120.3公开了一种烟道防火止回阀,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烟气通道,设置在烟气通道内的阀片,在所述的外壳的内部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安装耳片,在安装耳片内设置有安装孔,阀片通过设置在其上端两侧上的连接轴转动设置在烟气通道内,在烟气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阀片设置在靠近进风口一侧的烟气通道内,在所述的出风口内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安装板,顶板的一端通过螺栓转动设置在安装板上,顶板的另一端与设置在阀片上的挡板相互配合,在螺栓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卡扣在安装板上,扭簧的另一端卡扣在顶板上,熔断片的一端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顶板上,熔断片的另一端与安装板相抵。

再例如中国专利201120087073.0开了一种导流防火止回阀,包括阀座,阀座铰接有单向封闭排烟通道的单开或多开排烟止回盖,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阀座上连接有热熔片和锁紧排烟止回盖的锁闭器,所述的锁闭器与热熔片配合,热熔片保持锁闭器待与排烟止回盖配合、锁紧排烟止回盖的趋势。

现有技术中的防火止回阀存在开合过程不稳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阀片开合结构以及防火止回阀,通过阀片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之间形成的稳固连接结构,提高阀片开合过程中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阀片开合结构,用于防火止回阀,包括阀片、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阀片具有主体部、设置在主体部上的连接部以及与主体部相对固定的转动部,阀片设置为围绕转动部进行自转;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互相铰接,第一连杆的自由端设置为与转动部之间具有恒定间距,且第一连杆的自由端与转动部之间同步或者异步转动,第二连杆的自由端与连接部之间铰接,其中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阀片之间形成以第一连杆与阀片为摇杆、以第一连杆的自由端与转动部为机架、以第二连杆为连杆的双摇杆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阀片能够围绕其转动部进行转动,此时,由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限位作用,在阀片进行转动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会发生随动,其中第一连杆的自由端与阀片的转动部之间的间距是恒定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阀片之间形成双摇杆机构,阀片的开合过程更加稳定,有效避免了阀片的晃动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动部位于主体部的下方,在主体部上设置有支撑板,主体部通过支撑板连接至转动部;其中,转动部位于主体部之外,使得阀片具有更大的开启角度,在阀片开启口,阀片自身不会对正在排出的气体造成不必要的阻力,以实现气体的快速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部为设置在阀片中央的连接片,且连接片突出主体部之外,第二连杆铰接至连接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杆的有效长度不小于第二连杆的有效长度;进一步的,第一连杆可以为直杆、弯弧杆或弯折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杆的自由端设置有复位弹簧,在第一连杆上设置有通孔,复位弹簧设置为穿过通孔并始终被第一连杆压紧;本方案中选择第一连杆作为阀片自动关闭的施力部分,阀片打开排气过程中,会通过第一连杆进一步压紧复位弹簧,排气过程停止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力驱动下,第一连杆会偏拉阀片使其关闭,实现阀片的自动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动部设置有扭簧,扭簧抵接至主体部并始终被主体部压紧;本方案中选择阀片的主体部作为阀片自动关闭的施力部分,阀片打开排气过程中,会通过主体部进一步压紧扭簧,排气过程停止后,在扭簧的作用力驱动下,会驱动阀片朝向关闭的方向转动,实现阀片的自动关闭。

本实用新型中,阀片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之间形成的双摇杆机构,可以同时在两个摇杆(第一连杆、阀片)处设置复位用的弹性件,例如弹簧,以实现阀片的自动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火止回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阀座、以及前述阀片开合结构,阀片开合结构设置在阀体内,阀片开合结构中的阀片可开合地盖合至阀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阀体内位于阀座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轴与第二轴,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互相平行,阀片中的转动部铰接至第一轴,阀片开合结构中第一连杆的自由端铰接至第二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阀片处于关阀位置时,阀片设置为朝向阀座的一侧倾斜,其中,阀片的最大倾角为20°,具体例如为15°。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阀片开合结构稳定性好,阀片在开阀位置与关阀位置之间顺畅切换,开启或者关闭的阻力小、开启角度更大;

本实用新型的阀片结构设置有作用于第一连杆的复位弹簧与作用于阀片的扭簧,二者同时向阀片施加作用力,使得阀片的密闭性能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防火止回阀有效提高了阀片开合过程中的稳定性与顺畅性,双摇杆机构的设计方式,有利于提高结构可靠性,提高防火止回阀的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阀片开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阀片开合结构的机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火止回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阀片处于关阀位置的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火止回阀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阀片处于开阀位置的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火止回阀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第一连杆为直杆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阀片开合结构,用于防火止回阀,包括阀片1、第一连杆2与第二连杆3。

其中,如图1所示,阀片1具有主体部11、连接部12以及转动部13;连接部12设置在主体部11的中央,转动部13位于主体部11的下方,优选的,在主体部11设置有延伸至其下方的支撑板14,转动部13形成在支撑板14上,用于使得阀片1围绕转动部13进行自转;

第一连杆2与第二连杆3之间互相铰接,第一连杆2的自由端(非与第二连杆3铰接的一端)相对于转动部13具有恒定间距,二者之间同步或者异步进行转动,第二连杆3的自由端(非与第一连杆2铰接的一端)与连接部12铰接。

具体的,连接部12优选为连接片,第二连杆3的自由端铰接至连接片上,第一连杆2为弯弧形杆。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与阀片1之间形成以第一连杆2与阀片1为摇杆、以第一连杆2的自由端与转动部13为机架、以第二连杆3为连杆的双摇杆机构。

图2为双摇杆机构的机构简图,其中以ab为第一连杆2,bf为第二连杆3,de为发现,cf为连接部12,图中de所在位置即为阀片1的关阀位置,此时第一连杆2位于ab所在位置;de’所在位置即为阀片1的开阀位置,此时第一连杆2位于ab’所在位置。

其中,c点所在位置优选为阀片1的中点位置。

在排出气体过程中,具有一定流速的气体吹向阀片1,将阀片1从关闭位置吹至开启位置,此时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发生随动,排出气体结束后,在外力的驱使下,阀片1自动从开启位置切换至关闭位置,一种优选的外力驱动结构为:

如图1所示,第一连杆2的自由端设置有复位弹簧4,在第一连杆2上设置有通孔21,复位弹簧4设置为穿过通孔21并始终被第一连杆2压紧;其中,复位弹簧4始终处于被压紧的状态,在阀片1被开启后,第一连杆2进一步压紧复位弹簧4,排气过程停止后,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力驱动下,会驱动第一连杆2偏拉阀片1使其关闭,实现阀片1的自动关闭。

进一步的,在转动部13设置有扭簧5,扭簧5抵接至主体部11并始终被主体部11压紧;其中,扭簧5也始终处于被压紧的状态,在阀片1被开启后,阀片1的主体部11会进一步压紧扭簧5,排气过程停止后,在扭簧5的作用力驱动下,会驱动阀片1朝向关闭的方向转动,实现阀片1的自动关闭。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一种防火止回阀,包括阀体6、阀座7以及实施例1中的阀片开合结构。

其中,在阀体6内位于阀座7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轴61与第二轴62,第一轴61与第二轴62之间互相平行,阀片1中的转动部13铰接至第一轴61,第一连杆2的自由端铰接至第二轴62。

图3示出了阀片1处于关阀位置的状态,此时阀片1的主体部11盖合在阀座7上而形成密封连接;

优选的,在阀片1处于关阀位置的状态时,阀片1设置为朝向阀座7的一侧倾斜,例如阀片的倾角为15°。

图4示出了阀片1处于开阀位置的状态,此时阀片的主体部11被排出的气体吹开,以进行正常排气的过程。

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用于锁定第一连杆2位置的锁紧装置8,以防止火灾的蔓延,锁紧装置8包括熔断片81、锁紧片82、锁紧弹簧83以及固定转轴84,在第一连杆2上设置有朝向阀片突出的凸部22,其中熔断片81固定在阀体6上,锁紧弹簧83套设在固定转轴84上,锁紧片82一端连接至锁紧弹簧83并将锁紧弹簧83压紧,另一端抵在熔断片81上而被熔断片81限位;

正常状态下,在第一连杆2的转动过程中,凸部22不会与锁紧片82产生位置干涉;在火灾状态下,熔断片81发生熔断动作,其对锁紧片82的限位作用消失,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锁紧片82发生转动,并抵在第一连杆2的凸部22上,从而限制第一连杆2的转动,进而实现将阀片锁定至关阀位置。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杆2的形状为直杆。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