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设备用管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6648发布日期:2020-06-12 14:2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设备用管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创造属于制冷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用管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制冷领域中的压缩机等相关类设备中,管路配件通常采用铜材,但是铜材管路容易引起变形,尤其是在较长距离的管路布置时,受安装方式影响,管路长度、管路的变形、以及管路布置时的弯折拐角等结构,都对制冷效果有影响。另外,对于变流量的管路中,管体与过渡件常预制成一体式结构,制造工艺难度大,成本高,且对于现场工况适应性差,无法与使用工况达到合理的匹配,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施工角度,都存在改进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制冷设备用管件连接结构,可实现现场快速装配制作,制造方便,成本低,有效保障了设备的制冷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制冷设备用管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体、与第一管体相接的第二管体、以及二者间的过渡支撑单元;所述第一管体尾端设有扩口部;所述第二管体对应扩口部设有缩口部;

所述过渡支撑单元呈筒状,其处于第二管体内侧的一端为封闭式结构;过渡支撑单元的主体结构布置在第二管体缩口部内,其所具有的扩口檐结构向外翻折并包裹在第二管体缩口部的端头,在缩口部外壁形成密封环结构,同时,在扩口檐结构上设有若干镂空孔;

所述过渡支撑单元在过渡支撑单元上设有向外的环状凸起结构,且环状的凸起结构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使得第二管体形成先逐渐收窄而后又逐渐放宽的出口结构。

进一步,各镂空孔的总面积大于扩口檐上封闭实体部分的面积。

进一步,所述第二管体的缩口部上对应过渡支撑单元的凸起结构处设有向内的第二管体凹陷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管体的扩口部上对应过渡支撑单元的凸起结构处设有向内的第一管体凹陷结构。

进一步,所述镂空孔内安装有整流调整件。

进一步,所述整流调整件为制作镂空孔时,向内冲压成型的卷片。

进一步,各所述卷片向整流调整件内侧弯卷的方向各不相同。

进一步,所述过渡支撑单元的封闭端呈向外突出的弧面结构。

一种上述制冷设备用管件连接结构的装配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筒体进行扩口,使其开口处形成扩口檐结构,并在筒体上处于扩口檐内侧的部分加工出环状凸起结构,制成过渡支撑单元;

对扩口檐上冲压处理,形成若干镂空孔,并使被冲裁的镂空孔部分实体结构形成卷片;

将过渡支撑单元封闭端插入第二管体的缩口部内,扩口檐结构外翻,包裹住第二管体外壁,形成密封环结构;

将安装有过渡支撑单元的一端插入第一管体的扩口部内,使第一管体的扩口部过渡段内壁挤压密封环结构,实现紧密贴合;

在第一管体扩口部外壁大致对应过渡支撑单元上环状凸起结构的部分压制呈凹陷结构。

进一步,利用夹钳夹紧第一管体2-3次,形成4或6个凹陷区域,各凹陷区域大致均布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创造结构设计巧妙,通过简单的装配制作,既可得到相应的连接结构,可应用于管路延长时接管间的过渡连接,过渡支撑单元不仅提高了连接结构处的强度,同时,还提升了管路中所输送的液体/气体冷媒的流量(流速)。应用此连接结构的管路中,即使管路较长、弯折较多,流速损也非常小,最大限度确保制冷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产品,降低了制冷设备达到相同制冷效果时的能耗。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创造中设有过渡支撑单元的第二管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第一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创造实施例中第一、二管体均设有凹陷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二管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创造实施例中过渡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创造实施例设有密封圈时第一管体部分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创造实施例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焊接固定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创造应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过渡支撑单元;4-扩口部;5-缩口部;6-扩口檐结构;7-密封环结构;8-镂空孔;9-环状凸起结构;10-出口结构;11-外开口;12-内开口;13-第二管体凹陷结构;14-第一管体凹陷结构;15-整流调整件;16-卷片;17-弧面结构;18-密封圈;19-焊缝;20-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

一种制冷设备用管件连接结构,如图1至9所示,包括第一管体1、与第一管体相接的第二管体2、以及二者间的过渡支撑单元3;所述第一管体尾端设有扩口部4;所述第二管体对应扩口部设有缩口部5;第一管体的扩口部、以及第二管体的缩口部、以及过渡支撑单元可以在现场装配制作前在车间加工完成,便于现场制作和装配。

所述过渡支撑单元呈筒状,其处于第二管体内侧的一端为封闭式结构;过渡支撑单元的主体结构布置在第二管体缩口部内,其所具有的扩口檐结构6向外翻折并包裹在第二管体缩口部的端头,在缩口部外壁形成密封环结构7,同时,在扩口檐结构上设有若干镂空孔8;

所述过渡支撑单元在过渡支撑单元上设有向外的环状凸起结构9,且环状的凸起结构的横截面呈圆弧形(即朝向第二管体内壁一侧的表面呈圆弧状),使得第二管体形成先逐渐收窄而后又逐渐放宽的出口结构10。正是该特殊的出口结构设计,使得管件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应用于送液体或是气体,均能在出口结构部分形成文丘里效应,不仅能够有效的补偿管路布置带来的压力或流量损失,同时,还可以拓展应用于变流量工况。

各镂空孔的总面积大于扩口檐上封闭实体部分的面积,同时,为了保证文丘里效应,各镂空孔总面积要大于过渡支撑单元最小开口间隙部分(环状凸起结构)的截面积。此实施例中,以凸起结构处(中部)最小间隙处为分界,靠近出口一侧(筒体与第二管体间隙)的外开口11要大于处于内侧(筒体与第二管体间隙)的内开口1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各镂空孔总面积为过渡支撑单元最小开口间隙部分截面积的1.3-1.8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第二管体的缩口部上对应过渡支撑单元的凸起结构处设有向内的第二管体凹陷结构13。与过渡支撑单元上的环状凸起结构形成先收窄后放宽的出口结构。此实施例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第一管体的扩口部上对应过渡支撑单元的凸起结构处设有向内的第一管体凹陷结构14。与第二管体凹陷结构匹配,适当第一、二管体形成有效的连接固定,同时,可以为现场快速装配提供了结构基础。

上述镂空孔内安装有整流调整件1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整流调整件为制作镂空孔时,向内冲压成型的卷片16。

具体的,各所述卷片向整流调整件内侧弯卷的方向各不相同,卷片所起的阻挡更有效,紊流效果更好,冷媒和水的流速增大,可以获得较大的雷诺数。此实施例中,优选的方式是,各所述镂空孔非等间隔布置,且各镂空孔大小形状不一,能够更有效的形成紊流。

上述过渡支撑单元的封闭端呈向外(向第二管体进液/气的一端)突出的弧面结构17,减小传输的液/气在进入出口结构之前的阻力。

一种上述制冷设备用管件连接结构的装配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第一管体用于连接的一端进行扩口,形成扩口部,对第二管体用于与第一管体连接的一端进行缩口,形成缩口部;

对筒体进行扩口,使其开口处形成扩口檐结构6,并在筒体上处于扩口檐内侧的部分加工出环状凸起结构9,制成过渡支撑单元;

对扩口檐上冲压处理,形成若干镂空孔8,并使被冲裁的镂空孔部分实体结构形成卷片;

实际上,第一管体的扩口部、以及第二管体的缩口部、以及过渡支撑单元一般都事先加工成型,便于现场制作和装配,非常方便。

现场具体装配制作时,

将过渡支撑单元封闭端插入第二管体的缩口部内,扩口檐结构外翻,包裹住第二管体外壁,形成密封环结构7;

将安装有过渡支撑单元的一端插入第一管体的扩口部内,使第一管体的扩口部过渡段内壁挤压密封环结构,实现紧密贴合;

在第一管体扩口部外壁大致对应过渡支撑单元上环状凸起结构的部分压制呈凹陷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对不平整处进行打磨,实际上,由于采用的是延展性好的材质(如铜材料),因此,甚至可以无需精加工,装配入第一管体内,并适当挤压后,即达到贴合的效果,实现了密封,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还可以在第二管体出口端对应扩口檐外翻包裹的部分先套上一密封圈18,密封圈在内侧,对密封环结构处起到加强密封效果的作用。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利用夹钳夹紧第一管体2-3次,则在夹钳头部两个钳体的作用下,即可形成4或6个凹陷区域,这些凹陷区域对应管体内壁部分形成的即是第一管体凹陷结构、第二管体凹陷结构,在夹紧操作时,大致保证各凹陷区域间隔比较接近,即大致呈沿第一管体外壁圆周方向均布设置的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实际应用工况,当管路压力相对较高时,可以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连接处焊接处理,如图8所示,即,在第一管体扩口部的外端环焊,将第一、二管体固定,同时,环焊的焊缝19又在第一管体与二管体之间形成一道密封结构。

使用时,如图9所示,在第一管体合适位置焊接接头20,将接头的圆锥面与压缩机等设备电阻焊接固定,即可使用,焊接方便。各管体间通过缩口、扩口结构,可以方便的实现扩径或缩径的目的,通过管路主体的多次缩径或扩径,达到安装使用需求,并且,还可以借助过渡支撑单元,有效的改变流量,达到使用需求,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管路布置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实用新型创造结构设计巧妙,通过简单的装配制作,既可得到相应的连接结构,可应用于管路延长时接管间的过渡连接,能够适应实际工况配置,制冷管路无需预制,因此,与现场使用需要匹配度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管件用料。

所设置的过渡支撑单元不仅提高了连接结构处的强度,同时,还提升了管路中所输送的液体/气体冷媒的流量(流速)。应用此连接结构的管路中,即使管路较长、弯折较多,流速损也非常小,最大限度确保制冷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产品,降低了制冷设备达到相同制冷效果时的能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凡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