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过载型凸轮分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5123发布日期:2020-05-08 13:23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过载型凸轮分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凸轮分割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过载型凸轮分割器。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设备中长距离输送中,存在单一输送无法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被输送的物料在输送中往往需要其它差速辅助输送动作,这就要求分割器用精确地过位动作控制物料的移动,并能实现两种动作的准确配合,在输送中保持稳定,除此之外还要求输送的连续性来保证设备的产量。普通的凸轮分割器只有一个输出轴,来完成一种动作,需要完成辅助动作的话还要加一套传动,因为是分开安装,两套传动的传动精度和配合度会受到影响,而且两套传动需要的安装空间大,设备的造价高,维修维护麻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一些突发事件,造成设备的不稳定甚至卡顿,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而设备没有及时停止运转排除故障,就会给运转中的输送部件和分割器带来破坏,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过载型凸轮分割器,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过载型凸轮分割器,包括壳体和壳体盖板,所述的壳体上装配有输入轴、减速输出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的末端通过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固定装配在壳体上的第一轴承座装配在壳体的侧壁上,前端贯穿壳体的侧壁,并通过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和固定装配在壳体上的第二轴承座装配在壳体的侧壁上;所述输入轴上设置有分度凸轮和小齿轮,所述的分度凸轮通过第一圆螺母固定装配在输入轴上,所述的小齿轮通过第二圆螺母固定装配在输入轴的末端处;所述减速输出轴与输入轴平行设置,其前端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和固定装配在壳体上的第三轴承座装配在壳体的侧壁上,其末端贯穿壳体的侧壁,并通过第二深沟球轴承和固定装配在壳体上的第四轴承座装配在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减速输出轴上装配有传动装置和第一过载保护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装配在减速输出轴末端并与小齿轮相啮合的大齿轮、轴承套、第一直线轴承和轴承压环,所述的第一直线轴承通过轴承压环固定装配在减速输出轴上,所述的轴承套套装在第一直线轴承的外侧,所述的大齿轮装配在轴承套上;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接盘和装配在减速输出轴前端的支承传动盘,所述第一活动接盘的一端通过第一定位滚子和开设在轴承套上的固定卡槽与轴承套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插销和第一弹簧与支承传动盘连接;所述输出轴与输入轴和减速输出轴垂直设置,其前端通过第三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三圆螺母装配在壳体的侧壁上,其末端贯穿壳体的侧壁,并通过第四圆锥滚子轴承和固定装配在壳体上的第五轴承座装配在壳体的侧壁上;所述输出轴上装配有分度盘和第二过载保护装置,所述的分度盘通过第二直线轴承装配在输出轴上,且其周圈装配有若干个沿分度盘周向均匀分布且与分度凸轮相配合的分度滚针轴承;所述第二过载保护装置包括第二活动接盘,所述第二活动接盘的一端通过第二定位滚子和开设在输出轴上的固定卡槽与输出轴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插销和第二弹簧与分度盘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速输出轴的前端设置有调整垫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座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所述第二轴承座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所述输入轴与第二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骨架油封。

优选的:所述第三轴承座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圈;所述第四轴承座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四o型密封圈,所述减速输出轴与第四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二骨架油封。

优选的:所述第五轴承座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五o型密封圈,所述输出轴与第五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三骨架油封。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分别在减速输出轴和输出轴上设置过载保护装置,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各输送部件发生的故障,在分割器内部还没有遭到冲击破坏时,及时做出过载保护反应,避免了因设备没有及时停止运转造成的各输送部件的损坏和分割器的损坏;并且在排除故障后,过载保护自动复位,分割器正常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生产,缩短了维护维修时间,为自动化连续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沿输出轴轴心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输入轴轴心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沿减速输出轴轴心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所述的双过载型凸轮分割器,包括壳体1和壳体盖板2,所述的壳体1上装配有输入轴3、减速输出轴4和输出轴5。其中:

所述输入轴3的末端通过第一圆锥滚子轴承6和固定装配在壳体1上的第一轴承座7装配在壳体1的侧壁上,前端贯穿壳体1的侧壁,并通过第二圆锥滚子轴承8和固定装配在壳体1上的第二轴承座9装配在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输入轴3上设置有分度凸轮31和小齿轮32,所述的分度凸轮31通过第一圆螺母33固定装配在输入轴3上,所述的小齿轮32通过第二圆螺母34固定装配在输入轴3的末端处。

所述减速输出轴4与输入轴3平行设置,其前端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10和固定装配在壳体1上的第三轴承座11装配在壳体1的侧壁上,其末端贯穿壳体1的侧壁,并通过第二深沟球轴承12和固定装配在壳体1上的第四轴承座13装配在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减速输出轴4的前端设置有调整垫圈18。所述减速输出轴4上装配有传动装置和第一过载保护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装配在减速输出轴4末端并与小齿轮32相啮合的大齿轮41、轴承套42、第一直线轴承43和轴承压环44,所述的第一直线轴承43通过轴承压环44固定装配在减速输出轴4上,所述的轴承套42套装在第一直线轴承43的外侧,所述的大齿轮41装配在轴承套42上。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接盘45和装配在减速输出轴4前端的支承传动盘46,所述第一活动接盘45的一端通过第一定位滚子47和开设在轴承套42上的固定卡槽与轴承套42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插销48和第一弹簧49与支承传动盘46连接。

所述输出轴5与输入轴3和减速输出轴4垂直设置,其前端通过第三圆锥滚子轴承14和第三圆螺母15装配在壳体1的侧壁上,其末端贯穿壳体1的侧壁,并通过第四圆锥滚子轴承16和固定装配在壳体1上的第五轴承座17装配在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输出轴5上装配有分度盘51和第二过载保护装置,所述的分度盘51通过第二直线轴承52装配在输出轴5上,且其周圈装配有若干个沿分度盘51周向均匀分布且与分度凸轮31相配合的分度滚针轴承53。所述第二过载保护装置包括第二活动接盘54,所述第二活动接盘54的一端通过第二定位滚子55和开设在输出轴5上的固定卡槽与输出轴5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插销56和第二弹簧57与分度盘51连接。

为了防止壳体1内的润滑油泄漏,在所述第一轴承座7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19。在所述第二轴承座9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20,并在所述输入轴3与第二轴承座9之间设置有第一骨架油封21。在所述第三轴承座11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圈22。在所述第四轴承座13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四o型密封圈23,并在所述减速输出轴4与第四轴承座13之间设置有第二骨架油封24。在所述第五轴承座17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五o型密封圈25,并在所述输出轴5与第五轴承座17之间设置有第三骨架油封26。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实现双轴差速输出的凸轮分割器,能在运转中实现过载保护,它常应用于复杂的中长距离自动化输送中,适用于输送带驱动、齿轮驱动、无间隙联轴器结合驱动场合,可以为自动化中长距离输送提供精确的过位动作,为复杂输送提供准确的动作配合,并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输送设备的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工作时,动力源(电机或减速机)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凸轮分割器的输入轴3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输入轴3上的分度凸轮31推动输出轴5分度盘51上的分度滚针轴承53,驱使输出轴5转动,输入轴3每旋转一圈(360°),输出轴5旋转一个分度滚子夹角(相邻两分度滚针轴承53之间的夹角)的度数,完成一次过位。与此同时,输入轴3带动小齿轮32转动,小齿轮32与减速输出轴4上的大齿轮41啮合,大、小齿轮的齿数比为2:1,即输入轴3每旋转一圈(360°),减速输出轴4转过180°。

当输出轴5扭力达到85n.m-95n.m时,第二活动接盘54与输出轴5连接处的第二定位滚子55受力脱出输出轴5上的固定卡槽,第二活动接盘54和分度盘51与输出轴5分离,因为分度盘51和输出轴5之间设有第二直线轴承52,此时分度盘51和第二活动接盘54产生空转,输出轴5停止转动,设备输送部件停止运动。当输出轴5扭力降到正常值时,第二定位滚子55回到输出轴5的固定卡槽内,分度盘51和第二活动接盘54带动输出轴5恢复正常转动。

当减速输出轴4扭力达到85n.m-95n.m时,第一活动接盘45与轴承套42连接处的第一定位滚子47受力脱出轴承套42上的固定卡槽,第一活动接盘45与大齿轮41和轴承套42分离,因为轴承套42和减速输出轴4之间设有第一直线轴承43,此时大齿轮41和轴承套42产生空转,减速输出轴4停止转动,设备辅助输送部件停止运动。当减速输出轴4扭力降到正常值时,第一定位滚子47回到轴承套42的固定卡槽内,大齿轮41带动减速输出轴4恢复正常转动。

这样就在高负载时保护了分度盘51、分度滚针轴承53、分度凸轮31、小齿轮32、大齿轮41和各输送部件不受破坏。

本实用新型分别在减速输出轴和输出轴上设置过载保护装置,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各输送部件发生的故障,在分割器内部还没有遭到冲击破坏时,及时做出过载保护反应,避免了因设备没有及时停止运转造成的各输送部件的损坏和分割器的损坏;并且在排除故障后,过载保护自动复位,分割器正常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生产,缩短了维护维修时间,为自动化连续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另一方面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