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防松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4005发布日期:2020-05-08 13:1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螺栓防松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领域,特别涉及螺栓防松动组件。



背景技术:

车轮轮毂与汽车刹车盘之间常常是通过轮胎螺栓连接,螺栓串联轮毂与刹车盘并通过螺母将其锁紧,可这样的紧固结构会使作用力全部作用于螺母上,汽车后轮转动行进中的振动、刹车冲击都很容易使螺母松动,若车轮经过长时间的运转之后,螺母在使用过程中就容易产生松动,这样也就会最终影响螺栓和螺母的使用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号为cn205841429u的文件公开了防松轮胎螺栓,包括:螺栓头、螺杆和螺母,螺杆上邻近螺栓头的杆面设置有至少两排的滚花键;螺母包括:导向定位垫圈、辅助垫圈、螺母本体,螺母本体和辅助垫圈的一个端铆合为一体且两者均可旋转;导向定位垫圈的一个端头从辅助垫圈的另一个端的圆孔伸入后并外翻构成延伸限位结构,延伸限位结构使导向定位垫圈可相对辅助垫圈旋转并限制导向定位垫圈的轴向移动;导向定位垫圈相背于延伸限位机构的一个端面固定有向外伸出的至少两个定位条,在轮盘上安装防松轮胎螺栓时至少两个定位条贴合在轮盘的圆孔内壁上。该防松轮胎螺栓虽然具有防止螺母松动的效果,可其结构复杂不易加工,制造、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螺栓防松动组件。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螺栓防松动组件,包括用于与工件连接的螺栓及旋设于螺栓端部的定位螺母,还包括涨紧环,所述定位螺母的上方中部设有环形涨紧孔,所述环形涨紧孔的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减小呈喇叭型结构,所述涨紧环设于环形涨紧孔内,所述涨紧环的外壁匹配环形涨紧孔的内壁设置,所述环形涨紧孔中部开设有用于供螺栓穿过并夹持螺栓外径的张紧孔,所述涨紧环沿径向开设有一个以上沿轴向延伸的形变槽。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形变槽的个数为一个,所述形变槽贯通涨紧环的轴向方向。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形变槽为一个以上,至涨紧环的轴向上方向下方延伸或至涨紧环轴向下方向上方延伸。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形变槽为一个以上,分别设于涨紧环的轴向上方与轴向下方,轴向上方与轴向下方的形变槽相互不连通。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涨紧环的张紧孔下方设有可用于防止螺栓锁紧后滑脱的倒钩齿。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涨紧环通过铆接方式可转动的活接于环形涨紧孔内。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定位螺母的上方活动铆接活接套,所述涨紧环活动设于活接套与环形涨紧孔之间。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于定位螺母内设置涨紧环,在工件对涨紧环施加轴向压力时,由于涨紧环的外表面为斜面且与环形涨紧孔的内壁贴合并且涨紧环的环壁上开设有为涨紧环提供形变空间的形变槽,所以工件对涨紧环施加的力最终会转化为涨紧环向内对螺栓施加径向的力,使涨紧环紧箍螺栓不位移,对工件实现紧固。

进一步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螺母上设置有将涨紧环轴向限位于所述环形涨紧孔内的结构,为所述涨紧环通过铆接方式可转动的活接于环形涨紧孔内;或将定位螺母的上方活动铆接活接套,涨紧环活动设于活接套与涨紧孔之间,涨紧环限位于定位螺母内可以使涨紧环对螺栓位置固定时连带定位螺母也不脱离螺栓,即使在长期使用后定位螺母与螺栓之间的螺纹连接失效,定位螺母也不会松脱。

进一步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涨紧环轴向限位于定位螺母内,使得其都不为独立零配件,在安装时只需将定位螺母与螺栓螺纹连接即可实现对工件的紧固,不会增加多余步骤,且零件不易丢失。

进一步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涨紧环的张紧孔下方设置有可用于防止螺栓锁紧后滑脱的倒钩齿,在螺栓正向至上而下穿过张紧孔时可顺利通过,所述螺栓反向退出张紧孔时倒钩齿会卡住所述螺栓上的外螺纹,对螺栓起到反向限位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涨紧环与螺母铆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活接套与定位螺母铆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壁上开设一个贯通涨紧环的轴向方向的形变槽的涨紧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壁上开设一个贯通涨紧环的轴向方向的形变槽的涨紧环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壁上开设三个轴向上方向下方延伸的形变槽的涨紧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涨紧环轴向上方向下方延伸开设环壁上开设三个轴向上方向下方延伸的形变槽的涨紧环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螺栓防松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壁上开设三个轴向下方向上方延伸的形变槽的涨紧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涨紧环的轴向上方与轴向下方均开设有三个形变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参考图1、图5、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轮胎螺栓1组件,包括用于与轮胎轮毂连接的螺栓1及旋设于螺栓1端部的定位螺母2,还包括涨紧环3,所述定位螺母2的上方中部设有环形涨紧孔21,所述环形涨紧孔21的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减小呈喇叭型结构,所述涨紧环3设于环形涨紧孔21内,所述涨紧环3的外壁匹配环形涨紧孔21的内壁设置,涨紧环3的外表面为斜面且与环形涨紧孔21内壁贴合,所述环形涨紧孔21中部开设有用于供螺栓1穿过并夹持螺栓1外径的张紧孔31,所述张紧孔31下方设置有可用于防止螺栓1锁紧后滑脱的倒钩齿32,在螺栓1正向至上而下穿过张紧孔31时可顺利通过,螺栓1反向退出张紧孔31时倒钩齿32会卡住所述螺栓1上的外螺纹,对螺栓1起到反向限位的作用,所述涨紧环3沿径向开设有一个形变槽33,所述形变槽33贯通涨紧环3的轴向方向,所述定位螺母2和涨紧环3由所述螺栓1串起后旋转可实现对轮毂的紧固。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用螺栓1穿过汽车刹车盘与车轮轮毂上的安装孔,再以涨紧环3在内定位螺母2在外的朝向将涨紧环3和定位螺母2套上螺杆,定位螺母2与螺杆螺纹连接将轮毂锁紧在刹车盘上,在汽车长期行驶的过程中汽车的震动与车轮的转动使定位螺母2连动,进而向靠近轮毂的一侧行进,轮毂与定位螺母2内的涨紧环3越抵越紧,不断对涨紧环3施加轴向的压力,轮毂对涨紧环3施加的轴向压力会通过涨紧环3施加于定位螺母2内的环形涨紧孔21的内壁上,但是由于涨紧环3的外表面的为斜面且与环形涨紧孔21的内壁是贴合的,所以涨紧环3施加于环形涨紧孔21的内壁上的力最终会反作用于涨紧环3自身,涨紧环3受力形变,由于涨紧环3的环壁上开设有一个贯通涨紧环3的轴向方向的形变槽33,所以涨紧环3的形变为径向收缩,涨紧环3径向收缩导致涨紧环3内的张紧孔31随之径向收缩,穿设于张紧孔31内的螺栓1将被箍紧,涨紧环3与螺栓1之间的位置被固定,这样即使定位螺母2螺栓1上的螺纹连接失效,本实用新型依旧可以通过涨紧环3对轮毂实现紧固。

实施例二:参考图1、图3、图5,一种新型轮胎螺栓1组件,包括用于与轮胎轮毂连接的螺栓1及旋设于螺栓1端部的定位螺母2,还包括涨紧环3,所述定位螺母2的上方中部设有环形涨紧孔21,所述环形涨紧孔21的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减小呈喇叭型结构,所述涨紧环3设于环形涨紧孔21内,所述涨紧环3的外壁匹配环形涨紧孔21的内壁设置,涨紧环3的外表面为斜面且与环形涨紧孔21内壁贴合,所述定位螺母2的上方活动铆接活接套4,所述涨紧环3活动设于活接套4与环形涨紧孔21之间,所述活接套4将所述涨紧环3轴向限位于所述环形涨紧孔21,所述环形涨紧孔21中部开设有用于供螺栓1穿过并夹持螺栓1外径的张紧孔31,所述张紧孔31下方设置有可用于防止螺栓1锁紧后滑脱的倒钩齿32,在螺栓1正向至上而下穿过张紧孔31时可顺利通过,螺栓1反向退出张紧孔31时倒钩齿32会卡住所述螺栓1上的外螺纹,对螺栓1起到反向限位的作用,所述涨紧环3沿径向开设有一个形变槽33,所述形变槽33贯通涨紧环3的轴向方向,所述定位螺母2和涨紧环3由所述螺栓1串起后旋转可实现对轮毂的紧固。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用螺栓1穿过汽车刹车盘与车轮轮毂上的安装孔,再以涨紧环3在内定位螺母2在外的朝向将涨紧环3和定位螺母2套上螺杆,定位螺母2与螺杆螺纹连接将轮毂锁紧在刹车盘上,在汽车长期行驶的过程中汽车的震动与车轮的转动使定位螺母2连动,进而向靠近轮毂的一侧行进,轮毂与定位螺母2内的涨紧环3越抵越紧,不断对涨紧环3施加轴向的压力,轮毂对涨紧环3施加的轴向压力会通过涨紧环3施加于定位螺母2内的环形涨紧孔21的内壁上,但是由于涨紧环3的外表面的为斜面且与环形涨紧孔21的内壁是贴合的,所以涨紧环3施加于环形涨紧孔21的内壁上的力最终会反作用于涨紧环3自身,涨紧环3受力形变,由于涨紧环3的环壁上开设有一个贯通涨紧环3的轴向方向的形变槽33,所以涨紧环3的形变为径向收缩,涨紧环3径向收缩导致涨紧环3内的张紧孔31随之径向收缩,穿设于张紧孔31内的螺栓1将被箍紧,涨紧环3与螺栓1之间的位置被固定,由于所述定位螺母2的上方活动铆接有将所述涨紧环3轴向限位于所述环形涨紧孔21的活接套4,使定位螺母2与涨紧环3的位置相对固定,这样即使定位螺母2螺栓1上的螺纹连接失效,由于涨紧环3紧箍螺栓1,定位螺母2也不会松脱。

参考图6、图7、图9,基于前述技术方案,所述形变槽33还可以为三个,至涨紧环3的轴向上方向下方延伸或至涨紧环3轴向下方向上方延伸。

参考图10,基于前述技术方案,所述形变槽33还可以为六个,分别设于涨紧环3的轴向上方与轴向下方,轴向上方与轴向下方的形变槽33相互不连通。

参考图2,基于前述技术方案,使所述涨紧环3轴向限位于定位螺母2内的结构还可以为通过铆接方式可转动的活接于环形涨紧孔21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