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2615发布日期:2020-09-29 09:3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节流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流阀。
背景技术
:自力式节流阀通过节流阀两端的压力差实现调节阀内的流量,现有的自力式节流阀若在压力差较低的情况下,则会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使得在制冷系统刚刚运行时,冷凝器侧与蒸发器侧的高低压差尚未建立,或者某些原因导致冷凝器侧与蒸发器侧的压差较小,节流阀处于完全关闭状态,而导致制冷系统中无冷媒流动或者冷媒流动较少,进而导致压缩机低压报警而停机,制冷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节流阀在闭阀状态时,需要一定流量的冷媒通过以保证制冷系统正常运行。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节流阀。该节流阀通过在阀座及阀芯之间设置流动通道的方式,使得节流阀在阀口关闭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流通一定量的冷媒,以保证制冷系统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及控制件,所述阀体套设所述阀座,所述阀座具有阀腔,且所述阀座开设有阀口及出液口,所述阀口通过所述阀腔连通所述出液口,所述阀口的位置还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阀座为一体结构,所述阀芯穿设于所述安装部并与所述安装部配合控制阀口流通量,所述控制件安装于所述阀座与阀芯之间,能够驱动所述阀芯向安装部移动;所述安装部朝向阀芯设有限位部,所述阀芯具有与所述限位部相分离的第一状态,及抵接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状态;所述阀芯在第二状态下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流动通道,所述阀口通过所述流动通道与所述阀腔相互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环设于所述安装部上。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环形的凸台,所述阀芯的外周抵接于所述凸台的周缘,所述凸台上开设有的流通口,且所述流动通道通过所述流通口连通至所述阀腔。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包括阀芯本体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阀芯本体的阀针部,所述阀芯本体远离阀针部的一端抵接所述控制件,所述阀针部穿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阀芯本体或阀针部抵接于所述限位部。进一步地,所述阀芯本体朝向所述限位部的端面抵接于所述限位部的端面。进一步地,所述阀针部的斜侧面抵接于所述限位部的内缘。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多个朝向阀芯凸起的限位部,且多个所述限位部相间隔设置并形成流通口,所述流动通道通过所述流通口连通至所述阀腔。进一步地,所述阀芯的外周开设有流通结构,所述流动通道通过所述流通结构连通至所述阀腔。进一步地,所述阀座远离阀口的位置开设所述出液口,且所述出液口内安装有端盖,所述控制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端盖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阀芯上,所述端盖上开设有贯穿端盖的流通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端盖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控制件相配合并定位所述控制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流阀,通过在阀座及阀芯之间设置流动通道的方式,使得节流阀在阀口关闭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流通一定量的冷媒,以保证制冷系统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节流阀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节流阀中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节流阀中阀座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阀座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节流阀中阀芯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节流阀100阀体10进液端11出液端12滤网13凸部14阀座20、20a阀腔21阀口22出液口23安装部24开口241流动通道242限位部243流通口2431、2431a端盖25流通通道251定位部252阀芯30阀芯本体31阀针部32连接杆33流通间隙34控制件40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节流阀100的剖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流阀100,节流阀100在制冷系统中用于节流降压的作用。节流阀100作为制冷系统高压侧与低压侧的分界元件,通过节流阀100两端流体的压差来调节阀口22的流通量,从而进一步达到控制流体流量的的目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节流阀10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在闭阀状态下需要流体流通的系统中。节流阀100包括包括阀体10、阀座20、阀芯30及控制件40,阀体10用于连接外置管路并容置阀座20、阀芯30及控制件40,阀座20用于安装阀芯30及控制件40,阀芯30用于控制阀座20的开度,控制件40用于驱动阀芯30移动并于阀芯30配合控制阀座20的开度。阀体10套设阀座20,阀芯30设置于阀座20内并与控制件40配合控制节流阀100的启闭,控制件40安装于阀座20与阀芯30之间,且控制件40的一端抵接阀座20,另一端抵接阀芯30。当节流阀100的两端具有流体压差时,阀芯30能够在控制件40及节流阀100两端流体压差的作用下控制节流阀100的流通量。阀体10大致呈筒状,且阀体10具有容置腔(未标号),阀体10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11及出液端12。进液端11通过容置腔与出液端12相互连通,且进液端11及出液端12能够分别连接外置管路。容置腔用于容置阀座20、阀芯30、控制件40及安装部24,进液端11用于导入流体,出液端12用于排除流体。阀体10内固定有阀座20,阀座20连通上述的进液端11及出液端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通过节流阀100内部的流体中存在杂质而影响节流阀100的性能,阀体10的进液端11还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滤网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固定阀座20,阀体10的侧壁设有凸部14,凸部14朝向阀座20凸起并与阀座20相互嵌合固定。阀体10的材质可以采用金属铜或者其他能够满足阀体10强度需求的材料。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阀体10与阀座20的固定方式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固定方式,例如焊接或者铆接等,只要实现阀体10与阀座20的相互固定即可。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图2为图1所示节流阀100中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节流阀100中阀座20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阀座20a的剖视示意图。阀座20设于进液端11及出液端12之间,且阀座20的外壁与阀体10的内壁相互贴合。阀座20具有阀腔21,且阀座20开设有阀口22及出液口23,阀口22通过阀腔21与出液口23相互连通。阀腔21用于容置阀芯30、控制件40,阀口22用于流入流体,出液口23用于排出流体。流体从进液端11及阀口22进入阀座20内,并从出液口23及出液端12流出。阀座20还设有安装部24,安装部24朝向阀芯30凸起形成台阶状,且安装部24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两侧端面的开口241,开口241与阀口22相互连通。阀针部32穿设于开口241内,并与安装部24配合用于控制阀口22的流通量。阀座20与安装部24为一体结构,使得阀座20与安装部24的整体连接强度更佳,能够稳定抵持阀芯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使阀芯30便于安装在阀座20的阀腔21内,出液口23开设于阀座20的端面上,且贯穿阀座20的端面。具体地,出液口23为圆形孔。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出液口23还可以开设在其他位置,例如阀座20的侧壁上,只要能实现排出流体的目的即可;出液口23的开设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流通通道,只要能实现排出流体的目的即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液口23内设有端盖25,且端盖25开设有流通通道251,流通通道251用于流体流出。端盖25与阀座20可以通过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端盖25朝向控制件40凸设定位部252,定位部252穿设于控制件内并定位控制件40。如此设置,控制件40能够更加平稳导向阀芯30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件40也可以设置于端盖内。在本实施例中,阀芯30与阀体10之间设有阀座20,以便于阀座20与阀座20内的部件相互配合能够单独用于检测通过阀座20内的流量是否符合出厂标准,避免了上述阀体10与外置管路的连接步骤。请参阅图5,图5为图1所示节流阀100中阀芯30的立体示意图。阀芯30安装于阀座20内并在控制件40及流体压差的作用下能够与抵接于安装部24配合控制阀口22的流通量。阀芯30包括阀芯本体31及阀针部32,阀芯本体31与阀针部32固定连接,阀芯本体31用于连接控制件40且控制阀针部32的移动,阀针部32用于与安装部24相互配合控制阀口22的流通量。阀芯本体31的截面大致呈腰形,且阀芯本体31朝向控制件40的第一端面固设有连接杆33,连接杆33用于伸入控制件40内并与控制件40相连,阀芯本体31远离连接杆33的端面连接阀针部32。需要说明的是,阀芯本体31的外壁与阀座20的内壁之间并不完全贴合,两者之间具有用于流体流动的通道。阀针部32呈针状,且阀针部32远离阀芯本体31的方向外径逐渐收缩。阀针部32穿设于安装部24,且在控制件40及流体的作用下能够在阀腔21内朝向安装部24或背向安装部24运动。因此,阀针部32具有与安装部24相分离的第一状态(节流阀100处于开阀状态),及与安装部24相抵接的第二状态(节流阀100处于闭阀状态)。当阀针部32处于第二状态时,阀针部32的外周与安装部24相互贴合。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阀针部32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球状,只要能够与安装部24相互配合启闭阀口22即可。控制件40设置于阀座20和阀芯30之间,控制件40的两端分别抵持于阀座20与阀芯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所示,为简化控制件40的安装及降低成本,控制件40为弹簧。弹簧抵接于阀芯本体31远离安装部24的端面上,且弹簧本身处于压缩状态。当节流阀100两端的流体压差较小、为零甚至负数时,压簧通过自身弹力将阀芯30推向安装部24,以使阀针部32抵接于安装部24。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簧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弹簧抵接于阀芯本体31靠近安装部24的端面上,且弹簧本身处于拉伸状态,只要能够实现将阀芯30向安装部24移动并抵靠安装部24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流体压差为节流阀100进液端11的流体压力减去出液端12的流体压力后的差值。当然,如果考虑到节流阀100的流量调节的精密性,控制件40还可以采用电磁元件控制阀芯30的运动,只要能够实现阀芯30朝向或背向安装部24移动以控制阀口22的流通量即可。现有的节流阀若在压力差较低的情况下,则会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使得在制冷系统刚刚运行时,由于节流阀的进液端及出液端的流体压差较小,使得节流阀处于完全关闭状态,进而导致制冷系统中无冷媒流动或者冷媒流动较少,进而导致压缩机低压报警而停机,制冷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为了确保节流阀在闭阀状态时,仍能够有一定流量的冷媒通过节流阀,进而保证制冷系统正常运行,如图2及图4所示,安装部24与阀芯30的连接处设有流动通道242,使得冷媒可以从阀口22及流动通道242进入阀腔21,并从出液口23流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4所示,安装部24上朝向阀芯30凸设有限位部243,限位部243用于抵接阀芯30,并避免阀芯30直接抵接于开口241内缘而封堵开口241。当阀芯30处于第二状态时,阀芯本体31或者阀针部32抵接于限位部243,且阀针部32的外周与开口241的内缘之间仍然存在流通间隙34,使得流体能够通过开口241并进入阀腔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243可以直接开设流通口2431,流通口2431的内壁与阀芯30的壁面之间形成流动通道242,流动通道242连通流通间隙34及阀腔21;及/或,阀芯30上直接开设流通结构,流通结构的内壁与限位部243之间形成流动通道242,流动通道242连通流通间隙34及阀腔21。上述两种方式均可以在节流阀关闭的状态下,仍能够保证一定量的流体通过。具体地,限位部243上开设流通口2431,流通口2431与流通间隙34相互连通,并形成流动通道242。流动通道242用于连通阀腔21及开口241,使得流体能够通过流动通道242进入阀腔21,进而使节流阀100在闭阀状态下仍能通过一定量的流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且可靠地承托阀芯30,限位部243为环形的凸台,阀芯30的外周抵接于凸台的周缘,凸台的侧壁上开设有的流通口2431,且流动通道242通过流通口2431连通至阀腔21。如此设置,便于安装部24整体地加工制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芯本体31朝向限位部243的端面抵接于凸台的端面。如此设置,面面相抵使得阀芯30能够可靠地抵接于安装部24,且抵接处的密封性相对较好。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台还可以抵接于阀针部32的斜侧面,凸台与阀针部32通过线接触相互抵接,只要能够实现凸台抵接阀芯30即可。如此设置,能够减小阀芯30在移动过程中对安装部24的冲击和损伤。当然,阀芯本体31的端面抵接于凸台的端面也可以是部分面面相抵。如此设置,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阀芯30在移动过程中对安装部24的冲击和损伤,同时保证抵接处的密封性相对较好。具体地,上述的流通口2431为凹槽。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阀座20a的凸台侧壁可以开设孔状的流通口2431a,流通口2431a的内壁与阀芯之间形成流动通道24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部243设置为其他形式,例如环设于安装部24开口241的多个凸起(图未示),多个凸起朝向阀芯30且相间隔设置形成流通口,流通口流通开口241于阀腔21,只要能够实现抵接阀芯30且能够使流体从多个凸起之间的通道通过即可。以下进一步阐述节流阀100的工作原理:当节流阀100的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流体压差较大时,流体从进液端11进入节流阀100,流体推动阀芯30向远离安装部24的方向运动,节流阀100在开阀状态,并根据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之间的压差不同,阀芯30与开口241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同,则节流阀100的开度不同。流体从进液端11进入,并从开口241经过阀座20的内壁与阀芯30之间的间隙流出,即进入阀腔21内,再经过出液口23及出液端12流出。当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的压差发生变化时,通过弹簧的回弹力调整节流阀100的开度。当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的压差较小时,即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的压差不足以克服弹簧的弹力,节流阀100处于闭阀状态,此时,限位部243限制阀芯30密封安装部24的开口241,流体从进液端11进入,并经过开口241及流动通道242进入阀腔21内,之后,再从出液口23及出液端12流出。如此设置,保证安装有上述节流阀100的制冷系统不会因为无流体流通而低压保护,从而使制冷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流阀100,通过在阀座20及阀芯30之间设置流动通道242的方式,使得节流阀100在阀口22关闭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流通一定量的冷媒,以保证制冷系统正常运行。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