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机械耐高温紧固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抱紧螺母。
背景技术:
在现代机械零部件在链接装置中离不开螺母的应用,普通螺母时使用时,机械设备在高温和剧烈震动中会导致普通螺母自行松动和脱落,进而造成部件及设备的损坏、解体问题,带来不可避免的事故,因此,需要使用紧固型螺母对机械设备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加强。
但是,现有的一些螺母紧固方式,例如:在汽油机、柴油机上的增压器、排气管等部件的连接耐高温紧固件,其需要在高压、高温以及强烈震动的环境下工作,采用尼龙嵌件螺母、化学涂胶等防松锁紧螺母,在温度高的状况下会失效;而双螺母加止动垫圈,在高温的状态下情况比较好,但是,安装麻烦,而且防松效果也并不理想。从螺母及耐高温紧固件延生至今,为了解决螺母及其耐高温紧固件会在高温条件松动、脱落的难题,很多国家的科学家及工程师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采用了如化学涂胶、锁片、销钉、变形螺母、双螺母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松脱时间,但是从根本上还是没有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抱紧螺母,通过耐高温紧固件对相互配合后的螺母与螺杆进行紧固,提高了螺母的紧固效果,并通过将耐高温紧固件设置在紧固槽内,避免了耐高温紧固件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提高耐高温紧固件的耐高温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抱紧螺母,包括螺母本体、以及贯穿所述螺母本体的内螺纹孔,所述螺母本体沿着所述内螺纹孔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有中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内腔设置有紧固槽,所述紧固槽内设置有耐高温紧固件,所述耐高温紧固件上沿着所述内螺纹孔的中轴线对称的两点的间距与所述内螺纹孔的外径相等,以对与所述内螺纹孔相配合的螺杆上的螺纹进行抵靠。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紧固槽的设置,耐高温紧固件能够避免直接与外界高温环境接触,降低高温环境对耐高温紧固件的影响,并通过耐高温紧固件对相互配合的螺杆与螺母的螺纹外圈进行抵靠紧固,提高了螺母的紧固效果,实现了本申请的抱紧螺母螺母在机械设备中的耐高温锁紧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内螺纹孔包括接触螺纹部、非接触螺纹部,所述接触螺纹部的一端与所述紧固槽相邻设置,所述非接触螺纹部与所述接触螺纹部的另一端相邻设置,所述耐高温紧固件的内表面设置于所述接触螺纹部的螺纹延伸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接触螺纹部的厚度为所述内螺纹孔螺距的60%~70%。
作为优选,所述接触螺纹部的厚度为所述内螺纹孔螺距的67.67%。
基于上述接触螺纹部与耐高温紧固件的结构设置,在螺杆与螺母相配合后,螺杆能够在耐高温紧固件的引导下快速的与螺母的螺纹线进行对接,并能够稳定地落入耐高温紧固件的紧固面内,提高本申请抱紧螺母的紧固效果,并简化使用步骤,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耐高温紧固件为卡簧,所述耐高温紧固件的螺距为内螺纹孔螺距的1/3。
基于上述耐高温紧固件的结构设置,在螺杆与螺母配合后,卡簧能够有效的对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并在卡簧对螺杆外圈螺纹的抵靠下,螺杆与螺母能够在剧烈震动下保持稳定的紧固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耐高温紧固件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螺纹孔的螺纹延伸后形成的单圈螺孔的表面相重合,且所述耐高温紧固件的内表面占该螺纹表面的60%~90%。
作为优选,所述耐高温紧固件的内表面占该螺纹表面的80%。
在螺杆与螺母配合后,由于螺纹的配合,在耐高温紧固件的作用下已经可以实现高效的紧固,此时的耐高温紧固件未沿着围绕螺杆的周侧紧固,有利于螺母在外力作用下脱离与螺杆的螺接,避免螺母抱紧后与螺杆锁死,造成设备拆卸困难等问题的出现,提高用户使用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抱紧螺母,耐高温紧固件引导螺杆与螺母的螺纹线对接,并与配合完成后的螺杆的螺纹外圈相抵靠,抵靠后的螺杆在耐高温紧固件的作用下,一方面对螺杆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另一方面能够将螺杆紧固在与螺母螺接的位置上,避免螺杆在震动的影响下与螺母发生松动,并通过将耐高温紧固件设置在紧固槽内,避免了耐高温紧固件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提高耐高温紧固件的耐高温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抱紧螺母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抱紧螺母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抱紧螺母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抱紧螺母的耐高温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0-螺母本体,20-内螺纹孔,21-接触螺纹部,22-非接触螺纹部,30-凸起部,40-紧固槽,50-耐高温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抱紧螺母,包括螺母本体10、以及贯穿螺母本体10的内螺纹孔20。在本实施例中,螺母本体10和内螺纹孔20均是以现有技术为基础。
螺母本体10沿着内螺纹孔20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有中空的凸起部30,凸起部30的内腔设置有紧固槽40,紧固槽40内设置有耐高温紧固件50,耐高温紧固件50上沿着内螺纹孔20的中轴线对称的两点的间距与内螺纹孔20的外径相等,以对与内螺纹孔20相配合的螺杆上的螺纹进行抵靠。凸起部30与螺母本体10一体成型,紧固槽40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开槽技术开设于凸起部30内。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紧固槽40的设置,耐高温紧固件50能够避免直接与外界高温环境接触,降低高温环境对耐高温紧固件50的影响,并通过耐高温紧固件50对相互配合的螺杆与螺母的螺纹外圈进行抵靠紧固,提高了螺母的紧固效果,实现了本申请的抱紧螺母螺母在机械设备中的耐高温锁紧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内螺纹孔20包括接触螺纹部21、非接触螺纹部22,接触螺纹部21的一端与紧固槽40相邻设置,非接触螺纹部22与接触螺纹部22的另一端相邻设置,耐高温紧固件50的内表面设置于接触螺纹部21的螺纹延伸线上。接触螺纹部21与非接触螺纹部22一体成型,接触螺纹部21的厚度为内螺纹孔20螺距的60%~70%。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中,接触螺纹部21的厚度可以是内螺纹孔20螺距的60%或65%或67%或70%等。在本实施例中,接触螺纹部21的厚度为内螺纹孔20螺距的67.77%。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螺杆与螺母相配合后,螺杆能够在耐高温紧固件50的引导下快速的与螺母的螺纹线进行对接,并能够稳定地落入耐高温紧固件50的紧固面内,提高本申请抱紧螺母的紧固效果,并简化使用步骤,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参考图4所示,耐高温紧固件50为卡簧,卡簧的螺距为内螺纹孔螺距的1/3。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螺杆与螺母配合后,卡簧能够有效的对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并在卡簧对螺杆外圈螺纹的抵靠下,螺杆与螺母能够在剧烈震动下保持稳定的紧固状态。
卡簧的内表面与内螺纹孔20的螺纹延伸后形成的单圈螺孔的表面相重合,且耐高温紧固件50的内表面占该螺纹表面的60%~90%。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耐高温紧固件50的内表面可以是占该螺纹表面的60%,65%,70%,75%,80%,85%,90%。在本实施例中,卡簧的内表面占该螺纹表面的80%。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螺杆与螺母配合后,由于螺纹的配合,在耐高温紧固件50的作用下已经可以实现高效的紧固,此时的耐高温紧固件50未沿着围绕螺杆的周侧紧固,有利于螺母在外力作用下脱离与螺杆的螺接,避免螺母抱紧后与螺杆锁死,造成设备拆卸困难等问题的出现,提高用户使用便利性。
工作原理:在螺母与螺杆配合时,卡簧引导螺杆与螺母的螺纹线对接,并与配合完成后的螺杆的螺纹外圈相抵靠,抵靠后的螺杆在耐高温紧固件的作用下,一方面对螺杆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另一方面能够将螺杆紧固在与螺母螺接的位置上,避免螺杆在震动的影响下与螺母发生松动,并通过将卡簧设置在紧固槽40内,避免了卡簧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提高了卡簧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