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桥敷设燃气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2183发布日期:2020-06-09 20:14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随桥敷设燃气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管道设计、施工和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随桥敷设燃气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及社会稳定,城市燃气管道通过河流时,一般采用穿越河底、随桥梁敷设等方法。穿越河流一般应用于一些不具备随桥敷设等情况,由于穿越河底施工困难,成本较高,管道难以维护,仅在一些特别情况下使用,如穿越江面的管道。一般均采用随桥梁同时敷设的方式,即采用敷设在桥墩上跨越河流的方式。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第6.3.10对于随桥梁敷设的燃气管道具体规定了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管道跨距,是指支撑管道的两支点之间的距离,例如dn150的燃气管道其最大跨距约为9.6米,但是对于一些较大的河流,其桥墩支撑点的距离较大,如果超过管道的跨距则对会对管道造成破坏。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在管道外侧增设一段大直径的钢套管,这种方法通常是在新建时使用,同时套管两端不容易密封,套管两端密封处进水后会造成腐蚀,由于管道置于套管内部,常规的检测方法均无法对套管内管道进行检测,一旦在套管内部形成泄漏,达到爆炸极限,容易发生爆炸,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对于改造工程而言,增加套管需要现场动火作业,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危险源。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随桥敷设燃气压力管道,克服上述弊端,满足随桥梁敷设的安全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随桥敷设燃气管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随桥敷设燃气管道结构,包括安装在桥墩支承面上的管道,该管道结构还包括箍设在管道外表面的抱箍、焊接在抱箍外侧的翼板以及焊接在抱箍底部的管托,所述的管托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桥墩支承面上。

所述的抱箍由上、下两块ω形的子抱箍组成,每个子抱箍均包括中部弧形段与两侧水平段,中部弧形段的弧度与管道外表面弧度相同,两侧水平段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并且通过穿过安装孔的螺栓和螺母将上、下子抱箍箍紧固定。

所述的翼板设有4块,且沿管道周向依次等间距焊接在抱箍外表面,每个翼板上均设有加强筋并开设连接孔,相邻抱箍上的翼板通过穿过连接孔的拉杆固定。

所述的连接孔直径比拉杆直径大2-4mm,所述的拉杆在两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的拉杆在翼板的两侧分别用紧固件进行固定,所述的紧固件包括金属垫片和六角螺母。

每个翼板为一等腰梯形板件,其下底面为与抱箍外表面弧度相同的弧面,上顶面与管道的轴线垂直,下底面对应的圆心角为15~45°。

4块翼板均处于同一平面内,其中心线分别位于45°、135°、225°和315°的管道半径延长线上。

每个翼板的两侧分别焊接一块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为一直角梯形板件,并且沿管道轴向布置。

所述的管托由一块竖直钢板和一块水平钢板相互焊接成t型,竖直钢板和水平钢板的厚度均为8~12mm。

在桥墩支承面上管托两侧还设有挡块,所述的挡块由两块倒l形角钢组成,用以对管托进行限位。

所述的加强筋的高直角边焊接在翼板的中心线上,所述的连接孔分别设置在中心线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简单,现场无需动火作业,方便管道检测,造价成本较低,容易发现拉杆变形,且维修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跨度要求的管道,另外,采用管托形式,避免了管道底部在积水情况下的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为翼板和加强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管道,2、抱箍,3、翼板,4、连接孔,5、加强筋,6、管托,7、挡块,8、桥墩支承面,9、拉杆,1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随桥敷设燃气压力管道,包含管道1、抱箍2、翼板3、连接孔4、加强筋5、管托6、挡块7、桥墩支承面8、拉杆9、紧固件10。抱箍2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于管道1外侧,抱箍2外焊接有翼板3及管托6。管托6放置于桥墩支承面8上,挡块7固定在桥墩支承面8上,且位于管托6两侧,加强筋5分别焊接于抱箍2和翼板3,翼板3上有多个连接孔4,拉杆9穿过相邻两个翼板3的连接孔4,拉杆9在翼板3的两侧分别用紧固件10进行固定。

抱箍2通过上、下两块“ω”形状的子抱箍合抱紧固,每个子抱箍均包含圆弧段与水平段两部分。子抱箍圆弧段的弧度与管道1外圆弧度一致。每个子抱箍的水平段含有多个连接孔,通过穿过连接孔的螺栓和螺母将上、下两个子抱箍固定在管道1外侧。

抱箍2外焊接有翼板3。翼板3底面内侧弧度与抱箍2弧度一致。翼板3设有4块,每块翼板3均呈下底边为弧形的等腰梯形,圆弧对应的圆心角范围为15~45°,4块翼板3沿着径向均匀布置且位于同一平面内。4块翼板3的中心线分别位于45°、135°、225°、315°的管道半径延长线上,且等腰梯形的上底边垂直于中心线,等腰梯形的腰沿着中心线对称布置。翼板3在加强筋5的两侧布置有多个圆形连接孔4。

加强筋5分别与抱箍2和翼板3焊接。加强筋5形状为直角梯形,每个翼板3沿轴向两侧各焊有一块加强筋5,两块加强筋5沿着管道轴向布置,并且两块加强筋5分别垂直于翼板3和抱箍2。抱箍2、翼板3与加强筋5材质一致。

拉杆9穿过相邻两个对应位置翼板3的连接孔4进行紧固。连接孔4的直径比拉杆9的直径大2-4mm。拉杆9在两侧均设有外螺纹,且在翼板3的两侧分别采用紧固件10进行固定,紧固件10包括金属垫片和六角螺母。

下方子抱箍下表面焊接有管托6,管托6由一块竖直放置和一块水平放置且厚度为8~12mm的钢板焊接而成。

挡块7固定在桥墩支承面8上,且位于管托6两侧。挡块7由两块角钢组成,呈现倒置的“l”状放置,管托6放置于桥墩支承面8上。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穿过连接孔4的螺栓、螺母将上、下两块“ω”形子抱箍固定在管道1外侧,其次将多根拉杆9穿过相邻两个翼板3的连接孔4,并用金属垫片以及六角螺母将拉杆9与翼板3固定。再次,将挡块7固定在桥墩支承面8上,且位于管托6两侧,管托6与挡块7水平间隙为3~5mm,最后将管托6放置于桥墩支承面8上,本例中,1组抱箍仅设置4个翼板3,每个翼板3含有2个连接孔4,实际可以设置多个,本专利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根拉杆9增强管道1的刚度,从而增加了管道1的跨距,当桥墩支撑点的距离大于管道1自身的跨度时,管道1中间会出现往下挠的趋势,此时拉杆9中部承受该部分的力,依次通过相邻两个翼板3进行吸收,为了防止翼板3受力过大,产生变形,加强筋5分别与抱箍2和翼板3焊接,通过垂直于翼板3的加强筋5进行补强,增大了管道1的跨度,在使用中,通过目视即可以发现拉杆9发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在抱箍2下侧设置了管托6,管托6的高度为100~200mm,与传统管道直接放置于桥墩支承面8上相比,可以避免管道发生腐蚀的现象,如下雨后桥墩低点积水造成管道浸泡在水中,发生腐蚀破坏,并且在管托6两侧放置挡块7,管托6与挡块7水平间隙为3~5mm,避免了管道1因为热胀冷缩产生径向的位移过大影响相邻管道安全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