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倒角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9421发布日期:2020-08-18 19:3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倒角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免倒角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在管道行业中,管件之间需要能够实现快速拆装和方便维修,同时还要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目前,管用接头的密封结构普遍使用o型圈进行密封,如钳压式结构,螺母卡套式结构以及直插式结构中常常采用均o型圈进行密封,但采用这种方式密封时,管件接头在安装前需要对管材端口进行整圆倒角,工序复杂,安装烦琐,费时费力,成本高,且不能剪斜管材,否则插入管材时极易将密封圈挤坏或将密封圈推出密封槽,使密封圈的密封性失效,密封效果差;此外,若安装工人忘记对管材端口进行整圆倒角,使密封性达不到使用需求,会导致高压流体泄漏,从而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性好、安装方便、安全可靠和成本低的免倒角密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倒角密封结构,包括内管、外管、套管和密封圈,所述外管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内管上,且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可供所述套管插入的插槽,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可供所述密封圈放置的密封槽;所述密封圈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唇口;所述密封槽包括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呈阶梯状,且所述第一密封槽的槽深小于所述第二密封槽的槽深,所述唇口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密封槽的槽底贴合,且所述唇口在非压缩状态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封槽的槽深,所述唇口在非压缩状态下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槽的槽宽,所述主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密封槽的槽底贴合,所述主体在非压缩状态下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密封槽的槽深。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主体在非压缩状态下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密封槽的槽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唇口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或三角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弹性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内管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内管的左部和所述内管的右部分别套设有一个外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密封槽设有多个,所述密封圈相应地设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免倒角密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装配时,先将密封圈套入内管使得密封圈放置在密封槽内,再将外管套设在内管上,最后将套管插入在插槽中,由于主体在非压缩状态下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密封槽的槽深,使得套管能流畅地套设在密封圈上,使套管不需要倒角也能顺利地套入,不会将密封圈从密封槽内挤出,有效保护了密封圈,安全可靠,且成本低,还能快速装配,装配方便;同时,唇口在非压缩状态下的厚度大于第一密封槽的槽深,使得密封圈与套管和密封槽密封连接,密封效果好;此外,当高压流体自主体朝唇口方向进入内管与套管的间隙时,高压流体将密封圈向内挤压,使所述主体紧贴在所述第二密封槽靠近第一密封槽的槽壁上,此时,所述唇口在套管和高压流体的挤压作用下其两侧唇面分别与所述套管的内壁和第一密封槽的槽底紧密贴合;当高压流体自唇口朝主体方向进入内管与套管的间隙时,高压流体将密封圈向外挤压,使所述主体紧贴在所述第二密封槽远离第一密封槽的槽壁上,此时,所述唇口在套管和高压流体的挤压作用下其两侧唇面分别与所述套管的内壁和第一密封槽的槽底紧密贴合,使得无论高压流体从哪个方向进入内管与套管的间隙,密封圈都能紧密地与密封槽和套管贴合,实现密封连接,能有效地防止高压流体渗入,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倒角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压流体自主体朝唇口方向进入内管与套管的间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高压流体自唇口朝主体方向进入内管与套管的间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管;2、外管;3、套管;4、密封圈;5、插槽;6、密封槽;7、主体;8、唇口;9、第一密封槽;10、第二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免倒角密封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其包括内管1、外管2、套管3和密封圈4,所述外管2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内管1上,且所述外管2的内壁与所述内管1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可供所述套管3插入的插槽5,所述内管1的外壁上设有可供所述密封圈4放置的密封槽6;所述密封圈4包括主体7,所述主体7上设有唇口8;所述密封槽6包括第一密封槽9和第二密封槽10,所述第一密封槽9和所述第二密封槽10呈阶梯状,且所述第一密封槽9的槽深小于所述第二密封槽10的槽深,所述唇口8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密封槽9的槽底贴合,且所述唇口8在非压缩状态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封槽9的槽深,所述唇口8在非压缩状态下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槽9的槽宽,所述主体7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密封槽10的槽底贴合,所述主体7在非压缩状态下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密封槽10的槽深;其中,主体7的外侧面为斜面,所述唇口8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或三角形。

装配时,先将密封圈4套入内管1使得密封圈4放置在密封槽6内,再将外管2套设在内管1上,最后将套管3插入在插槽5中,由于主体7在非压缩状态下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密封槽10的槽深,使得套管3能流畅地套设在密封圈4上,使套管3不需要倒角也能顺利地套入,不会将密封圈4从密封槽6内挤出,有效保护了密封圈4,安全可靠,且成本低,还能快速装配,装配方便;同时,唇口8在非压缩状态下的厚度大于第一密封槽9的槽深,使得密封圈4与套管3和密封槽6密封连接,密封效果好;此外,如图2中所示,箭头指示方向为高压流体流动方向,当高压流体自主体7朝唇口8方向进入内管1与套管3的间隙时,高压流体将密封圈4向内挤压,使所述主体7紧贴在所述第二密封槽10靠近第一密封槽9的槽壁上,此时,所述唇口8在套管3和高压流体的挤压作用下其两侧唇面分别与所述套管3的内壁和第一密封槽9的槽底紧密贴合;如图3中所示,箭头指示方向为高压流体流动方向,当高压流体自唇口8朝主体7方向进入内管1与套管3的间隙时,高压流体将密封圈4向外挤压,使所述主体7紧贴在所述第二密封槽10远离第一密封槽9的槽壁上,此时,所述唇口8在套管3和高压流体的挤压作用下其两侧唇面分别与所述套管3的内壁和第一密封槽9的槽底紧密贴合,使得无论高压流体从哪个方向进入内管1与套管3的间隙,密封圈4都能紧密地与密封槽6和套管3贴合,实现密封连接,能有效地防止高压流体渗入,密封性好。

示例性的,所述主体7在非压缩状态下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密封槽10的槽宽,便于将密封圈4套入密封槽6内,方便安装和定位。

示例性的,所述密封圈4的材质为弹性材料,具体的,密封圈4的材质为橡胶,使得密封圈4能在高压流体的作用下挤压变形,提高密封圈4与密封槽6和套管3的贴合强度,提高密封性能。

示例性的,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所述内管1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内管1的左部和所述内管1的右部分别套设有一个外管2,所述密封槽6设有多个,所述密封圈4相应地设有多个;其中,图1所示的内管1为二通接头,在其他实施例中内管1可以为三通接头、四通接头或堵头,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