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管道流速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4915发布日期:2020-06-30 19:56阅读:7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管道流速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管道流速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排水管道被部分人视为城市的生命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废水排放以及街道污水排放中,人们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以及废水大多直接由排水管道全部排送至污水处理厂或者河流中。

目前对于污水流量的控制通常是在排水管道中安装控制阀,并通过电机拖动传动杆以改变控制阀内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改变流速的目的。

现有的专利号cn105715858a公开的一种自来水管道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控制电路、步进电机、流量控制装置和流量计,通过步进电机结合传动轴,对阀芯进行控制,从而控制管道流量。

但是对于郊区和不便于供电区域,无法直接使用上述控制装置,并且上述控制阀在电机停止时缺少一种自锁机构,导致阀芯位置不稳定,进而使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接触面积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流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管道流速控制装置,能够实现管道流量的监测以及流速的控制,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排水管道流速控制装置,包括:阀座、阀芯、阀盖以及用于推动阀芯滑动的传动组件,其中,所述阀座与阀盖合拢连接可共同形成供所述阀芯滑动的容纳腔,所述传动组件一端贯穿所述阀盖并与所述阀芯顶端相抵接,所述阀芯底端设有用于推动阀芯恢复位置的复位部件,所述阀盖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传动组件移动的锁紧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阀芯底端设有的复位部件,使得阀芯处于可以对水流进行封堵的位置,通过设置一传动组件,用于推动阀芯以克服复位部件产生的作用力,使阀芯在容纳腔内的位置产生变化,从而使管道内水流产生变化;通过设置一锁紧组件,用于限制传动组件的移动,进而使阀芯保持稳定,从而使得管道内水流保持稳定。

进一步,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螺纹杆以及压紧件,所述压紧件上成型有与螺纹杆相啮合传动的螺纹孔,所述压紧件底端成型有供所述传动组件顶端相滑动的环形凹槽,且所述环形凹槽轴心与螺纹杆轴心相重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组件包括螺纹杆以及压紧件,通过螺纹杆和压紧件之间的传动配合,使得传动组件推动阀芯在容纳腔内滑动,从而使管道内水流产生变化;通过在压紧件上设置一环形凹槽,避免了导向轴顶端出现晃动,从而避免了导向轴在长期使用后发生变形。

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侧面上成型有多个沿竖向布置的凹槽,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于阀盖上的固定座以及锁紧件,所述固定座上成型有一通孔,所述锁紧件可贯穿通孔并与任意一凹槽相卡接以限制所述传动组件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组件包括固定座以及锁紧件,传动组件侧面上设置多个凹槽,通过锁紧件贯穿固定座上预设有的通孔后,再与凹槽相卡接,从而限制了传动组件的移动。

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为自锁丝杆;所述阀盖上设有与所述自锁丝杆相配合的传动螺母,且所述自锁丝杆尾端与所述阀芯顶端相抵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传动组件设置成自锁丝杆,并在阀盖上设有与自锁丝杆相配合的传动螺母,通过自锁丝杆的自锁性能,可将阀芯固定在相对稳定的位置状态,从而使得管道内水流保持稳定。

进一步,所述阀芯包括第一芯体、位于第一芯体下方的第二芯体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的连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芯包括第一芯体、第二芯体以及连杆,使得流体流到出水口前先流进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共同形成的空间中,避免液体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进一步,所述第一芯体侧壁以及第二芯体侧壁分别套设有密封胶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密封胶圈的密封性能,以用于防止管道内流体通过间隙流出,导致影响本装置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侧壁上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其中,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在竖直高度上相互错开设置。

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处设有一过滤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进水口处设置一过滤装置,防止流体中较大体积的杂物流入到容纳腔中,从而避免堵塞本控制装置。

进一步,所述阀芯底端向内凹陷成型有一定位槽,所述复位部件顶端嵌装于所述定位槽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阀芯底端设置一定位孔,使得复位部件在安装过程中实现快速定位。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一锁紧组件对传动组件进行锁紧,以限制传动组件移动,从而使阀芯位置保持稳定,使管道保持稳定的流速;通过在阀芯侧壁上设置密封胶圈,防止管道内流体通过间隙流出;通过在进水口处设置一过滤装置,避免流体中较大体积的杂物堵塞本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在常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阀座;2、阀盖;3、阀芯;31、第一芯体;32、第二芯体;33、连杆;34、安装槽;4、传动组件;5、复位部件;6、锁紧组件;61、螺纹杆;62、压紧件;621、环形凹槽;63、固定座;64、锁紧件;65、传动螺母;7、出水口;8、密封胶圈;9、进水口;91、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排水管道流速控制装置,包括阀座1、阀芯3、阀盖2、传动组件4以及锁紧组件6,其中,阀座1顶面向内凹陷成型有一腔体,并且该腔体内轮廓与阀芯3外轮廓相同,使得阀座1顶端面与阀盖2合拢连接时,可共同形成一个供阀芯3滑动的容纳腔,该容纳腔侧壁上设有进水口9以及出水口7,其中,该进水口9和出水口7在竖直高度上相互错开设置,阀芯3底端与容纳腔之间设有一复位部件5(在本实施例中,复位部件5为压簧),阀芯3在压簧弹力作用下封堵在进水口9和出水口7之间,以用于隔断两者的水流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4为导向轴,具体地,阀盖2上设有一呈竖向布置的通孔,该通孔内嵌装有一直线轴承,并通过螺钉固定于阀盖2上,导向轴嵌装于直线轴承内并沿直线轴承的轴心上下滑动,从而使得导向轴尾端与阀芯3顶端相抵触,即,导向轴在直线轴承内滑动并推动阀芯3,使得阀芯3在容纳腔内滑动,从而改变进水口9和出水口7之间的水流接触面积,实现管道内流速的控制;进一步,进水口9设有一过滤网91,以用于防止流体中较大体积的杂物流入到容纳腔中导致容纳腔堵塞。

参照附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紧组件6包括:螺纹杆61以及压紧件62,其中,螺纹杆61固定设置于阀盖2顶端,并且与导向轴相互平行设置;压紧件62上成型有与螺纹杆61相啮合传动的螺纹孔;此时,通过啮合传动以改变压紧件62与螺纹杆61顶端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压紧件62推动导向轴在直线轴承内滑动并推动阀芯3移动,当阀芯3移动至所需位置时(根据出水口7的流速判定),阀芯3在锁紧组件6和压簧的共同作用下可保持稳定状态,从而使得管道内的流速保持稳定状态。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压紧件62底端向内凹陷成型有一环形凹槽621,该环形凹槽621的轴心与螺纹杆61轴心相重叠,当压紧件62与螺纹杆61相啮合传动时,导向轴顶端嵌于该环形凹槽621中,避免了导向轴顶端出现晃动,从而避免了导向轴在长期使用后发生变形,以及保证了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锁紧组件6包括固定座63以及锁紧件64,其中,固定座63固定设置于阀盖2顶端,该固定座63上设有一横向布置的通孔,并且锁紧件64顶端可贯穿该通孔与传动组件4侧壁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4侧壁上成型有多个沿竖向布置的凹槽,并且锁紧件64顶端可与任意一个凹槽相插接,即,当传动组件4移动至所需位置时(根据出水口7的流速判定),锁紧件64顶端贯穿固定座63上预设有的通孔后,与传动组件4上的凹槽相插接,从而限制了传动组件4的移动;此时,阀芯3在压簧作用下可保持稳定状态,从而使得管道内的流速保持稳定状态。

实施例三

如图3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传动组件4为自锁丝杆,锁紧组件6包括设置于阀盖2上的传动螺母65,具体地,阀盖2上成型有一呈竖向布置的安装槽34,传动螺母65嵌装与安装槽34并通过螺钉固定;自锁丝杆与传动螺母65相配合传动,通过旋动自锁丝杆,可改变自锁丝杆贯穿传动螺母65部分的长度(实际上为自锁丝杆贯穿阀盖2部分的长度);此时,位于容纳腔内的自锁丝杆端部与阀芯3顶端相抵接,当自锁丝杆贯穿阀盖2部分的长度增加时,自锁丝杆将推动阀芯3在容纳腔内滑动;当自锁丝杆停止旋动时,阀芯3在自锁丝杆和压簧的共同作用下可保持稳定状态,从而使得管道内的流速保持稳定状态。

本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