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龙头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1858发布日期:2020-09-23 01:2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龙头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龙头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本企业水房、候车(船)厅、医院病房及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公共场所的现有的饮水机,特别是在取用热水时,由于标准型的水龙头无法满足不同的盛水容器高度,经常因个人大意而洒水而并发生烫伤事故,且经常导致热水机前的地面难以保持干燥,始终处于被水泡的状态中,因而导致只要有取水人足迹的场所,其卫生状况均难以保持清洁干燥状态。这不仅加大了该场所保洁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体力付出,也影响了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形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公众场合热水机水龙头无法满足不同型号盛水容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水龙头连接机构,可以依据需求调整水龙头的放水高度,从而避免水的溅射导致烫伤或者影响环境清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龙头连接机构,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水龙头水嘴;所述连接部的下方适配连接有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自上至下依次紧密套接安装的多个套管;当向位于最下方的套管施加向上的力时,所述多个套管可自下至上依次套装;当向套装后的套管组件中所述位于最下方的套管施加向下的力时,所述套管组件中的套管可逐个解套。

进一步,所述多个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及与所述第一套管的下方紧密套接的第二套管;当给予所述第二套管向所述第一套管方向的施力后,所述第二套管可沿所述第一套管轴向向上移动;当给予所述第二套管逆于所述第一套管的方向的施力后,所述第二套管可沿所述第一套管的轴向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套管套接于所述第二套管内部;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底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底端的上方;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卡于所述第一滑槽中且可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滑动;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环形槽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下方。从而方便使用者调节套管组件的伸缩长度,并避免水漏出。

进一步,所述第二套管的下端还套接于第三套管内;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底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底端的上方;所述第三套管的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卡于所述第二滑槽中且可在所述第二滑槽中滑动;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环形槽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下方。由此,可以更加适应不同型号尺寸的容器,使得套管组件可以调整多种高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槽的顶端设置有阻挡所述第一滑块继续向上滑动的挡块a;所述第二滑槽的顶端设置有阻挡所述第二滑块继续向上滑动的挡块b。从而,避免使用者太过用力而将下方的套管脱落。

进一步,所述挡块a及挡块b均为弹性橡胶类挡块,由此便于挡块的安装和调整。

进一步,所述套管组件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套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以方便使用者把持。

进一步,所述第二套管紧密套接于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二套管的下段为可收缩及扩张结构;所述第一套管的顶端处开口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径;所述第二套管的上段的外壁设置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由此,当使用者给第二套管施以向下的拉力时,可收缩及扩张结构进行收缩,可以自第一套管中拉出。

进一步,所述第二套管的下段均匀分布多条竖向通槽,多条竖向桶槽将所述第二套管的下段割列成多片弧形片,所述多片弧形片与所述多条竖向通槽构成所述可收缩及扩张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还紧密套接有第三套管,所述第三套管的下段具有与所述第二套管下段相同的可收缩及扩张结构;所述第二套管的顶端处开口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套管的外径;所述第三套管的上段的外壁设置有第四环形槽,所述第四环形槽内设置有第四密封圈。由此,可以更加适应不同型号尺寸的容器,使得套管组件可以调整多种高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套管的下段为可收缩及扩张结构。

更进一步,所述套管组件中,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套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环;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套管的外侧壁的底端连接有提手,所述提手的上端依靠在所述固定环内。从而方便用户提拉套管,避免烫伤。

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水龙头连接机构可以适当的调整水龙头的接水高度,取水时,可使出水嘴深入到各类高度盛水器的入口内,保证热水不洒落到容器外,从而确保了饮水器周围地面的干燥和清洁并避免了溅射伤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连接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套管组件拆解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连接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套管组件拆解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水龙头连接机构10,包括连接部1,连接部1连接水龙头水嘴100;连接部1的下方适配连接有套管组件2;套管组件2包括自上至下依次紧密套接安装的多个套管21;当向位于最下方的套管21施加向上的力时,多个套管21可自下至上依次套装;当向套装后的套管组件2中位于最下方的套管21施加向下的力时,套管组件2中的套管21可逐个解套。显然,由于套管21之间是紧密套接,使用者可以依据需要来调整套管组件2的长度,即依据需求调整各个套管21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以连接部1与套管组件2为可拆卸的结构为例,显然,连接部1与套管组件2的顶端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优选地,多个套管21可以包括第一套管211及与第一套管211的下方紧密套接的第二套管212;当给予第二套管212向第一套管211方向的施力后,第二套管212可沿第一套管211轴向向上移动;当给予第二套管212逆于第一套管211的方向的施力后,第二套管212可沿第一套管211的轴向向下移动。

其中,第一套管211套接于第二套管212内部;第一套管21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2111,第一滑槽2111的底端设置于第一套管211的底端的上方;第二套管212的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第一滑块2121,第一滑块2121卡于第一滑槽2111中且可在第一滑槽2111中滑动;第一套管211的外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112,第一环形槽2112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113,第一环形槽2112位于第一滑槽2111的下方。从而方便第二套管212的上下移动,并避免水漏出。

其中,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二套管212的下端还套接于第三套管213内;第二套管21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滑槽2125,第二滑槽2125的底端设置于第二套管212的底端的上方;第三套管213的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第二滑块2131,第二滑块2131卡于第二滑槽2125中且可在第二滑槽2125中滑动;第二套管212的外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环形槽2122,第二环形槽2122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123,第二环形槽2122位于第二滑槽2125的下方。由此,可以更加适应不同型号尺寸的容器,使得套管组件可以调整多种高度。

为了避免使用者太过用力而将下方的套管脱落,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滑槽2111的顶端设置有阻挡第一滑块2121继续向上滑动的挡块a2114;第二滑槽2125的顶端设置有阻挡第二滑块2131继续向上滑动的挡块b2124。其中,挡块a可以是可拆卸式固定于第一套管211顶端的挡块a2114,也可以是可拆卸式安装于第一滑槽2111顶端的挡块a。同理,挡块b2124也可以是可拆卸式固定于第二套管212顶端的挡块b,也可以是可拆卸式安装于第二滑槽2125顶端的挡块b。其中,优选地,挡块a2114及挡块b2124可以均为弹性橡胶类挡块,以便于挡块可拆卸式安装和位置的调整。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在套管组件2中,位于最下方的套管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2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以第三套管213作为最下方的套管,见图1和2所示,以方便使用者把持。

使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的连接机构时,依据容器的高度,向上提拉最下方的套管,(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以最下方的套管为第三套管213为例),第三套管213将沿着第二滑槽2125向上移动,从而第一次缩短套管组件的长度;当需要更短的套管组件2时,则可继续向上提拉第三套管213,第三套管213与第二套管212之间的摩擦力将带动第二套管212继续向上沿第一滑槽移动,从而进一步缩短套管组件2的长度。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4和5所示,一种水龙头连接机构10,包括连接部1,连接部1连接水龙头水嘴100;连接部1的下方适配连接有套管组件2;套管组件2包括自上至下依次紧密套接安装的多个套管21;当向位于最下方的套管21施加向上的力时,多个套管21可自下至上依次套装;当向套装后的套管组件2中位于最下方的套管21施加向下的力时,套管组件2中的套管21可逐个解套。显然,由于套管21之间是紧密套接,使用者可以依据需要来调整套管组件2的长度,即依据需求调整各个套管21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见图4和5所示,第二套管212紧密套接于第一套管211内;第二套管212的下段为可收缩及扩张结构2120;第二套管212的上段的外壁设置有第三环形槽214,第三环形槽214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2141。由此,当使用者给第二套管212施以向下的拉力时,可收缩及扩张结构2120进行收缩,可以自第一套管211中拉出。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以连接部1与套管组件2为可拆卸的结构为例,显然,连接部1与套管组件2的顶端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第二套管212的下段均匀分布多条竖向通槽216,多条竖向桶槽216将第二套管212的下段割列成多片弧形片217,多片弧形片217与多条竖向通槽216构成可收缩及扩张结构2120。由于多条竖向通槽216存在,使得与第一套管211紧密配合的第二套管21在被向下拉时,多片弧形片217可以向内收缩,易拉出;反之,当向上拉第二套管21时,多片弧形片217向内收缩也易将第二套管212的下段套进第一套管211中。

为了增强套管组件的多长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第二套管212的内部还紧密套接有第三套管213,第三套管213的下段也为与第二套管212的下段相同的可收缩及扩张结构2130;第三套管213的上段的外壁设置有第四环形槽2131,第四环形槽2131内设置有第四密封圈2132。由此,可以更加适应不同型号尺寸的容器,使得套管组件可以调整多种高度的同时,还可有效防止套管组件2内部漏水。

优选地,为了避免位于下方的套管自上方的套管中脱落,可以将套管组件中的各个套管的顶端的出口出向内缩口,即使得套管顶端的内径均小于位于其内部套管的外径。即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其中第一套管211、第二套管212的顶端的开口处均可向内缩口,使得顶端的内径小于所套接的套管的外径。显然,为了进一步增强套管组件的易操作性,还可将第一套管211的下段也设置成与第二套管212的下段相同的可收缩及扩张结构2110;由此可以使得在第二套管向上移动时更便利,而当第二套管向下移动时,第二套管212的上段可以由第一套管的可收缩及扩张结构2110夹紧。

为了便于使用者操作,在套管组件2中,位于最上方的套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环24(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以第一套管211为最上方套管);位于最下方的套管(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以第三套管213为最下方套管)的外侧壁的底端连接有提手25,提手25的上端依靠在固定环24内。从而方便用户提拉套管,避免烫伤。

使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当需要调整水龙头的出水高度时,操作者可以手提提手25,将最下方的套管向上提起,本实用新型以最下方的第三套管213为例,第三套管213向上移动到第二套管内,若继续调整高度,则可以继续向上提提手25,使得第二套管212被第三套管213带动继续向上移动至第一套管211内,从而利于各种高度容器接水使用。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将套管组件2中的各个套管设置成由中间向两端外径逐渐减小的套管,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套管脱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水龙头连接机构10可以适当的调整水龙头的接水高度,取水时,可使出水嘴深入到各类高度盛水器的入口内,保证热水不洒落到容器外,从而确保了饮水器周围地面的干燥和清洁并避免了溅射伤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