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9982发布日期:2020-10-30 21:0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连接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现有技术由于齿轮室后置发动机噪音较小,因此诸多发动机采用齿轮室后置的布置方案。然而针对拖拉机,由于发动机本身充当车桥的作用,因此与变速箱的连接强度尤为重要。

目前,拖拉机发动机与变速箱采用诸多高强度螺栓从自由端向飞轮端的方式将变速箱与飞轮壳连接在一起。然而,面对齿轮室后置发动机,因为飞轮端有齿轮系总成,齿轮系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将螺栓从自由端向飞轮端把紧位置占据,使得很多螺栓无法从自由端向飞轮端把紧,降低了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齿轮室后置齿轮系占用空间大导致的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连接强度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发动机与变速箱,包括齿轮室罩壳和飞轮壳,所述齿轮室罩壳设置成用于与所述发动机可拆卸连接,所述飞轮壳设置成用于与所述变速箱发可拆卸连接,所述齿轮室罩壳与所述飞轮壳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将齿轮室罩壳与飞轮壳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设置,将现有技术中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连接分割为齿轮室罩壳与发动机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齿轮室罩壳与飞轮壳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和飞轮壳与变速箱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由于拆卸连接,可加强齿轮室罩壳与发动机之间的连接强度、齿轮室罩壳与飞轮壳之间的连接强度和飞轮壳与变速箱之间的连接强度,且拆装方便,该种设置方式可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变速箱,解决了因飞轮端齿轮系总成占据空间无法实现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可靠连接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轮室罩壳与所述飞轮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轮室罩壳的宽度为35mm-4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飞轮壳的宽度为35mm-4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齿轮室罩壳与所述飞轮壳的连接方向投影,所述飞轮壳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齿轮室罩壳的投影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飞轮,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变速箱上;

所述飞轮连接在所述变速箱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与上述连接结构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与所述齿轮室罩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变速箱与所述飞轮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飞轮壳朝向所述齿轮室罩壳的一侧设置有沉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发动机、所述连接结构和所述变速箱的连接方向投影,所述齿轮室罩壳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飞轮壳的投影面积,所述飞轮壳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变速箱的投影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飞轮壳上设置有供飞轮穿过的通孔。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结构的另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发动机;11、机体;12、齿轮室;13、齿轮系;

2、变速箱;

3、连接结构;31、齿轮室罩壳;32、飞轮壳;321、沉孔;322、通孔;

4、飞轮;

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3,该连接结构3用于连接发动机1与变速箱2,包括齿轮室罩壳31和飞轮壳32,齿轮室罩壳31设置成用于与发动机1可拆卸连接,飞轮壳32设置成用于与变速箱2发可拆卸连接,齿轮室罩壳31与飞轮壳32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3,将齿轮室罩壳31与飞轮壳32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设置,将现有技术中发动机1与变速箱2之间的连接分割为齿轮室罩壳31与发动机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齿轮室罩壳31与飞轮壳3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和飞轮壳32与变速箱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由于拆卸连接,可加强齿轮室罩壳31与发动机1之间的连接强度、齿轮室罩壳31与飞轮壳32之间的连接强度和飞轮壳32与变速箱2之间的连接强度,且拆装方便,该种设置方式可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变速箱2,解决了因飞轮4端齿轮系13总成占据空间无法实现发动机1与变速箱2之间的可靠连接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齿轮室罩壳31与飞轮壳3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采用螺栓5实现,螺栓5的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将连接结构3靠近发动机1的一端定义为自由端,连接结构3靠近变速箱2的一端定义为飞轮4端,螺栓5的连接方向为从飞轮4端向自由端将飞轮壳32连接在齿轮室罩壳31上,实现齿轮室罩壳31与飞轮壳32之间的紧密连接,即实现了飞轮壳32与密封垫之间的紧密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发动机1、齿轮室罩壳31和、飞轮壳32和变速箱2连接后,其长度应小于等于车辆的车体的长度,因此设置齿轮室罩壳31的宽度和飞轮壳32的宽度为35mm-45mm,对于齿轮室罩壳31的宽度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车辆进行仿真实验获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着齿轮室罩壳31与飞轮壳32的连接方向投影,飞轮壳32的投影面积小于齿轮室罩壳31的面积,一方面齿轮室罩壳31能够满足齿轮系13的尺寸需求,另一方面,为齿轮室罩壳31与飞轮壳32连接时使用的螺栓5提供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3,还包括发动机1、变速箱2和飞轮4;

发动机1通过连接结构3连接在变速箱2上;

飞轮4连接在变速箱2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3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发动机1包括机体11、齿轮室12和设置在齿轮室12中的齿轮系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1与齿轮室罩壳3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采用螺栓5实现,变速箱2与飞轮壳3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采用螺栓5实现,螺栓5的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将连接结构3靠近发动机1的一端定义为自由端,连接结构3靠近变速箱2的一端定义为飞轮4端,实现变速箱2与飞轮壳32连接的螺栓5的连接方向可为从飞轮4端向自由端将变速箱2连接在飞轮壳32上,也可为从自由端向飞轮4端将飞轮壳32连接在变速箱2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变速箱2与飞轮壳32之间为双向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变速箱2与飞轮壳32之间为双向连接时,在飞轮壳32朝向齿轮室罩壳31的一侧设置有沉孔321,便于将从自由端向飞轮4端方向连接的螺栓5的螺栓5头和垫片进行隐藏,避免螺栓5的螺栓5头和垫片占用齿轮室罩壳31与飞轮壳32之间的空间,造成发动机1、齿轮室罩壳31、飞轮壳32和变速箱2连接后的长度大于车辆的车体长度,同时,实现了齿轮室罩壳31与飞轮壳32之间的紧密连接,即实现飞轮壳32与密封垫之间的紧密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发动机1、连接结构3和变速箱2的连接方向投影,齿轮室罩壳31的投影面积大于飞轮壳32的投影面积,一方面齿轮室罩壳31能够满足齿轮系13的尺寸需求,另一方面,为齿轮室罩壳31与飞轮壳32连接时使用的螺栓5提供安装空间,飞轮壳32的投影面积大于变速箱2的投影面积,为飞轮壳32与变速箱2连接时使用的螺栓5提供安装空间,齿轮室罩壳31与飞轮壳32之间的螺栓5连接在飞轮壳32的边缘位置,变速箱2与飞轮壳32之间的螺栓5连接在飞轮壳32靠近中心的位置,即齿轮室罩壳31和变速箱2连接在飞轮壳32的不同位置,可以匹配不同尺寸的变速箱2。

其中,飞轮壳32与齿轮室罩壳31之间采用螺栓5连接时,螺栓5的数量不做限定,飞轮壳32与变速箱2之间采用螺栓5连接时,螺栓5的数量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飞轮壳32上设置有通孔322,先进行发动机1、齿轮系13、齿轮室12和齿轮室罩壳31的装配,再进行飞轮壳32与变速箱2的装配,再进行飞轮4与变速箱2的装配,最后完成飞轮壳32与齿轮室罩壳31之间的连接,在飞轮壳32上设置有通孔322,便于飞轮4与变速箱2之间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