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AAU抱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3473发布日期:2020-09-23 01:2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5GAAU抱箍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5gaau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5gaau抱箍组件。



背景技术:

为满足5g网络需求,运营商及主设备厂商提出多种无线网络架构。按照协议功能划分方式,3gpp标准化组织提出了面向5g的无线接入网功能重构方案,引入cu-du架构。在此架构下,5g的bbu基带拆分成cu和du两个逻辑网元,而射频单元以及部分物理层底层功能与天线构成aau。

aau可称作有源天线单元,将射频单元及部分物理层底层功能集成到天线背部中去,形成有源天线单元aau。采用此结构,可有效的整合运营商的天面资源,简化了天面配合要求,将射频单元与天线合为一体,减小馈线损耗,增强覆盖效果,更加适合多频段多制式组网的需求,同时,整个天面变得简洁,可靠,稳定,带来的好处有:部署方便,节省空间,降低选址和物业协调难度,同时集束线缆接头设计,获得更高的容量增益。

在aau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抱箍等方式将aau安装在抱杆或其他杆状固定件上,例如,在专利cn206558669u中就提到了一种通信塔上的链式抱箍,包括两个以上依次间隔连接的第一标准件和第二标准件构成的链条本体,链条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第一标准件和第二标准件通过螺栓贯穿连接。本方案可随时通过控制标准件和标准件的数量来调节链式抱箍的长短,从而紧紧抱在塔身上。

上述的这种链式抱箍,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采用的是由第一标准件与第二标准件构成的链条本体,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根据不同的包干的尺寸来对抱箍的尺寸进行调节时,需要通过增减第一标准件与第二标准件的数量来实现,比较麻烦,而且本身第一标准件与第二标准件都是带有一定的长度的,因此,在进行增减标准件时,增减后的链条本身的长度并不是与抱杆完全匹配的,往往会略长于抱杆的圆周长度,即链条本身与抱杆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连接不稳固;另外,在对链条本体与抱杆之间进行固定时,需要增设第一端头与第二端头来配合进行固定,整个抱箍结构所需的零部件比较多,结构复杂,调节固定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固定方便的5gaau抱箍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5gaau抱箍组件,其创新点在于:抱箍组件固定在抱杆上,所述抱箍组件包括

一抱箍底座;

一抱杆连接组件,所述抱杆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钢带、连接滑块,所述连接滑块内置于抱箍底座内,在抱箍底座内具有一容连接滑块安装并活动的空腔,所述连接滑块通过第一连接螺栓、第二连接螺栓的配合与抱箍底座之间相固定,所述连接钢带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螺栓与连接滑块相固定,连接钢带的另一端从抱杆的圆周表面上绕过后通过第一连接螺栓与连接滑块相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抱箍底座靠近连接钢带的一侧还具有一向第一连接螺栓方向延伸的凸起,从而使得抱箍底座整体呈l形状,在凸起上具有一与抱箍底座内的空腔相连通的并容连接钢带的一端伸出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抱箍底座靠近连接钢带的一侧的端面呈弧形状,且该弧形端面与抱杆的圆周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滑块、连接钢带、抱箍底座之间的固定为:所述第一连接螺栓从抱箍底座的侧端水平伸入至抱箍底座的空腔中并与连接滑块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连接螺栓从抱箍底座远离连接钢带的一侧水平伸入至抱箍底座的空腔中并与连接滑块螺纹配合,且第一连接螺栓、第二连接螺栓垂直分布,第一连接螺栓、第三连接螺栓分别位于连接滑块两侧,在连接钢带的一侧的端部具有一固定孔,另一侧具有数个沿着连接钢带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活动调节孔,所述第三连接螺栓穿过连接钢带的固定孔后与连接滑块螺纹固定,第一连接螺栓穿过连接钢带的任意一个活动调节孔后与连接滑块螺纹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抱箍组件,采用抱箍底座、连接滑块、连接钢带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了抱箍组件与抱杆之间的固定,构成的零件少,结构简单,固定方便;在固定时,通过第一连接螺栓与不同的活动调节孔之间的配合,即可实现与不同尺寸的抱杆的配合,而且连接钢带本身还具备一定的伸长率,因此即便活动调节孔不能与第一连接螺栓对准后,也可拉动连接钢带来完成匹配,确保连接钢带与抱杆之间的紧密性,保证连接的稳固。

对于抱箍底座侧端设置的凸起以及凸起上的开口,从而可方便连接钢带带有活动调节孔的一侧从此处伸出,方便人员拉动连接钢带进行固定。

将抱箍底座的端面设计为弧形状,从而在将抱箍底座固定在抱杆上时,抱箍底座能够与抱杆很好的贴合,实现抱箍底座与抱杆之间的面与面的接触,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5gaau抱箍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抱箍底座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滑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5gaau抱箍组件,抱箍组件固定在抱杆1上,抱箍组件包括

一抱箍底座2,抱箍底座2为一长方体结构。

一抱杆连接组件,抱杆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钢带3、连接滑块4,连接滑块4内置于抱箍底座2内,在抱箍底座2内具有一容连接滑块4安装并活动的空腔5,连接滑块通过第一连接螺栓6、第二连接螺栓7的配合与抱箍底座2之间相固定,连接钢带3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螺栓与连接滑块4相固定,连接钢带3的另一端从抱杆1的圆周表面上绕过后通过第一连接螺栓6与连接滑块4相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螺栓6为六角尖头螺栓,第二连接螺栓7为六角螺栓,第三连接螺栓为十字螺栓。

连接滑块4、连接钢带3、抱箍底座2之间的固定具体为:第一连接螺栓6从抱箍底座2的侧端水平伸入至抱箍底座2的空腔中并与连接滑块4螺纹配合,同时在抱箍底座2的侧端具有一与第一连接螺栓6相配合的第一螺纹通孔8,第二连接螺栓7从抱箍底座2远离连接钢带3的一侧水平伸入至抱箍底座2的空腔中并与连接滑块4螺纹配合,同时在抱箍底座2的端部具有容第二连接螺栓7穿过的第二通孔9,第一连接螺栓6、第二连接螺栓7垂直分布,第一连接螺栓6、第三连接螺栓分别位于连接滑块4两侧,在连接滑块4上具有一贯通的与第一连接螺栓6、第三连接螺栓螺纹配合的第三螺纹通孔10,在连接滑块4上还具有一与第二连接螺栓7相配合的第四螺纹孔11,且第四螺纹孔11与第三螺纹通孔10之间垂直设置,在连接钢带3的一侧的端部具有一固定孔,在连接钢带3的另一侧具有数个沿着连接钢带3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活动调节孔,第三连接螺栓穿过连接钢带3的固定孔后与连接滑块4螺纹固定后实现连接钢带3一侧的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螺栓6穿过连接钢带3的任意一个活动调节孔后与连接滑块4螺纹固定,实现连接钢带3的另一侧的固定连接。

在抱箍底座2靠近连接钢带3的一侧还具有一向第一连接螺栓6方向延伸的凸起12,从而使得抱箍底座2整体呈l形状,在凸起12上具有一与抱箍底座2内的空腔5相连通的并容连接钢带3的一端伸出的开口13。对于抱箍底座2侧端设置的凸起12以及凸起12上的开口13,从而可方便连接钢带3带有活动调节孔的一侧从此处伸出,方便人员拉动连接钢带3进行固定。

在抱箍底座2靠近连接钢带3的一侧的端面呈弧形状,且该弧形端面与抱杆1的圆周表面相贴合。将抱箍底座2的端面设计为弧形状,从而在将抱箍底座2固定在抱杆1上时,抱箍底座2能够与抱杆1很好的贴合,实现抱箍底座2与抱杆1之间的面与面的接触,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固。

工作原理:在将抱箍组件与抱杆1之间进行配合时,首先,将连接钢带3上开有固定孔的一侧通过第三连接螺栓的配合与连接滑块4进行固定,然后将连接钢带3的另一侧从抱杆1上绕过后再伸入至抱箍底座2的空腔5内,并从开口13处伸出,然后拉动连接钢带3,使得抱箍底座2能够贴合抱杆1的外壁,然后利用第一连接螺栓6穿过连接钢带3上的相邻的一个活动调节孔后与连接滑块4进行螺纹固定,实现连接钢带3的另一侧的固定,同时利用第二连接螺栓7与连接滑块4进行螺纹固定实现连接滑块4与抱箍底座2之间的相对固定,避免在连接后,连接滑块4与抱箍底座2之间出现相对位移的现象,此时完成了抱箍组件与抱杆1之间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抱箍组件,采用抱箍底座2、连接滑块4、连接钢带3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了抱箍组件与抱杆1之间的固定,构成的零件少,结构简单,固定方便;在固定时,通过第一连接螺栓6与连接钢带3上的不同的活动调节孔之间的配合,即可实现与不同尺寸的抱杆1的配合,而且连接钢带3本身还具备一定的伸长率,因此即便相邻的一侧活动调节孔不能与第一连接螺栓6对准后,也可拉动连接钢带3来完成匹配,使得相邻的活动调节孔与第一连接螺栓6实现对准,确保连接钢带3与抱杆1之间的紧密性,保证连接的稳固。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