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钢带的双层双壁PVC缠绕板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6055发布日期:2020-09-11 22:2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具有钢带的双层双壁PVC缠绕板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vc缠绕板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钢带的双层双壁pvc缠绕板带。



背景技术:

复合排水管是以板带在管道成型机上缠绕并熔接成管道,单层单壁的板带受力不佳,同时单层变成双层通过焊接实现时,容易出现焊缝径向同时开裂的可能;塑料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这给实际的使用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对于以上问题,目前还未有好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钢带的双层双壁pvc缠绕板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具有钢带的双层双壁pvc缠绕板带,包括由上层本体和下层本体组成的双层本体,所述上层本体顶部的外表面包覆有一层网状加强筋,所述网状加强筋的外侧包覆有一层聚乙烯膜,所述双层本体上设有通孔和连接部,所述通孔均布设在所述双层本体上,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头和连接插口,两个双层本体通过所述连接头插入所述连接插口来实现,所述通孔内设有加强钢带。

进一步,所述连接头的顶部与底部由两个球形叠加从而形成葫芦形,所述连接头的顶部球形的直径为所述底部球形的直径的1/3。

进一步,所述连接插口的形状与所述连接头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通孔内均设有加强钢带。

进一步,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内,只有一个所述通孔内设有所述加强钢带。

进一步,所述通孔形状为四边形。

进一步,相邻的所述通孔之间间隔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所述上层本体与所述下层本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本体的最上层的底部两端为平面。

进一步,所述本体的最上层的底部的两端设连接头和连接插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管壁的双层壁结构,管壁熔接缝的实际拉伸强度是检验值的二倍;

通孔均匀设置在本体上,使通孔之间间隔的距离相同,即管道壁厚均匀一致,性能一致,由于管壁厚度均匀一致,所以不存在薄弱环节,因此,管壁性能均匀一致;

板带之间采取通过接头承插连接,板带与板带接缝均匀牢固,安装方便,安装速度快;

板带外侧包覆有网状加强筋和聚乙烯膜,网状加强筋防腐性能优异,耐久性能好,抗拉强度高;包覆在网状加强筋外侧的聚乙烯膜有效避免了网状加强筋受到磨损。高密度聚乙烯膜刚性、硬度和机械强度大,网状加强筋和聚乙烯膜的配合大大提高了板带的强度,能够延长板带的使用寿命,适应更多的工作场合;

此外,网状加强筋能够限制板带上塑料部分的热胀冷缩,避免了因塑料热胀冷缩给实际使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通孔内设有加强钢带,也加固了板带的刚性。

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形成的管道密封性好、结构强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组装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组装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4的组装示意图;

图中:

1、双层本体;2、上层本体;3、下层本体;4-1、4-2、4-3、4-4、通孔;5、连接插口;6、连接头;7、顶部球形;8、底部球形;9、连接端;10、结合部;11、加强钢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具有钢带的双层双壁pvc缠绕板带,包括双层本体1,本体1上设有通孔和连接部,所述通孔均布设在本体1上,进一步,所述通孔形状为四边形,如图1所示靠近连接头6/连接插口5的通孔边缘的形状4-1、4-2与连接头6/连接插口7的边缘形状相同,以适用于双层本体1上设置连接插口5;上层本体2顶部的外表面包覆有一层网状加强筋,所述网状加强筋的外侧包覆有一层聚乙烯膜,双层本体1上设有通孔和连接部,所述通孔内均设有加强钢带11。

双层本体1包括上层本体2和下层本体3,双层本体1为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包括分别设置在下层本体3底部两侧的连接头6和连接插口5,如图2所示,两个双层本体1通过连接头6插入连接插口5来实现;

底部设有延伸端9,连接头6设置在底部延伸端9上;底部设有连接插口5的一端设有结合部10,结合部10的形状与延伸端9的形状相匹配以适用于两个双层本体1通过连接头6与连接插口5插接时能够紧闭贴合。

相邻的所述通孔之间间隔的距离相同,例如图1所示的通孔4-1到通孔4-2的距离与通孔4-1到通孔4-3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通孔4-2到通孔4-4之间的距离与通孔4-2到通孔4-1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样使得本体1通孔之间所夹的管道壁厚均匀一致,保证其性能一致,所以不存在薄弱环节,因此,管壁性能均匀一致;说明书附图用于说明该专利的结构,图中可能存在比例不对称的微小差异,请结合文字表述来确定实际结构情况。

连接头6的顶部与底部由两个球形叠加从而形成葫芦形,连接头6的顶部球形7的直径为底部球形8的直径的1/3,连接插口5的形状与连接头6的形状相匹配以适用于插设的严紧。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具有钢带的双层双壁pvc缠绕板带,包括双层本体1,本体1上设有通孔和连接部,所述通孔均布设在本体1上,进一步,所述通孔形状为四边形,如图3所示靠近连接头6/连接插口5的通孔边缘的形状4-1、4-2与连接头6/连接插口7的边缘形状相同,以适用于双层本体1上设置连接插口5;双层本体1包括上层本体2和下层本体3,双层本体1为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包括分别设置在上层本体2和下层本体3底部两侧的连接头和连接插口,如图4所示,两个双层本体1通过连接头6插入连接插口5来实现。上层本体2与下层本体3均设有连接头6及连接插口5,使两个双层本体1实现双层插接组合,板带之间采取通过接头承插连接,板带与板带接缝均匀牢固,安装方便,安装速度快;上层本体2顶部的外表面包覆有一层网状加强筋,所述网状加强筋的外侧包覆有一层聚乙烯膜,双层本体1上设有通孔和连接部,所述通孔内均设有加强钢带11。

上层本体2的底部和下层本体3的底部设有延伸端9,连接头6设置在底部延伸端9上;底部设有连接插口5的一端设有结合部10,结合部10的形状与延伸端9的形状相匹配以适用于两个双层本体1通过连接头6与连接插口5插接时能够紧闭贴合。

相邻的所述通孔之间间隔的距离相同,例如图3所示的通孔4-1到通孔4-2的距离与通孔4-1到通孔4-3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通孔4-2到通孔4-4之间的距离与通孔4-2到通孔4-1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样使得本体1通孔之间所夹的管道壁厚均匀一致,保证其性能一致,所以不存在薄弱环节,因此,管壁性能均匀一致;说明书附图用于说明该专利的结构,图中可能存在比例不对称的微小差异,请结合文字表述来确定实际结构情况。

连接头6的顶部与底部由两个球形叠加从而形成葫芦形,连接头6的顶部球形7的直径为底部球形8的直径的1/3,连接插口5的形状与连接头6的形状相匹配以适用于插设的严紧。

实施例3

与实施1不同的是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内,只有一个所述通孔内设有加强钢带。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内,只有一个所述通孔内设有加强钢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四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