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小车的防撞离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0433发布日期:2020-10-23 12:0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小车的防撞离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机构,尤其是一种悬挂小车的防撞离合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悬挂小车领域中,小车的启动、制动等功能大部分采用电磁离合器来控制,其通过控制线圈的通断电状态来控制离合器与主动轮的接合和分离,从而控制小车的启动和制动;但是当小车碰到障碍物卡住时,电磁离合器一般不会自主断电,小车的驱动机构仍在运行,因此极易造成主动轮、驱动轴等部件的损坏;当碰到断电的情况,小车在轨道上无法继续移动,将会耽误较长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发生碰撞时使驱动轴与主动轮及时脱离,从而有效保护各个结构的悬挂小车的防撞离合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悬挂小车的防撞离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悬挂小车框架上的主动轮和驱动电机,所述的主动轮设置有转动孔,所述的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过并伸出所述的转动孔,还包括防撞离合组件,所述的防撞离合组件包括防撞板、第一弹性顶推组件、第二弹性顶推组件和驱动滚珠,所述的驱动轴内部设置有安装孔,环绕所述的安装孔的孔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驱动孔,所述的驱动滚珠滚动设置在所述的驱动孔内,所述的第一弹性顶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安装孔内的第一顶推杆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的第一顶推杆包括靠近所述的驱动电机的驱动段和远离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脱离段,所述的驱动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的脱离段的外径,所述的驱动段与所述的脱离段之间通过过渡段连接,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的安装孔的孔底与所述的驱动段之间,当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的驱动段将所述的驱动滚珠沿所述的驱动段的径向向外顶接于所述的转动孔的孔壁上,所述的防撞板与所述的第二弹性顶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弹性顶推组件用于在所述的防撞板发生碰撞时向所述的驱动电机所在的方向顶推所述的脱离段,直至所述的驱动滚珠在所述的驱动孔内与所述的脱离段接触,所述的驱动滚珠与所述的脱离段接触的同时与所述的转动孔的孔壁脱开。

所述的第二弹性顶推组件包括导向杆、第二顶推杆、顶压推块、第二复位弹簧、第三复位弹簧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悬挂小车框架上的第一挡板和导向座,所述的第一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导向杆配合的第一导向孔和与所述的第二顶推杆配合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的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的防撞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导向杆穿过所述的第一导向孔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的导向杆上且位于所述的防撞板与所述的第一挡板之间,所述的第二顶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的防撞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的第二顶推杆上且位于所述的防撞板与所述的第一挡板之间,所述的第二顶推杆穿过所述的第二导向孔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的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的顶压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导向座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的顶压推块导向的第三导向孔,所述的导向座的侧壁开设有朝所述的主动轮所在的方向开口的半开口槽,所述的顶压推块贯穿设置在所述的第三导向孔内,所述的顶压推块上凹陷设置有朝所述的主动轮所在的方向开口的顶压槽,所述的顶压槽的槽底面与所述的顶压推块上靠近所述的第二顶推杆的表面之间设置有顶压斜面,所述的脱离段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的顶压斜面配合的顶压球面,当所述的防撞板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的顶压球面弹性顶接于所述的顶压槽的槽底面上。当防撞板受到碰撞时向后带动导向杆与第二顶推杆移动,第二复位弹簧及第三复位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第二顶推杆带动顶压推块一起向后移动,此时顶压推块的顶压槽内的顶压斜面逐渐推动顶压球面向驱动电机所在的方向移动,直至驱动滚珠在驱动孔内与脱离段接触,此时驱动滚珠与转动孔的孔壁脱开,主动轮不再受驱动轴的驱动作用,从而在发生碰撞时,对驱动轴和主动轮起到有效保护。

所述的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的顶压推块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块,所述的固定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的第二限位板设置有第一固定螺孔,所述的顶压推块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螺孔,所述的第二限位板通过穿过所述的第一固定孔并螺接于所述的第一固定螺孔内的第一螺栓与所述的固定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的顶压推块通过穿过所述的第二固定孔并螺接于所述的第二固定螺孔内的第二螺栓与所述的固定连接块固定连接。方便制造成型及安装。

所述的导向座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的顶压推块的尾部与所述的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第四复位弹簧,所述的第二挡板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的顶压推块的尾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件,所述的连接杆件向后穿出所述的穿孔的端部设置有牵引绳。工作人员在地面通过拉动牵引绳拉动第一顶推杆,也能带动第二顶推杆向驱动电机所在的方向移动,使驱动滚珠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设置的驱动孔内脱离,主动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发生脱离,主动轮可在轨道上自由滚动,此时即可人工拉动悬挂小车在轨道上移动,而且不受断电情况影响,使用可靠性高。

所述的连接杆件为羊眼螺栓,所述的顶压推块的尾部开设有连接螺孔,所述的羊眼螺栓的前端螺接于所述的连接螺孔内,所述的羊眼螺栓的尾端的连接环与所述的牵引绳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悬挂小车运转时,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转动带动驱动滚珠在驱动孔内转动,从而驱动主动轮转动,当防撞板受到碰撞时向后带动第二弹性顶推组件,此时第二弹性顶推组件向驱动电机所在的方向顶推脱离段,直至驱动滚珠在驱动孔内经过过渡段后与脱离段接触,此时驱动滚珠与转动孔的孔壁脱开,主动轮不再受驱动轴的驱动作用,从而在发生碰撞时,对驱动轴和主动轮起到有效保护作用;防撞板与第二弹性顶推组件连接,也能在发生碰撞时对悬挂小车框架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悬挂小车的防撞离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悬挂小车框架11上的主动轮12、驱动电机2和防撞离合组件,主动轮12设置有转动孔13,驱动电机2的驱动轴21穿过并伸出转动孔13,防撞离合组件包括防撞板3、第一弹性顶推组件、第二弹性顶推组件和驱动滚珠22,驱动轴21内部设置有安装孔23,环绕安装孔23的孔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驱动孔24,驱动滚珠22滚动设置在驱动孔24内,第一弹性顶推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孔23内的第一顶推杆和第一复位弹簧42,第一顶推杆包括靠近驱动电机2的驱动段411和远离驱动电机2的脱离段412,驱动段411的外径大于脱离段412的外径,驱动段411与脱离段412之间通过过渡段413连接,其中过渡段413的表面为平面或圆弧面,第一复位弹簧42设置在安装孔23的孔底与驱动段411之间,当第一复位弹簧42处于自然状态时驱动段411将驱动滚珠22沿驱动段411的径向向外顶接于转动孔13的孔壁上,防撞板3与第二弹性顶推组件固定连接,第二弹性顶推组件用于在防撞板3发生碰撞时向驱动电机2所在的方向顶推脱离段412,直至驱动滚珠22在驱动孔24内与脱离段412接触,驱动滚珠22与脱离段412接触的同时与转动孔13的孔壁脱开,第二弹性顶推组件包括导向杆51、第二顶推杆52、顶压推块53、第二复位弹簧54、第三复位弹簧55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悬挂小车框架11上的第一挡板56和导向座57,第一挡板56上设置有与导向杆51配合的第一导向孔561和与第二顶推杆52配合的第二导向孔562,导向杆51的一端与防撞板3固定连接,导向杆51穿过第一导向孔56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511,第二复位弹簧54套设在导向杆51上且位于防撞板3与第一挡板56之间,第二顶推杆52的一端与防撞板3固定连接,第三复位弹簧55套设在第二顶推杆52上且位于防撞板3与第一挡板56之间,第二顶推杆52穿过第二导向孔56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板521,第二限位板521与顶压推块53的一端固定连接,导向座57内设置有用于对顶压推块53导向的第三导向孔571,导向座57的侧壁开设有朝主动轮12所在的方向开口的半开口槽572,顶压推块53贯穿设置在第三导向孔571内,顶压推块53上凹陷设置有朝主动轮12所在的方向开口的顶压槽531,顶压槽531的槽底面532与顶压推块53上靠近第二顶推杆52的表面之间设置有顶压斜面533,脱离段412的端部设置有与顶压斜面533配合的顶压球面414,当防撞板3处于自然状态时顶压球面414弹性顶接于顶压槽531的槽底面532上。

实施例二: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限位板521与顶压推块53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块6,固定连接块6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61和第二固定孔62,第二限位板521设置有第一固定螺孔71,顶压推块53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螺孔(图未显示),第二限位板521通过穿过第一固定孔61并螺接于第一固定螺孔71内的第一螺栓(图未显示)与固定连接块6固定连接,顶压推块53通过穿过第二固定孔62并螺接于第二固定螺孔内的第二螺栓(图未显示)与固定连接块6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板521与顶压推块53也可采用其他常用固定连接结构连接。

实施例三: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导向座57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挡板81,顶压推块53的尾部与第二挡板81之间设置有第四复位弹簧82,第二挡板81上开设有穿孔83,顶压推块53的尾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件,连接杆件向后穿出穿孔83与牵引绳(图未显示)连接,连接杆件为羊眼螺栓84,顶压推块53的尾部开设有连接螺孔85,羊眼螺栓84的前端螺接于连接螺孔85内,羊眼螺栓84的尾端的连接环86与牵引绳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