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变速器的,特别是涉及一种同步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零部件中,同步器已广泛应用在汽车的变速器中。由于它的使用,使得变速器的性能大大改善,不但使换挡轻便,避免冲击,同时使得变速器的平均寿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
目前变速器上的同步器换挡限位方式主要为:
(1)同步器齿套与挡位齿轮端面限位。
自动变速器与手动变速器的区别在于,自动变速器是换挡过程通过tcu软件控制液压系统来完成的,自动变速器换挡力远大于手动变速器,当同步器换挡到位时,由于换挡电流的持续,同步器齿套上仍存在一个较大的换挡力,这将导致同步器齿套在同步结束后会获得一个较大的轴向冲量。然而,由于同步器齿套与挡位齿轮通常均采用钢件材料,当同步器换挡到位时,同步器齿套与挡位齿轮端面限位接触(即为钢件与钢件限位),换挡到位冲击较大,易产生换挡噪声,换挡舒适性较差,影响换挡品质。
(2)同步器齿套与挡位结合齿高齿限位。该限位方式多应用于挡位齿轮直径小于结合齿外径的情况,但由于结合齿高齿结构比较薄弱,常存在结合齿断裂的风险。
(3)换挡拨叉叉轴与壳体叉轴孔端面限位。该限位方式主要应用于手动变速器,其换挡噪声较大,换挡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同步器齿套与挡位齿轮端面限位时换挡到位冲击较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同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器,包括同步器滑块、同步器齿毂以及同步器齿套,所述同步器齿毂的外齿圈与所述同步器齿套的内齿圈啮合,所述同步器滑块安装在所述同步器齿毂与所述同步器齿套之间,所述同步器齿套上形成有相对的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所述同步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的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器,所述第一缓冲件凸出于所述同步器齿套的第一端面,当同步器换挡到位时,所述第一缓冲件将与第一挡位齿轮的端面柔性接触,可有效地减小同步器换挡到位时同步器齿套与第一挡位齿轮之间的冲击,降低换挡噪声,提高换挡品质。
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第一阻尼块,所述第一阻尼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同步器齿套的外周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同步器齿套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环形凹槽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阻尼块包括第一阻尼座以及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贴附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在所述第一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
所述同步器还包括第二阻尼块,所述第二阻尼块包括第二阻尼座以及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贴附在所述环形凹槽的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在所述第二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
所述第一连接柱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柱插接。
可选地,所述同步器齿套上还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环形凹槽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阻尼块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的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二阻尼块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的第四连接柱;
所述第三连接柱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四连接柱插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中,其中一个为公端,另外一个为母端;
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四连接柱中,其中一个为公端,另外一个为母端;
所述第一阻尼块的公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阻尼块的母端插接,所述第一阻尼块的母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阻尼块的公端插接。
可选地,所述同步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的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凸出于所述第二端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第三阻尼块,所述第三阻尼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同步器齿套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环形凹槽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所述第三阻尼块包括第三阻尼座以及第五连接柱,所述第三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贴附在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五连接柱连接在所述第三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
所述同步器还包括第四阻尼块,所述第四阻尼块包括第四阻尼座以及第六连接柱,所述第四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贴附在所述环形凹槽的第二侧壁上,所述第六连接柱连接在所述第四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
所述第五连接柱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六连接柱插接。
可选地,所述同步器齿套上还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环形凹槽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四通孔;
所述第三阻尼块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三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的第七连接柱,所述第四阻尼块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四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的第八连接柱;
所述第七连接柱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八连接柱插接。
可选地,所述第五连接柱与所述第七连接柱中,其中一个为公端,另外一个为母端;
所述第六连接柱与所述第八连接柱中,其中一个为公端,另外一个为母端;
所述第三阻尼块的公端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阻尼块的母端插接,所述第三阻尼块的母端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四阻尼块的公端插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同步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同步器齿套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阻尼块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的部分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同步器;11、同步器滑块;12、同步器齿毂;13、同步器齿套;131、第一端面;132、第二端面;133、环形凹槽;1331、第一侧壁;1332、第二侧壁;134、第一通孔;135、第二通孔;136、第三通孔;137、第四通孔;138、第一凹槽;139、第二凹槽;14、第一缓冲件;141、第一阻尼块;1411、第一阻尼座;1412、第一连接柱;1413、第三连接柱;15、第二阻尼块;16、第二缓冲件;161、第三阻尼块;17、第四阻尼块;18、第一同步环;19、第二同步环;
2、第一挡位齿轮;
3、第二挡位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器1,包括同步器滑块11、同步器齿毂12以及同步器齿套13,所述同步器齿毂12的外齿圈与所述同步器齿套13的内齿圈啮合,所述同步器滑块11安装在所述同步器齿毂12与所述同步器齿套13之间,所述同步器齿套13上形成有相对的第一端面131以及第二端面132,所述同步器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131上的第一缓冲件14,所述第一缓冲件14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13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器1,所述第一缓冲件14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131,当同步器1换挡到位时,所述第一缓冲件14将与第一挡位齿轮2端面柔性接触,可有效地减小同步器1换挡到位时同步器齿套13与第一挡位齿轮2之间的冲击,降低换挡噪声,提高换挡品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缓冲件14包括第一阻尼块141,所述第一阻尼块14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131上。
通过采用所述第一阻尼块141,从而有效减小同步器1换挡到位时同步器齿套13与第一挡位齿轮2之间的冲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块141材料选用尼龙材料(如塑料pa66)。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同步器齿套13的外周设置有环形凹槽133,所述同步器齿套13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131与所述环形凹槽133的第一侧壁133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34。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阻尼块141包括第一阻尼座1411以及第一连接柱1412,所述第一阻尼座1411的第一侧表面贴附在所述第一端面131上,所述第一连接柱1412连接在所述第一阻尼座1411的第一侧表面上。
所述同步器1还包括第二阻尼块15,所述第二阻尼块15包括第二阻尼座以及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贴附在所述环形凹槽133的第一侧壁1331上,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在所述第二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
所述第一连接柱141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34与所述第二连接柱插接,从而将所述第一阻尼块141安装在所述第一端面131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同步器齿套13上还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131与所述环形凹槽133的第一侧壁133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35。
所述第一阻尼块141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阻尼座1411的第一侧表面上的第三连接柱1413,所述第二阻尼块15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的第四连接柱。
所述第三连接柱1413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35与所述第四连接柱插接,以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块141与所述第二阻尼块15,将所述第一阻尼块141安装在所述第一端面131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使所述第一阻尼块141的结构与所述第二阻尼块15的结构相同,以减少模具成本。具体地,可使所述第一连接柱1412与所述第三连接柱1413中,其中一个为公端,另外一个为母端。并使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四连接柱中,其中一个为公端,另外一个为母端。
所述第一阻尼块141的公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34与所述第二阻尼块15的母端插接,所述第一阻尼块141的母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35与所述第二阻尼块15的公端插接,以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块141与所述第二阻尼块15。
在图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均设置为公端,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四连接柱均设置为母端;或将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均设置为母端,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四连接柱均设置为公端,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阻尼块141与所述第二阻尼块15之间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面131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134及所述第二通孔135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138,所述第一阻尼座1411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38内,以防止所述第一阻尼块141相对所述同步器齿套13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同步器1还包括第一同步环18,所述第一同步环18套设在变速器的第一挡位齿轮2的第一锥部,所述第一同步环18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锥部的锥面摩擦接触。所述同步器齿套13可在所述同步器滑块11的带动下向所述第一同步环18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同步器齿套13的内齿圈与所述第一同步环18的外齿圏啮合,完成换挡。
由于所述第一缓冲件14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131,使得所述同步器1在换挡时,所述第一缓冲件14将与所述第一挡位齿轮2柔性接触,从而有效地减小同步器1换挡到位时同步器齿套13与第一挡位齿轮2之间的冲击。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同步器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132上的第二缓冲件16,所述第二缓冲件16凸出于所述第二端面132。
所述第二缓冲件16凸出于所述第二端面132,当同步器1换挡到位时,所述第二缓冲件16将与第二挡位齿轮3的端面柔性接触,可有效地减小同步器1换挡到位时同步器齿套13与第二挡位齿轮3之间的冲击,降低换挡噪声,提高换挡品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缓冲件16包括第三阻尼块161,所述第三阻尼块16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端面132上。
通过采用所述第三阻尼块161,从而有效减小同步器1换挡到位时同步器齿套13与第二挡位齿轮3之间的冲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阻尼块161材料选用尼龙材料(如塑料pa66)。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同步器齿套13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端面132与所述环形凹槽133的第二侧壁1332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36。
所述第三阻尼块161包括第三阻尼座以及第五连接柱,所述第三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贴附在所述第二端面132上,所述第五连接柱连接在所述第三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
所述同步器1还包括第四阻尼块17,所述第四阻尼块17包括第四阻尼座以及第六连接柱,所述第四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贴附在所述环形凹槽133的第二侧壁1332上,所述第六连接柱连接在所述第四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
所述第五连接柱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36与所述第六连接柱插接,从而将所述第三阻尼块161安装在所述第二端面132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同步器齿套13上还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端面132与所述环形凹槽133的第二侧壁1332上设置有第四通孔137。
所述第三阻尼块161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三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的第七连接柱,所述第四阻尼块17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四阻尼座的第一侧表面上的第八连接柱。
所述第七连接柱通过所述第四通孔137与所述第八连接柱插接,以连接所述第三阻尼块161与所述第四阻尼块17,将所述第三阻尼块161安装在所述第二端面132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使所述第三阻尼块161的结构与所述第四阻尼块17的结构相同,以减少模具成本。所述第五连接柱与所述第七连接柱中,其中一个为公端,另外一个为母端。所述第六连接柱与所述第八连接柱中,其中一个为公端,另外一个为母端。
所述第三阻尼块161的公端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36与所述第四阻尼块17的母端插接,所述第三阻尼块161的母端通过所述第四通孔137与所述第四阻尼块17的公端插接,以连接所述第三阻尼块161与所述第四阻尼块17。
在图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所述第五连接柱与所述第七连接柱均设置为公端,所述第六连接柱与所述第八连接柱均设置为母端;或将所述第五连接柱与所述第七连接柱均设置为母端,所述第六连接柱与所述第八连接柱均设置为公端,从而实现所述第三阻尼块与所述第四阻尼块之间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端面132上对应所述第三通孔136及所述第四通孔137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139,所述第三阻尼座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139内,以防止所述第三阻尼块161相对所述同步器齿套13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同步器1还包括第二同步环19,所述第二同步环19套设在变速器的第二挡位齿轮3的第二锥部,所述第二同步环19的内壁与所述第二锥部的锥面摩擦接触。所述同步器齿套13可在所述同步器滑块11的带动下向所述第二同步环19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同步器齿套13的内齿圈与所述第二同步环19的外齿圈啮合,完成换挡。
由于所述第二缓冲件16凸出于所述第二端面132,使得所述同步器1在换挡时,所述第二缓冲件16将与所述第二挡位齿轮3接触,从而有效地减小同步器1换挡到位时同步器齿套13与第二挡位齿轮3之间的冲击。
同步器齿毂12的内圈套在变速器的轴(输入轴或输出轴)上,同步器1的两侧可设置一个或两个挡位齿轮,这些挡位齿轮空套在轴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步器1可单独控制一个挡位齿轮,例如同步器1仅控制第一挡位齿轮2与轴的结合或分离,此时可以省略第二同步环19。再例如,同步器1仅控制第二挡位齿轮3与轴的结合或分离,此时可以省略第一同步环18。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步器1控制两个挡位齿轮,例如同步器1同时控制第一挡位齿轮2、第二挡位齿轮3与轴的结合或分离。当同步器1处于中位时,第一挡位齿轮2、第二挡位齿轮3空转。当同步器1向第一挡位齿轮2的方向移动时,可与第一挡位齿轮2结合,第一挡位齿轮2与轴结合同步转动,第二挡位齿轮3空转。当同步器1向第二挡位齿轮3的方向移动时,可与第二挡位齿轮3结合,第二挡位齿轮3与轴结合同步转动,第一挡位齿轮2空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