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输链条上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2795发布日期:2020-06-16 20:58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输链条上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一种传输链条上油器,涉及一种固定在链条旁侧,通过夹持方式对链条进行涂刷上油的上油器,属于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在链条旁侧,通过弹簧牵拉开合,依靠润滑油重量对链条进行上油养护,且在上油过程中能够对链条进行一定清理的上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设备进行动力传输时,对于长距传输,主要采用链条进行驱动,链条主要通过链节之间的枢转适应传动轮,在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传动流畅,需要定期对链条进行上油润滑,同时通过链条将润滑油带到传动机构的其他区域,现有的上油方式通过独立的上油器进行上油,将链条进行涂刷,一般包括装有润滑油的瓶体、与瓶体通过螺纹拧合的盖体,润滑油通过盖体上的油嘴或者小孔与外界相通,使用时,需要将瓶体倾斜一定的角度,从而使瓶体中的润滑油流出,滴入到链条上,从而实现润滑作用,但该结构需要人员握持瓶体并在链条侧等待,占用人力,效率低下,且对链条没有清理作用,直接喷射容易滴漏,其他一些线上润滑结构复杂,成本高,整体体积大,不适合现有的链条传动上油使用,都是在设计初期进行布置。

公开号cn208810728u公开了一种链条上油装置,上油箱的内部由左向右依次设置有清洗腔、上油腔和回收腔,且清洗腔和回收腔的顶部均为网格状结构,且在清洗腔和回收腔的两端位置均设置有驱动辊,清洗腔和回收腔的台面上均水平开设有滑槽一,链条的两端贯穿上油腔分别放置在清洗腔和回收腔的滑槽一内,且清洗腔和回收腔上方的驱动辊与链条相啮合,上油腔的内部设置有油液,且上油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链条压辊,链条在上油腔内通过链条压辊进行拉直,支撑板的底面开设有球型槽,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滚珠,连接板通过滚珠转动连接在支撑板的球型槽内,且在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有海绵层,该装置结构复杂,不适合链条传动的上油。

公开号cn208935785u公开了一种链条上油装置,包括储油筒,所述储油筒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空壳结构,储油筒下端连接有泄油筒,所述泄油筒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泄油筒纵截面为上下切口的圆形,泄油筒上下切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为50-60°;泄油筒上端连接储油筒下端,泄油筒内活动连接有泄油链轮,所述泄油链轮具有6个均布的链轮齿,链轮齿顶部接触泄油筒内侧弧形壁面,泄油链轮两侧面为平面,且与泄油筒内侧两对应平面贴合;所述储油筒其中一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口,储油筒顶部设置有压力平衡孔,该装置同样需要人员握持固定,且缺少接油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发明一种传输链条上油器提供了一种固定在链条旁侧,通过弹簧牵拉开合,依靠润滑油重量对链条进行上油养护,且在上油过程中能够对链条进行一定清理的上油器。

本发明一种传输链条上油器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传输链条上油器由上夹板、铰接轴、弹簧、下夹板、连接板、刷毛、海绵垫、固定卡爪、连接套、固定臂、枢转板、接油箱和连通孔组成,上夹板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置于连接板的一端上,下夹板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置于连接板的另一端上,所述上夹板一侧面上置有刷毛,所述下夹板一侧面上置有刷毛,所述刷毛根部置有海绵垫,所述上夹板的另一侧面上开有安装槽,枢转板置于安装槽内,所述枢转板的一端铰接置于上夹板上,固定臂的一端铰接置于枢转板的另一端上,连接套置于固定臂的另一端上,所述连接套内为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贯穿固定臂,所述连通孔为漏斗型,且上宽、下窄,固定卡爪置于连接板的一侧上,所述固定卡爪和连接板为卡接连接,且卡接位置置有防滑垫,所述连接板的两侧边上分别置有挂钩,所述上夹板的一侧边和下夹板的一侧边上分别置有挂钩,两根弹簧的一端分别挂置于连接板两侧边的挂钩上,两根弹簧的另一端分别挂置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上的挂钩上,两根所述弹簧分别位于连接板的两侧边,所述下夹板的另一端置有接油箱,所述接油箱可拆卸,所述固定卡爪的表面置有防滑齿,所述防滑齿为橡胶齿,所述接油箱朝向刷毛的一侧面为敞口结构,所述挂钩上u型块状结构,所述上夹板上刷毛根部的海绵连成一体,所述下夹板上刷毛根部的海绵连成一体,所述上夹板对应刷毛位置置有缓存腔,所述下夹板对应刷毛位置置有缓存腔。

有益效果。

一、能够固定在链条旁侧,不影响链条的运行传动,占用空间小。

二、调节角度,能够对不同传输方向上的链条进行润滑上油。

三、将润滑油瓶通过连接套进行连接,依靠自重下流送油,出油量均匀。

四、无需人力握持,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传输链条上油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本发明一种传输链条上油器的立体结构图,其仅仅展示了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3本发明一种传输链条上油器工作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4本发明一种传输链条上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其中为:上夹板(1),铰接轴(2),弹簧(3),下夹板(4),连接板(5),刷毛(6),海绵垫(7),固定卡爪(8),连接套(9),固定臂(10),枢转板(11),接油箱(12),连通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传输链条上油器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传输链条上油器由上夹板(1)、铰接轴(2)、弹簧(3)、下夹板(4)、连接板(5)、刷毛(6)、海绵垫(7)、固定卡爪(8)、连接套(9)、固定臂(10)、枢转板(11)、接油箱(12)和连通孔(13)组成,上夹板(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2)铰接置于连接板(5)的一端上,下夹板(4)的一端通过铰接轴(2)铰接置于连接板(5)的另一端上,所述上夹板(1)一侧面上置有刷毛(6),所述下夹板(4)一侧面上置有刷毛(6),所述刷毛(6)根部置有海绵垫(7),所述上夹板(1)的另一侧面上开有安装槽,枢转板(11)置于安装槽内,所述枢转板(11)的一端铰接置于上夹板(1)上,固定臂(10)的一端铰接置于枢转板(11)的另一端上,连接套(9)置于固定臂(10)的另一端上,所述连接套(9)内为连通孔(13),所述连通孔(13)贯穿固定臂(10),所述连通孔(13)为漏斗型,且上宽、下窄,固定卡爪(8)置于连接板(5)的一侧上,所述固定卡爪(8)和连接板(5)为卡接连接,且卡接位置置有防滑垫,所述连接板(5)的两侧边上分别置有挂钩,所述上夹板(1)的一侧边和下夹板(4)的一侧边上分别置有挂钩,两根弹簧(3)的一端分别挂置于连接板(5)两侧边的挂钩上,两根弹簧(3)的另一端分别挂置于上夹板(1)和下夹板(4)上的挂钩上,两根所述弹簧(3)分别位于连接板(5)的两侧边,所述下夹板(4)的另一端置有接油箱(12),所述接油箱(12)可拆卸,所述固定卡爪(8)的表面置有防滑齿,所述防滑齿为橡胶齿,所述接油箱(12)朝向刷毛(6)的一侧面为敞口结构,所述挂钩上u型块状结构,所述上夹板(1)上刷毛(6)根部的海绵连成一体,所述下夹板(4)上刷毛(6)根部的海绵连成一体,所述上夹板(1)对应刷毛(6)位置置有缓存腔,所述下夹板(4)对应刷毛(6)位置置有缓存腔;

使用时,人员首先移动装置到需要上油的链条处,将装置通过固定卡爪(8)卡在链条附近,将上夹板(1)和下夹板(4)克服弹簧(3)的弹性力分开,然后人员将上夹板(1)和下夹板(4)放置在链条处并松手,上夹板(1)和下夹板(4)在弹簧(3)的回复力下复位,分别夹持在链条的上侧和下侧,此时刷毛(6)对链条进行包裹,人员转动固定臂(10),使得枢转板(11)先绕其一端旋转90°,再使得固定臂(10)绕枢转板(11)另一端旋转90°,使得固定臂(10)整体旋转180°,人员将油瓶瓶口拧在连接套(9)上,然后将固定臂(10)复位,使得油瓶倒立在上夹板(1)上,油液进入到连接套(9)内,并通过连通孔(13)落到上夹板(1)一侧海绵垫(7)上,经海绵垫(7)扩散后落到上夹板(1)上的的刷毛(6)上,对链条上表面进行涂抹,多余的油液向下滴落在下夹板(4)上的刷毛(6)上,对链条的下表面进行涂油,同时刷毛(6)对链条进行摩擦,以对链条进行清洁,多余的油液流入到下夹板(4)另一端的接油箱(12)内进行收集,能够过滤后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刷毛(6)结构软,链条能够正常转动,不影响传动,且能够调节角度,对不同传输方向上的链条进行润滑上油,无需人员持续握持,省时省力;

所述固定卡爪(8)的表面置有防滑齿,所述防滑齿为橡胶齿的设计,能够增加安装时和链条间的摩擦力,提高装置安装的稳固性;

所述接油箱(12)朝向刷毛(6)的一侧面为敞口结构的设计,预留口部,使多余的油液能够从口部流进接油箱(12)中;

所述上夹板(1)对应刷毛(6)位置置有缓存腔,所述下夹板(4)对应刷毛(6)位置置有缓存腔的设计,能够在缓存腔内缓存一定量的润滑油,以便进行润滑;

所述刷毛(6)根部置有海绵垫(7)的设计,能够对油液进行吸收和扩散,使得油液分布均匀,对链条的上油效果好;

所述连通孔(13)为漏斗型,且上宽、下窄的设计,便于油瓶内的油液流入到上夹板(1)上的刷毛(6)处;

所述固定卡爪(8)和连接板(5)为卡接连接,且卡接位置置有防滑垫的设计,固定卡爪(8)能够进行拆卸更换,防滑垫增加卡接位置的连接稳固性;

所述上夹板(1)和下夹板(4)配合连接板(5)和刷毛(6),能够配合对链条进行上油润滑,同时刷毛(6)还能够对链条进行一定程度的清理;

所述下夹板(4)配合节油箱,能够将多余的润滑油进行回收以便再利用,减少浪费;

通过固定卡爪(8)将装置卡在链条旁侧,上夹板(1)和下夹板(4)在弹簧(3)作用下夹持在链条的上下侧的设计,无需人员手持,且结构简单,能够适合现有的链条传动上油;

达到固定在链条旁侧,通过弹簧(3)牵拉开合,依靠润滑油重量对链条进行上油养护,且在上油过程中能够对链条进行一定清理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发明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