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1795发布日期:2020-06-05 22:46阅读:1173来源:国知局
管道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道运输领域应用的管道旋转接头。



背景技术:

管道运输是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输方式,其通过多节管道的连接实现运输通路的连通组建。在应用过程中运输通道的一端作为入料口,另一端作为出料口放置于对应的承接位置。为保证运输通路的连接密封效果,该管道的端口之间通常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保证传输质量。但是当承接位置发生转变时,则需要将连接的管道进行整体的搬移或进行管道外加延伸操作,增大了应用成本。且连接完成的管道整体重量较大,则管道搬移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工程量较大,对应的工作强度也实现了提升,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大了对位移空间的配置需求,可操作性较低,提升了工程难度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提升管道布局操作便宜性的管道旋转接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管道旋转接头,包括轴套、压盖、动环、静环、静环座和压板,所述压盖、动环、静环和静环座套设于轴套的外表面,所述套设于一管道端部的轴套于外表面同轴凸设有限位凸环,所述压盖和静环座分设于限位凸环的两侧实现螺栓固定连接并相对包围形成卡设外套于限位凸环的限位环槽,所述静环座的另一端部与套设于另一管道端部的压板螺栓固定连接并实现底部与轴套外表面相接触,所述静环座、限位凸环和轴套包围形成依次套设有动环和静环的内置环槽,所述动环的一端与限位凸环实现同步销连接并设置有限位压缩弹簧,另一端与静环的端面紧密贴合,所述静环的另一端面销连接于静环座,所述动环和静环分别实现与轴套和静环座的密封连接。

该转换接头分别利用轴套和压板与相邻两个管道的端部进行连接,进而通过分设于轴套的限位凸环两侧的压盖和静环座的螺栓连接,实现压盖、静环座和轴套的限位操作,同时将动环和静环包围限定与静环座、限位凸环和轴套之间。动环和静环分别实现与限位凸环和静环座的同步运行。连接于另一管道的压板通过螺栓实现与静环座另一端部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压盖、静环座、与静环座同步运行的静环、压板和对应管道的定位连接。在运行过程中,动环、轴套随对应管道进行同步旋转,相对应的结构随另一管道固定,从而实现相邻管道的分步旋转操作。且动环、静环在运行过程中保证连接相对结构的密封效果,为管道通路在旋转以及传送过程中的连接密封效果,此时,当进行路径或端口的改动时,仅需对一端的管道进行旋转操作即可,避免了管道连接路径的整体搬运,提升了工作效率,且降低了端口变换的空间配置需求,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是,所述压板朝向静环座依次设置为内径逐渐增大的阶梯环状结构,并依次包围形成套设于限位凸环的左半环槽和外套于静环座一端的端部定位环槽,所述静环座朝向压板形成与左半环槽相配合组成限位环槽的右半环槽。

进一步的是,所述静环座朝向压板的端部呈朝向轴线外径逐渐减小的阶梯环状结构,所述压板的端部与静环座相适配并形成外套于静环座的限位圆环,所述静环座朝向压板开设内置有o型圈的密封环槽。

进一步的是,所述静环座朝向轴套的内表面沿平行于轴线方向朝向静环座均匀开设有若干限位销孔,所述限位销孔用于圆柱销一端的内置,另一端内置于静环座,所述静环座的外表面与静环座的内表面接触并开设内置有o型圈的密封环槽。

进一步的是,所述动环朝向轴套的内表面开设有密封环槽,所述动环朝向限位凸环的端部沿平行于轴线方向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用于套设圆柱销一端的同步销孔和用于内置限位压缩弹簧的弹簧孔位,所述限位压缩弹簧的另一端部朝向限位凸环并于限位凸环和弹簧孔位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压缩限位。

进一步的是,所述压板为铝材,所述静环座、压盖和轴套为尼龙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管道接头的结构在保证相邻管道密封连接效果的同时,可使其一管道可实现相对旋转操作,避免了操作过程中整体搬运的操作过程,降低了应用调整工程量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且降低了对应路径或端口修改的空间配置需求,保证了管道运输的后续可操作性,实现了管道结构的适用范围以及操作灵活性、便宜性的提升;该旋转接头的结构设置,提升了连接结构紧凑性以及结构配置稳定性,为结构强度以及应用寿命提供了保障;所述压板、静环座、压盖和轴套的材料选择,使其整体结构轻便、耐用,降低了管道连接位的负载,提升了接头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操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旋转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轴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压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动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静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静环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右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轴套;11、限位凸环;2、压盖;21、左半环槽;22、端部定位环槽;3、内六角圆柱头螺钉;4、限位压缩弹簧;5、动环;51、同步销孔;52、弹簧孔位;6、静环;61、限位销孔;7、静环座;71、右半环槽;8、圆柱销;9、o型圈;91、密封环槽;10、压板;101、第一限位槽;102、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旋转接头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轴套1、压盖2、动环5、静环6、静环座7和压板10连接组成。该轴套1和压板10分别套设安装于两个管道的端部。选用尼龙材质一体成型的轴套1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部外表面同轴设置有圆环环形凸起作为限位凸环11,则套设于轴套1的压盖2和静环座7分设于限位凸环11的两侧。压板10的结构如图3所示于朝向静环座7的端部依次设置为内径逐渐增大的阶梯环状结构,并依次包围形成截面为“┌”形的左半环槽21和端部定位环槽22。则静环座7如图4所示,其朝向压板10的端部朝向限位凸环11形成与左半环槽21相配合的“┐”形的右半环槽71。在连接过程中,左半环槽21和右半环槽71分别套设于限位凸环11的两侧并包围形成相适配的限位环槽。此时静环座7的对应端部套设进入端部定位环槽22内,并通过沿平行于轴线方向的内六角圆柱头螺钉3进行对压板2和静环座7的依次穿设连接,从而实现与限位凸环11相对位置的限定。静环座7的另一朝向压板10的端部呈朝向轴线外径逐渐减小的阶梯状结构。如图9所示,压板10的端部与静环座7相适配并依次形成第一限位槽101和第二限位槽102,所示第一限位槽101的限位圆环外套于静环座7并实现端面相接触,则其第二限位槽102外套于对应的阶梯状凸环。该静环座7朝向第一限位槽102的端面开设内置有o型圈9的密封环槽91,压板10于第一限位槽101的对应位置沿平行于轴线方向利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3依次穿设通过压板101和静环座7,从而实现结构的定位操作。如图1所示,静环座7朝向压板10的端部底部实现于轴套1的外表面相贴合,此时该压板10的端部底端也可进行部分上置。上述静环座7、限位凸环11和轴套1包围形成内置环槽,则动环5和静环6依次套设内置于内置环槽内。为保证内置环槽的空腔体积,该轴套1朝向内置环槽进行外径的缩小,静环座7于内置环槽的对应位置进行内径的扩大。内置于内置环槽的动环5结构如图5所示,其朝向限位凸环11的端面沿平行于轴线的方向进行周向若干同步销孔51和弹簧孔位4的开设。如图6所示,该端面进行对称四个弹簧孔位52的开设,对称设置的同步销孔51的数量为两个。此时圆柱销的一端穿设进入同步销孔51内,另一端穿插进入限位凸环11内,则限位压缩弹簧4的一端内置于弹簧孔位52内,另一端与限位凸环11的端面相接触,并实现压缩内置。为保证连接密封效果,该动环4朝向轴承1的内表面进行密封环槽91的开设,进而利用内置的o型圈9实现连接密封操作。动环4的另一端面与如图7所示的静环6的端面实现紧密贴合,静环6的另一端面于朝向轴套1的内表面沿平行于轴线方向朝向静环座7开设有限位销孔61,并与轴套1包围实现对圆柱销的一端限位操作,圆柱销的另一端部穿设定位于静环座7。如图8所示,该限位销孔61的数量为两个并进行对称开设。静环座7的外表面与静环座7的内表面相接触并开设有密封环槽91,进而利用o型圈91进行连接密封操作。

在应用过程中,压板10套设安装于固定管道的端部,套设有压盖2的轴套1套设安装于进行相对转动的管道的端部。工作人员依次将安装有o型圈9的动环和静环套设安装于轴套1的朝外端部,并保证限位压缩弹簧4和圆柱销分别与弹簧孔位52和同步销孔51的对应连接关系,并将对应的圆柱销8放置于限位销孔61内。随后,工作人员可将静环座7套设安装于轴套1上,并利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3实现压盖2和静环座7的固定连接,从而将动环5和静环6进行包围限定,则动环5在限位压缩弹簧4的作用下朝向静环6进行挤压,从而实现接触面的紧密贴合效果,至此完成了两个管道端部的分别布设安装。在两个管道进行连接时,压板10利用其第一限位槽101和第二限位槽102实现对静环座7端部的套设限位,然后利用周向均匀分布的内六角圆柱头螺钉3进行连接操作,则两个管道完成连通操作。当安装于轴套1的管道进行旋转操作时,则轴套1随管道进行同步旋转,在圆柱销的作用下动环5随限位凸环11进行同步旋转。压盖2、静环座3在压板10的作用下实现相对位置的保持不变,静环6在圆柱销的作用下也为静止作用,动环5和静环6的接触面实现相对转动,从而实现了一端管道转动,而另一端管道固定的操作效果,提升了管道布设灵活性,为管道的实用性提供了保障。当动环5和静环6的接触面出现磨损时,则在限位压缩弹簧4的作用下仍可保持端面贴合效果,保证了装置使用寿命。同时在内部o型圈9的作用下保证了连接密封效果,为管道内部物料传送质量提供了保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