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5991发布日期:2020-07-29 02:4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多个机体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制作工艺的发展,可挠式显示面板的制造技术逐渐成熟而使可挠式显示面板普及于消费产品。可挠式显示面板可应用于折叠式的手机及平板电脑等折叠式电子装置,其同时配置于电子装置的两机体并可随着两机体的展开及闭合而挠曲。

当电子装置的两机体及可挠式显示面板展开时,可挠式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涵盖两机体而可提供较大的显示画面供使用者观看。在电子装置的所述展开状态下,若将电子装置平放于桌面上,则其显示面易反射来自上方的灯光而造成使用者不适,且在电子装置的机体背面额外设有显示面的情况下,将电子装置平放于桌面可能使机体背面的显示面被桌面刮伤。将展开的电子装置直立于桌面上虽可避免上述问题,然而直立于桌面上的电子装置易因外力而倾倒,且其显示画面垂直于桌面而让使用者无法舒适地观看及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装置主体能够以适当倾角稳固地立于表面上。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一装置主体及一支撑组件。装置主体包括相互枢接的一第一机体及一第二机体。一第一显示面位于第一机体上且一第二显示面位于第二机体上。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适于相对枢转而使第一机体的一边缘及第二机体的一边缘实质上共同形成一弯折段。支撑组件可动地连接于装置主体。当支撑组件从装置主体展开时,弯折段的一端与支撑组件适于共同将装置主体支撑于一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沿一第一虚拟轴线相互枢接,当弯折段的所述一端与支撑组件共同将装置主体支撑于表面上时,第一虚拟轴线倾斜于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组件连接于第一机体且不连接于第二机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的一背面具有一容置凹槽,支撑组件适于收合于容置凹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组件包括一第一支撑件及一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机体,第二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当第一支撑件从第一机体展开且第二支撑件从第一支撑件展开时,弯折段的所述一端与第二支撑件适于共同将装置主体支撑于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沿一第一虚拟轴线相互枢接,第一支撑件沿一第二虚拟轴线枢接于第一机体,第二虚拟轴线倾斜于第一虚拟轴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组件还包括一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枢接于第一支撑件,当第一支撑件展开于第一机体且第二支撑件展开于第一支撑件时,第三支撑件适于展开于第一支撑件并搭接于第二支撑件使得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定义出一a字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组件还包括一第四支撑件,第四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而不连接于第一支撑件,当第一支撑件展开于第一机体且第二支撑件展开于第一支撑件时,第四支撑件适于展开于第二支撑件而使第四支撑件的另一端抵顶于第二机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撑件为一板状构件,第二支撑件沿一第三虚拟轴线枢接于第一支撑件,第三虚拟轴线平行于板状构件的厚度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撑件为一板状构件,第二支撑件沿一第三虚拟轴线枢接于第一支撑件,第三虚拟轴线垂直于板状构件的厚度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沿一第一虚拟轴线相互枢接,当弯折段的所述一端与第二支撑件共同将装置主体支撑于表面上时,第一虚拟轴线在表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支撑件相交。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一装置主体及两支撑组件。装置主体包括相互枢接的一第一机体及一第二机体。一第一显示面位于第一机体上且一第二显示面位于第二机体上。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适于相对枢转而使第一机体的一边缘及第二机体的一边缘实质上共同形成一弯折段。两支撑组件分别可动地连接于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当两支撑组件分别从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展开时,两支撑组件适于共同将具有弯折段的装置主体支撑于一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两支撑组件分别从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展开时,弯折段的一端及两支撑组件适于共同将装置主体支撑于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沿一第一虚拟轴线相互枢接,当弯折段的所述一端及两支撑组件共同将装置主体支撑于表面上时,第一虚拟轴线倾斜于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两支撑组件共同将装置主体支撑于表面上时,弯折段朝向表面且不接触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装置主体具有两容纳槽,两容纳槽分别位于第一机体内及第二机体内且分别邻接第一机体的边缘及第二机体的边缘,两支撑组件适于分别收合于两容纳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支撑组件包括一第一支撑件,这些第一支撑件分别滑设于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且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滑动而分别从第一机体的边缘及第二机体的边缘伸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一第一支撑件沿平行于第一显示面的方向滑设于第一机体,另一第一支撑件沿平行于第二显示面的方向滑设于第二机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支撑组件还包括一第二支撑件,各第二支撑件枢接于对应的第一支撑件,当这些第一支撑件分别从第一机体的边缘及第二机体的边缘伸出时,各第二支撑件适于从对应的第一支撑件展开而承靠于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支撑件为一板状构件,各第二支撑件沿一第二虚拟轴线枢接于对应的第一支撑件,第二虚拟轴线垂直于板状构件的厚度方向。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增设了用以支撑装置主体的支撑组件。装置主体的边缘所构成的弯折段与支撑组件共同支撑装置主体,使装置主体能够以适当倾角稳固地立于表面上。此外,支撑组件的数量可为两个且其分别设置于装置主体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用于更稳固地支撑装置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闭合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装置主体立起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立于表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立于表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立于表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装置主体展开并立起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50:表面

100、100a、100b、100c、200:显示装置

110、110’、210:装置主体

112、112’、212:第一机体

112a、114a、212a、214a:边缘

112a1、114a1、212a1、214a1:末端

112b、114b、212b、214b:背面

112b1、112b1’:容置凹槽

114、214:第二机体

116、216:枢纽

118、218:可挠式显示面板

118a:第一区段

118a1、218a1:第一显示面

118b:第二区段

118b1、218b1:第二显示面

118c:第三区段

118c1:第三显示面

120:支撑组件

122、122’、222:第一支撑件

124、124’、224:第二支撑件

126:第三支撑件

128:第四支撑件

128a:软性材

212c、214c:容纳槽

a1、a1’:第一虚拟轴线

a2、a2’:第二虚拟轴线

a3、a3’:第三虚拟轴线

a4:第四虚拟轴线

a5:第五虚拟轴线

e、e’:弯折段的一端

s、s’:弯折段

t、t’、t”: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闭合。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例如是智能型手机或平板电脑且包括一装置主体110及一支撑组件120。装置主体110包括一第一机体112、一第二机体114、一枢纽116及一可挠式显示面板118。第一机体112与第二机体114通过枢纽116而沿一第一虚拟轴线a1相互枢接。可挠式显示面板118的一部分配置于第一机体112,可挠式显示面板118的另一部分配置于第二机体114。可挠式显示面板118可如图1所示随着第一机体112与第二机体114的相对展开而在第一机体112及第二机体114上展开,且可如图2所示随着第一机体112及第二机体114的相对闭合而折叠于第一机体112与第二机体114之间。

具体而言,可挠式显示面板118如图1所示包括一第一区段118a、一第二区段118b及一第三区段118c。第一区段118a配置于第一机体112而在该第一机体112上构成一第一显示面118a1,第二区段118b配置于第二机体114而在该第二机体114上构成一第二显示面118b1,第三区段118c连接于第一区段118a与第二区段118c之间而在第一显示面118a1和第二显示面118b1之间构成第三显示面118c1。可挠式显示面板120例如是通过第三区段118c的弯折而展开及折叠。依据不同的显示模式,第一区段118a及第二区段118b可通过第一显示面118a1及第二显示面118b1分别显示不同画面,或是第一显示面118a1、第三显示面118c1及第二显示面118b1可共同显示单一画面。第一显示面118a1、第三显示面118c1及第二显示面118b1举例是依序排列,且第三显示面118c1直接连接于第一显示面118a1及第二显示面118b1之间。

支撑组件120可动地连接于装置主体110,装置主体110可通过支撑组件120的支撑而立起,以下通过附图对此详细说明。图3绘示图1的装置主体立起。当第一机体112与第二机体114相对枢转为图1所示状态时,第一机体112的一边缘112a及第二机体114的一边缘114a实质上共同形成一弯折段s。此时使用者可如图3所示将支撑组件120从装置主体110展开,以通过弯折段s的一端e与支撑组件120共同将装置主体110支撑于一表面50上,使第一虚拟轴线a1倾斜于表面50。

详细而言,弯折段s的所述一端e实际上可包含边缘112a的邻近枢纽116的一末端112a1(标示于图1)及边缘114a的邻近枢纽116的一末端114a1(标示于图1)。亦即,在图3所示状态下,装置主体110例如是通过边缘112a的末端112a1及边缘114a的末端114a1抵靠于表面50。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枢纽116的末端可为弯折段s的所述一端e的一部分,且装置主体110可通过枢纽116的末端抵靠于表面50。表面50可为桌面或其他任何适当的承载面,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如上述般在显示装置100增设支撑组件120,使用者可利用装置主体110的边缘所构成的弯折段s与支撑组件120共同支撑装置主体110,使装置主体110能够如图3所示以适当倾角稳固地立于表面50上。具体而言,所述倾角为第一虚拟轴线a1与表面50的夹角。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120连接于第一机体112且不连接于第二机体114。第一机体112的一背面112b具有一容置凹槽112b1,支撑组件120适于如图2所示收合于容置凹槽112b1内或如图3所示展开至容置凹槽112b1外。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120包括一第一支撑件122及一第二支撑件124,第一支撑件122的一端沿一第二虚拟轴线a2枢接于第一机体112,第二支撑件124的一端沿一第三虚拟轴线a3枢接于第一支撑件122的另一端。第一支撑件122及第二支撑件124可如图2所示收合于容置凹槽112b1内。如图3所示,当第一支撑件122从第一机体112展开且第二支撑件124从第一支撑件122展开时,弯折段s的所述一端e与第二支撑件124适于共同将装置主体110支撑于表面5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22与第一机体112的枢接轴线(即第二虚拟轴线a2)设计为倾斜于第一虚拟轴线a1,使第一支撑件122及第二支撑件124能够展开至适当位置而使第一虚拟轴线a1在表面5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支撑件122相交。亦即,展开后的第二支撑件122从第一机体112后方越过第一虚拟轴线a1而延伸至第二机体114后方,以稳固地支撑第一机体112及第二机体114。

图4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立于表面。图4所示显示装置100a与图3所示显示装置100的不同处在于,显示装置100a的支撑组件120a更包括一第三支撑件126,第三支撑件126的一端沿平行于第三虚拟轴线a3的第四虚拟轴线a4枢接于第一支撑件122。如图4所示,当第一支撑件122展开于第一机体112且第二支撑件124展开于第一支撑件122时,第三支撑件126适于展开于第一支撑件122并通过其另一端搭接于第二支撑件124,以提升支撑组件120的支撑强度。其中,第三支撑件126可透过卡合等方式而稳固地搭接于第二支撑件124,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第一支撑件122、第二支撑件124以及第三支撑件126举例定义出a字形。

图5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立于表面。图5所示显示装置100b与图3所示显示装置100的不同处在于,显示装置100b的支撑组件120b还包括一第四支撑件128,第四支撑件128的一端沿平行于第三虚拟轴线a3的第五虚拟轴线a5枢接于第二支撑件124而不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22。如图5所示,当第一支撑件122展开于第一机体112且第二支撑件124展开于第一支撑件122时,第四支撑件128适于展开于第二支撑件124而使第四支撑件128的另一端抵顶于第二机体114,以提升支撑组件120的支撑强度。其中,第四支撑件128的所述另一端可装设有软性材128a,在背面114b设有显示面的情况下,软性材128a的设置可避免第四支撑件128刮伤此显示面。第一支撑件122、第二支撑件124以及第四支撑件128举例定义出u字形且u字形的开口朝向枢纽116,如图5所示,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图3至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22为板状构件,第二支撑件124与第一支撑件122的枢接轴线(即第三虚拟轴线a3)平行于所述板状构件的厚度方向t。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虚拟轴线可垂直于板状构件的厚度方向,以下通过附图对此举例说明。图6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立于表面。图6所示显示装置100c与图3所示显示装置100的不同处在于,图6的第一机体112’的容置凹槽112b1’设置为以平行于侧边112a的方式往枢纽116延伸,而非如同图3的容置凹槽112b1设置为以垂直于侧边112a的方式往侧边112a延伸。进而,图6的从容置凹槽112b1’展开的第一支撑件122’,其展开方向不同于图3的从容置凹槽112b1展开的第一支撑件122。相应地,第一支撑件122’与第二支撑件124’的枢接轴线(即第三虚拟轴线a3’)设计为垂直于板状构件(即第一支撑件122’)的厚度方向t’,使展开后的第二支撑件124’能够以适当的方向延伸而稳固地支撑装置主体110’。

本发明对支撑组件的数量及配置位置加以限制,以下通过附图对此举例说明。图7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图8绘示图7的装置主体展开并立起。在图7及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200中,装置主体210、第一机体212、边缘212a、背面212b、第一显示面218a1、第二机体214、边缘214a、弯折段s’、弯折段s’的一端e’、末端212a1、末端214a1、背面214b、第二显示面218b1、枢纽216、虚拟轴线a1’、可挠式显示面板218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相似或相同于前述实施例的装置主体110、第一机体112、边缘112a、背面112b、第一显示面118a1、第二机体114、边缘114a、弯折段s、弯折段s的一端e、末端112a1、末端114a1、背面114b、第二显示面118b1、枢纽116、虚拟轴线a1、可挠式显示面板118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

显示装置200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显示装置200的支撑组件220的数量为两个,两支撑组件220分别可动地连接于第一机体212及第二机体214,其可如图7所示收合于装置主体210,或如图8所示展开于装置主体210。当装置主体210如图8所示展开且两支撑组件220如图8所示分别从第一机体212及第二机体214展开时,弯折段s’的一端e’及两支撑组件220适于共同将装置主体210支撑于表面50上。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220的数量为两个,故也可仅通过两支撑组件220来支撑装置主体210,使装置主体210的朝向表面50的弯折段s’完全悬空于表面50上方而不接触表面50。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装置主体210具有两容纳槽212c、214c,两容纳槽212c、214c分别位于第一机体212内及第二机体214内且分别邻接第一机体212的边缘212a及第二机体214的边缘214a。各支撑组件220包括一第一支撑件222及一第二支撑件224,两第一支撑件222例如为板状构件且分别沿平行于第一显示面218a1的方向及平行于第二显示面218b1的方向滑设于第一机体212内的容纳槽212c及第二机体214内的容纳槽214c。各第二支撑件224沿一第二虚拟轴线a2’枢接于对应的第一支撑件222,第二虚拟轴线a2’垂直于所述板状构件(第一支撑件222)的厚度方向t”。两第一支撑件222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212及第二机体214滑动而如图8所示分别从第一机体212的边缘212a及第二机体214的边缘214a伸出。当两第一支撑件222分别从第一机体212的边缘212a及第二机体214的边缘214a伸出时,各第二支撑件224适于从对应的第一支撑件212展开而承靠于表面5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增设了用以支撑装置主体的支撑组件。装置主体的边缘所构成的弯折段与支撑组件共同支撑装置主体,使装置主体能够以适当倾角稳固地立于表面上。此外,支撑组件的数量可为两个且其分别设置于装置主体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用于更稳固地支撑装置主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