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减震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4289发布日期:2020-07-29 02: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机构、工作缸、第一缸筒和第二储压缸;所述活塞机构包括活塞缸,所述活塞缸活动设置于所述工作缸的缸腔中,且所述活塞缸将所述工作缸的缸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下腔与所述第二储压缸的缸腔相连通;所述工作缸上开设有第一条状过流区,所述第一条状过流区与所述第一缸筒的缸腔相连通;所述活塞缸上开设有第二条状过流区;

所述活塞缸在所述工作缸中运动时,能够改变所述上腔、所述第一缸筒和所述下腔之间的通断状态;所述第一条状过流区设置有单向阻尼结构,用于对流体从所述第一缸筒向所述工作缸的所述下腔流动时产生阻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机构还包括活塞杆及设置于所述活塞杆的下端的活塞泵结构,所述活塞缸固定于所述活塞杆上;在所述活塞杆的往复运动过程中,通过所述活塞泵结构能够从外界向所述下腔吸入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泵结构包括过流球、第一单向阀和安装于所述活塞杆的下端的活塞,所述活塞杆具有第一杆腔,所述第一杆腔的侧壁具有与所述下腔相连通的下腔出入孔,且所述第一杆腔的下端具有开孔;所述过流球设置于所述开孔处,在所述过流球向所述第一杆腔的上端所在的方向移动时,能够使所述开孔打开;所述下腔的下腔底开设有底通孔;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底通孔处,在所述第一单向阀向所述第一杆腔的上端所在的方向移动时,能够使所述底通孔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还具有第二杆腔,所述第二杆腔和所述第一杆腔通过分隔座相隔开,所述分隔座上开设有座通孔,所述第二杆腔中安装有毛细管,且所述毛细管的下端与所述座通孔相连通,以使得所述毛细管的管腔与所述第一杆腔相连通;所述毛细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杆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流间隙;所述第二杆腔的腔壁上具有与所述上腔相连通的上腔出入孔,所述上腔和所述下腔被所述活塞缸的缸盖所隔开,且所述活塞缸的缸盖位于所述上腔出入孔与所述下腔出入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压缸,所述副压缸设置于所述工作缸的底部;所述副压缸包括具有轴向空腔的第一缸体、缸环和缸底座;所述缸环和所述缸底座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的上端和下端,以与所述工作缸的缸壁共同围成第三储压腔;所述缸环上连接有进出管,所述进出管的上端与所述下腔相连通,所述进出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储压腔相连通;所述轴向空腔与所述底通孔相连通,所述活塞杆的下端的活塞能够伸入所述轴向空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缸能够沿所述工作缸的轴向移动,和/或所述活塞缸能够绕沿所述活塞缸自身的轴线转动;

所述第一条状过流区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活塞缸的轴向长度;

所述第一条状过流区包括至少一个条形槽和/或排列成条状的多个孔,所述第二条状过流区包括至少一个条形槽和/或排列成条状的多个孔;

所述单向阻尼结构包括多个弹性挡片,多个弹性挡片沿所述第一条状过流区的长度方向排布;

所述减震器还包括储气缸和/或设置于所述下腔中的第一滑动轴承,其中,所述工作缸上设置有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位于所述第一条状过流区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储气缸相连通;所述第一滑动轴承能够沿所述工作缸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一滑动轴承具有第一过流间隙,以使得流体能够在所述第一滑动轴承相对的两个侧面之间流动。

7.一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阀以及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所述阻尼阀具有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上腔相连通,以对从所述上腔流出的流体产生阻尼;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下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阀包括第一阀壳、第一弹簧及第一阻尼片;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阀壳上;所述第一阻尼片上开设有主通孔及分布于所述主通孔的周围的多个次通孔,在流体从所述第一阀口向所述第二阀口流动时,所述次通孔被所述第一阀壳所封堵;在流体从所述第二阀口向所述第一阀口流动时,所述次通孔打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阀,所述第二阀口通过所述减震阀与所述下腔相连通;

其中,所述减震阀包括第二阀壳、活塞组件和排气塞;所述第二阀壳上设置有第三阀口、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所述活塞组件将所述第二阀壳的内腔分隔为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

所述活塞组件在所述第二阀壳的内腔中移动,能够控制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之间的通断,以及能够控制第五阀口与所述第六阀口之间的通断;

所述第二阀壳上还开设有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口和所述第二气口通过所述活塞组件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活塞组件上开设有第二排气孔,所述排气塞在所述第二阀腔中的运动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排气孔的通断,以控制所述第二阀腔与所述活塞组件的内腔之间的通断;

所述第二阀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阀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六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五阀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下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气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下腔相连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与所述车身相连接的能够转向的车轮,以及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系统;所述活塞缸与所述车身相连接,所述工作缸与所述车轮相连接,用于在所述车轮转向时,使得所述工作缸能够相对于所述活塞缸转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器、减震系统及车辆。该减震器,其包括活塞机构、工作缸、第一缸筒和第二储压缸;活塞机构包括活塞缸,活塞缸活动设置于工作缸的缸腔中,且活塞缸将工作缸的缸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下腔与第二储压缸的缸腔相连通;工作缸上开设有第一条状过流区,活塞缸上开设有第二条状过流区;活塞缸在工作缸中运动时,能够改变上腔、第一缸筒和下腔之间的通断状态;第一条状过流区设置有单向阻尼结构,以对流体从第一缸筒向工作缸的下腔流动时产生阻尼。本发明在增大活塞缸的运动行程时,能够保证减震器的阻尼效果,并且便于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畅建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畅建坤
技术研发日:2020.04.23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