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拆扣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46694发布日期:2021-01-05 21:0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快拆扣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拆扣件结构,尤指一种可完成至少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快拆扣件结构。



背景技术:

经考查,一般于结合至少两个物体时,通常以螺丝进行锁接,以作为物体的结合。

然而,以上述惯用的固定方式而言,虽可将至少两个物体以不易分离的方式固定结合,但除造成有不易组装的情况外,更会因螺丝的固定结合方式,而使至少一个物体造成有不易拆卸的情况发生。

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快拆扣件结构,以期可达到完成至少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并具有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将是本发明所积极揭露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公知技术的缺憾,发明人研发出一种快拆扣件结构,以期可达到完成至少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并具有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快拆扣件结构,其包含有:身部以及扣部。该身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该扣部与该身部活动组合,该扣部具有头部、一端连接该头部的杆部、及设于该杆部的扣接部,该扣接部用以扣入或分离第二物体。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组接部,该组接部用以组合于该第一物体。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内或外具有止挡部,该扣部具有与该止挡部挡止限位的挡抵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与该杆部以固设部加以组合。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扣接部具有导引部,该导引部用以对应第二物体的对应导引部,用以使该扣接部导引扣入该第二物体。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导引部或该对应导引部为斜面部、弧面部、阶面部、曲面部、凸面部、凹面部或平面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更进一步具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一端抵顶于该扣部,另一端抵顶于该身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弹性组件为弹簧、弹片或弹性柱。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更进一步具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扭转弹簧,使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组合于该扣部,另一端组合于该身部,用以使该头部或该扣接部自动往复运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具有限制部,该身部具有限位该限制部的限位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限制部位于该限位部时,该头部限位于该身部,当该限制部脱离该限位部时,该头部可于该身部旋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于该身部上形成杠杆结构,进而可按压该头部,使该限制部脱离该限位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具有操作部,可按压该操作部使该头部以固设部为轴心而抵顶该身部,以使该限制部脱离该限位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穿孔,该杆部可穿入该穿孔与该头部组合,或该杆部可穿入该穿孔与该头部一体成型。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第一止挡部或第二止挡部,使该头部可于该第一止挡部或该第二止挡部之间旋动,并使该头部由该第一止挡部或该第二止挡部加以止挡。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限位部,该头部具有限制部,当该头部旋动至该限位部时,该限位部可限位该头部的限制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更进一步具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一端抵顶该身部,另一端抵顶该扣部,使该头部的限制部到达该限位部时,因该弹性组件的下拉弹力使该限制部扣入该限位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旋动部,该头部于该旋动部旋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限位部或另一限位部,该头部具有一限制部,当该头部旋动至该限位部或该另一限位部时,该限位部或该另一限位部可限位该头部的限制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止挡部,该杆部具有与该止挡部挡止限位的挡抵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具有操作部,可按压该操作部使该头部以杆部为轴心而抵顶该身部,以使该限制部脱离该限位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止挡部或该挡抵部为凸部、凹部、阶部、槽部、孔部、扣部、弧面部、曲面部、斜面部或平面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限制部或该限位部为凹部、凸部、阶部、平面部、斜面部、曲面部、弧面部或限位空间。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具有扣接部,该扣接部可用以扣入、干涉、置放或分离于第二物体。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扣接部,该扣接部可用以扣入、干涉、置放或分离于第二物体。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扣接部为凹部、凸部、阶部、平面部、斜面部、曲面部、弧面部或扣接空间。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杆部具有挡抵部与抵挡部,该挡抵部与该身部可旋动的配合。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杆部具有挡抵部与抵挡部,该抵挡部与该头部可旋动的配合。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杆部可旋动的与该头部或该身部配合。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限制部或该限位部为具有弹性的弹性体或弹性臂。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限制部或该限位部位于直向、纵向、该头部的内部、该头部的外部、该身部的外部或该身部的内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或该身部具有至少一个回缩空间,可于该头部或该身部相互扣接、暂时扣接、干涉或暂时干涉时,用以使该回缩空间回缩定位,或用以使该回缩空间回缩暂时定位。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回缩空间为封闭式或开放式。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杆部或该头部具有导引面,使该杆部利于导引扣入该头部,该导引面为斜面、弧面、曲面、阶面、凹部、凸部、直面或平面。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以模内射出方式制造。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具有防转结构,该杆部具有对应防转结构,用以防止该头部转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更进一步具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扭转弹簧,使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组合于该扣部,另一端组合于该身部,用以使该头部或该扣接部自动往复运动,其中该扣部的扣接部具导引部,该导引部用以对应第二物体的对应导引部,用以使该扣接部先导引旋动至可扣入位置后弹性扣入该第二物体。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更进一步具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扭转弹簧,使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组合于该扣部,另一端组合于该身部,用以使该头部或该扣接部自动往复运动,其中该扣部的扣接部具有导引部,用以使该扣接部导引扣入该第二物体。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扣部的扣接部具有导引部,用以使该扣接部导引扣入该第二物体,该导引部为斜面部、弧面部、阶面部、曲面部、凸面部、凹面部或平面部。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为模内射出成型,其用以塑料模内射出、金属模内射出或非金属模内射出,其中模具具有浇道与浇口,使液态原料由浇口进入模内呈空心状的头部成型空间后,经冷却固化以形成该头部

借此,本发明的快拆扣件结构,可将身部组合于第一物体,并以扣部扣接于第二物体或于第二物体上移除,以完成至少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底视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身部的外观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身部的外观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侧视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扣接部的不同型态示意图一。

图20为本发明扣接部的不同型态示意图二。

图21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23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24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身部

11组接部

12止挡部

13限位部

14第一止挡部

15第二止挡部

16旋动部

17穿孔

18另一限位部

19扣接部

2扣部

21头部

211操作部

212导引面

213防转结构

22杆部

221卡扣部

222导引面

223对应防转结构

23扣接部

231导引部

24挡抵部

25固设部

26限制部

27抵挡部

28、28a回缩空间

3弹性组件

4模具

10第一物体

20第二物体

201对应导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对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请参考图1至图3,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快拆扣件结构,该快拆扣件结构包含有身部1以及扣部2。

该身部1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10。

该扣部2与该身部1活动组合,该扣部2具有头部21、一端连接该头部21的杆部22、及设于该杆部22另一端的扣接部23,该扣接部23用以扣入或分离第二物体20。

当使用时,可将该身部1组合于该第一物体10,并旋转该头部21,使该头部21同时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旋动,而使该扣接部23扣入该第二物体20,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结合;另外,也可反向旋转该头部21,使该头部21同时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旋动,而使该扣接部23于该第二物体20上移除,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具有组接部11,该组接部11用以组合于该第一物体10。如此,可使该身部1借由该组接部11而与该第一物体10稳固组合,以利进行该扣部2的操作。

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内或外具有止挡部12,该扣部2的杆部22具有与该止挡部12挡止限位的挡抵部24,其中该止挡部12与该挡抵部24可为凸部、凹部、阶部、槽部、孔部、扣部、弧面部、曲面部、斜面部或平面部。如此,可于旋转该头部21时,借由该挡抵部24与该止挡部12的挡止限位,使该头部21仅能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进行九十度的旋动,以使该扣接部23准确扣入该第二物体20。

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头部21与该杆部22以固设部25加以组合。如此,可于旋转该头部21时,同时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旋动。

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具有弹性组件3,该弹性组件3一端抵顶于该扣部2,另一端抵顶于该身部1,另外该弹性组件3可为扭转弹簧、弹簧、弹片或弹性柱。于本实施例中该弹性组件3为扭转弹簧,使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组合于该扣部2,另一端组合于该身部1,以使该头部21与该扣接部23自动往复运动。如此,当旋转该头部21时,使该头部21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旋动,同时使该弹性组件3呈扭力紧缩状态,此时该扣接部23与该第二物体20未扣接,而当放开该头部21时,便可因该弹性组件3的扭转弹力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反向旋动,而使该扣接部23自动扣入该第二物体20,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结合;另外,欲分离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时,则再次旋转该头部21,使该头部21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旋动,同时使该弹性组件3呈扭力紧缩状态,使该扣接部23于该第二物体20上移除,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分离,之后再放开该头部21,让该扣接部23自动恢复至原本位置,以进行下次的使用,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接部23可为外扣体、内扣体、柱体或螺纹体。

请参考图4及图5,如图所示,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头部21与该杆部22以固设部25加以组合,使该头部21于该身部1上形成杠杆结构,且该头部21具有限制部26,该身部1具有限位该限制部26的限位部13,当该限制部26位于该限位部13时,该头部21限位于该身部1,当该限制部26脱离该限位部13时,该头部21可于该身部1上旋动。

如此,可以按压方式操动该头部21,使该限制部26脱离该限位部13,并以该弹性组件3的扭转弹力,使该头部21带动该扣部2旋动,以使该扣接部23扣入该第二物体20,或使该扣接部23于该第二物体20上移除,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另外,该限制部26或该限位部13为凹部、凸部、阶部、平面部、斜面部、曲面部、弧面部或限位空间,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请参考图6至图8,如图所示,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头部21具有操作部211,可按压该操作部211使该头部21以该固设部25为轴心而抵顶该身部1,以使该限制部26脱离该限位部13之后,以该弹性组件3的扭转弹力,使该头部21带动该扣部2旋动,让该扣接部23扣入该第二物体20,或使该扣接部23于该第二物体20上移除,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具有第一止挡部14及第二止挡部15,并该身部具有旋动部16,该旋动部16位于该第一止挡部14与该第二止挡部15之间,使该头部21可于该第一止挡部14与该第二止挡部15间的旋动部16旋动,并使该头部21由该第一止挡部14或该第二止挡部15加以止挡,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弹性组件3一端抵顶该身部1,另一端抵顶该扣部2的杆部22,使该头部21的限制部26到达该限位部13时,因该弹性组件3的下拉弹力使该限制部26扣入该限位部13,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具有穿孔17,该扣部2的杆部22可穿入该穿孔17与该头部21组合,或该扣部2的杆部22可穿入该穿孔17与该头部21一体成型(如图8所示),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另外,当该杆部22与该头部21一体成型时,可按压该操作部211使该头部21以杆部22为轴心而抵顶该身部1,以使该限制部26脱离该限位部13(图未示),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请参考图9及图10,如图所示,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具有限位部13及另一限位部18,当该头部21旋动至该限位部13或该另一限位部18时,该限位部13或该另一限位部15可限位该头部21的限制部26。如此,可操动该头部21使该限制部26脱离该限位部13,并以该弹性组件3的弹力抵顶该身部1与该扣部2,使该限制部26旋动至该另一限位部18时弹力扣入,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请参考图11,如图所示,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组合于该第一物体10,该扣部2的头部21具有扣接部23,该扣接部23可用以扣入(干涉、置放或分离)于该第二物体20。其中该扣接部23可为凹部、凸部、阶部、平面部、斜面部、曲面部或弧面部,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请参考图12,如图所示,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组合于该第一物体10,该身部1具有扣接部19,该扣接部19可配合该扣部2的头部21用以扣入(干涉、置放或分离)于该第二物体20。该扣接部19可为凹部、凸部、阶部、平面部、斜面部、曲面部或弧面部,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请参考图13及图14,如图所示,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接部23可将该身部1组合于该第一物体10,并可于使用时旋转该扣部2的头部21,让该扣接部23呈关闭状态以扣入该第二物体20,或旋转该扣部2的头部21,让该扣接部23呈开启状态以使该第二物体20分离,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另外,该扣接部23(或扣接部19)也可为扣接空间,如此,同样可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15,如图所示,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接部23具有导引部231,该导引部231用以对应该第二物体的对应导引部(图未示),以使该扣接部23易于导引扣入该第二物体。而该导引部231与该对应导引部可为斜面部、弧面部、阶面部、曲面部、凸面部、凹面部或平面部,用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请参考图16,如图所示,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部2的杆部22具有挡抵部24与抵挡部27,该挡抵部24与该身部1可旋动的配合,且该抵挡部27与该头部21可旋动的配合,进而使该杆部22可旋动的与该头部21及该身部1配合,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请参考图17及图18,如图所示,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限制部26与该限位部13为具有弹性的弹性体或弹性臂,该扣部2具有分别邻近该限制部26与该限位部13的回缩空间28、28a,可于该头部21与该身部1相互扣接(暂时扣接、干涉或暂时干涉)时,使该回缩空间28、28a回缩定位,或使该回缩空间28、28a回缩暂时定位,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限制部26与该限位部13位于直向、纵向、该头部21的内部、该头部21的外部、该身部1的外部或该身部1的内部,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回缩空间28、28a为封闭式、开放式,或封闭式与开放式的组合,本发明中该回缩空间28、28a以封闭式与开放式的组合为实施例,进而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请参考图19,如图所示,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接部23可为外扣体(如图19的a部分)、内扣体(如图19的b部分)、柱体(如图19的c部分)或螺纹体(如图19的d部分)。

请参考图20,如图所示,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接部23具有导引面231,该导引面231用以对应该第二物体20的对应导引部201,以使该扣接部23易于导引扣入该第二物体20。而该导引面231与该对应导引部201可为斜面、弧面、阶面、曲面、凸面、凹面或平面,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请参考图21至图23,如图所示,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部2的扣接部23具有导引部231,该导引部231用以对应该第二物体20的对应导引部201,用以使该扣接部23先导引旋动至可扣入位置后弹性扣入该第二物体20,以使该扣接部23易于导引扣入该第二物体20。

请参考图24,如图所示,该杆部22的一端具有卡扣部221,该卡扣部221用以与该头部21卡扣组合,或该卡扣部221用以与具有弹性的塑料材质的头部21卡扣组合;且该卡扣部221或该头部21具有导引面222、212,使该卡扣部221利于导引扣入该头部21,其中该导引面222、212为斜面、弧面、曲面、阶面、凹部、凸部、直面或平面。

请参考图25,如图所示,该头部21由模具4以模内射出方式制造,而该模内射出成型的方式可为塑料模内射出、金属模内射出或非金属模内射出,其中模具具有浇道与浇口,当制作时使液态原料由浇口进入模内呈空心状的头部成型空间后,经冷却固化以形成该头部21。

请参考图26,如图所示,该头部21具有防转结构213,该杆部22(或扣接部)具有对应防转结构223,用以防止该头部21转动。

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发明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