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7737发布日期:2020-09-18 12:1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驾驶过程中就常常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震动,因此需要通过移动终端支架对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进行安装固定。

现有支架一般包括左夹臂及右夹臂,在常态下左夹臂和右夹臂一般处于夹紧状态,用户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夹持固定到支架上时,需要一只手操作支架上的开关按钮或掰动左夹臂或右夹臂以将左夹臂和右夹臂分开,再用另一只手将手机放入左夹臂和右夹臂之间才能将手机夹持固定在支架上,即对于放置手机或拿取手机的操作不够便捷。

而市面上取放操作较为便捷的支架,往往又存在夹持状态下自锁不够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夹持状态下稳定可靠的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用于夹持移动终端,包括承载座、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及支撑座,所述第二夹臂设置在所述承载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夹臂可相对所述第二夹臂沿夹持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座的另一侧,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承载座的后方,所述支撑座内设有驱动齿轮及拉簧,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支撑座内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的支撑座齿条部啮合,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承载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偏心连接至所述驱动齿轮;所述第一夹臂沿夹持方向设有第一齿条部,所述第一齿条部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当外部压力或拉力作用于所述承载座时,所述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支撑座沿前后方向滑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条部在夹持方向上滑动,以实现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相对夹持或松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之间通过夹持齿轮连接,所述夹持齿轮安装在所述承载座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上的沿所述夹持方向设置的第二齿条部、第三齿条部啮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包括相互紧固成一体的前壳和后壳,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安装在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上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齿条部从所述通槽向后穿出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壳内沿垂直于夹持方向向前延伸出轴柱、第一定位块及第二定位块,所述夹持齿轮安装在所述轴柱上,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分别位于所述轴柱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分别限定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移回所述后壳内的极限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齿轮包括齿轮轴及绕所述齿轮轴设置的齿部,所述齿轮轴安装在所述承载座上,所述齿部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部和所述支撑座齿条部啮合,所述驱动齿轮中部开设有避让槽以供所述拉簧的一端进入并通过拉簧第一固定轴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臂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一压缩弹簧及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在所述夹持方向上靠内一侧设有第一弹簧夹持件侧挡板,所述第一滑动件在所述夹持方向上靠外一侧设有第一弹簧滑动件侧挡板,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抵所述第一弹簧夹持件侧挡板、所述第一弹簧滑动件侧挡板之间,所述第一齿条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件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臂包括第二夹持件、第二压缩弹簧及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在所述夹持方向上靠内一侧设有第二弹簧夹持件侧挡板,所述第二滑动件在所述夹持方向上靠外一侧设有第二弹簧滑动件侧挡板,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抵所述第二弹簧夹持件侧挡板、所述第二弹簧滑动件侧挡板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前端沿所述夹持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一前壳滑槽、第二前壳滑槽,所述第二前壳滑槽、所述第一前壳滑槽分别与所述前壳的后端面上设置的第一前壳滑块、第二前壳滑块滑动配合;或者

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后端设有第一后壳滑块,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后端设有第二后壳滑块,所述第一后壳滑块、所述第二后壳滑块分别与所述后壳上沿所述夹持方向开设的第一后壳滑槽、第二后壳滑槽滑动配合;或者

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后端设有第三后壳滑块,所述第二滑动件的后端设有第四后壳滑块,所述第四后壳滑块、所述第三后壳滑块分别与所述后壳上沿所述夹持方向开设的第一后壳滑槽、第二后壳滑槽滑动配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用于夹持移动终端,包括承载座、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及支撑座,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分别可沿夹持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座的两相对侧,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承载座的后方,所述支撑座内设有驱动齿轮、复位件及自锁结构,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支撑座内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的支撑座齿条部啮合,所述复位件用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复位,所述自锁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保持在夹持状态;所述第一夹臂沿夹持方向设有第一齿条部,所述第一齿条部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之间通过夹持齿轮连接,所述夹持齿轮安装在所述承载座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上的沿所述夹持方向设置的第二齿条部、第三齿条部啮合;当外部压力或拉力作用于所述承载座时,所述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支撑座沿前后方向滑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条部在夹持方向上滑动,以实现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同步地相对夹持或松开。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张开状态下时,拉簧的一端与后承载座连接,另一端与驱动齿轮偏心连接,拉簧的拉力在夹紧状态下使支架保持在张开状态;当拉簧与驱动齿轮连接的一端转动到驱动齿轮的另一侧时,后壳体相对连接座后移至极限位置,拉簧的拉力使拉簧与驱动齿轮形成自锁状态,驱动齿轮停止转动保持在夹持状态;如此支架在张开状态和夹持状态均能保持稳定,为移动终端提供更加牢固可靠的夹持,能够获得更佳的用户体验。当夹持较宽的移动终端时,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抵靠在移动终端的两侧推压移动终端,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向承载座内移动,此时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被压缩的回复力加强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分别对移动终端的夹持力度,从而可适用于较广宽度范围的移动终端并提供足够的夹持力度,保证夹持状态下的稳定。后壳内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用于限定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移回承载座内的最大行程,同时分别与后壳体的上缘、下缘配合形成夹臂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的滑动空间,使第一夹臂、第二夹臂能够平稳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在张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在夹持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的前壳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的后壳的后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4中的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4中的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的支撑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支撑座的驱动齿轮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在张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沿图11中a-a方向的剖开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沿图11中a-a方向的剖开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3在夹持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

前壳10(其中:第一前壳滑块11、第二前壳滑块12、安装孔13);

后壳20(其中:后壳体21、夹持齿轮22;轴柱211、第一后壳滑槽212、第二后壳滑槽213、第一定位块215、第二定位块214、通槽216、第一轴孔217、限位槽218);

第一夹臂40(其中:第一夹持件41、第一压缩弹簧42、第一滑动件43;第一夹持臂411、第一前壳滑槽412、第一后壳滑块413、第一弹簧夹持件容置槽414;第一弹簧夹持件侧挡板4141;第一齿条部434、第二齿条部431、第一弹簧滑动件容置槽432、第二后壳滑块433;第一弹簧滑动件侧挡板4321;

第二夹臂30(其中:第二夹持件31、第二压缩弹簧32、第二滑动件33;第二夹持臂311、第二前壳滑槽312、第三后壳滑块313、第二弹簧夹持件容置槽314、第二弹簧夹持件侧挡板3141;第三齿条部331、第二弹簧滑动件容置槽332、第四后壳滑块333、第二弹簧滑动件侧挡板3321);

支撑座50(其中:连接座51、驱动齿轮52、拉簧53、拉簧第一固定轴54、拉簧第二固定轴55;活动腔511、连接座齿条部512、限位块513、连接部514、齿轮轴导槽515;驱动齿轮齿部521、齿轮轴522、避让槽523、第二轴孔524)。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发明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一个某元件”时,本发明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与出风口夹子、吸盘底座等装置固定在车内,用于夹持移动终端。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夹持支架包括前壳10、后壳20、第一夹臂40、第二夹臂30及支撑座50,前壳10与后壳20固定连接将第一夹臂40、第二夹臂30安装在前壳10与后壳20之间,第一夹臂40、第二夹臂30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前壳10与后壳20形成的承载座的两相对侧,移动终端从前方放置于前壳10前(承载面),第一夹臂40、第二夹臂30从两侧将置于其间的移动终端夹持住。支撑座50设置在后壳20的后方,用于与出风口夹子、吸盘底座等连接将夹持移动终端固定。

请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5,前壳10呈平板,其背面上下分别第一前壳滑块11、第二前壳滑块12,第一前壳滑块11、第二前壳滑块12沿夹持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前壳10上开设有至少二个安装孔13,通过紧固件穿过安装孔13将前壳10安装到后壳20上。

请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6,后壳20包括后壳体21及置于后壳体21内的夹持齿轮22,后壳体21与前壳10安装连接成一体。

后壳体21内沿垂直于夹持方向向前延伸出轴柱211,夹持齿轮22同轴套设在轴柱211上。后壳体21的前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后壳滑槽212、第二后壳滑槽213,第一后壳滑槽212、第二后壳滑槽213沿夹持方向分别上下设置且相互平行。后壳体21的前表面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出第一定位块215、第二定位块214,第一定位块215、第二定位块214分别位于轴柱211的两侧。第一定位块215、第二定位块214用于限定第一夹臂40、第二夹臂30移回承载座内的最大行程,同时分别与后壳体21的上缘、下缘配合形成夹臂第一夹臂40、第二夹臂30的滑动空间,使第一夹臂40、第二夹臂30能够平稳的移动。第一定位块215、第二定位块214上分别开设有与前壳10上的安装孔13对应的螺纹孔,供紧固件从安装孔13中穿过后旋入对应的螺纹孔中,将前壳10与后壳20固定连接成一体。第一定位块215、第二定位块214的下方开设有通槽216,供第一夹臂40的局部由此向后伸出。后壳体21的后方沿垂直于夹持方向(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轴孔217。后壳体21的后端内部在垂直于前壳10方向上开设有限位槽218,限制支撑座50相对后壳体21移动的方向并防止连接座51与后壳20的后壳体21脱离。

请结合参阅图3、图4、图7和图8,第一夹臂40与第二夹臂30分别设置在两侧。

第一夹臂40包括第一夹持件41、第一压缩弹簧42及第一滑动件43三部分,第一滑动件43与第一夹持件41扣合,将第一压缩弹簧42收纳在其间。

具体地,第一夹持件41包括自第一夹持件41的主体从外侧向前弯折而出的第一夹持臂411,第一夹持臂411可从一侧夹住移动终端的对应侧。

第一夹持件41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前壳滑槽412,第一前壳滑槽412与前壳10上的第二前壳滑块12相配合。即,前壳10后端的第二前壳滑块12嵌入第一夹持件41前端的第一前壳滑槽412中,从而第一夹持件41可沿着第二前壳滑块12的方向相对前壳10滑动。

第一夹持件41的后端设置朝后设有第一后壳滑块413,第一后壳滑块413可与后壳20上第一后壳滑槽212配合。即,第一夹持件41的第一后壳滑块413嵌入在后壳的第一后壳滑槽212中,从而第一夹持件41可沿着第一后壳滑槽212的方向相对后壳20滑动。

第一夹持件41的后端开设有第一弹簧夹持件容置槽414,供第一压缩弹簧42置入其中,并且第一弹簧夹持件容置槽414的内侧提供第一弹簧夹持件侧挡板4141。第一压缩弹簧42的对应端抵接在第一弹簧夹持件侧挡板4141上。

第一滑动件43的上缘上沿夹持方向设有第二齿条部431,第二齿条部431与夹持齿轮22啮合,从而夹持齿轮22转动,可带动第二齿条部431(即第一滑动件43)在夹持方向上移动,从而第一夹臂40可在夹持方向上移动。

第一滑动件43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弹簧滑动件容置槽432,供第一压缩弹簧42置入其中,并且第一弹簧滑动件容置槽432的内侧提供第一弹簧滑动件侧挡板4321。第一压缩弹簧42的对应端抵接在第一弹簧滑动件侧挡板4321上。从而第一压缩弹簧42被置于第一夹持件41与第一滑动件43之间,两端分别端抵接在第一弹簧夹持件侧挡板4141、第一弹簧滑动件侧挡板4321上。

第一滑动件43的后端设有第二后壳滑块433,第二后壳滑块433与后壳20的后壳体21内的第二后壳滑槽213配合,第二后壳滑块433嵌入第二后壳滑槽213内并可沿第二后壳滑槽213在夹持方向上移动。

第一滑动件43的后表面向后延伸出第一齿条部434,第一齿条部434从后壳体21的通槽216中向后穿出。

第二夹臂30包括第二夹持件31、第二压缩弹簧32及第二滑动件33三部分,第二滑动件33与第二夹持件31扣合,将第二压缩弹簧32收纳在其间。

具体地,第二夹持件31包括自第二夹持件31的主体从外侧向前弯折而出的第二夹持臂311,第二夹持臂311可从一侧夹住移动终端的对应侧。

第二夹持件31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前壳滑槽312,第二前壳滑槽312与前壳10上的第一前壳滑块11相配合。即,前壳10后端的第一前壳滑块11嵌入第二夹持件31前端的第二前壳滑槽312中,从而第二夹持件31可沿着第一前壳滑块11的方向相对前壳10滑动。

第二夹持件31的后端设有第三后壳滑块313,第三后壳滑块313可与后壳20上第二后壳滑槽213配合。即,第二夹持件31的第三后壳滑块313嵌入在后壳的第二后壳滑槽213中,从而第二夹持件31可沿着第二后壳滑槽213的方向相对后壳20滑动。

第二夹持件31的后端开设有第二弹簧夹持件容置槽314,供第二压缩弹簧32置入其中,并且第二弹簧夹持件容置槽314的内侧提供第二弹簧夹持件侧挡板3141。第二压缩弹簧32的对应端抵接在第二弹簧夹持件侧挡板3141上。

第二滑动件33的下缘上沿夹持方向设有第三齿条部331,第三齿条部331与夹持齿轮22啮合,从而夹持齿轮22转动,可带动第三齿条部331(即第二滑动件33)在夹持方向上移动,从而第二夹臂30可在夹持方向上移动。

第二滑动件33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弹簧滑动件容置槽332,供第二压缩弹簧32置入其中,并且第二弹簧滑动件容置槽332的外侧提供第二弹簧滑动件侧挡板3321。第二压缩弹簧32的对应端抵接在第二弹簧滑动件侧挡板3321上。从而第二压缩弹簧32被置于第二夹持件31与第二滑动件33之间,两端分别端抵接在第二弹簧夹持件侧挡板3141、第二弹簧滑动件侧挡板3321上。

第二滑动件33的后端设有第四后壳滑块333,第四后壳滑块333与后壳20的后壳体21内的第一后壳滑槽212配合,第二后壳滑块33嵌入第一后壳滑槽212内并可沿第一后壳滑槽212在夹持方向上移动。

第二夹臂30、第一夹臂40前端的第二前壳滑槽312、第一前壳滑槽412分别与前壳10后表面的第一前壳滑块11、第二前壳滑块12配合,第二夹臂30、第一夹臂40后端的第三后壳滑块313、第一后壳滑块413与后壳20的后壳体21前表面的第一后壳滑槽212配合,第四后壳滑块333、第二后壳滑块433与后壳体21前表面的第二后壳滑槽213配合,如此第二夹臂30、第一夹臂40可相对前壳10与后壳20组成的外壳分别在两侧沿夹持方向滑动。当后壳20内的夹持齿轮22被驱动转动时,带动第二齿条部431、第三齿条部331移动,从而使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31在夹持方向上移动,如此第一夹持臂411、第二夹持臂311可被相对张开或合拢。

请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9,支撑座50包括连接座51、安装在连接座51内的驱动齿轮52、拉簧53以及固定拉簧53两端的拉簧第一固定轴54和拉簧第二固定轴55。

连接座51的前端开设有供驱动齿轮52置入的活动腔511,活动腔511的一侧在前后方向上设有连接座齿条部512。连接座51设的活动腔511供第一驱动齿轮52在内活动,活动腔511内壁设的连接座齿条部512与驱动齿轮52啮合。连接座51的沿前后方向开设有齿轮轴导槽515,驱动齿轮52的轴安装在连接座51的齿轮轴导槽515内,当驱动齿轮52转动时相对连接座齿条部512前后移动,从而实现驱动齿轮52带动后壳体21相对连接座51前后移动。连接座51的外壁前端设有限位块513,限位块513自连接座51的侧壁前端向外延伸出,与后壳20的后壳体21后端内部的限位槽218配合(见图13),限制相对移动的方向并防止连接座51与后壳20的后壳体21脱离。连接座51的后端为连接部514,提供与出风口夹子、吸盘底座等的连接,将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固定,图示实施例中,连接部514为外螺纹接头。

请结合参阅图10,驱动齿轮52包括绕竖直方向的齿轮轴522设置的驱动齿轮齿部521,驱动齿轮齿部521同时与第一齿条部434和连接座齿条部512啮合。为便于拉簧53安装和工作,驱动齿轮52的中部开设有避让槽523,供拉簧53在内移动。拉簧53的一端通过插入驱动齿轮52上的第二轴孔524内拉簧第一固定轴54与齿轮安装连接。拉簧53的另一端拉簧第二固定轴55安装于后壳体21内对应的第一轴孔217中,第二固定轴55与后壳体21固定连接。第二轴孔524偏心开设在驱动齿轮52上,即第二轴孔524的轴线与齿轮轴522平行但不重合。

本发明的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通过支撑座50后端的连接部514与出风口夹子、吸盘底座等装置固定在车内。

请结合参阅图11至图14,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用于夹持移动终端,包括承载座(前壳10与后壳20构成)、第一夹臂40、第二夹臂30及支撑座50,第一夹臂40、第二夹臂30分别可沿夹持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承载座的两相对侧,支撑座50设置在承载座的后方。

支撑座50内设有驱动齿轮52、复位件及自锁结构,驱动齿轮52与支撑座50内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的连接座齿条部512啮合,复位件用于第一夹臂40和所述第二夹臂30复位,自锁结构用于将第一夹臂40和所述第二夹臂30保持在夹持状态。

第一夹臂40沿夹持方向设有第一齿条部434第一齿条部434与驱动齿轮52啮合,第一夹臂40与第二夹臂30之间通过夹持齿轮22连接,夹持齿轮22安装在承载座的后壳20上且分别与第一夹臂40、第二夹臂30上的沿所述夹持方向设置的第二齿条部431、第三齿条部331啮合;

当外部压力或拉力作用于承载座的前壳10的前端面时,承载座相对于支撑座50沿前后方向滑动,驱动齿轮52转动带动第一齿条部434在夹持方向上滑动,以实现第一夹臂40、第二夹臂30同步地相对夹持或松开。

请结合参阅图11至图14,以下将对上述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可支架处于张开状态(图11、图12、图13所示的状态)时,第二夹持臂311与第一夹持臂411之间距离最大,驱动齿轮52同时与第一夹臂40的第一齿条部434、支撑座50的连接座齿条部512啮合,拉簧53的一端与后壳体21连接,另一端与驱动齿轮52偏心连接,在拉簧53的拉力下,使支架保持在张开状态。

当需要夹持移动终端时,将移动终端背部抵靠在承载座前端的承载面上,并朝着支撑座50的方向施力推压前壳10与后壳20,此时前壳10与后壳20一起朝支撑座50方向移动,支撑座50内的驱动齿轮52转动,驱动齿轮52通过与之啮合的第一齿条部434带动第一夹臂40沿夹持方向朝承载座内移动,第一夹臂40又通过夹持齿轮22带动第二夹臂30朝承载座内移动,直到抵靠在移动终端的两侧壁上;当拉簧53的另一端(与拉簧第一固定轴54相连的一端)转动到驱动齿轮52的另一侧时,后壳体21相对连接座51后移至极限位置(如后壳体21的对应面与连接座51的前端面抵接,或齿轮轴522相对移动至齿轮轴导槽515的极限位置),由于拉簧第一固定轴54相对驱动齿轮偏心设置,拉簧第二固定轴55(即第一轴孔217)的轴线与驱动齿轮52的轴线平行,此时拉簧第一固定轴54的位于拉簧第二固定轴55的轴线与驱动齿轮52的轴线的连线的一侧,拉簧53的拉力使拉簧53与驱动齿轮52形成自锁状态,从而保持在夹持状态。

当夹持较宽的移动终端,还未达到自锁条件时,第二夹持件31、第一夹持件41便会抵靠在移动终端的两侧,进一步推压移动终端,第二夹持件31、第一夹持件41相对移动终端静止,但第二滑动件33、第一滑动件43仍会向承载座内移动,此时第二压缩弹簧32和第一压缩弹簧42会被压缩,两个弹簧的弹力也会进一步加强第二夹持件31、第一夹持件41的第二夹持臂311、第一夹持臂411分别对移动终端的夹持力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在张开状态下时,拉簧的一端与后承载座连接,另一端与驱动齿轮偏心连接,拉簧的拉力在夹紧状态下使支架保持在张开状态;当拉簧与驱动齿轮连接的一端转动到驱动齿轮的另一侧时,后壳体相对连接座后移至极限位置,拉簧的拉力使拉簧与驱动齿轮形成自锁状态,驱动齿轮停止转动保持在夹持状态;如此支架在张开状态和夹持状态均能保持稳定,为移动终端提供更加牢固可靠的夹持,能够获得更佳的用户体验。当夹持较宽的移动终端时,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会抵靠在移动终端的两侧推压移动终端,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向承载座内移动,此时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被压缩的回复力加强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分别对移动终端的夹持力度,从而可适用于较广宽度范围的移动终端并提供足够的夹持力度,保证夹持状态下的稳定。后壳内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用于限定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移回承载座内的最大行程,同时分别与后壳体的上缘、下缘配合形成夹臂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的滑动空间,使第一夹臂、第二夹臂能够平稳的移动。本发明的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的结构紧凑、整体体积小。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