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56120发布日期:2021-02-26 11:0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导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车辆用导管。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自行车的煞车装置及变速装置是借由一导线以牵引控制,该导线包括一内线及一套设于该内线外周的导管。该导管供该内线穿设使该内线可于该导管的内部空间滑动,并提供防潮及抗冲击等效果以保护该内线。
[0003]
现有的导管包括一内管,该内管通常是以塑料材料制成以提供平滑的内周面,利于该内线于该内管中滑移致动。然而,该内管亦具有平滑的外周面而不利于与其他层体结合,导致该内管与设于其外周的层体易于使用时相错位,结构稳定度不佳。此外,现有的导管包括塑料及金属材料,该导管的各层相互套设亦导致汰换后的导管不易分类处理,存在亟待改善之缺弊。
[0004]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车辆用导管,以解决上述之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导管,其各层体可相互完全剥离。
[0006]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导管,包括:
[0007]
一内管;
[0008]
一金属层,包括至少一沿该内管的一轴向绕设于该内管的外周面的线材,该至少一线材物理性地覆接于该内管的外周面且可物理性地完全剥离该内管。
[0009]
该金属层的厚度大于该内管的厚度。
[0010]
该内管包括复数螺旋地延伸凸设于该内管的外周面的旋凸部,复数该旋凸部相间隔设置,且复数该旋凸部的相邻二者之间界定一旋凹部,各该线材部分地容设于一该旋凹部。
[0011]
该至少一线材包括复数节段,各该节段分别对应于一该旋凹部。
[0012]
该复数节段的相邻二者之间具有一间隙,各该旋凸部至少部分嵌设于一该间隙。
[0013]
该旋凸部为脊状。
[0014]
所述的车辆用导管另包括一包覆于该金属层外的外层,其中该外层物理性地覆接于该金属层的外周面且可物理性地完全剥离该金属层。
[0015]
该至少一线材径向嵌入该外层。
[0016]
该金属层的厚度大于该外层的厚度。
[0017]
该金属层的厚度大于该内管的厚度;该至少一线材为一金属线,该复数节段的相邻二者相抵接;该旋凸部为脊状;该车辆用导管另包括一包覆于该金属层外的外层,该外层物理性地覆接于该金属层之外周面且可物理性地完全剥离该金属层;该至少一线材径向嵌入该外层;该至少一线材嵌入该外层的深度不小于该旋凹部的深度;该金属层的厚度大于该外层的厚度。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导管另包括一包覆于该金属层外的外层,该外层物理性地覆接于该金属层的外周面且可物理性地完全剥离该金属层,可固定该金属层并避免磨耗、锈蚀,且于汰换后便于分类处理。该至少一线材径向嵌入该外层;该至少一线材嵌入该外层的深度不小于该旋凹部的深度,可增加各层之间结合的稳定度以避免相互错动。该金属层的厚度大于该外层的厚度,避免该外层厚度过大而使该导管不易弯挠、安装。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1]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0023]
1:导管
ꢀꢀꢀꢀꢀꢀꢀꢀꢀꢀꢀꢀꢀꢀꢀꢀꢀꢀꢀꢀꢀꢀꢀꢀ
20:金属层
[0024]
2:内线
ꢀꢀꢀꢀꢀꢀꢀꢀꢀꢀꢀꢀꢀꢀꢀꢀꢀꢀꢀꢀꢀꢀꢀꢀ
21:线材
[0025]
10:内管
ꢀꢀꢀꢀꢀꢀꢀꢀꢀꢀꢀꢀꢀꢀꢀꢀꢀꢀꢀꢀꢀꢀꢀ
211:节段
[0026]
11:旋凸部
ꢀꢀꢀꢀꢀꢀꢀꢀꢀꢀꢀꢀꢀꢀꢀꢀꢀꢀꢀꢀꢀ
212:间隙
[0027]
12:旋凹部
ꢀꢀꢀꢀꢀꢀꢀꢀꢀꢀꢀꢀꢀꢀꢀꢀꢀꢀꢀꢀꢀ
30: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0029]
请参考图1至图4,其显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车辆用导管1包括一内管10及一金属层20。
[0030]
该金属层20包括至少一沿该内管10的一轴向绕设于该内管10的外周面的线材21,该至少一线材21物理性地覆接于该内管10的外周面且可物理性地完全剥离该内管10。其中,物理性覆接方式包括相互嵌设、紧束或以胶体黏着等。借此,该导管1的各层易于相互完全剥离,汰换后便于分类处理而无需额外加工。
[0031]
该内管10包括复数螺旋地延伸凸设于该内管10的外周面的旋凸部11,该复数旋凸部11相间隔设置,且该复数旋凸部11的相邻二者之间界定一旋凹部12,各该线材21部分地容设于一该旋凹部12,可避免该至少一线材21与该内管10相互错位。详细说,该复数旋凸部11可为一连续延伸凸起的多个区段,亦可分别地设于该内管10的外周面。于使用时,该内管10可供容置一内线2,该内管10的外周面可与该至少一线材21较稳定地相接合。该金属层20的厚度较佳大于该内管10的厚度,增加该导管1的机械强度。
[0032]
详细说,该至少一线材21包括复数节段211,各该节段211分别对应于一该旋凹部12;该复数节段211的相邻二者之间具有一间隙212,各该旋凸部11为脊状且至少部分嵌设于一该间隙212,使该至少一线材21可与该内管10稳定结合。于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线材21为一扁金属线,该复数节段211的相邻二者相抵接以较全面地包覆该内管10,增加结构强度且便于弯折配置。于其他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线材亦可依需求选用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等其他形状的金属线或包括复数条金属线;该复数节段亦可相间隔设置;各该旋凸部亦可依配置需求而呈梯形、矩形或弧形凸出。
[0033]
该导管1另包括一包覆于该金属层20外的外层30,该外层30物理性地覆接于该金属层20的外周面且可物理性地完全剥离该金属层20,可固定该金属层20并避免磨耗、锈蚀,且于汰换后便于分类处理。该至少一线材21径向嵌入该外层30;该至少一线材21嵌入该外层30的深度不小于该旋凹部12的深度,可增加各层之间结合的稳定度以避免相互错动。该金属层20的厚度大于该外层30的厚度,避免该外层30厚度过大而使该导管1不易弯挠、安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