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9192发布日期:2021-05-11 16:5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张紧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对移动的链条进行滑动导向的张紧杆,尤其涉及通过利用受扭螺旋弹簧的弹力向链条侧按压杆本体的导块面来对链条进行滑动导向的链条用的张紧杆。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于汽车发动机的辅助设备驱动等的链条传动装置上,作为消除链条的松弛以防止移动中的链条的振动的张紧杆,已知有一种张紧杆,其具备:杆本体,被可摇动地安装于发动机组等的安装面上,并具有对链条进行滑动导向的导块面;及受扭螺旋弹簧,夹设在杆本体及安装面之间,将导块面向链条侧按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

这些张紧杆的受扭螺旋弹簧的卷绕部被虚嵌在从杆本体的基板部朝向安装面侧突出形成的轴套部的轴套外周面上,从卷绕部的一端延伸出的按压腕部与杆本体接触,从卷绕部的另一端延伸出的支撑腕部的顶端部以插入在形成于安装面的弹簧保持孔中的方式安装在安装面上。

在这种张紧杆上,由于受到来自链条的负荷,受扭螺旋弹簧发生扭转,因此可得到与扭转量(按压腕部的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反作用力。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0-2745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9-1089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12-3699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现有的张紧杆被构成为,支撑腕部的顶端部被固定,用按压腕部的顶端来承接来自链条的负荷,由于按压腕部的长度一定,因此在受扭螺旋弹簧的最大容许负荷上存在有限制,此外,还存在有下述这样的问题,即,当受到过大的负荷时,受扭螺旋弹簧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导致相对于急剧的链条举动的变化,而随动性变差。因此,在发动机起动时,当产生有较大的链条的抖动,或是产生有高频下的链条的共振时,则无法发挥适当的反作用力,进而难以抑制链条举动的变化。

本发明是解决这样的课题的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张紧杆,可对与链条举动的变化相伴的多种多样的张力变化总是发挥适当的反作用力,并可降低链条的移动时的振动、噪音。

本发明为一种张紧杆,具备:杆本体,具有对链条进行滑动导向的导块面,被垂直设置在安装面上的枢轴转动自如地支撑;及受扭螺旋弹簧,夹设在所述杆本体及所述安装面之间,将所述导块面向链条侧按压,其通过下述内容来解决所述课题,即,所述受扭螺旋弹簧具有:卷绕部,虚嵌于设置在所述杆本体上的圆筒状的轴套部;按压腕部,从所述卷绕部的一端延伸出,顶端部作为第1负荷点而与所述杆本体抵接;及支撑腕部,从所述卷绕部的另一端延伸出,顶端部作为第1支撑点而被抵接支撑在设置于所述安装面的支撑部上,且具备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所述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构成为,在从所述链条受到一定以上的大小的负荷时,形成第2负荷点及第2支撑点的任意一方或双方,所述第2负荷点为,在与所述第1负荷点不同的位置上,所述按压腕部与所述杆本体发生抵接的第2负荷点,所述第2支撑点为,在与所述第1支撑点不同的位置上,所述支撑腕部与所述支撑部发生抵接的第2支撑点。

根据本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张紧杆,由于在从链条受到一定以上的大小的负荷时,形成有第2负荷点及第2支撑点的任意一方或双方,分担了来自链条的负荷,因此可提高受扭螺旋弹簧的弹簧负荷。而且,由于在从链条受到的负荷较小时,仅在第1负荷点上受到来自链条的负荷,因此不会用必要以上的反作用力将链条按入。因此,可总是发挥适当的反作用力,从而可防止发动机起动时的链条的抖动。

此外,由于分担了来自链条的负荷,因此受扭螺旋弹簧的扭转量自身变小,因此即使对与急剧的链条举动的变化相伴的张力变化,也可发挥适当的反作用力。

此外,由于通过形成第2负荷点及第2支撑点的任意一方或双方,链条的固有频率(固有振动频率)发生变化,因此即使在高频区域内链条发生共振时,也可以使链条的共振衰减。

根据本技术方案2所述的构成,由于能够避免产生按压腕部和抵接部形成壁部的接触导致的弹簧负荷的急剧变化,因此可进一步切实地发挥适当的反作用力。

根据本技术方案3所述的构成,能够避免受扭螺旋弹簧的反作用力过小,导致对链条举动的变化的随动性恶化。

根据本技术方案4所述的构成,可得到与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被构成为形成有第2负荷点的情况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无需在杆本体上设置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因此不会使受扭螺旋弹簧向杆本体的装入作业变得困难。此外,在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被构成为形成有第2负荷点及第2支撑点的情况下,可便于使对链条的举动变化的随动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即张紧杆的使用形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张紧杆的构成的背面侧侧视图。

图3是表示张紧杆的构成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将张紧杆安装在安装面上的状态下的受扭螺旋弹簧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高负荷时的受扭螺旋弹簧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即张紧杆的使用形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图6所示的张紧杆上的高负荷时的受扭螺旋弹簧的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100-张紧杆;110-杆本体;111-杆周壁部;111a-弧状周壁部;111b-一端侧周壁部;111c-链条侧周壁部;111d-链条相反侧周壁部;111e-另一端侧周壁部;112a-加强筋部;112b-加强筋部;113-隔壁部;114-切口部;115-杆侧壁部;116-轴孔;117-轴套部;118-限制突起部;119-弹簧卡定凸缘部;120-受扭螺旋弹簧;121-卷绕部;122-按压腕部;122a-顶端部;123-支撑腕部;123a-顶端部;130、230-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131-抵接部形成壁部;132-内壁面;235-安装面侧抵接部形成壁部;236-内壁面;ch-链条;h-受扭螺旋弹簧收容部;a-枢轴;p1-第1负荷点;p2-第2负荷点;r1-第1支撑点;r2-第2支撑点;s-导块面;sp1-驱动侧链轮;sp2-被动侧链轮;w-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即张紧杆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张紧杆100被可摇动地安装在从发动机组(未图示)等的安装面(未图示)突出的枢轴pa上,对架设在安装于曲轴的驱动侧链轮sp1和安装于辅助设备轴的被动侧链轮sp2之间的链条ch进行滑动导向,并适当地保持链条张力。

张紧杆100具备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杆本体110、夹设在杆本体110和安装面之间且由金属等形成的受扭螺旋弹簧120。

如图2所示,杆本体110具备在侧视下以呈大致勾玉形状的方式形成的杆周壁部111。

也如图3所示,杆周壁部111具有:弧状周壁部111a,具有沿着以枢轴pa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圆周的形状;大致平板状的一端侧周壁部111b,与弧状周壁部111a的一端相连,并朝向链条ch侧延伸;链条侧周壁部111c,一端与一端侧周壁部111b的另一端平滑地相连,具有沿着朝向链条ch侧凸出的圆弧的形状;大致平板状的链条相反侧周壁部111d,一端与弧状周壁部111a的另一端平滑地相连,与链条侧周壁部111c相对并延伸;及另一端侧周壁部111e,呈与链条侧周壁部111c及链条相反侧周壁部111d的各自的另一端平滑地相连的圆弧状,链条侧周壁部111c的与链条ch相对的外面构成为对链条ch进行滑动导向的导块面s。

被杆周壁部111包围的空间被设置在链条侧周壁部111c和链条相反侧周壁部111d之间的加强筋部112a在纵长方向上划分成2个空间部,并由位于一端侧的空间部而形成受扭弹簧收容部h。位于另一端侧的空间部在轴向(枢轴pa延伸的方向)上被隔壁部113划分,在各自的空间部中,在链条侧周壁部111c和链条相反侧周壁部111d之间设置有加强筋部112b。

在杆周壁部111上的划定受扭弹簧收容部h的部分中,在与安装面相反侧的端面上连续设置有覆盖受扭弹簧收容部h的杆侧壁部115。

在杆侧壁部115上,形成有插入枢轴pa的轴孔116。此外,在杆侧壁部115上,一体地形成有从轴孔116的周缘朝向安装面侧突出的圆筒状的轴套部117,通过将枢轴pa插入到轴套部117,杆本体110被可摇动(可转动)地支撑在安装面上。

轴套部117的安装面侧端面稍微比杆周壁部111更向安装面侧突出形成,由此,可避免轴套部117的安装面侧端面以外的部分与安装面接触,可确保以枢轴pa为中心的杆本体110的顺利的摇动(转动)。

在轴套部外周面的安装面侧端部上,形成有限制受扭螺旋弹簧120向安装面侧移动的限制突起部118,由此,可在将张紧杆100安装于安装面之前的状态下,防止受扭螺旋弹簧120从杆本体110脱出,同时,可在将张紧杆100安装于安装面的状态下,防止受扭螺旋弹簧120与安装面发生干涉。

受扭螺旋弹簧120具有卷绕部121、从卷绕部121的一端延伸出的按压腕部122、从卷绕部121的另一端延伸出的支撑腕部123。按压腕部122的顶端部122a向安装面侧被折弯,支撑腕部123的顶端部123a则向与安装面相反侧被折弯。

受扭螺旋弹簧120的卷绕部121虚嵌在轴套部117的外周面上而被设置在杆本体110上,按压腕部122的顶端部122a作为第1负荷点p1而与链条侧周壁部111c的内面抵接,同时,介由形成在弧状周壁部111a上的切口部114,导出到杆本体110的外部的支撑腕部123的顶端部123a作为第1支撑点r1而与设置在安装面上的支撑部w抵接(参照图1)。

按压腕部122的顶端侧部分被卡定在从链条侧周壁部111c的内面突出设置的弹簧卡定凸缘部119中,由此,可确保按压腕部122的顶端部122a的对链条侧周壁部111c的内面的适当的抵接状态。

因而,如图1所示,在将张紧杆100安装于安装面的状态下,通过受扭螺旋弹簧120的弹力,杆本体110绕枢轴pa向链条ch侧被转动加力,并介由导块面s按压链条ch。

而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紧杆100具备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130,所述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130被构成为,在从链条ch受到一定以上的大小的负荷时,在与第1负荷点p1不同的位置上,形成按压腕部122与杆本体110抵接的第2负荷点。

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130通过下述而构成,即,被形成为,抵接部形成壁部131从链条侧周壁部111c的内面突出设置。

如图4所示,抵接部形成壁部131的与按压腕部122相对的内壁面132为平坦面,在将张紧杆100安装于安装面的状态下,内壁面132为距按压腕部122的周面离开的状态。

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130被构成为,在按压腕部122与抵接部形成壁部131抵接时,按压腕部122与抵接部形成壁部131抵接的范围逐渐扩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链条ch受到一定以上的负荷时,则如图5所示,按压腕部122以朝向链条侧周壁部111c侧凸起的方式挠曲,按压腕部122的周面逐渐抵接于抵接部形成壁部131的内壁面132。由此,可避免产生按压腕部122和抵接部形成壁部131的接触导致的受扭螺旋弹簧120的弹簧负荷的急剧的变化,因此可进一步切实地发挥适当的反作用力。

如图4所示,抵接部形成壁部131被构成为,使第2负荷点p2形成在从第1负荷点p1起至按压腕部122的长度la的2/3的长度区域l1内的位置上。由此,可将受扭螺旋弹簧120的弹簧负荷设定成适当的大小,从而可进一步切实地发挥适当的反作用力。另一方面,在将抵接部形成壁部131构成为,第2负荷点p2被形成在该区域l1以外的位置上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受扭螺旋弹簧120的弹簧负荷变得过大,从而无法发挥适当的反作用力。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技术方案的范围所记述的本发明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

例如,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在链条侧周壁部上形成抵接部形成壁部来构成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对受扭螺旋弹簧的按压腕部的形状进行适当变更,以便在高负荷时与按压腕部抵接来形成第2负荷点。具体而言,例如,作为受扭螺旋弹簧,例如可通过使用下述受扭螺旋弹簧来构成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即,按压腕部被构成为朝向链条侧周壁部呈弧状弯曲并延伸的受扭螺旋弹簧。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被构成为在高负荷时形成第2负荷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构成为,在高负荷时形成第2支撑点,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形成第2负荷点及第2支撑点。

如图6所示,在以形成第2支撑点r2的方式构成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230的情况下,只需在安装面的支撑部w上形成安装面侧抵接部形成壁部235即可。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230被构成为,在支撑腕部123与安装面侧抵接部形成壁部235抵接时,支撑腕部123与安装面侧抵接部形成壁部235抵接的范围逐渐扩大。在该实施方式中,安装面侧抵接部形成壁部235的内壁面236为平坦面,如图7所示,通过支撑腕部123的周面逐渐抵接于安装面侧抵接部形成壁部235的内壁面236,所述支撑腕部123在高负荷时以朝向支撑部w侧凸起的方式挠曲,可形成第2支撑点r2。此外,安装面侧抵接部形成壁部235被构成为,使第2支撑点r2形成在从第1支撑点r1起至支撑腕部123的长度的2/3的长度区域内的位置上。

即使在以形成第2支撑点的方式构成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用下述受扭螺旋弹簧来形成弹簧负荷可变结构部,即,支撑腕部被构成为朝向支撑壁部呈弧状弯曲并延伸的受扭螺旋弹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