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滚针复合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1674发布日期:2020-10-09 18:1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单向滚针复合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向滚针复合轴承。



背景技术:

单向复合轴承,又称单向组合轴承,其由普通轴承和单向轴承组合形成,多用于洗衣机、汽车等产品。

专利号为cn201320845873.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单向轴承,其在内圈体外部套接外圈体,内圈体的上开设有沿着其轴线方向的安装孔,在内圈体的外圆周表面一侧开设有横断面呈圆弧状的内滚珠槽,在外圈体的内圆周表面一侧开设有横断面呈圆弧状的、与内滚珠槽配合的外滚珠槽,在滚珠槽一侧的内圈体与外圈体之间设有滚珠保持架。该组合式单向轴承也是目前市面上较为通用的单向复合轴承。

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附图图1所提供的结构,其于内圈体的外部套设有两个并排的外圈体,两个外圈体(球外圈和齿外圈)并排并紧贴,两个外圈体的紧贴处未设置连接结构,也未设有任何密封件,由此在使用时,由于该紧贴处存在的缝隙,轴承内的润滑油易从该缝隙中渗出,导致补油的次数大大增加。

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向滚针复合轴承,其能够改善球外圈和齿外圈的紧贴处存在的缝隙漏油的现况,提高轴承的密封性、减少补油次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向滚针复合轴承,包括内圈体、球外圈和齿外圈、滚珠、滚珠保持架、滚针、滚针保持架,滚针保持架由靠近于滚针的左环以及右环、设于左环与右环之间并连接二者的保持部组成,滚针保持架的左环、右环的的侧壁与内圈体、齿外圈过盈配合,球外圈和齿外圈的紧贴处的内侧壁向内圈体一侧凸出形成截面为弧形的接触头,滚针保持架的左环向球外圈一侧延伸并越过紧贴处延伸至球外圈的下方,该延伸部分的外侧面与接触头过盈配合;该相接触的侧表面上设置有一曲线形凹槽,曲线形凹槽由依次衔接的直线斜槽和浅弧槽组成,其中直线斜槽靠近于球外圈、浅弧槽靠近于齿外圈,球外圈的接触头与浅弧槽过盈配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除曲线形凹槽外,延伸部分的外侧面为平面。

为提高轴承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球外圈的接触头与内圈体之间的间距小于齿外圈的接触头与内圈体之间的距离,如此,相对于齿外圈的接触头与外侧面而言,其通过球外圈的接触头与延伸部分之间的结构与本结构的高度差,自然形成了一个“门”,具有一定的密封效果。

为提高轴承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以球外圈的中心所在为内,于球外圈的接触头的内侧开设有与接触头相邻的内环槽。在轴承旋转过程中,由于内环槽的存在,原本直接中紧贴处流出的润滑油会在旋转作用下于内环槽中旋转而留在内环槽中,最后从沿内环槽的内壁流下回到内腔中。

为避免影响上段结构中所述的润滑油的回流过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左环的延伸部分延伸至球外圈下方的位置不超过内环槽的中心轴线。

为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滚珠保持架由支撑环和保持部组成,支撑环靠近于弹性密封件的一侧设置有迷宫密封结构。该结构将有效阻止内圈体与外圈体(球外圈或齿外圈)之间(内腔)的润滑油涌向弹性密封件一侧,并且能够在弹性密封件失效时,独自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限制润滑油的逸出。

为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滚针保持架的右环靠近于弹性密封件的一侧设置有迷宫密封结构。该结构将有效阻止内圈体与外圈体之间的润滑油涌向弹性密封件一侧,并且能够在弹性密封件失效时,独自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限制润滑油的逸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迷宫密封结构为于支撑环或右环的侧壁上开设的至少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环形凹槽组成,该环形凹槽的槽底保持部一侧倾斜,且相邻的环形凹槽之间设置有回油孔连通。以保持部所在为内,位于最内侧的一个环形凹槽与保持部所在空间之间设置有回油孔连通。该迷宫密封结构便于加工,能够将从支撑环或右环与内圈体或外圈体之间的间隙逸出的润滑油,通过至少两道环槽与回油孔,将其回送到内腔中。

为连通两侧内腔,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左环为实体、其内侧壁与外侧壁分别于齿外圈和球外圈过盈配合,其上开设有若干与内圈体同轴向的扁孔,扁孔的长边与内圈体同径向设置。一方面,扁孔长边长、便于润滑油流动,另一方面,其短边短,能够避免因孔径过大对左环的结构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使滚针保持架向球外圈一侧延伸,利用延伸部分与球外圈和齿外圈的接触头同时过盈配合,从而为球外圈与齿外圈的紧贴处设计了一个阻挡部,能够避免轴承中的润滑油直接从紧贴处向外漏出,减少补油次数。

二、本实用新型在球外圈与延伸部分的接触面上设计了由直线槽和弧形槽组合形成的曲线形凹槽,一方面其能够弧形槽的弧形面增加润滑油逸出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另一方面,利用弧形槽与接触头的过盈配合,为球外圈的该端提供支撑点,同时也利用弧形槽的凹面设计避免接触头轻易地在接触面上进行滑移,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b处结构放大。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左环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曲线形凹槽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01—球外圈,02—内圈体,03—齿外圈,04—滚珠,14—滚针,46—滚珠保持架,56—滚针保持架;

011—内环槽一,012—接触头一,031—接触头二,032—内环槽二,561—扁孔,562—曲线形凹槽,563—凹处,564—延伸部分,567—环形挡边,568—回油孔,569—环形凹槽,562-1—直线斜槽,562-2—浅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向滚针14复合轴承,包括内圈体2、球外圈1和齿外圈3,球外圈1和齿外圈3套接于内圈体2上,内圈体2的轴向长度与球外圈1、齿外圈3的长度总和相当。球外圈1和齿外圈3且与内圈体2之间分别设有滚珠04与滚珠保持架46、滚针14和滚针保持架56,球外圈1和齿外圈3的外端面(球外圈1的图中左侧端面、齿外圈3于图1中所示的右侧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密封槽,同时内圈体2的两侧端面上的相同位置上也开设有相应的密封槽,两处密封槽之间通过弹性密封件进行固定。此处密封槽的具体结构以及弹性密封件的具体构成为现有技术,同时也不使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问题,不在赘述。在图1中,滚珠保持架46由支撑环和保持部组成,滚针保持架56由靠近于滚针14的左环以及右环、设于左环与右环之间并连接二者的保持部组成,滚针保持架56的左环、右环的的侧壁与内圈体2、齿外圈3过盈配合。

结合图2所示,球外圈1的右侧端面与齿外圈3的左侧端面时紧贴设置、互相接触并间隙配合的,图2中为清楚显示,于不同的部件之间特定保留了一定的间隙以便分辨。如图所示可见,球外圈1和齿外圈3的紧贴处的内侧壁,即球外圈1的右侧端面的内侧边沿、齿外圈3的左侧端面的内侧边沿均向内圈体2一侧凸出,分别形成如图2中所示的截面为弧形的接触头一012和接触头二031,接触头一012相较于接触头二031更低(此处低意为更近于内圈体2),二者于内圈体2的径向方向上之间的最凸出点间隔为图2中所示的d2,该距离通常在0.2~0.6mm。同时,在接触头一012的左侧、接触头二031的右侧,其进一步设置了与其相邻的内环槽一011和内环槽二032,内环槽一011可用于收集紧贴处附近的润滑油,使其从沿内环槽的内壁流下回到内腔中。内环槽二032设计用于增加接触头二031与滚针保持架56之间的应力,提高该处的密封性能。

仍然参见图2所示,滚针保持架56的左环向球外圈1一侧延伸并越过紧贴处延伸至内环槽一011的下方,但该延伸部分564延伸至球外圈1下方的位置不超过内环槽一011的中心轴线并间隔距离如图2中的d1所示,d1通常为0.5~1mm。该延伸部分564的外侧面、图2中所示的上表面与接触头一012、接触头二031过盈配合。同时,上表面与接触头一012接触处设置为曲线形凹槽562,曲线形凹槽562由依次衔接的直线斜槽562-1和浅弧槽562-2组成,其中直线斜槽562-1靠近于球外圈1、浅弧槽562-2靠近于齿外圈3,球外圈1的接触头一012与浅弧槽562-2过盈配合设置。在安装时,可使接触头一012先通过直线斜槽562-1部分顺着直线斜槽562-1的倾斜方向直接划入浅弧槽562-2中。除曲线形凹槽562外,延伸部分564的上侧面为如图所示的一个平面。

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为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如下:支撑环靠近于弹性密封件的一侧设置有迷宫密封结构。滚针保持架56的右环靠近于弹性密封件的一侧也设置有迷宫密封结构。迷宫密封结构为于支撑环或右环的侧壁上开设的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环形凹槽569(其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不以本例所用数量为限)组成,环形凹槽569由2~3个环形挡边567平行间隔形成。该环形凹槽569的槽底向保持部一侧倾斜,且相邻的环形凹槽569之间设置有回油孔568连通。以保持部所在为内,位于最内侧的一个环形凹槽569与保持部所在空间之间设置有回油孔568连通。该迷宫密封结构便于加工,能够将从支撑环或右环与内圈体2或外圈体之间的间隙逸出(参见图3中位于间隙底部附近所指示箭头方向所示)的润滑油,通过至少两道环槽即回油孔568,将其回送到内腔中(如图3中位于环形凹槽569以及回油孔568中的箭头方向所示)。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迷宫密封结构将有效阻止内圈体2与外圈体之间的润滑油涌向弹性密封件一侧,并且能够在弹性密封件失效时,独自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限制润滑油的逸出。

除上述实施例外,还可在左环上开设有若干与内圈体2同轴向的扁孔561,如图4所示,扁孔561的长边与内圈体2同径向设置。扁孔561既长又扁,便于润滑油流动还能够避免因孔径过大对左环的结构造成影响,结构简单、亦便于加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向复合轴承,其通过对齿外圈3和球外圈1的紧贴处、滚珠04或滚珠04与弹性密封件之间的间隙处设置了相应的密封结构,用于提升该两处的密封性能,并通过对该两处密封性能的提升,大大提高了轴承整体的密封性能,以此减少了润滑油因渗漏造成的损耗、减少补油次数,以更贴近实际生产、作业使用,其结构简单、对轴承本体结构的破坏小,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