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云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装置、手持云台和手持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云台的主要握持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提壶握持方式:在云台上增加一个提手,用户在进行低机位拍摄时可以提提手。第二种是直杆握持方式:握持于云台控制面板下方的竖直把手。
以上两种方式有以下缺点:
第一种:该方法仅在低机位拍摄时比较省力,中高机位拍摄需要将云台直立时由于提手位置离重心有一定横向距离,反而比较费力。
第二种:由于拍摄时经常需要向前倾斜云台来抵消一部分z轴上的抖动,由于握把和云台重心距离较远,手腕需要承受较大的扭力。
另外,上述两种方式的握把部分都采用直杆设计,比较不贴合用户手型,长时间握持用户手掌肌肉比较容易疲劳。且由于握持位置离控制面板都具有一定距离,用户单手操作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手持装置、手持云台和手持拍摄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手持装置,包括手持部和操作件;
所述手持部的顶部用于安装云台,以使得所述云台的重心沿所述手持部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手持部的顶部的延长线或所述延长线的周向;
所述手持部的表面设有握持结构和操作区,所述操作区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操作件,用于控制所述云台和/或所述云台承载的拍摄装置,所述操作件的数量是多个,多个所述操作件分布在所述手持部的至少一面;
其中,所述操作区包括用于拇指承靠的区域,所述区域的下方设有相对于所述区域凸出的凸出结构。
上述手持装置中,将操作件设在手持部上,实现对手持与操作的融合简化,使用户使用云台时更加省力和快捷,而且握持结构可采用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减少了用户握持的疲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结构包括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设有所述区域,所述区域包括用于放置拇指的区域面,所述区域面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操作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设在所述区域面的至少一个所述操作件包括录像键、方向键和模式切换键的至少一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区域面为斜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凸设有用于承靠在虎口的承靠件,所述承靠件与所述区域面邻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包括位于所述区域面下方的弧形件,或所述第一侧部设有弧形件,所述区域面为所述弧形件的一表面部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件沿垂直于所述手持部的长度方向凸出,且沿所述手持部的长度方向,所述弧形件的宽度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件的一侧面包括平面,所述弧形件的另一相背侧面包括斜面或弧形面,所述弧形件的另一相背侧面用于承靠手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的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操作件,和/或,所述第一侧部的一侧面设有电源线接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设在所述第一侧部的一侧面的至少一个所述操作件包括开关键和自定义键的至少一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部相背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设有用于放置中指、无名指和尾指的至少一个的凹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陷沿所述手持部的长度方向排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部包括位于所述凹陷上方的凸起,所述凸起设有用于供食指操作的至少一个所述操作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设在所述凸起的至少一个所述操作件包括锁定/回中键和跟焦滚轮的至少一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装置包括电池仓,所述电池仓连接在所述手持部的底部,所述电池仓内设有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云台和/或所述云台上安装的负载供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包括云台和上述实施方式的手持装置,所述云台安装在所述手持部的顶部。
上述手持云台中,将操作件设在手持部上,实现对手持与操作的融合简化,使用户使用云台时更加省力和快捷,而且握持结构可采用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减少了用户握持的疲劳。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手持拍摄装置,包括拍摄装置和上述实施方式的手持云台,所述拍摄装置安装在所述云台。
上述手持拍摄装置中,将操作件设在手持部上,实现对手持与操作的融合简化,使用户使用云台时更加省力和快捷,而且握持结构可采用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减少了用户握持的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手持云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手持云台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手持云台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手持云台的再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手持云台的再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附图说明:
手持装置100、手持部10、握持结构12、第一侧部122、区域面1222、承靠件1224、弧形件1226、侧面12262、相背侧面12264、电源线接口1228、第二侧部124、凹陷1242、第一凹陷12422、凸部12423、第二凹陷12424、凸起1244、操作区13、区域132、凸出结构134;
操作件20、录像键21、方向键22、模式切换键23、开关键24、自定义键25、锁定/回中键26、跟焦滚轮27、电池仓40;
手持云台300、云台30、安装结构31、偏航轴组件32、第一电机322、第一轴臂324、横滚轴组件34、第二电机342、第二轴臂344、俯仰轴组件36、第三电机362、第三轴臂36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手持装置100,包括手持部10和操作件20。手持部10的顶部用于安装云台30,以使得云台30的重心沿手持部10的长度方向a-a,位于手持部10顶部的延长线b-b或延长线b-b的周向c-c。手持部10的表面设有握持结构12和操作区13,操作区13设有至少一个操作件20,操作件20用于控制云台30和/或云台30承载的拍摄装置,操作件20的数量是多个,多个操作件20分布在手持部10的至少一面。
其中,操作区13包括用于拇指承靠的区域132,区域132的下方设有相对于区域132凸出的凸出结构134。
上述手持装置100,将操作区13设在手持部10上,实现对手持与操作的融合简化,这样用户持握的位置离云台30的重心更近了,使用户使用云台30时更加省力和快捷,而且握持结构12可采用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减少了用户握持的疲劳。
相关技术中,由于手持与操作分开设计,例如,手持对应的部分与操作对应的部分在上下方向排列分布,这使得手持与云台的重心距离较远,进而使得用户在握持云台的过程中较为费力,手腕需要承受较大的扭力。这不仅对用户单手握持手持装置造成不便,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手持装置拍摄的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了减少用户握持的疲劳,需要对手持装置做进一步的改进。
具体地,请参考图1,手持部10设有操作区13及握持结构12,这样将手持和操作进行了整合,缩短了用户手持的位置与云台30的重心之间的距离。而且握持结构12的外轮廓可以按照人体工程学进行形状设计,使得用户能稳定地握牢手持装置100,减少了用户握持的疲劳。沿手持部10的长度方向a-a,手持部10的顶部用于安装云台30,云台30沿手持部10的长度方向a-a设置。云台30可用于放置负载(如拍摄装置),负载可随着云台30的运作而具有不同姿态。云台30的重心可位于手持部10顶部的延长线b-b,或者位于手持部10顶部延长线b-b的周向c-c,如此,当用户握持手持装置100时,用户的手部或其它部位对云台30以及负载的姿态和/或增稳没有额外限制,云台30可以自由地对负载进行姿态和/或增稳控制。另外,手持部10的操作件20与云台30进行电连接,这样,用户在握持手持装置100的情况下,通过手持部10的操作件20,可轻松省力地操控云台30运行,进而实现用户所需要的功能。
其中,握持结构12可以为手持部10的本体,也即操作区13可以设于握持结构12上。可选地,在一般情况下,在握持手持装置100时,手指可以保持与操作区13的接触。可以理解,操作区1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操作区13为多个时,多个操作区13可以分布在手持部的不同位置,各个操作区13的操作件20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进一步的,操作区13的形状或大小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区域132的下方设有相对于区域132凸出的凸出结构134,这样当手掌握持手持部10时,凸出结构134可以对拇指下方的大鱼际处进行支撑,使得拇指很自然地放置在区域132,区域132可保持对拇指的承靠。
相对于区域132凸出的凸出结构134,可以理解为,以区域132为基准,凸出结构134更向手持部10的外部凸出,或者,以手持部10的中轴线来说,区域132的最突出位置与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凸出结构134的最凸出处与中轴线的距离。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手持部10的中轴线与直接安装在手持部10顶部的云台30的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重合。例如,请结合图6,手持部10的中轴线与在手持部10顶部的云台30的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y重合。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凸出结构134具有单一的凸出部位。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凸出结构134具有多个凸出部位,某些或某个凸出部位可相对于区域132内凹,某些或某个凸出部位可相对于区域132凸出。可以理解的,整体地,凸出结构134具有相对于区域132凸出的部位即可,而不限定所有凸出部位均相对于区域132凸出。
在图1实施方式的云台30姿态中,云台30的重心位于手持部10顶部的延长线b-b。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云台30的重心可位于手持部10顶部延长线b-b的周向c-c。手持部10顶部的延长线b-b限定一个空间范围,云台30的重心位于手持部10顶部的延长线b-b,可指云台30的重心位于该空间范围内或边界。云台30的重心位于手持部10顶部延长线b-b的周向c-c可指云台30的重心位于该空间范围的周向,即该空间范围外。但可以理解,云台30的重心都位于手持部10顶部以上的空间范围内。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云台30在进行姿态调整或增稳时可能具有不同姿态,不同姿态下云台30的重心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在一个姿态下,云台30的重心可位于手持部10顶部的延长线b-b,在另一个姿态下,云台30的重心可位于手持部10顶部延长线b-b的周向c-c。另外,当云台30空载时(即没有安装负载),云台30的重心可指云台30自身的重心。当云台30安装有负载时(如拍摄装置),云台30的重心可指云台30与负载组成的质量体的重心。云台30包括但不限于实现云台30功能的电机、轴臂、锁定结构、配重结构、安装结构等等。负载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相机、平板电脑、摄像机、摄像头等。上述情况及由上述情况所延伸、扩展的其它情况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握持结构12包括第一侧部122。第一侧部122设有区域132,区域132包括用于放置拇指的区域面1222。区域面1222设有至少一个操作件20。如此,可使得用户在握持握持结构12时,拇指能够得到放置,而且放置的位置也利用操作操作件20,用户单手操作更加方便与稳定。
具体地,请参考图2和图3,握持结构12与操作件20融合在一起。至少一个操作件20位于第一侧部122的区域面1222上,并且区域面1222可方便用户放置拇指,进而对区域面1222上的操作件20进行控制。由于握持结构12的位置距离操作件20的位置较近,用户在单手握持手持装置100的情况下,通过拇指的灵活操作,可实现对操作件20的控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设在区域面1222的至少一个操作件20包括录像键21、方向键22和模式切换键23的至少一个。如此,不同功能的操作件20可实现对云台30和云台30上的负载进行多功能的控制。
具体地,请参考图2和图3,第一侧部122的上方设有区域面1222,区域面1222设有可方便拇指操作的平面操作区域,操作区域内设有操作件20,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面1222的操作件20包括录像键21、方向键22和模式切换键2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区域面1222的操作件20可包括录像键21、方向键22和模式切换键23中的其中一个,或其中两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录像键21可用于通过手持装置100控制云台30上的负载启动录像或关闭录像功能,同时,也可以是控制云台30上的负载进行拍照,在控制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录像键21可进入不同模式。方向键22可用于控制云台30上负载的姿态,例如,当负载为拍摄装置时,用户可以通过方向键22控制拍摄装置朝向哪个方向拍摄。方向键22可以包括五维方向或四维方向等。模式切换键23可用于控制云台30上的负载切换不同功能模式进行工作,例如切换诸如跟随、锁定模式,或者也可以用于切换录像或拍照,或者用于切换拍摄模式,例如延时拍摄、全景拍摄、慢动作拍摄等。此外,操作件20操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对应有不同的功能。如此,操作件20设在第一侧部122的区域面1222,使得用户握持手持装置100时能够方便操作,进而控制云台30和/或负载。
此外,操作件20可包括实体键、虚拟键,操作件20包括但不限于按压键、滑动键、旋转键等。操作件20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方向键22的按键形状可比其他两个按键的形状较大,如此,方便用户对云台30上的负载的多个方向进行调控,较大的面积对于方向的控制更加精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区域面1222为斜面12264。如此,斜面12264的设置进一步方便用户对操作件20的控制。
具体地,请参考图2和图3,为了使得用户对区域面1222上的操作件20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区域面1222可为沿握持结构12向下倾斜的斜面12264,这样,当用户在使用手持装置100的情况下,用户的拇指可灵活地调控区域面1222设有的操作件20,当然,相对于水平或竖直的平面,用户可能需要尽可能地伸长手指去控制操作件20,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得用户手部关节酸痛,因此,将区域面1222设为斜面12264,可保证用户能轻松快捷地控制操作件20,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部122凸设有用于承靠在虎口的承靠件1224,承靠件1224与区域面1222邻接。如此,承靠件1224可用于承靠用户的手掌处的虎口,能够避免用户手部脱离握持结构12。
具体地,请参考图4,承靠件1224可沿着垂直于手持部10的长度方向a-a凸出设置。承靠件1224与区域面1222位于同一侧且相互连接。在用户沿手持部10的周向d-d单手握持手持装置100,对区域面1222的操作件20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承靠件1224可用于承靠在用户手掌处的虎口,这样可避免用户,特别是长时间使用后手部容易脱离握持结构12,进而使用户能够更加稳定地握持握持结构12。
另外,承靠件1224的形状呈长条状,较佳地,承靠件1224与手部接触的部位可设计为圆角结构,这样用户握持时更舒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第一侧部122包括位于区域面1222下方的弧形件1226。如此,在用户单手握持手持装置100的情况下,用户手掌大鱼际处可承靠在弧形件1226处,从而减轻用户手部的疲劳。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件1226可以为上述说明的凸出结构134。当然,弧形件1226与凸出结构134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结构,但相互配合用于承靠至少部分手掌大鱼际。
具体地,弧形件1226可位于区域面1222的下方。用户的手掌大鱼际处可握持弧形件1226,从而,弧形件1226起到一定的承靠作用,使得用户能更省力地握持手持装置100。弧形件1226符合人体工程学。在用户握持弧形件1226的情况下,用户的拇指可轻松方便地放置在第一侧部122的区域面1222上,进而可对区域面1222所设置的操作件20进行灵活调控,如此,弧形件1226与上方的区域面1222相配合,实现用户在单手握持手持装置100的同时,也可省力方便地通过操作件20对云台30运行进行调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部122设有弧形件1226,区域面1222为弧形件1226的一表面部分。如此,通过握持弧形件1226进而对区域面1222的操作件20进行操作,由于区域面1222设在弧形件1226的一表面处,便使得握持处与操作处的距离更近,从而用户可方便轻松地控制区域面1222的操作件20。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说明的凸出结构134可以为弧形件1226的一部分。当然,弧形件1226与凸出结构134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结构,但相互配合用于承靠至少部分手掌大鱼际。
具体地,弧形件1226位于手持装置100的第一侧部122上,弧形件1226的表面设有区域面1222。在用户单手握持手持装置100的情况下,手掌大鱼际承靠在弧形件1226处,所以拇指可自然地放置在区域面1222,区域面1222上设有操作件20,进而用户在握持弧形件1226的同时,可方便、省力地对区域面1222的操作件20进行控制。
可以理解,弧形件1226可以是多面体结构,其多面中的至少一面为弧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弧形件1226沿垂直于手持部10的长度方向a-a凸出,且沿手持部10的长度方向a-a,弧形件1226的宽度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如此,弧形件1226的宽度变化使得用户能够更加舒适地握持手持装置100。
具体地,请参考图2和图5,弧形件1226与承靠件1224凸出的方向一致,均为垂直于手持部10的长度方向a-a凸出。凸出的弧形件1226可承靠在用户的手掌处,弧形件1226的宽度沿着手持部10的长度方向a-a呈减少再增大的趋势(如图5中的上至下方向,或下至上方向),弧形件1226与手掌大鱼际的接触面积也随着增大。这样有利于用户在握持手持装置100的情况下,手掌与手持装置100的接触面积的增大,进而增大两者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用户握持手持装置100稳定牢固而不轻易滑落,而且,弧形件1226的形状使得手掌的大鱼际能够较为自然地放置在弧形件1226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能够减少用户握持的疲劳,使得用户更加舒适地握持手持装置10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弧形件1226的一侧面12262包括平面,弧形件1226的另一相背侧面12264包括斜面或弧形面,弧形件1226的另一相背侧面12264用于承靠手掌。如此,弧形件1226的设置符合用户的手掌弯曲握持的形状,缓解单手长久握持手持部10所带来的手掌肌肉的酸痛。
具体地,请参考图5,弧形件1226的一侧面12262的形状大致可为半圆形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弧形件1226的一侧面12262设有至少一个操作件20,平面有利于操作件20的设置与安装,用户在操作操作件20时,也能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操作件20。另外,与一侧面12262相背的另一相背侧面12264,可为斜面或弧形面,用户在握持手持装置100的情况下,手指指腹与弧形件1226的斜面或弧形面相接触,两者的接触面积较大,贴合度较高,使得握持手持部10时较为舒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部122的一侧面12262设有至少一个操作件20。如此,用户在握持手持装置100的同时,拇指也可方便对操作件20进行控制,增加了手持装置100的功能。
具体地,用户在握持手持装置100的情况下,第一侧部122设有方便用户拇指操作的一侧面12262,该侧面12262设有可控制云台30和/或负载运行的操作件20。操作件20的数量可1个、2个或2个以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如此,可进一步地方便用户在单手握持手持装置100的同时,容易且省力地对侧面处的操作件20进行控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设在第一侧部122的一侧面12262的至少一个操作件20包括开关键24和自定义键25的至少一个。如此,经由这样的布置,允许用户在握持手持装置100的情况下,可利用拇指操作侧面12262的操作件20,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用户体验。
具体地,请参考图6,第一侧部122的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操作件20,也即,在第一侧部122的一侧面可以设有一操作区13。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件20的个数为两个,分别为开关键24和自定义键25,开关键24和自定义键25可沿长度方向a-a间隔设置,也可沿垂直于长度方向a-a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键24和自定义键25沿长度方向a-a设置。更具体地,开关键24设在自定义键25的上方。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的虎口承靠在承靠件1224的情况下,用户的拇指可灵活操作位于第一侧部122的一侧面12262的开关键24和自定义键25,使得用户在单手握持手持装置100的情况下,可以方便快捷地操作相关的操作件20。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长按开关键24,可控制云台30的启动和关闭,自定义键25可为用户自定义设置的按键,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为自定义键25赋予一定的功能,如快速切换到移动模式,云台30锁定或其他功能,或者通过设置自定义键25的按键次数,进而控制自定义键25所能实现的功能,例如,短按一下自定义键25,可以切换云台30工作模式;短按两下自定义键25,云台30可恢复到原先的位置;短按三下自定义键25,可以控制电子设备在前置摄像和后置摄像之间的切换。如此,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用户体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部122的一侧面12262设有电源线接口1228。如此,可通过电源线接口1228实现对手持装置100的充电,也可对其它负载进行充电。
具体地,请参考图6,电源线接口1228与操作件20位于同一侧面。在本实用新型的图示实施方式中,手持部10是针对右手握持进行设计,因此,电源线接口1228位于第一侧部的左侧。用户右手握持时,手部左侧空间被占用较小,电源线接口1228位于第一侧部的左侧,这利于电源线的接入。外部电源可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源线接口1228,可对手持装置100进行供电。在一个例子中,电源线接口1228可为microusb接口或type-c接口,可使用不同功率的充电器对手持装置100进行供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手持装置100还可以提供左手握持,此时,手持部10上相关结构的位置会发生相反的调整。
此外,电源线接口1228接入的外部电源也可供云台30放置的负载进行充电。还可以是,手持装置100利用自身的电池通过电源线接口1228连接电源线为安装在云台30的负载或其它负载充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握持结构12包括与第一侧部122相背的第二侧部124,第二侧部124设有用于放置中指、无名指和尾指的至少一个的凹陷1242。如此,第二侧部124设置的凹陷1242,符合人体工程学,使得用户可舒适地握持手持装置100,缓解长时间单手握持带来的手指肌肉的酸痛。
具体地,请参考图1,握持结构12设有第二侧部124,第二侧部124设有多个凹陷1242,在用户单手握持手持装置100的情况下,弧形件1226的一侧面承靠手掌,承靠件1224承靠虎口,凹陷1242则可用于放置用户单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尾指中的至少一个。凹陷1242具有一定的凹弧度,凹陷1242与手指的紧密贴合,进而可提供一种舒适的手感,缓解长时间单手握持带来的手指肌肉的酸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凹陷12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凹陷1242沿手持部10的长度方向排列。如此,可避免手持装置100从手中滑落的风险。
具体地,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1242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凹陷12422和第二凹陷12424。第一凹陷12422和第二凹陷12424沿手持部10的长度方向a-a依次排列。第一凹陷12422和第二凹陷12424之间由一定高度的凸部12423连接。这样,在用户握持手持部10的情况下,用户的中指可位于第一凹陷12422处,无名指和尾指可位于第二凹陷12424处,凸部12423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承靠或夹持住中指和无名指,如此,使得手持装置100不易从手中滑落。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陷1242的数量还可为一个、三个、四个或其他数量,多个凹陷1242所放置的中指、无名指和尾指的情况也可有其他不同的放置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由图中所示,多个凹陷1242的弧度大致与弧形件1226的弧度一致,如此可使得手持装置100整体较为美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1和图7,第二侧部124包括位于凹陷1242的上方的凸起1244,凸起1244设有用于供食指操作的至少一个操作件20。如此,凸起1244的设置方便用户食指对操作件20的操作,进一步增加了手持装置100的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凸起1244与凹陷1242连接为一体。凸起1244的一侧面与弧形件1226的一侧面相连接,使得第一侧部122与第二侧部124紧密连接。凸起1244的一侧面设有供食指操作的操作区域,也即在第二侧部124的凸起1224处可以设有一操作区13。在用户单手握持手持装置100的情况下,食指可放置在凸起1244的操作区域上,对操作区域的至少一个操作件20进行操作,如此,通过食指操作可增加手持装置100的功能控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设在凸起1244的至少一个操作件20包括锁定/回中键26和跟焦滚轮27的至少一个。如此,符合人体工程学,在用户握持手持部10的情况下,食指可灵活自如地操作锁定/回中键26和滚动跟焦滚轮27。
具体地,请参考图7,凸起1244处设有锁定/回中键26和跟焦滚轮27,图示可知,锁定/回中键26位于跟焦滚轮27的上方。锁定/回中键26可为实体键或虚拟键。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回中键26为实体键。锁定/回中键26可用于对云台30的锁定或回中,使得云台30能够固定不动或者回到原始的位置。
跟焦滚轮27可沿垂直于手持部10的长度方向a-a进行滚动,这样,符合人体工程学,在用户握持手持部10的情况下,食指可灵活自如地左右滚动跟焦滚轮27。另外,跟焦滚轮27上设有防滑条,防滑条的设置可增大跟焦滚轮27与用户食指的摩擦力,使得用户可更加精确地控制跟焦滚轮27。跟焦滚轮27能在移动拍摄中实时跟焦,通过云台30上负载的镜头进行变焦或者对焦调整。
可以理解的,锁定/回中键26的形状为长方形,也可为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手持部10内设有控制器(图未示),控制器电连接操作件20和云台30,控制器用于根据操作件20产生的指令控制云台30/或云台30上安装的负载运行。如此,控制器通过操作件20产生的指令从而对云台30的运行进行控制。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件20和云台30之间的连接是由手持部10内的控制器连接的,连接的方式可为电连接,进行信号传输,用户通过控制操作件20使得操作件20产生对应的指令,产生的指令经过手持部10的控制器进行处理,以生成相应功能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云台30和/或负载实现用户所需要的功能。手持云台300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操作件20所产生的指令也可直接发送到云台30,由云台30的处理器来进行处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手持部10内设有电池,电池用于为云台30和/或云台30上安装的负载供电。如此,手持部10处的电池可保证云台30和/或负载能够稳定地工作,同时,手持部10内设有电池,也能够减少手持装置100的空间占用。
具体地,手持部10内的电池可为充电电池,也可为可更换的电池,电池的设置进一步地保证了对云台30和/或负载持续性供电,既节能环保,又能确保云台30和/或负载有充足的电量可以工作。此外,电池也可给手持装置自身的负载,例如操作件20等供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手持装置100包括电池仓40,电池仓40连接在手持部10的底部,电池仓40内设有电池,电池用于为云台30和/或所述云台30上安装的负载供电。如此,电池仓40既可对电池进行保护,也可方便用户对电池进行更换。
具体地,请参考图1,电池仓40可位于手持装置100的底部,电池仓40的上方连接着手持部10的底部,电池仓40内可放置电池,如此,位于电池仓40里面的电池可得到保护,避免由于不必要的意外而造成进水或漏电的风险。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开启电池仓40对电池进行更换,保证云台30和/或负载续航能力。另外,单独设置电池仓40来放置电池,可使得电池的容量更大,用电部件,如云台30、云台30上的负载、手持装置100自身的负载的续航能力更强。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仓40的形状为长圆柱体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池仓40的形状也可为棱柱体形、短圆柱体形或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电池仓40的形状可匹配电池的形状进行设置。电池仓40设为长圆柱体形可方便用户对手持装置100进行一定的改进和个性化处理,例如,在电池仓40的底部安装三脚架,使得手持装置100能固定在地面或桌面上。
可选地,电池仓40与手持部10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其中,在一些应用场景下,例如,操作件20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被操作时,用户可以握持电池仓40部分,也即电池仓40相当于延伸了手持部10的长度,此时,电池仓40位于握持结构12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300,包括云台30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的手持装置100,云台30安装在手持部10的顶部。其中,云台30和手持部10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该可拆卸地连接包括机械连接和电连接的可拆卸连接。
上述手持云台300,将操作件20设在手持部10上,实现对手持与操作的融合简化,使用户使用云台30时更加省力和快捷,而且握持结构12可采用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减少了用户握持的疲劳。
具体地,手持云台300可搭配各种负载使用,可广泛地运用于电视、电影、真人秀、运动拍摄、航拍、安防监控、个人兴趣拍摄等场景。手持云台300可为一轴云台、两轴云台、三轴云台等,此不作具体限定,手持云台300每个轴的运动可由电机控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1和图6,云台30包括安装在手持部10顶部的偏航轴组件32,偏航轴组件32的偏航轴线y位于延长线。如此,使得电子设备相对于手持部10绕偏航轴线y自由转动,进而对负载进行姿态调整或增稳。
具体地,请参考图6,偏航轴组件32包括连接在手持部10顶部的第一电机322和第一轴臂324。第一电机322大致呈圆柱体形,第一轴臂324大致呈l形。第一轴臂324位于第一电机322的上方,第一电机322的定子固定在手持部10的顶部,第一电机322的转子与第一轴臂324固定连接,较佳地,第一电机322可为无刷电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云台30包括横滚轴组件34和俯仰轴组件36,横滚轴组件34连接偏航轴组件32和俯仰轴组件36,偏航轴组件32的偏航轴线y与横滚轴组件34的横滚轴线r正交或非正交;偏航轴组件32的偏航轴线y与俯仰轴组件36的俯仰轴线p正交或非正交;横滚轴组件34的横滚轴线r与俯仰轴组件36的俯仰轴线p正交或非正交。
如此,可实现三轴云台30,能够对负载姿态和增稳进行三轴控制,满足了用户更多的需求。
具体地,请参考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横滚轴组件34包括第二电机342和第二轴臂344,第二电机342的转子3424与第二轴臂344固定连接,第二电机342的转子3424和第二轴臂344可绕着横滚轴线r转动。俯仰轴组件36包括第三电机362和第三轴臂364。第三电机362的转子3624与第三轴臂364固定连接。第三电机362的定子3622与第二轴臂344固定连接。第三电机362的转子3624与第三轴臂344可绕着俯仰轴线p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偏航轴组件32的偏航轴线y与横滚轴组件34的横滚轴线r可为非正交,偏航轴组件32的偏航轴线y与俯仰轴组件36的俯仰轴线p为正交,横滚轴组件34的横滚轴线r与俯仰轴组件36的俯仰轴线p为非正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偏航轴组件32的偏航轴线y、横滚轴组件34的横滚轴线r与俯仰轴组件36的俯仰轴线p三者均正交或均非正交,或其他情况,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第三轴臂364上设有安装结构31,安装结构31可用于安装负载,如拍摄装置,安装结构31可包括燕尾槽、与燕尾槽配合的接入件和锁定件,接入件可安装在负载,带有插入件的负载通过插入件与燕尾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三轴臂364上,锁定件锁定插入件在燕尾槽上的位置。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俯仰轴组件36可连接偏航轴组件32和横滚轴组件34。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手持拍摄装置,包括拍摄装置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手持云台300,拍摄装置安装在云台30。
上述手持拍摄装置,将操作件20设在手持部10上,实现对手持与操作的融合简化,使用户使用云台30时更加省力和快捷,而且握持结构12可采用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减少了用户握持的疲劳。
具体地,拍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相机、手机、平板电脑、摄像机、摄像头等具有拍摄功能的电子装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