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钻机动力头回转支承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8174发布日期:2020-10-02 08:2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旋挖钻机动力头回转支承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支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旋挖钻机动力头回转支承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回转支承又叫转盘轴承,回转支承主要是两物体之间作相对回转运动的轴承,又需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倾翻力矩的机械所必需的重要传动部件,而回转支承相较于其他轴承,它的体积较大,承受载荷的能力较强因此在现实工业中运用十分广泛,像医疗机械领域、船舶设备领域、冶金机械领域和工业机械等领域都有运用到回转支承,当现有的回转支承在受到载荷时会使回转支承内部的滚动钢球所受到的摩擦力增大,进而导致在运行过程中钢球会出现卡死或打滑等现象,因此需要在回转支承使用时对卡死的钢球进行及时补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挖钻机动力头回转支承的润滑结构,达到对钢球进行补油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旋挖钻机动力头回转支承的润滑结构,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外圈套设在内圈上,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滚动设置有钢球,所述外圈上开设有储油孔,所述储油孔的一端延伸至外圈上端面,另一端设有延伸至钢球的流通孔,所述外圈上设有封闭储油孔的橡胶垫,所述橡胶垫靠近流通孔分布,所述橡胶垫上开设有出油孔,当橡胶垫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出油孔由于橡胶垫处于封闭状态,所述外圈在储油孔内设有将橡胶垫上端储油孔内的润滑油挤压进入流通孔内的挤压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往钢球与外圈和内圈接触位置通入润滑油时,挤压件迫使润滑油挤压开出油孔,便于润滑油通过橡胶垫进入流通孔内,进而通过流通孔流到钢球,便于钢球的润滑,在不需要润滑油时,出油孔封闭,便于润滑油储存在橡胶垫远离流通孔一侧的储油孔内,达到对钢球进行补油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挤压件包括滑移连接在储油孔内的滑块,所述滑块外套设有与储油孔孔壁抵触的橡胶套。

优选地:所述滑块上端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上设有显示滑块在储油孔内移动距离的指示件。

优选地:所述指示件包括一端螺纹连接在推杆外壁的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上设有延伸至储油孔孔口的转杆,所述外圈在储油孔周边设有与储油孔同心的环形移动槽,所述转杆远离水平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移动槽内,所述外圈上设有限制转杆向上移出移动槽的限位件,所述外圈在储油孔的孔口周边设有刻度线。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转杆位于移动槽内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下端设有与移动槽配合的椭圆形移动块,所述移动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供移动块直径较大的边缘进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移动槽分布,所述螺纹杆位于转杆下端的部分设有与移动块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所述螺纹杆在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之间为光杆。

优选地:所述外圈外壁在储油孔上端开设有与储油孔连通的进油孔。

优选地:所述储油孔靠近流通孔的一端设为水平,所述橡胶垫设置在储油孔的水平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需要往钢球与外圈和内圈接触位置通入润滑油时,挤压件迫使润滑油挤压开出油孔,便于润滑油通过橡胶垫进入流通孔内,进而通过流通孔流到钢球,便于钢球的润滑,在不需要润滑油时,出油孔封闭,便于润滑油储存在橡胶垫远离流通孔一侧的储油孔内,达到对钢球进行补油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储油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圈;11、外圈;12、钢球;13、储油孔;131、流通孔;132、橡胶垫;133、滑块;134、橡胶套;135、推杆;136、水平板;137、转杆;138、移动槽;139、刻度线;14、螺纹杆;141、移动块;142、限位槽;143、第一螺纹;144、第二螺纹;145、光杆;15、进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旋挖钻机动力头回转支承的润滑结构,如图1和图2,包括内圈1和外圈11,外圈11套设在内圈1上,内圈1与外圈11之间滚动设置有钢球12(如图3),如图2和图3,外圈11上开设有储油孔13,储油孔13的一端延伸至外圈11上端面,另一端设有延伸至钢球12的流通孔131,外圈11上设有封闭储油孔13的橡胶垫132,橡胶垫132靠近流通孔131分布,此时橡胶垫132将流通孔131和储油孔13隔离,橡胶垫132上开设有出油孔,当橡胶垫132处于自然状态时,即橡胶垫132上端有润滑油,但是未有压力挤压润滑油向橡胶垫132方向流动时,出油孔由于橡胶垫132处于封闭状态,外圈11在储油孔13内设有将橡胶垫132上端储油孔13内的润滑油挤压进入流通孔131内的挤压件。

如图2和图3,当需要往钢球12与外圈11和内圈1接触位置通入润滑油时,挤压件迫使润滑油挤压开出油孔,便于润滑油通过橡胶垫132进入流通孔131内,进而通过流通孔131流到钢球12,便于钢球12的润滑,在不需要润滑油时,出油孔封闭,便于润滑油储存在橡胶垫132远离流通孔131一侧的储油孔13内,达到对钢球12进行补油的目的。

如图2和图3,将储油孔13靠近流通孔131的一端设为水平,橡胶垫132设置在储油孔13的水平位置,此时减小润滑油的重量对橡胶垫132上出油孔打开的影响。

如图2和图3,挤压件包括滑移连接在储油孔13内的滑块133,滑块133外套设有与储油孔13孔壁抵触的橡胶套134。橡胶套134与储油孔13的孔壁紧连接,当需要往钢球12内通入润滑油时,向出油孔方向移动滑块133,此时滑块133下端的对润滑油产生的挤压力迫使润滑油挤压开出油孔,便于润滑油通过橡胶垫132进入流通孔131内,进而通过流通孔131流到钢球12,便于钢球12的润滑,橡胶套134减小润滑油进入滑块133上端,操作方便。

如图2和图3,为了便于滑块133在储油孔13内移动,因此在滑块133上端设有推杆135,推杆135上设有显示滑块133在储油孔13内移动距离的指示件。推杆135便于使用者推动滑块133。而指示件的设置便于使用者调节滑块133的移动距离,进而控制进入流通孔131内的润滑油。

如图2和图3,指示件包括一端螺纹连接在推杆135外壁的水平板136,水平板136上设有延伸至储油孔13孔口的转杆137,外圈11在储油孔13周边设有与储油孔13同心的环形移动槽138,转杆137远离水平板13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移动槽138内,外圈11上设有限制转杆137向上移出移动槽138的限位件,由于限位件的设置使得推杆135在储油孔13内上下移动时,水平板136转动,进而带动转杆137在移动槽138内转动,而转杆137在转动时,外圈11在储油孔13的孔口周边设有刻度线139,此时转杆137转动的范围可以通过刻度线139来测量,而使用者根据转杆137对应转过的刻度线139来控制进入流通孔131内润滑油的量。

如图2和图3,限位件包括设置在转杆137位于移动槽138内的螺纹杆14,螺纹杆14下端设有与移动槽138配合的椭圆形移动块141,移动槽138的槽壁上开设有供移动块141直径较大的边缘进入的限位槽142,限位槽142沿移动槽138分布,螺纹杆14位于转杆137下端的部分设有与移动块141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143和第二螺纹144,第一螺纹143靠近移动槽138的槽底设置,螺纹杆14在第一螺纹143和第二螺纹144之间为光杆145。当转杆137刚刚进入移动槽138内时,移动块141与第一螺纹143连接,此时移动块141直径较小的边缘与移动槽138滑移连接,此时转动螺纹杆14使得移动块141位于第一螺纹143和第二螺纹144之间的光杆145部分,此时使用者转动移动块141,使得移动块141直径较大的边缘进入的限位槽142,进而继续转动螺纹杆14,使得螺纹杆14上的第二螺纹144与移动块141螺纹连接,此时限制了移动块141较大边缘在限位槽142内,进而限制了移动块141移出移动槽138,限制了转杆137向远离移动槽138方向的移动。

如图2和图3,当储油孔13内润滑油使用完毕时,外圈11外壁在储油孔13上端开设有与储油孔13连通的进油孔15。此时滑块133移动到进油孔15上端,便于进油孔15通过外部的油管将润滑油通入储油孔13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