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可调节电磁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1876发布日期:2020-11-25 14:1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电梯用可调节电磁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用可调节电磁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用于电梯的减震垫多以弹簧减震、橡胶减震、弹簧橡胶组合减震等常规减震,是依靠材料本身的吸震性能以及力学结构以缓解设备的振动状况,这种被动避震效果是有限的,且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减震垫将会畸变从而导致刚度的变化,致使电梯乘坐舒适感越来越差,在电梯停止时,将会明显感觉到电梯震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减震垫在使用过程中其刚度会变化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梯用可调节电磁减震装置。

一种电梯用可调节电磁减震装置,包括两支撑件以及叠置于所述两支撑件之间的减震垫,所述两支撑件中的第一支撑件作为筒状结构,筒状结构内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铁;

所述两支撑件中的第二支撑件设有穿过所述筒状结构内部的延伸部,该延伸部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相作用的第二电磁铁。

优选的,所述筒状结构在轴向上具有相对的顶部和底部,其中所述底部为封闭结构且外缘带有法兰结构,所述顶部为开放结构且所述延伸部经由所述顶部伸入到筒状结构内。

优选的,所述筒状结构的顶部带有外翻的承台部,所述减震垫叠置在该承台部上。

优选的,所述承台部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连接有防转限位杆,所述防转限位杆相对于所述筒状结构偏心设置。

优选的,所述减震垫的中部开设有避让区,所述延伸部贯穿该避让区并伸入到筒状结构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铁固定在筒状结构内的底部,所述第二电磁铁固定于所述延伸部的端面部位且与所述第一电磁铁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筒状结构的侧壁开设有过线孔,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导线经由所述过线孔延伸至筒状结构外。

优选的,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壁覆有绝缘隔离套。

优选的,所述筒状结构内在顶部位置安装有绝缘侧料的导向套,所述延伸部的外周滑动配合于所述导向套。

优选的,所述导向套的内缘设有与所述延伸部的外周滑动配合的密封圈,在所述筒状结构的内部安装有沿轴向抵靠所述密封圈的限位环。

上述电梯用可调节电磁减震装置,通过改变第一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的磁场强度,以改变两电磁铁靠近一端的排斥力,从而改变减震装置的阻尼以适应不同的振源频率,抑制振动,提升轿内乘客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梯用可调节电磁减震装置剖面示意图;

附图编号说明:

1、减震垫;2、第一支撑件;3、第一电磁铁;4、第二支撑件;5、延伸部;6、第二电磁铁;7、法兰结构;8、承台部;9、固定轴;10、橡胶平垫;11、防转限位杆;12、过线孔;13、铁芯;14、螺线管;15、绝缘隔离套;16、导向套;17、密封圈;18、限位环;19、限位卡簧;20、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用可调节电磁减震装置,包括两支撑件以及叠置于两支撑件之间的减震垫1,两支撑件中的第一支撑件2作为筒状结构,筒状结构内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铁3。两支撑件中的第二支撑件4设有穿过所述筒状结构内部的延伸部5,该延伸部5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电磁铁3相作用的第二电磁铁6。通过向第一电磁铁3和第二电磁铁6通电使其产生相同的磁场,使其互相排斥,利用排斥力作用于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4,使得减震装置产生减震的效果。并且可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改变两电磁铁之间的排斥力,以调节减震装置的阻尼特性,从而可以隔离更宽频段的震动,其隔振效果显著,并起到主动减震的效果。并且该减震装置的刚性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使得电梯乘坐舒适。

在本实施例中,叠置在两支撑件之间的减震垫1在安装阶段,或者停电时,防止电梯突然停止时产生的的刚性撞击导致未通电的第一电磁铁3和第二电磁铁6损坏而设计的支撑作用。同时防止在电磁减震装置在其他情况下,不能向第一电磁铁3和第二电磁铁6通电时,起到临时减震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筒状结构在轴向上具有相对的顶部和底部,其中底部为封闭结构且外缘带有法兰结构7,顶部为开放结构且延伸部5经由顶部伸入到筒状结构内。

在本实施例中,筒状结构的顶部带有外翻的承台部8,减震垫1叠置在该承台部8上。减震垫1一面设置在第一支撑件2的承台部8上,另一面与第二支撑件4的底面贴合。

具体的,减震垫1的中部开设有避让区,延伸部5贯穿该避让区并伸入到筒状结构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铁3固定在筒状结构内的底部,第二电磁铁6固定于延伸部5的底面且与第一电磁铁3位置相对应。

具体的,第一电磁铁3通过固定轴9固定连接在筒状结构的底部。在筒状结构的底部外缘中心开设有安装槽,法兰结构7设置在安装槽内。在安装槽内还开设避让孔,使得固定轴9可通过避让孔伸入法兰结构7的孔眼中。使得第一电磁铁3的一端可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筒状结构底部。固定轴9除了固定第一电磁铁3外,还起到散热的作用。

具体的,第二支撑件4包括启到支撑承托物作用的支撑平台,其中支撑平台的顶面直接作用于承托物底面。支撑平台通过螺栓配合与延伸部5一端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电磁铁6。在支撑平台和延伸部5一端相应的位置开始有孔,使得螺杆可同时穿过支撑平台和延伸部5,其螺栓的头部位于支撑平台的顶面凹槽,使得螺栓头部顶面与支撑平台顶面齐平。

进一步的,在支撑平台顶面覆有一层橡胶平垫10,启到将支撑平台平面垫平以及防止第二支撑件4移动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承台部8与第二支撑件4之间连接有防转限位杆11,防转限位杆11相对于筒状结构偏心设置。

具体的,在第一支撑件2的承台部8与第二支撑件4的支撑平台外缘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防转限位杆11的第一安装台和第二安装台。在两安装台上均开设有过杆孔,第一安装台和第二安装台的孔心沿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重合。防转限位杆11可采用螺栓,其螺杆部分穿过第一安装台和第二安装台上的过杆孔,螺杆的头部下缘抵靠第一安装台的顶面,将螺母从第二安装台底面一侧套入螺杆,通过将螺母旋紧至抵压在第二安装台底面,启到限位的作用,以防止第一支撑件2在内部磁场产生后而发生转动位移。并且在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4上采用防转限位杆11也可启到固定连接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筒状结构的侧壁开设有过线孔12,第一电磁铁3和第二电磁铁6的导线经由过线孔12延伸至筒状结构外。

具体的,第一电磁铁3和第二电磁铁6均由铁芯13与缠绕在铁芯13外面的螺线管14组成(在图1中,只对第一电磁铁3的铁芯与螺线管进行标号,分别为铁芯13和螺线管14,因第二电磁铁与第一电磁铁结构相同,故没有对第二电磁铁的铁芯和螺线管进行重复标号)。向螺线管14通电后,铁芯13磁化产生磁场。通过给第一电磁铁3和第二电磁铁6的螺线管14通上不同方向的电流使得两铁芯13靠近的一端产生相同的磁极,从而产生相互排斥的力。

具体的,第一电磁铁3和第二电磁铁6的螺线管14分别通过过线孔12延伸到电磁减震装置的外部,与电流调节器连接。当电磁铁上的螺线管14匝数一定时,通过调节螺线管14的电流来增大或减小电磁磁性,改变磁场强度,从而改变第一电磁铁3和第二电磁铁6相邻端的排斥力,最终启到调节电磁减震装置内部阻尼的作用。通过在短时间内改变内调整减震装置的阻尼特性,则可根据振源的振动频率做出及时的调整,更好的抑制振动,隔绝电梯主机、电梯系统等干扰频率的传递,提高电梯运作质量,提升轿内乘客舒适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不改变通电螺线管14的电流的前提下,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一电磁铁3和第二电磁铁6的螺线管14匝数来改变磁场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铁3和第二电磁铁6中的铁芯13包括但不限于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矩磁材料、金属等。

在本实施例中,筒状结构的内壁覆有绝缘隔离套15。这样给第一电磁铁3和第二电磁铁6提供了一个无磁空间,隔离外在易被磁化的金属颗粒,尽量减少产生磁场后吸引外部过多的杂质而影响磁场空间,使得第一电磁铁3和第二电磁铁6产生的磁场后可稳定的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筒状结构内在顶部位置安装有绝缘侧料的导向套16,延伸部5的外周滑动配合于导向套16。

具体的,在筒状结构顶部内周壁与延伸部5外周壁相对应的地方,还安装有导向套16,使得延伸部5可在竖直方向上活动。在改变筒状结构内第一电磁铁3和第二电磁铁6的磁场大小引起排斥力变化时,使得延伸部5竖直向上活动,或者竖直向下活动。导向套16可保证第二支撑件4可沿导向套16轴线方向运动,以使减震装置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并且导向套16为绝缘材料,同样启到隔绝外部金属杂质,以防止金属杂质影响内部磁场。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套16的内缘设有与延伸部5的外周滑动配合的密封圈17,在筒状结构的内部安装有沿轴向抵靠密封圈17的限位环18。

具体的,限位环18为外螺纹的锁紧螺母,设置在导向套16顶部,并且锁紧螺母的顶面与筒状结构顶面齐平。密封圈17设置在导向套16朝向筒状结构一端的内缘与相应的延伸部5外周壁之间,通过锁紧螺母和密封圈17的配合,使得延伸部5的活动范围限制在筒状结构内。

具体的,在导向套16朝向筒状结构一端的外缘与筒状结构内周壁之间设置有限位卡簧19,在锁紧螺母和限位卡簧19的作用下,使得导向套16可固定在筒状结构中。

在本实施例中,在限位环18下方还设置有油封20,在延伸部5沿竖直方向上下活动时启到润滑的作用,同时隔离外部的灰尘杂质的作用。

上述可调节电磁减震装置,利用电磁感应定律中同极相斥的原理,在通电线圈内部插入铁芯13后,铁芯13被通电线圈的磁场磁化,磁化后的铁芯13也变成了一个磁体,这样由于两个磁场互相叠加,从而使线圈的磁性增强,两组相同线圈组成同极相斥之力,通过调节磁场间的磁通量大小来调整电磁排斥之力,使得延伸部5在排斥力的作用下在导向套16中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以使第二支撑力作用于承托物底面,以启到主动减震的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