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附着力胶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9722发布日期:2020-12-25 07:5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高附着力胶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胶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附着力胶管。



背景技术:

现阶段,对于胶管的连接大多是用卡箍来连接的,为了保证密封、不泄漏,卡箍内约束有与管体相抵靠、并环抱在管体的密封圈。目前,有些密封圈结构简单且内壁上设有一个环形型腔,但当管体内出现负压或高压的情况时,会使密封圈发生变形,造成漏水事故的发生,同时,会大大降低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并导致密封圈的维护和更换频率提高,也有些采用密封圈结构复杂的密封结构,但往往使胶管与管口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复杂,安装和拆卸及其不方便。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安全型空调连接管[专利申请号:cn201920231713.7],包括空调连接管外护套、空调连接管本体、空调内机连接端口和空调外机连接端口,所述空调连接管外护套的内部设有空调连接管本体,所述空调连接管本体的一端设有空调内机连接端口,所述空调连接管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空调外机连接端口,所述空调外机连接端口的顶部镶嵌有o型密封圈,所述空调外机连接端口的内部设有精密过滤网,所述精密过滤网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精密过滤网的两侧设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的底部焊接有限位板。但该装置空调连接管端部设置的固定零件较简陋,密封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附着力胶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高附着力胶管,包括中空的金属气管,所述的金属气管端口处套设有胶管,所述的胶管外端面还相抵有两个相互对置的圆环半筒,两个圆环半筒连接形成一个圆筒,所述的胶管内端面和外端面均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放置的中间密封圈,所述的金属气管外端面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放置的内密封圈,两个圆环半筒内端面之间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放置的外密封圈,若干个内密封圈与胶管内端面上的中间密封圈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若干个外密封圈与胶管外端面上的中间密封圈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所述的金属气管上还活动连接有能沿着金属气管轴向往复移动的放置筒,所述的放置筒内设有放置腔,两个圆环半筒均与放置腔内壁相抵且活动连接,且所述的胶管内设有一圈聚酯浸胶层。

在上述的高附着力胶管中,所述的中间密封圈与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相适配,所述的中间密封圈、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若干个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分别与若干个中间密封圈依次交错相抵设置。

在上述的高附着力胶管中,所述的金属气管外端面内还设有两个相互对置的圆弧卡槽,两个圆环半筒上均设有一个与圆弧卡槽相适配的圆弧卡板,两个圆弧卡板分别延伸入两个圆弧卡槽内。

在上述的高附着力胶管中,所述的金属气管与放置筒螺接,所述的放置腔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的圆环半筒的外端面呈与放置腔内壁相适配的圆弧面,且所述的放置腔的内壁与圆环半筒的外端面光滑设置。

在上述的高附着力胶管中,每个圆环半筒上还设有抵板,所述的抵板远离圆环半筒的一端与放置腔的底部相抵,所述的抵板分别与金属气管外端面和放置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每个抵板上活动连接有设置在放置筒上的压板,所述的压板能朝着靠近金属气管的方向移动。

在上述的高附着力胶管中,所述的抵板和压板均呈圆弧状,所述的抵板与压板互相接触的端面的圆心均位于金属气管的轴心线上。

在上述的高附着力胶管中,所述的放置筒上活动连接有两个与压板一一对应的螺纹轴,所述的螺纹轴与放置筒螺接,且所述的螺纹轴延伸入放置腔内且与对应的压板转动连接。

在上述的高附着力胶管中,每根的压板上还活动连接有固定在放置腔侧壁上的限制杆。

在上述的高附着力胶管中,所述的螺纹轴延伸出放置筒的端部设有六角螺母。

在上述的高附着力胶管中,所述的聚酯浸胶层内还设有一圈内阻燃层,所述的聚酯浸胶层外设有一圈外阻燃层。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胶管套设在金属气管上,胶管外还连接有两个圆环半筒,两个圆环半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筒,胶管内端面和外端面均设有若干个中间密封圈,金属气管上设有与中间密封圈连接的内密封圈,圆环半筒上设有与中间密封圈连接的外密封圈,拆卸安装方便,且连接时,中间密封圈分别与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紧密连接保证密封性,此外胶管内设有一圈聚酯浸胶层,提高强度。

2、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间密封圈、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若干个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分别与若干个中间密封圈依次交错相抵设置,若干个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分别与若干个中间密封圈连接时依次交错,且每个中间密封圈均与相邻的外密封圈连接在一起,层层密封,提高密封性。

3、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圆环半筒上还设有抵板,抵板上活动连接有设置在放置筒上的压板,压板能朝着靠近金属气管的方向移动,压板压在抵板上并使压板具有朝着靠近金属气管的方向移动的压力,使圆环半筒紧压在胶管上,从而增加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胶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金属气管10、胶管11、圆环半筒12、中间密封圈13、内密封圈14、外密封圈15、放置筒16、放置腔17、聚酯浸胶层18、圆弧卡槽19、圆弧卡板20、抵板21、压板22、螺纹轴23、限制杆24、六角螺母25、内阻燃层26、外阻燃层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4所示,一种高附着力胶管,包括中空的金属气管10,所述的金属气管10端口处套设有胶管11,所述的胶管11外端面还相抵有两个相互对置的圆环半筒12,两个圆环半筒12连接形成一个圆筒,所述的胶管11内端面和外端面均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放置的中间密封圈13,所述的金属气管10外端面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放置的内密封圈14,两个圆环半筒12内端面之间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放置的外密封圈15,若干个内密封圈14与胶管11内端面上的中间密封圈13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若干个外密封圈15与胶管11外端面上的中间密封圈13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所述的金属气管10上还活动连接有能沿着金属气管10轴向往复移动的放置筒16,所述的放置筒16内设有放置腔17,两个圆环半筒12均与放置腔17内壁相抵且活动连接,且所述的胶管11内设有一圈聚酯浸胶层18。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胶管11套设在金属气管10上,使胶管11内端面上的中间密封圈13与金属气管10外端面的内密封圈14连接密封,接着将两个圆环半筒12放置在胶管11外,并使两个两个圆环半筒12连接形成一个圆筒,此时使胶管11外端面上的中间密封圈13与圆环半筒12上的外密封圈15连接密封,接着放置筒16沿着金属气管10的轴心且靠近圆环半筒12的方向移动,直到圆环半筒12位于放置腔17内,并使圆环半筒12卡在放置腔17内使圆环半筒12上的外密封圈15始终与中间密封圈13紧密接触起到密封作用,拆卸和安装胶管11都比较方便,此外,聚酯浸胶层18采用纤维线编织或缠绕制成,所述的纤维线上设有聚酯,纤维线具有一定的强度,聚酯能够粘附胶管11的外层和内层。

所述的中间密封圈13与外密封圈15和内密封圈14相适配,所述的中间密封圈13、外密封圈15和内密封圈14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若干个外密封圈15和内密封圈14分别与若干个中间密封圈13依次交错相抵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干个外密封圈15与若干个中间密封圈13连接时依次交错,且每个中间密封圈13均与相邻的外密封圈15连接在一起,层层密封,以及若干个内密封圈14与若干个中间密封圈13连接时依次交错,且每个中间密封圈13均与相邻的内密封圈14连接在一起,层层密封,从而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

所述的金属气管10外端面内还设有两个相互对置的圆弧卡槽19,两个圆环半筒12上均设有一个与圆弧卡槽19相适配的圆弧卡板20,两个圆弧卡板20分别延伸入两个圆弧卡槽19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放置圆环半筒12时,通过圆弧卡板20与圆弧卡槽19的连接使圆环半筒12不会前后移动也不会发生转动,圆环半筒12的位置被固定,在放置筒16沿着金属气管10的轴心且靠近圆环半筒12的方向移动,直到圆环半筒12位于放置腔17内的过程中,圆环半筒12不会随着放置筒16的移动而改变位置,从而不仅使圆环半筒12受到放置腔17侧壁的限制不会脱离与胶管11之间的连接,且使中间密封圈13、内密封圈14和外密封圈15的位置不被移动,提高密封性。

所述的金属气管10与放置筒16螺接,所述的放置腔17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的圆环半筒12的外端面呈与放置腔17内壁相适配的圆弧面,且所述的放置腔17的内壁与圆环半筒12的外端面光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金属气管10与放置筒16螺接,是通过放置筒16的旋转来达到放置筒16移动的目的,因此为了减小放置筒16与圆环半筒1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使放置腔17的内壁与圆环半筒12的外端面光滑设置,提高稳定性和拆卸安装的方便性。

每个圆环半筒12上还设有抵板21,所述的抵板21远离圆环半筒12的一端与放置腔17的底部相抵,所述的抵板21分别与金属气管10外端面和放置腔17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每个抵板21上活动连接有设置在放置筒16上的压板22,所述的压板22能朝着靠近金属气管10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放置筒16移动将圆环半筒12放置在放置腔17内时,为了更好的圆环半筒12紧压在胶管11上,保证中间密封圈13分别与内密封圈14和外密封圈15之间的密封性,使压板22压在抵板21上并使压板22具有朝着靠近金属气管10的方向移动的压力,使圆环半筒12紧压在胶管11上,从而增加密封性。

所述的抵板21和压板22均呈圆弧状,所述的抵板21与压板22互相接触的端面的圆心均位于金属气管10的轴心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抵板21和压板22接触时,压板22施加在抵板21上的力被均匀分布,此外,由于抵板21和压板22同心圆设置,即使在放置筒16带着压板22旋转时,抵板21不会阻碍压板22的旋转。

所述的放置筒16上活动连接有两个与压板22一一对应的螺纹轴23,所述的螺纹轴23与放置筒16螺接,且所述的螺纹轴23延伸入放置腔17内且与对应的压板22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螺纹轴23与放置筒16螺接,通过螺纹轴23的转动控制压板22靠近或远离金属气管10。

每根的压板22上还活动连接有固定在放置腔17侧壁上的限制杆24。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螺纹轴23转动时,限制杆24能够防止压板22转动。

所述的螺纹轴23延伸出放置筒16的端部设有六角螺母25。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调整压板22的位置时,通过扳手与六角螺母25连接并扳动六角螺母25,使螺纹轴23带着压板22移动。

所述的聚酯浸胶层18内还设有一圈内阻燃层26,所述的聚酯浸胶层18外设有一圈外阻燃层27。

在本实用新型中,内阻燃层26和外阻燃层27采用矿物棉或三元乙丙橡胶材质制成,三元乙丙橡胶是乙烯、丙烯和少量的非共轭二烯烃的共聚物,是乙丙橡胶的一种,因其主链是由化学稳定的饱和烃组成,只在侧链中含有不饱和双键,故其耐臭氧、耐热、耐候等耐老化性能优异。

该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胶管11套设在金属气管10上,使胶管11内端面上的中间密封圈13与金属气管10外端面的内密封圈14连接密封,接着将两个圆环半筒12放置在胶管11外,并使两个两个圆环半筒12连接形成一个圆筒,此时使胶管11外端面上的中间密封圈13与圆环半筒12上的外密封圈15连接密封,放置筒16的旋转来使放置筒16移动,从而使放置筒16沿着金属气管10的轴心且靠近圆环半筒12的方向移动,直到圆环半筒12位于放置腔17内,并使圆环半筒12卡在放置腔17内,螺纹轴23的转动控制压板22靠近金属气管10移动并挤压在对应的抵板21上,使圆环半筒12紧压在胶管11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金属气管10、胶管11、圆环半筒12、中间密封圈13、内密封圈14、外密封圈15、放置筒16、放置腔17、聚酯浸胶层18、圆弧卡槽19、圆弧卡板20、抵板21、压板22、螺纹轴23、限制杆24、六角螺母25、内阻燃层26、外阻燃层27等,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