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及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7456发布日期:2020-10-28 11:2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支架及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架及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的支架和底座当采用分体式结构时,用户不能快速地将支架和底座进行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架及支撑组件,目的在于,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的支架和底座当采用分体式结构时,用户不能快速地将支架和底座进行组装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架,所述支架包括:

支架主体,第一端形成有安装表面;

安装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表面,所述支架主体能够经由所述安装构件与底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构件共圆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表面,所述安装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部靠近所述安装表面;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在所述安装表面上的正投影的部分落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在所述安装表面上的正投影的外部;所述支架还包括:

第一抵接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表面并形成有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构件;

第一摩擦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构件与所述安装表面之间并形成有第二安装孔;

第二抵接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构件的背对所述安装表面的一侧;

在所述第一抵接构件、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抵接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抵接构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安装表面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所述第一摩擦构件限定于所述第二抵接构件的面对所述安装表面的侧部与所述安装表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所述第一摩擦构件二者的彼此面对的两个侧部中的一者形成有配合凸起,另一者形成有配合凹部,在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状态下,所述配合凸起嵌设在所述配合凹部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形成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形成有第二导向部,所述安装表面形成有第三导向部;

在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三导向部沿着第一方向旋转第一预定角度后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二者抵接,所述第三导向部沿着第二方向旋转第二预定角度后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二者抵接;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部形成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部形成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第三导向部形成为导向凸起;

当沿着垂直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导向孔和所述导向槽重合;

所述导向凸起被容纳于由所述导向孔、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安装表面所围成的腔体内,所述导向凸起位于所述腔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摩擦构件,在所述第二摩擦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摩擦构件限定于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所述第二抵接构件之间;

在所述支架主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抵接构件与所述支架主体同步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摩擦构件、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三者能够保持静止;在所述第三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二者抵接后,所述第一摩擦构件、所述第一抵接构件、所述第二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抵接构件四者均与所述支架主体同步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在所述支架主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抵接构件与所述支架主体同步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摩擦构件、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三者能够保持静止;在所述第三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二者抵接后,所述第一摩擦构件、所述第一抵接构件、所述第二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抵接构件四者均与所述支架主体同步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二摩擦构件形成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抵接构件的面对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的侧部形成有承载凸部,所述安装表面形成有安装座部,所述导向凸起与所述安装座部连接;

在所述第一摩擦构件、所述第一抵接构件、所述第二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抵接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状态下,所述安装座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而与所述第二抵接构件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摩擦构件限定于所述承载凸部和所述第二抵接构件彼此面对的两个侧部之间,且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的面对所述第二抵接构件的表面与所述安装座部的背对所述支架主体的端面平齐;

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由聚甲醛形成。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第一端形成有安装台部,所述安装表面形成于所述安装台部的背对所述支架主体的侧部;

所述第二安装部形成为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凸出地形成于所述第一抵接构件的背对所述第一摩擦构件的侧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为安装紧固件,所述安装紧固件沿着垂直于所述安装表面方向贯穿所述安装套和所述第一抵接构件;所述第一抵接构件的背对所述第一摩擦构件的侧部还形成有紧固槽,多个贯穿所述第一抵接构件的第一紧固孔形成于所述紧固槽内,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形成有多个缺口部和多个限位孔,在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台部的状态下,多个所述第一紧固孔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缺口部的位置一一对应,多个所述限位孔的位置与多个所述安装紧固件的位置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摩擦构件由聚甲醛形成,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所述第二抵接构件由压铸铝合金形成。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架,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支架的第二端用于安装显示器。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

第一板构件,形成有第四安装孔;

第二板构件,与所述第一板构件连接,所述第二板构件并形成有第五安装孔且形成有多个加强凸部,所述第二板构件形成有多个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安装构件对应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所述第二板构件还形成有多个第二紧固孔;

所述支架的第一端能够贯穿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抵接构件能够贯穿所述第五安装孔且多个所述安装构件能够分别贯穿多个所述第一孔部,使得在所述支架旋转时,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能够分别滑入并卡接于多个所述第二孔部,且多个所述第一紧固孔和多个所述第二紧固孔的位置分别对应以被紧固件贯穿。

本申请提供的支架与底座采用分体式结构,通过安装构件与底座连接,能够实现支架与底座的快速组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的支架和底座当采用分体式结构时,用户不能快速地将支架和底座进行组装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支架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安装座部与第一摩擦环配合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第一摩擦环、抵接环和第二摩擦环安装于安装座部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第一摩擦环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抵接环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支架省略支架主体的爆炸图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支架的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支架与底盘装配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支架与底盘装配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b处放大图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底座的仰视图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架;11-支架主体;12-安装台部;121-安装表面;122-安装座部;123-第一配合孔;124-柱构件;125-导向凸起;

13-螺钉组件;131-安装螺钉;132-安装套;

14-第一摩擦环;141-第二安装孔;142-导向孔;143-限位孔;144-配合凸起;145-缺口部;

15-抵接环;151-第一安装孔;152-第二配合孔;153-紧固槽;154-第一紧固孔;155-承载凸部;156-配合凹部;157-导向槽;

16-第二摩擦环;161-第三安装孔;

17-抵接片;171-第三配合孔;172-第四配合孔;

2-底座;21-第一板构件;22-第二板构件;221-加强凸部;222-卡接孔;223-第一孔部;224-第二孔部;225-第二紧固孔;

23-连接框体;231-缓冲条;24-手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至图12,本申请提供的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安装构件、第一摩擦环、抵接环、第二摩擦环和抵接片。以下将具体描述上述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

在实施例中,上述支架主体11的第一端可以形成有安装台部12,安装台部12可以形成为大致的圆柱形状,安装台部12的背对支架主体11的底面可以为安装表面121,安装表面121用于安装上述安装构件、第一摩擦环14(即第一摩擦构件)、抵接环15(即第一抵接构件)、第二摩擦环16(即第二摩擦构件)和抵接片17(即第二抵接构件)等部件。可以理解的是,安装表面121形成为圆形形状,同时,为了进一步限定上述安装于安装表面121的部件,安装表面121的边部(即边缘部)可以形成环形的凸起,如此使安装表面121成为一个槽体的底部。在实施例中,第一摩擦环14、抵接环15、第二摩擦环16和抵接片17依次堆叠安装于安装表面121,其中,第一摩擦环14与安装表面121接触,具体地安装方式将在随后具体说明。

在实施例中,安装表面121形成有相对于安装表面121凸出的、大致呈圆柱形状(或呈圆柱形状)的安装座部122,安装座部122的轴线可以经过安装表面121的圆心,安装座部122的外侧部可以形成有同样相对于安装表面121凸出的导向凸起125。第一摩擦环14可以形成为圆形并形成有第二安装孔141以及与第二安装孔141相连通的导向孔142;抵接环15可以形成为圆形并形成有第一安装孔151以及与第一安装孔151相连通的导向槽157。

在第一摩擦环14和抵接环15安装于安装台部12的状态下(以下称安装状态,对于其他部件安装于安装台部12的状态,以下同样称安装状态),第一摩擦环14限定于抵接环15和安装表面121之间,第一安装孔151和第二安装孔141均套设于安装座部122,导向槽157和导向孔142在安装表面121上的正投影可以重合,导向凸起125可以被容纳于由导向孔142、导向槽157以及安装表面121所围成的腔体内,并可以位于这一腔体的中部(即当沿着垂直于安装表面121的方向观察时,导向孔142和导向槽157的位于导向凸起125的两侧部分关于导向凸起125对称)。

正如以上描述中所提及的,第一安装孔151和第二安装孔141可以均形成为圆形,且尺寸化为直径略大于安装座部122的直径,以便于将第一摩擦环14和抵接环15安装于安装座部122。此外,在以下的描述中将会提及的是,导向凸起125将会随着支架主体11的旋转而旋转(即支架主体11绕着安装座部122的轴线旋转),如此导向凸起125将在安装表面121所在的平面形成弧形的轨迹,因此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导向凸起125与导向孔142、导向槽157能够更好地配合,导向孔142和导向槽157可以形成为弧形。具体而言,导向凸起125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安装表面121凸出的环形凸起的部分,导向孔142和导向槽157可以形成为环形缺口的部分。

此外,第一摩擦环14和抵接环15二者彼此面对的两个侧部中的一者可以形成有配合凸起(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摩擦环14形成有配合凸起144),第一摩擦环14和抵接环15二者彼此面对的两个侧部中的另一者可以形成有配合凹部(例如,如图5所示,抵接环15形成有配合凹部156)。在实施例中,两个配合凸起144可以形成于第一摩擦环14,与之相对应地,两个配合凹部156可以形成于抵接环15,在安装状态下,两个配合凸起144可以分别嵌设于两个配合凹部156内。如此,能够保证第一摩擦环14和抵接环15同步地运动,进而保证导向孔142和导向槽157二者始终保持可靠地重合。

上述第一摩擦环14和抵接环15经由抵接片17安装于安装台部12,以下将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在实施例中,抵接环15的背对第一摩擦环14的一侧依次安装有第二摩擦环16和抵接片17,即在安装状态下,第二摩擦环16被限定于抵接片17与抵接环15之间。与第一摩擦环14类似地,第二摩擦环16也可以形成为圆形并形成有第三安装孔161(即在安装状态下,第二摩擦环16经由第三安装孔161套设于安装座部122),在实施例中,第一摩擦环14的外径和第二摩擦环16的外径可以均小于抵接环15。

在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安装第二摩擦环16,抵接环15的面对抵接片17的侧部可以形成有相对于该侧部凸出的承载凸部155,承载凸部155可以形成为圆环形状,也就是说,当沿着垂直于安装表面121的方向观察时,承载凸部155的形状可以与第二摩擦环16相同,或者承载凸部155的外径可以略大于第二摩擦环16的外径。在安装状态下,第二摩擦环16的背对抵接环15的侧部可以与安装座部122的背对安装表面121的底面平齐,因此,可以理解地是,由于承载凸部155的存在,允许了在安装状态下第二摩擦环16以较薄的厚度与安装座部122的背对安装表面121的底面平齐,这种平齐设置的目的将在随后的描述中说明。

在实施例中,抵接片17可以通过抵接的形式将第二摩擦环16、抵接环15和第一摩擦环14限定于抵接片17的面对安装表面121的侧部与安装表面121之间。具体而言,抵接片17可以形成有四个第三配合孔171,以及两个第四配合孔172;与之对应地,安装座部122可以形成有四个第一配合孔123,以及两个柱构件124。在安装状态下,每个柱构件124可以贯穿相应的一个第四配合孔172,每个第三配合孔171可以分别与一个第一配合孔123相对应,通过螺钉贯穿第三配合孔171和第一配合孔123,从而将抵接片17安装于安装座部122。在上述配合中,柱构件124与第四配合孔172的配合,进一步限定抵接片17的自由度(两个柱构件124的设置避免了抵接片17安装时在平行于安装表面121的平面内旋转),有利于快速对抵接片17进行定位和安装。

由于第二摩擦环16的背对抵接环15的侧部可以与安装座部122的背对安装表面121的底面平齐,可以通过旋拧螺钉,对抵接片17施加于第二摩擦环16的预紧力进行调节,进而改变抵接片17与第二摩擦环16、第二摩擦环16与抵接环15、抵接环15与第一摩擦环14、第一摩擦环14与安装表面121四处配合位置的摩擦力。

基于以上描述的特征,以下将具体描述安装构件的安装方式和工作原理。

安装构件可以为螺钉组件13,螺钉组件13可以包括安装螺钉131和安装套132。在实施中,安装套132可以形成于抵接环15的面对第二摩擦环16的一侧(以下称抵接环15的这一侧为配合侧),具体而言,安装套132可以相对于抵接环15的配合侧的表面凸出,并可以形成为圆柱形状,安装套132还可以形成沿着安装套132的轴向延伸并贯穿安装套132和抵接环15的第二配合孔152,第二配合孔152可以形成有内螺纹并与安装套132同轴设置。

安装螺钉131可以旋拧于安装套132的第二配合孔152中,在安装螺钉131的一个旋拧状态下,安装螺钉131的杆部可以完全旋入第二配合孔152中,安装螺钉131的头部的下端面可以与安装套132的上端面相抵接或者接触,如此安装螺钉131与安装套132形成的安装构件,被经过安装螺钉131的轴线的平面剖切时,得到的形状为“t”形,即安装螺钉131的头部可以与安装套132同轴,且安装螺钉131的头部的直径大于安装套132的外径,即安装螺钉131的头部的在安装表面121上的正投影的部分落在了安装套132的在安装表面121上的正投影的外侧(即这种情况下,安装螺钉131的头部为第二安装部,安装套132为第二安装部),这种设置方式的目的将在随后的描述中说明。此外,安装套13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当沿着垂直于安装表面121的方向观察时,四个安装套132共圆,这种设置方式的目的同样将在随后的描述中说明。

在实施例中,第一摩擦环14还可以形成有四个限位孔143,在安装状态下,四个限位孔143的位置可以分别与四个第二配合孔152的位置相对应,限位孔143允许对安装螺钉131的延伸超出抵接环15的面对第一摩擦环14一侧的表面的部分避让,从而避免了安装螺钉131抵接到第一摩擦环14而导致第一摩擦环14与抵接环15分离。如此也增加可选用的安装螺钉131的尺寸,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支架1的适应性。

此外,在实施例中,抵接环15还可以在配合侧形成有相对于配合侧的表面凹陷的紧固槽153,并在紧固槽153的一端形成有两个贯穿抵接环15的第一紧固孔154,以用于与下述底座2的第二紧固孔225配合,配合方式将在随后的描述中说明。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上述支架1,也包括以上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底座2,在实施例中,支架1的第一端可以与底座2连接,连接方式将在一下进行描述,支架1的第二端可以与显示器相连接。

在实施例中,底座2可以包括第一板构件21和第二板构件22,第一板构件21和第二板构件22通过连接框体23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了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在使用底座2时,第二板构件22面向放置平面(例如桌面),但不与放置平面接触,在实施例中,连接框体23的下端可以相对于第二板构件22凸出,以在底座2的使用状态下支撑底座2,即连接框体23的下端与放置平面接触。进一步地,连接框体23的下端还可以设置有多个由柔性材料形成的缓冲条231,以防止连接框体23受到冲击,或者连接框体23冲击放置平面。

在实施例中,第一板构件21可以形成有第四安装孔,第二板构件22可以形成有第五安装孔,在底座2的装配状态下,当沿着垂直于第一板构件21的方向观察时,第四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可以同心。第二板构件22还可以形成有四个卡接孔222和两个第二紧固孔225,以及多个用于加强第二板构件22的强度的加强凸部221。当沿着垂直于第二板构件22的方向观察时,每个卡接孔222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孔部223和第二孔部224。在实施例中,第一孔部223的形状可以与上述安装螺钉131的头部在所述安装表面12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第二孔部224可以形成为大致的腰形孔的形状,腰形孔的宽度可以与安装套132的外径相同或者略大于安装套132的外径。

在以上描述的特征的基础上,支架1的安装台部12能够贯穿第四安装孔,抵接片17能够贯穿第五安装孔且多个安装螺钉131的头部能够分别贯穿多个第一孔部223,这种情况下,当使用者顺时针旋转支架1时(参照图10中方位),安装台部12和连接于安装座部122的抵接片17与安装台同步旋转,由于惯性,第一摩擦环14、抵接环15和第二摩擦环16将处于静止状态,直至导向凸起125与重合的导向槽157和导向孔142二者的在顺时针方向上的端部抵接,此时安装座部122、第一摩擦环14、抵接环15和第二摩擦环16和抵接片17同步运动。如此使得四个安装套132能够分别滑入四个第二孔部224以使四个安装构件分别卡接于四个安装孔。在上述过程中,两个第一紧固孔154最终也和两个第二紧固孔225的位置分别对应,以被手拧螺钉24贯穿。如此,支架1与底座2完成快速地装配,安装台部12的背对第一摩擦环14的端面可以与第一板构件21的背对第二板构件22的端面平齐,即相当于安装台部12隐藏于底座2之中。

在实施例中,手拧螺钉24可以在头部可旋转地安装有提梁,这一提梁可以旋转至经过手拧螺钉24的轴线的平面,以便于使用者手动旋拧,也可以旋转至与手拧螺钉24的头部的上端面平行的平面,从而节省空间。此外,上述紧固槽153的形状可以配合支架1的旋转而形成为弧形,弧长可以为支架1将安装套132由第一孔部223滑入第二孔部224的远离第一孔部223的端部而经过的距离(以下称配合行程),如此使得在开始旋转支架1前,手拧螺钉24的杆部就能够贯穿第二紧固孔225被容纳在紧固槽153内,而不相对于第二板构件22凸出,如此增加了安装的便捷性,提高了安装效率。进一步地,第一摩擦环14还形成有两个缺口部145,以在安装状态下分别对应两个第一紧固孔154,其作用于上述限位孔143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配合行程对应的旋转角度为配合角度,也就是说,将支架1安装于底座2需要顺时针旋转的安装角度为配合角度与第一预定角度(安装台部12由初始位置旋转至导向凸起125与重合的导向孔142和导向槽157在顺时针方向上的端部抵接而经过的角度)之和。

同理,可以定义支架1从底座2上拆卸的行程为拆卸行程,对应的安装台部12旋转的角度为拆卸角度,那么拆卸角度为配合角度、第一预定角度和第二预定角度(安装台部12由初始位置旋转至导向凸起125与重合的导向孔142和导向槽157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端部抵接而经过的角度)之和。如此,使得拆卸行程相对于配合行程更长,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支架1意外逆时针旋转而导致支架1与底座2分离。

此外,在实施例中,抵接片17和抵接环15可以由压铸铝合金形成,安装套132可以与抵接环15一体成型,第一摩擦环14和第二摩擦环16均可以由pom(聚甲醛)形成,第一摩擦环14和第二摩擦环16能够在安装和拆卸支架1和底座2时提供摩擦力,保证安装过程中使用者操作的体验感,同时在支架1和底座2安装的状态下,在二者发生相对运动时提供摩擦力,防止支架1意外逆时针旋转而导致支架1与底座2分离。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1,能够通过安装构件与底座2进行快速地组装,使得支架1和底座2能够以分体式的形式分别出货包装,相对于整体式结构,大大降低了包装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创新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