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控制的电动圆形百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57542发布日期:2020-12-22 10:2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准控制的电动圆形百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准控制的电动圆形百叶阀。



背景技术:

电动圆式百叶阀是一种通风设备,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冶金、建材、化工、电站等行业中,作为有效的通风工具。

现有的电动圆形百叶阀在使用时,叶板的旋转角度缺少精准测量的装置,进而使得百叶阀的叶板旋转开启角度得不到精准调节,影响阀门的通风效率,因此需要一种实用新型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动圆形百叶阀在使用时,叶板的旋转角度缺少精准测量的装置,进而使得百叶阀的叶板旋转开启角度得不到精准调节,影响阀门的通风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精准控制的电动圆形百叶阀,包括底座、阀管和角度传感器,所述底座上侧设置有所述阀管,所述阀管两端环状截面上一体成型有螺栓孔,所述阀管一侧设置有所述角度传感器,所述阀管内侧设置有叶板,所述叶板内侧设置有阀板转轴。

进一步的,所述阀管另一侧设置有转轴管,所述转轴管内侧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等距设置有三号齿轮,所述三号齿轮一侧设置有四号齿轮,所述传动轴下端设置有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下侧设置有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一号齿轮外侧设置有传动箱,所述三号齿轮外侧设置有连接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套可以保证所述阀板转轴和所述转轴管的连接严密性,进而保证所述阀板转轴转动稳定,所述三号齿轮可以通过所述四号齿轮进行传动,进而使得所述四号齿轮可以带动所述阀板转轴转动,进而将所述叶板开启,所述传动箱可以对所述一号齿轮和所述二号齿轮进行保护,避免所述一号齿轮和所述二号齿轮受到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所述阀管焊接,所述阀管与所述角度传感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叶板与所述阀板转轴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为所述阀管的固定提供支撑点,所述角度传感器可以精准测量到所述阀板转轴的转动角度,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对所述叶板的开启角度有清楚的认识,进而便于精准调节所述叶板的旋转开启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阀板转轴与所述角度传感器插接,所述阀板转轴与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四号齿轮和所述三号齿轮连接,所述四号齿轮与所述阀板转轴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阀板转轴可以带动所述叶板转动,进而使得所述叶板开启一定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三号齿轮与所述传动轴键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二号齿轮键连接,所述三号齿轮与所述四号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传动轴可以将所述伺服电机的转动作用传递到所述阀板转轴上,进而使得所述阀板转轴带动所述叶板开启或者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与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二号齿轮和所述一号齿轮连接,所述一号齿轮与所述伺服电机键连接,所述阀管与所述转轴管通过所述连接套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底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传动箱与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阀管为气体的流通提供空间,通过所述螺栓孔可以将所述阀管连接到管道上。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的电动圆形百叶阀在使用时,叶板的旋转角度缺少精准测量的装置,进而使得百叶阀的叶板旋转开启角度得不到精准调节,影响阀门的通风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角度传感器,使得阀门叶板的旋转角度可以得到精准测量,进而使得百叶阀叶板的旋转开启角度可以进行精准调节,保证阀门的通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精准控制的电动圆形百叶阀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精准控制的电动圆形百叶阀中a处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伺服电机;2、底座;3、传动箱;4、转轴管;5、连接套;6、阀管;7、螺栓孔;8、角度传感器;9、叶板;10、一号齿轮;11、二号齿轮;12、传动轴;13、三号齿轮;14、阀板转轴;15、四号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精准控制的电动圆形百叶阀,包括底座2、阀管6和角度传感器8,底座2上侧设置有阀管6,阀管6两端环状截面上一体成型有螺栓孔7,阀管6一侧设置有角度传感器8,阀管6内侧设置有叶板9,叶板9内侧设置有阀板转轴14。

阀管6另一侧设置有转轴管4,转轴管4内侧设置有传动轴12,传动轴12上等距设置有三号齿轮13,三号齿轮13一侧设置有四号齿轮15,传动轴12下端设置有二号齿轮11,二号齿轮11下侧设置有一号齿轮10,一号齿轮10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1,一号齿轮10外侧设置有传动箱3,三号齿轮13外侧设置有连接套5,连接套5可以保证阀板转轴14和转轴管4的连接严密性,进而保证阀板转轴14转动稳定,三号齿轮13可以通过四号齿轮15进行传动,进而使得四号齿轮15可以带动阀板转轴14转动,进而将叶板9开启,传动箱3可以对一号齿轮10和二号齿轮11进行保护,避免一号齿轮10和二号齿轮11受到损坏。

底座2与阀管6焊接,阀管6与角度传感器8通过螺栓连接,叶板9与阀板转轴14键连接,底座2为阀管6的固定提供支撑点,角度传感器8可以精准测量到阀板转轴14的转动角度,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对叶板9的开启角度有清楚的认识,进而便于精准调节叶板9的旋转开启角度。

阀板转轴14与角度传感器8插接,阀板转轴14与传动轴12通过四号齿轮15和三号齿轮13连接,四号齿轮15与阀板转轴14键连接,阀板转轴14可以带动叶板9转动,进而使得叶板9开启一定角度。

三号齿轮13与传动轴12键连接,传动轴12与二号齿轮11键连接,三号齿轮13与四号齿轮15啮合,传动轴12可以将伺服电机1的转动作用传递到阀板转轴14上,进而使得阀板转轴14带动叶板9开启或者关闭。

传动轴12与伺服电机1通过二号齿轮11和一号齿轮10连接,一号齿轮10与伺服电机1键连接,阀管6与转轴管4通过连接套5连接,伺服电机1与底座2通过螺栓连接,传动箱3与传动轴12通过轴承连接,阀管6为气体的流通提供空间,通过螺栓孔7可以将阀管6连接到管道上。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使用时,通过螺栓孔7将阀管6连接到管道上,然后将伺服电机1与控制装置进行连接,连接好之后,控制装置对伺服电机1进行调节,伺服电机1带动一号齿轮10转动,进而使得一号齿轮10带动二号齿轮11转动,使得传动轴12上的三号齿轮13转动,进而带动四号齿轮15和阀板转轴14转动,阀板转轴14转动时,可以带动角度传感器8旋转,进而对阀板转轴14的旋转角度进行精准测量,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角度传感器14测量到的旋转角度信息,对伺服电机1进行调节,进而使得叶板9的开启角度得到精准调节,保证阀管6的通风效率。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