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阀芯结构及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5707发布日期:2020-10-28 11:2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阀芯结构及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阀芯结构及电磁阀。



背景技术: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执行元件,在scr(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后处理系统中,主要通过冷却液电磁阀控制冷却液的通断,进而实现对scr后处理系统尿素箱的加热。目前的冷却液电磁阀均采用冷却液流经动阀芯及套管内部的设计,阀芯内部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且阀芯及套管内部与冷却液的长期接触,容易被冷却液中的杂质所堵塞或发生腐蚀,影响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阀芯结构,其在动阀芯本体的头部安装连接一膜片结构,使得电磁阀开闭过程中冷却液并不流经阀芯内部,一方面提高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少了冷却液的压力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阀芯结构,包括:

动阀芯本体,在电磁作用下运动以打开电磁阀或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运动以关闭电磁阀;

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动阀芯本体的尾部;

膜片结构,为柔性材质,包括:中心密封体、外围密封圈以及连接所述中心密封体与外围密封圈的膜片,所述中心密封体安装于所述动阀芯本体的头部上,用于实现阀体的打开功能和关闭功能,所述外围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动阀芯本体的外壳与弯管结构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膜片的截面呈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膜片设有横向的褶皱。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密封体与所述膜片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为一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动阀芯本体的尾部套入至所述弹簧一端内,所述弹簧另一端与定阀芯相抵触;或者,所述动阀芯本体尾部开设有一安装腔,所述弹簧一端嵌入至所述安装腔中,另一端通过一定位柱与定阀芯相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密封体扣合于所述动阀芯本体的头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动阀芯本体的头部上设有卡合台,所述卡合台上开设有卡合槽,所述中心密封体底面开设有与所述卡合台匹配的卡合孔,所述卡合孔侧壁上开设有卡合凸起,所述中心密封体套设于所述动阀芯本体的头部上时,所述卡合凸起卡合于所述卡合槽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阀,包括:弯管结构、与弯管结构连接的外壳、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定阀芯、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并对应所述定阀芯设置的动阀芯,所述动阀芯为以上所述的动阀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弯管结构具有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的腔体、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二端口,所述中心密封体对应所述第二端口与腔体连接的开口设置,所述外壳与所述弯管结构的连接处设有所述外围密封圈。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阀芯结构,通过在所述动阀芯本体的头部安装连接一膜片结构,使得电磁阀开闭过程中冷却液不流经阀芯内部,而直接从所述膜片结构上方的弯管结构流出实现对设备的冷却或加热,一方面提高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少了冷却液的压力损失,且结构简单,生产方便,便于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阀,设有以上所述的动阀芯结构,在弯管结构与电磁阀本体之间设置膜片结构来将两者隔离开,使得电磁阀开闭过程中冷却液不流经阀芯内部,一方面提高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少了冷却液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阀芯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一实施例的动阀芯结构的电磁阀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动阀芯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二实施例的动阀芯结构的电磁阀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动阀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动阀芯结构,包括:动阀芯本体1、弹性组件2及膜片结构3,所述动阀芯本体1在电磁作用下运动以打开电磁阀或在弹性组件2的弹力作用下运动以关闭电磁阀;所述弹性组件2安装于所述动阀芯本体1的尾部,并位于所述动阀芯本体1与定阀芯4之间。所述膜片结构3包括一中心密封体32、外围密封圈33以及连接所述中心密封体32和所述外围密封圈33的膜片31。所述中心密封体32安装于所述动阀芯本体1的头部上,用于实现阀体的打开功能和关闭功能,所述外围密封圈33用于密封所述动阀芯本体1的外壳与弯管结构6的连接处。具体的,所述中心密封体32、所述膜片31和所述外围密封圈33为一体成型设计,均为柔性材料,更优选的,为柔性耐腐蚀橡胶材质,所述中心密封体32与所述弯管结构6的内壁相密封,将冷却液隔离于电磁阀之外。如图2所示,所述膜片31截面呈弧形,优选的,所述膜片结构3为一碗型。所述膜片31的边缘为一圈外围密封圈33,所述膜片31的弧形结构提高了膜片的延展性,当所述中心密封体32与所述动阀芯本体1一起向下运动时,所述膜片被拉扯而产生形变以支持所述中心密封体32的运动,另外当所述中心密封体32与所述动阀芯本体1一起向上运动时,电磁阀关闭。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膜片31还可以设有横向褶皱,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膜片31的纵向拉伸性能。

所述中心密封体32扣合于所述动阀芯本体1的头部上,具体的,所述动阀芯本体1的头部上设有卡合台11,所述卡合台11上开设有卡合槽(未标示),所述中心密封体32底面开设有与所述卡合台11匹配的卡合孔(未标示),所述卡合孔侧壁上开设有卡合凸起,所述中心密封体32套设于所述动阀芯本体1的头部上时,所述卡合凸起卡合于所述卡合槽中。所述膜片结构3通过所述中心密封体32与动阀芯本体1紧密连接,所述中心密封体32随所述动阀芯本体1进行上下运动,以实现电磁阀的开闭。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2包括一弹簧21和套于所述弹簧21底部的一定位柱22,所述动阀芯本体1内设有一安装腔12,所述弹簧21和所述定位柱22容置于所述安装腔12内,在所述弹簧21自然状态下,所述定位柱22突出于所述动阀芯本体1的底面。具体的,所述定位柱22包括一柄221和连接于所述柄221一端的端部222,所述柄221的直径小于所述端部222的直径,所述端部222的直径与所述安装腔12的直径相同,所述弹簧21套于所述柄221上。即当定阀芯在电磁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力,所述动阀芯本体1被磁力吸向所述定阀芯4,所述动阀芯本体1挤压所述弹簧,带动所述膜片结构3的中心密封体32向下运动,使所述中心密封体32与弯管结构中弯管64的进口相脱离,冷却液从所述弯管64的进口流入,沿所述弯管64流向第三端口63。当电磁线圈断电时,磁力消失,所述动阀芯本体1在所述弹性组件2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原位,同时将所述中心密封体32重新抵压至所述弯管64的进口处,实现关闭电磁阀的功能。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动阀芯结构,其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弹性组件2’为一弹簧,所述动阀芯本体1’的尾部套入至所述弹簧一端内,所述弹簧另一端与定阀芯4’相抵触。具体的,所述动阀芯本体1’下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动阀芯本体1’上部的外径,即所述动阀芯本体1’的上部与下部间有一台阶12’,所述动阀芯本体1’的下部套于所述弹簧内,所述弹簧一端抵于所述台阶12’顶部,另一端抵于所述定阀芯4’。所述弹性组件2’起到与实施例1中弹性组件2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2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阀,设有以上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动阀芯结构,所述电磁阀还包括:弯管结构6、与弯管结构6连接的外壳8、安装于所述外壳8内的定阀芯4、安装于所述外壳8内并对应所述定阀芯4设置的动阀芯结构。所述弯管结构6具有第一端口61、与所述第一端口61连通的腔体、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二端口62,所述中心密封体32对应所述第二端口62与腔体连接的开口设置,所述外围密封圈33设于所述外壳8与所述弯管结构6的连接处。

具体的,所述弯管结构6设有垂直方向两端的第一端口61、第二端口62,和水平方向上的第三端口63,所述第一端口61与所述第二端口62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端口61为冷却液进液口,所述第三端口63为冷却液出液口,所述外壳8和所述弯管结构6通过一连接管道7相连接固定。所述弯管结构6内设有一弯管64,所述弯管6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口的直径,所述弯管64的进口与所述第二端口62相连通,所述弯管64的出口与所述第三端口63相连通;所述弯管64的外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弯管结构6的内壁上。在所述弯管结构6与所述电磁阀本体1之间设置膜片结构3来将两者隔离开,使得电磁阀开闭过程中冷却液被隔离于所述膜片结构3上方,而不流经阀芯内部,一方面提高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少了冷却液的压力损失。当电磁阀打开时,所述膜片结构3的中心密封体32脱离所述弯管64的进口,冷却液进入所述弯管64内并通过所述第三端口63流入设备进行冷却;当电磁阀关闭时,所述中心密封体32重新抵压于所述弯管64的进口,冷却液不能流入所述弯管64,进而不能流入设备进行冷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膜片结构连接于所述动阀芯本体的头部,并对所述膜片结构设置延伸的柔性膜片,将冷却液隔离于所述动阀芯本体外部,设于所述膜片边缘的外围密封圈与弯管结构的内壁相密封,使冷却液并不通过工作的电磁阀阀芯内部,减少了电磁阀内部损坏的几率,提高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冷却液的压力损失。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安装有以上所述的动阀芯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动阀芯结构及电磁阀结构简单,但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