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0906发布日期:2020-10-30 21:0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下水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贮水容器(如厨房用的水槽、卫生间的洗脸盆等)在中部开设有下水孔,下水器密封安装于该下水孔内并与下水管道连接。而下水器与下水孔之间的密封性极为重要,如若密封性不佳,贮水容器内的污水很容易渗漏出来。

在现有实际技术中,下水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下水器的安装一般是通过下水器自有外螺纹和螺母螺纹连接,由于下水器表面加工了螺纹,实际使用中,水顺着外螺纹流,很难达到密封效果,只能使用生胶带、玻璃胶等办法;

其二,由于实际下水器大部分是金属的,螺纹加工存在数控刀具损耗,使得加工尺寸大小不一,进而导致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滑牙现象,其连接紧固不理想、封不住水;

其三,由于下水器需要加工螺纹,在螺纹加工过程中,螺纹加工的长度越长,螺纹加工的偏心就越大,即下水器的螺纹长度具有局限性,其长度越长、越难加工而且费工时,因此,市面上的下水器的螺纹长度基本在8cm左右,但当有些盆的厚度超过7cm时,螺纹所需长度不够,普通的下水器就基本很难装配固定;

其四,现有市面上的脸盆可分为有溢水孔与无溢水孔两类,而为了能够适配不同类型的脸盆,相对应的,下水器也分为有溢水孔与无溢水孔两类,因此,生产厂商通常会对同一型号的下水器分别储备有溢水孔类型与无溢水孔类型,其储备不便、储量不大且所需储备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徒手安装、有无溢水孔通用、连接稳定牢固、封水效果好、无需在下水器上加工螺纹且下水器的长度可任意设计的下水器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包括有贯穿插设在贮水容器上的下水器壳体,位于所述贮水容器下方的下水器壳体上从上至下依次套装有密封环与自锁套筒,密封环分别与贮水容器、自锁套筒相抵触;自锁套筒的其中一端为端部外径大于中部外径的锥体结构,且该端沿周向被缝隙分成若干个瓣片;自锁套筒通过外螺纹螺接有具有内螺纹的螺旋套筒,螺旋套筒朝瓣片方向拧进并与瓣片的外壁面相抵触、进而瓣片沿径向向内抱紧下水器壳体,下水器壳体的侧壁为无溢水孔的光面;

或下水器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水孔,溢水孔位于贮水容器内;

或下水器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水孔,溢水孔位于贮水容器的下方,且密封环的内壁面完全覆盖在溢水孔上。

在上述的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中,所述瓣片为自锁套筒的上端,瓣片沿径向向内抱紧下水器壳体时、螺旋套筒的上端面与密封环的下表面抵触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中,所述自锁套筒的内孔为台阶孔,其上端的内径大于下端的内径且形成一定位台阶,所述密封环的内边沿向下延伸至自锁套筒的上端内孔中形成一密封套;

或所述密封环从上至下包括有叠放设置的密封圈与密封垫圈,密封垫圈的内边沿向下延伸至自锁套筒的上端内孔中形成一密封套,密封垫圈的下端面与螺旋套筒的上端面抵触连接;

或所述密封环从上至下包括有密封圈与密封垫圈,密封垫圈的内边沿向下延伸至自锁套筒的上端内孔中形成一密封套,密封垫圈的上端面开设有定位卡槽,密封圈的下端卡设在定位卡槽内;

或所述密封环从上至下包括有叠放设置的密封圈与密封套,密封套位于自锁套筒的上端内孔中,密封圈的下端面与螺旋套筒的上端面抵触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中,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面为半径上小下大的锥面,密封圈的锥面与贮水容器的下端面抵触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中,所述密封套的下端面与定位台阶相抵靠,密封套的高度大于等于自锁套筒上端面至定位台阶的深度。

在上述的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中,所述瓣片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能与螺旋套筒的内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凸起。

在上述的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中,所述螺旋套筒的上端端部设置有环形凸沿,环形凸沿的外边沿向上延伸形成一环形挡板,所述密封环设置在环形挡板内,且密封环的侧壁面与环形挡板的内侧面相抵触。

在上述的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中,所述环形凸沿的上表面设置有抵靠凸条,抵靠凸条抵触连接在密封环的下端面上。

在上述的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中,所述抵靠凸条为环形结构,且沿螺旋套筒的径向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以上。

在上述的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中,所述环形凸沿的下表面与螺旋套筒的外壁面之间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

在上述的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中,所述自锁套筒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一连接部,连接部通过外螺纹与下水管的上端口螺纹固定。

在上述的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中,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个握持平面。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自锁套筒将密封环的上表面与贮水容器的外壁面紧密贴合,实现贮水容器与下水器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并借助螺旋套筒的螺纹拧进使得瓣片抱紧下水器壳体,实现自锁套筒与下水器壳体的紧固连接,其无需借助玻璃胶进行密封处理,能够徒手进行安装,且操作简单便利、连接稳定、可靠、不松动。

2、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有溢水孔类型的下水器壳体分别适用于有溢水孔类型的贮水容器与无溢水孔类型的贮水容器,从而在实际生产加工中,生产厂商可只需生产并储备有溢水孔类型的下水器壳体即可。

3、本实用新型自锁套筒的连接部通过外螺纹与下水管的上端口螺纹固定,相比现有技术中下水管与下水器壳体连接,无需在下水器壳体上加工螺纹,使得下水器壳体的长度不受到螺纹加工长度的限制,可根据实际所需任意设计下水器壳体的长度,有效缩短下水器壳体的长度以及用料、减少加工成本、降低加工难度、提高下水器的通用性;

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下水器壳体的末端缩口抗暴性强,这是由于现有技术的下水器壳体加工外螺纹之前,需要在其末端通过热胀冷缩将外径36.7mm缩口至32mm,且根据外螺纹的加工高度,缩口长度往往达到8-10mm,而受材料因素的影响,缩口长度越长越容易爆裂,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下水器壳体无需加工外螺纹,其缩口长度可控制在较短范围内,从而不易爆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自锁套筒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螺旋套筒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以及实施例五的自锁套筒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以及实施例五的螺旋套筒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三的密封垫圈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以及实施例四的密封圈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整体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整体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整体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整体剖视图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密封垫圈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密封圈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以及实施例五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以及实施例五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中:1、下水器壳体;2、贮水容器;3、密封环;4、自锁套筒;5、瓣片;6、外螺纹;7、螺旋套筒;8、内螺纹;9、密封套;10、螺纹凸起;11、环形凸沿;12、环形挡板;13、抵靠凸条;14、加强筋;15、密封圈;16、密封垫圈;17、连接部;18、下水管;19、握持平面;20、环形凸起;21、定位卡槽;22、环形密封卡条一;23、环形密封卡条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15:

实施例一:

一种下水器的固定装置,包括有贯穿插设在贮水容器2上的下水器壳体1,位于所述贮水容器2下方的下水器壳体1上从上至下依次套装有密封环3与自锁套筒4,密封环3分别与贮水容器2、自锁套筒4相抵触;自锁套筒4的其中一端为端部外径大于中部外径的锥体结构,且该端沿周向被缝隙分成若干个瓣片5;自锁套筒4通过外螺纹6螺接有具有内螺纹8的螺旋套筒7,螺旋套筒7朝瓣片5方向拧进并与瓣片5的外壁面相抵触、进而瓣片5沿径向向内抱紧下水器壳体1,下水器壳体1的侧壁为无溢水孔的光面,即在本实施例中,该下水器壳体1为无溢水孔类型的,适用于无溢水孔类型的脸盆;

而在本实用新型中,若下水器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水孔,也可以应用在有溢水孔类型与无溢水孔类型的脸盆上;其中,应用在有溢水孔类型的脸盆上时,与现有下水器安装相同,下水器壳体1的溢水孔位于贮水容器2中;应用在无溢水孔类型的脸盆上时,下水器壳体1的溢水孔应当位于贮水容器2的下方,且密封环3的内壁面完全覆盖在溢水孔上,即通过密封环3将溢水孔进行堵塞密封。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锁套筒4将密封环3的上表面与贮水容器2的外壁面紧密贴合,实现贮水容器2与下水器壳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并借助螺旋套筒7的螺纹拧进使得瓣片5抱紧下水器壳体1,实现自锁套筒4与下水器壳体1的紧固连接,其连接稳定、可靠,不易松动。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密封环3的上表面与贮水容器2的外壁面紧密贴合,所述瓣片5为自锁套筒4的上端,瓣片5沿径向向内抱紧下水器壳体1时、螺旋套筒7的上端面与密封环3的下表面抵触连接。

为了进一步加强贮水容器2与下水器壳体1之间的密封性,所述自锁套筒4的内孔为台阶孔,其上端的内径大于下端的内径且形成一定位台阶,所述密封环3的内边沿向下延伸至自锁套筒4的上端内孔中形成一密封套9。在安装过程中,螺旋套筒7的螺纹拧进,使得瓣片5沿径向向内将密封套9以及下水器壳体1抱紧固定,即实现密封套9与下水器壳体1的密封连接,同时,螺旋套筒7的上端面能够抵靠在密封环3的下表面上,实现密封环3与贮水容器2之间的密封连接。

在下水器壳体1套装密封环3与自锁套筒4时,为了确保密封环3的上端面与贮水容器2的外壁面处于相抵触状态,所述密封套9的下端面与定位台阶相抵靠,密封套9的高度大于等于自锁套筒4上端面至定位台阶的深度。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套9的高度大于自锁套筒4上端面至定位台阶的深度。

为了提高自锁塔筒与螺旋套筒7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瓣片5抱紧下水器外壳的自锁稳定性,所述瓣片5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能与螺旋套筒7的内螺纹8相配合的螺纹凸起10。

同时,通过增加螺旋套筒7与密封环3之间的作用面积,进一步提升密封环3与贮水容器2之间的密封连接,所述螺旋套筒7的上端端部设置有环形凸沿11,环形凸沿11的外边沿向上延伸形成一环形挡板12,所述密封环3设置在环形挡板12内,且密封环3的侧壁面与环形挡板12的内侧面相抵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螺旋套筒7的螺纹拧进,使得密封环3在与贮水容器2相抵触的状态下发生弹性形变,而在环形挡板12的径向限制下,密封环3无法在环形挡板12内沿经向发生弹性形变,因此,密封环3只能沿轴向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密封环3与贮水容器2更加紧密贴合,其密封性好,实现免玻璃胶以及生胶带密封。

更进一步,在增加螺旋套筒7与密封环3之间的作用面积的同时,减少螺旋套筒7与密封环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螺旋套筒7对密封环3施加的压强大小,所述环形凸沿11的上表面设置有抵靠凸条13,抵靠凸条13抵触连接在密封环3的下端面上。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靠凸条13为环形结构,且沿螺旋套筒7的径向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以上。

此外,为了提升本实用新型螺旋套筒7的载荷强度,所述环形凸沿11的下表面与螺旋套筒7的外壁面之间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14。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密封环3从上至下包括有密封圈15与密封垫圈16,密封垫圈16的内边沿向下延伸至自锁套筒4的上端内孔中形成一密封套9,密封垫圈16的下端面与螺旋套筒7的上端面抵触连接。即为了确保下水器壳体1与贮水容器2之间的密封性、下水器壳体1与自锁套筒4之间的连接稳定,将密封环3设计为不同结构以及作用的密封圈15与密封垫圈16。

更进一步,密封圈15的上端面为半径上小下大的锥面,密封圈15的锥面与贮水容器2的下端面抵触连接。

并且,密封圈15以及密封套9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起20,用于增加密封圈15以及密封套9与下水器壳体1的摩擦系数以及密封性。

此外,所述自锁套筒4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一连接部17,连接部17通过外螺纹与下水管18的上端口螺纹固定。当然,实际使用状态下也可以是如说明书附图图13与图14所示,连接部17与直线管道接头或弯角管道接头的一端螺纹连接,直线管道接头或弯角管道接头的另一端与下水管18的上端口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中下水管18的上端与下水器壳体1的下端连接,本实施例将下水管18与自锁套筒4的连接部17连接,可有效缩短下水器壳体1的长度以及用料,减少加工成本、降低加工难度。

同时,为了便于螺旋套筒7与自锁套筒4螺纹连接操作,所述连接部17的外侧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个握持平面19。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密封环3从上至下包括有密封圈15与密封套9,密封套9位于自锁套筒4的上端内孔中,密封圈15的下端面与螺旋套筒7的上端面抵触连接。其结构原理与上述的实施例二一致。

即所述密封圈15的上端面为半径上小下大的锥面,密封圈15的锥面与贮水容器2的下端面抵触连接;密封圈15以及密封套9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起20,用于增加密封圈15以及密封套9与下水器壳体1的摩擦系数以及密封性。所述自锁套筒4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一连接部17,连接部17通过外螺纹与下水管18的上端口螺纹固定;其与实施例二相同,实际使用状态下如说明书附图图13与图14所示,连接部17与直线管道接头或弯角管道接头的一端螺纹连接,直线管道接头或弯角管道接头的另一端与下水管18的上端口连接。

所述连接部17的外侧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个握持平面19。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自锁套筒4的内孔为通孔,螺旋套筒7朝瓣片5方向拧进并与瓣片5的外壁面相抵触、进而瓣片5沿径向向内抱紧下水器壳体1,即瓣片5直接与下水器壳体1抱紧固定。

其中,密封环3为上述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例三中的密封圈15,密封圈15的上端面为半径上小下大的锥面,密封环15的锥面与贮水容器2的下端面抵触连接;密封圈15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起20,用于增加密封圈15以及密封套9与下水器壳体1的摩擦系数以及密封性。

并且,所述自锁套筒4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一连接部17,连接部17通过外螺纹与下水管18的上端口螺纹固定。其与实施例二相同,实际使用状态下说明书附图图13与图14所示,连接部17与直线管道接头或弯角管道接头的一端螺纹连接,直线管道接头或弯角管道接头的另一端与下水管18的上端口连接。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密封环3从上至下包括有密封圈15与密封垫圈16,密封垫圈16的内边沿向下延伸至自锁套筒4的上端内孔中形成一密封套9,密封垫圈16的上端面开设有定位卡槽21,密封圈15的下端卡设在定位卡槽21内;

同时,为了提高密封垫圈16与密封圈15之间的密封性,定位卡槽21上沿其径向等间距设置有干条环形密封卡条一,密封圈15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环形密封条一错位设置的环形密封卡条二。

并且,所述自锁套筒4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一连接部17,连接部17通过外螺纹与下水管18的上端口螺纹固定。其与实施例二相同,实际使用状态下说明书附图图13与图14所示,连接部17与直线管道接头或弯角管道接头的一端螺纹连接,直线管道接头或弯角管道接头的另一端与下水管18的上端口连接。

与上述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相比,本实施例的密封圈15与密封垫圈16之间的密封性更好,即借助密封圈与密封垫圈能够将溢水孔完全覆盖以及更好的密封。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