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管道安装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7346发布日期:2020-12-08 13:1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管道安装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对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塑胶管道安装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塑胶管道在使用时,为了适应不同的长度要求,通常需要将塑胶管道进行安装对接;传统的安装对接方法,是人工进行对接,不仅对接效果差,而且对接非常不方便。因此,设计一种塑胶管道安装对接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管道安装对接装置,通过前、后加热组件对塑胶管道进行加热至溶胶状态,将两根塑胶管道进行拼接固定,拼接方便,连接牢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塑胶管道安装对接装置,用于左塑胶管和右塑胶管的对接,所述塑胶管道安装对接装置包括支撑板、左箱体、右箱体、对接头、前加热组件和后加热组件,所述对接头的硬度大于左、右塑胶管的硬度;

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的下方均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对接头的内侧设有左右贯穿的对接头内孔,所述对接头包括一体成型的圆台形端头和对接头杆体,所述对接头杆体自左塑胶管的右端插入至圆台形端头的左端面与左塑胶管的右端面抵接,所述圆台形端头的外径不大于左塑胶管的外径;

所述左箱体内设有左右贯穿的左内圆孔,所述左塑胶管的右端携带对接头自左向右插入左内圆孔内;

所述右箱体内设有左右贯穿的右内圆孔,所述右内圆孔的左端为从右往左逐渐扩大的喇叭口端,所述喇叭口端的内侧面的斜度与圆台形端头的斜度相同,所述右塑胶管的左端自右向左插入右内圆孔内,所述喇叭口端的左端口内径相比左塑胶管右端外径大一个右塑胶管的壁厚,所述圆台形端头的至少右端部分位于右内圆孔的内侧;

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设有加热间隙,所述前加热组件和后加热组件前后插入加热间隙内;

所述前加热组件包括前加热瓦,所述前加热瓦的后端面为与右塑胶管外管面贴合的弧形面,所述后加热组件包括后加热瓦,所述后加热瓦的前端面为与右塑胶管外管面贴合的弧形面;

所述支撑板的四角下方各设有一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套筒、紧固螺孔、支撑螺杆、底座和防护套,所述套筒通过焊接与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套筒的内部开设有紧固螺孔,且紧固螺孔内配合安装有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的底部通过焊接安装有底座,且底座的底部外侧套接安装有防护套。

其中,所述左内圆孔的左端嵌装有左轴承,所述左塑胶管的右端自左轴承内侧插入;

所述右内圆孔的右端嵌装有右轴承,所述右塑胶管的左端自右轴承内侧插入。

优选的,所述左箱体的下方通过左支撑架与支撑板焊接连接,所述右箱体的下方通过右支撑架与支撑板焊接连接。

其中,所述左箱体包括左固定箱体和左移动箱体,所述左固定箱体的下方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左移动箱体为环形结构,所述左内圆孔开设于左移动箱体的内侧,所述左固定箱体内侧开设有滑孔,所述左移动箱体左右滑设于滑孔内,所述左移动箱体的左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左移动箱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左右移动。

优选的,所述左移动箱体的前后均连接一组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齿轮传动结构和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包括螺母和螺杆,所述螺杆左右延伸且其右端与左移动箱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传动结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电机齿轮、中间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螺母与从动齿轮的侧方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与螺母螺接后穿过从动齿轮的内孔,所述电机齿轮固定套装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

所述驱动装置的结构还可以是如下结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电机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左右延伸且其右端与左移动箱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齿轮固定套装于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第二电机齿轮与第二齿条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前加热组件还包括前加热瓦驱动电机,所述前加热瓦于前加热瓦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前后移动;

所述后加热组件还包括后加热瓦驱动电机,所述后加热瓦于后加热瓦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前后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左塑胶管携带对接头自左内圆孔内侧插入至对接头的圆台形端头位于右内圆孔的内侧,然后将右塑胶管自右内圆孔内侧插入至其左端于喇叭口端和圆台形端头之间扩张后套至左塑胶管的右端外侧,然后通过前、后加热组件将左、右塑胶管加热至热熔状态下粘合,自动化程度高,对接方便,连接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左箱体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右箱体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对接头的剖视图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沿线a-a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驱动装置的结构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支撑组件的剖视图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左塑胶管;2、右塑胶管;3、支撑板;4、左箱体;41、左内圆孔;42、左固定箱体;43、右固定箱体;5、右箱体;51、右内圆孔;510、喇叭口端;6、对接头;61、对接头内孔;62、圆台形端头;63、对接头杆体;7、前加热组件;71、前加热瓦;72、前加热瓦驱动电机;8、后加热组件;81、后加热瓦;82、后加热瓦驱动电机;9、支撑组件;91、套筒;92、紧固螺孔;93、支撑螺杆;94、底座;95、防护套;10、左轴承;11、右轴承;12、左支撑架;13、右支撑架;14、驱动装置;140、驱动电机;141、齿轮传动结构;142、滚珠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塑胶管道安装对接装置,用于左塑胶管1和右塑胶管2的对接,所述塑胶管道安装对接装置包括支撑板3、左箱体4、右箱体5、对接头6、前加热组件7和后加热组件8,所述对接头6硬度大于左、右塑胶管的硬度,比如:对接头6可以选用不锈钢材质,不易被腐蚀。

所述左箱体4的下方通过左支撑架12与支撑板3焊接连接,所述右箱体5的下方通过右支撑架13与支撑板3焊接连接。

所述对接头6的内侧设有左右贯穿的对接头内孔61,所述对接头6包括一体成型的圆台形端头62和对接头杆体63,所述对接头杆体63自左塑胶管1的右端插入至圆台形端头62的左端面与左塑胶管1的右端面抵接,所述圆台形端头62的外径不大于左塑胶管1的外径。

如图2所示,所述左箱体4包括左固定箱体42和左移动箱体43,所述左固定箱体42的下方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左移动箱体43为环形结构,所述左固定箱体42内侧开设有滑孔,所述左移动箱体43左右滑设于滑孔内,所述左移动箱体43的左端连接有驱动装置14,所述左移动箱体43在驱动装置14的驱动作用下左右移动。

所述左移动箱体43内设有左右贯穿的左内圆孔41,所述左内圆孔41的左端嵌装有左轴承10,所述左塑胶管1的右端携带对接头6自左轴承10内侧插入左内圆孔41内。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移动箱体43的前后均连接一组所述驱动装置14,所述驱动装置14包括驱动电机140、齿轮传动结构141和滚珠丝杠142,所述滚珠丝杠142包括螺母和螺杆,所述螺杆左右延伸且其右端与左移动箱体4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传动结构141包括相互啮合的电机齿轮、中间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螺母与从动齿轮的侧方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与螺母螺接后穿过从动齿轮的内孔,所述电机齿轮固定套装于驱动电机140的电机轴上。

所述驱动装置还可以为如下结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电机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左右延伸且其右端与左移动箱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齿轮固定套装于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第二电机齿轮与第二齿条传动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右箱体5内设有左右贯穿的右内圆孔51,所述右内圆孔51的左端为从右往左逐渐扩大的喇叭口端510,所述喇叭口端510的内侧面的斜度与圆台形端头62的斜度相同,所述右内圆孔51的右端嵌装有右轴承11,所述右塑胶管2的左端自右轴承11内侧插入右内圆孔51内,所述喇叭口端510的左端口内径相比左塑胶管1右端外径大一个右塑胶管2的壁厚,所述圆台形端头62的至少右端部分位于右内圆孔51的内侧。

所述左箱体4和右箱体5之间设有加热间隙,所述前加热组件7和后加热组件8前后插入加热间隙内。

所述前加热组件7包括前加热瓦71和前加热瓦驱动电机72,所述前加热瓦71于前加热瓦驱动电机72的驱动作用下前后移动,所述前加热瓦71的后端面为与右塑胶管2外管面贴合的弧形面。所述的前加热瓦71可以选用市售的陶瓷加热瓦,又称陶瓷加热器或陶瓷加热圈,后侧设有加热线圈,通过延伸至前侧的导线与外壁电源连接,属常规技术。

所述后加热组件8包括后加热瓦81和后加热瓦驱动电机82,所述后加热瓦81于后加热瓦驱动电机82的驱动作用下前后移动,所述后加热瓦81的前端面为与右塑胶管2外管面贴合的弧形面。后加热组件的结构与前加热组件的结构相同。

所述支撑板3的四角下方各设有一支撑组件9,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组件9包括套筒91、紧固螺孔92、支撑螺杆93、底座94和防护套95,所述套筒91通过焊接与支撑板3的底部连接,所述套筒91的内部开设有紧固螺孔92,且紧固螺孔92内配合安装有支撑螺杆93,所述支撑螺杆93的底部通过焊接安装有底座94,且底座94的底部外侧套接安装有防护套9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支撑板3调整到合适的高度,旋转支撑螺杆93在套筒91内部的紧固螺孔92内的行程,从而改变支撑螺杆93的长度,将底座94和防护套95与安装面连接固定,防护套95能够有效提高底座94的耐磨效果。

在左塑胶管1的右端插入对接头6,然后将左塑胶管1的右端携带对接头自左轴承10的内侧插入左箱体4内侧的左内圆孔41内,直插至对接头6的圆台形端头62位于右箱体5内的喇叭口端510内侧。

右塑胶管2的左端自右轴承11的内侧插入右箱体5内侧的右内圆孔内,直插至右塑胶管2的左端在喇叭口端510和圆台形端头的夹持作用下套至左塑胶管1的右端外侧。值得注意的是:右塑胶管2插入过程中,需保持左塑胶管1位置不动。

初始时,左移动箱体43的右端相比左固定箱体42的右端突出,在右塑胶管2的左端套至左塑胶管1的右端外侧时,左移动箱体43在驱动装置14的驱动作用下左移,为右塑胶管2的左端让出位置。

右塑胶管2和左塑胶管1套装完成后,前加热瓦71向后移动、后加热瓦81向前移动至前加热瓦71和后加热瓦81夹持在右塑胶管2的外侧,为前加热瓦71和后加热瓦81供电,加热右塑胶管2的端部至热熔状态,使左塑胶管1和右塑胶管2在对接头6和前、后加热组件的作用下贴合、对接,左、右塑胶管对接后,无泄漏。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