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3131发布日期:2021-01-05 17:3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龙头。



背景技术:

目前,厨房使用的水龙头,往往是安装有起泡器的常规水龙头,安装起泡器后水龙头出水的冲击力往往很弱,在使用时无法将菜叶碗筷等物品的表面附着物冲刷干净,而去掉起泡器后水龙头的冲击力变大,但是往往会发生飞溅现象,使用极为不方便。有鉴于此,申请人在研究了现有的技术后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龙头,旨在改善安装有起泡器的水龙头冲击力不够,和未安装有起泡器的水龙头容易发生飞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龙头,其包含:

壳体;

第一切换机构,其配置于所述壳体,且设置有用以连通外部水源的第一进水通路,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水通路的第一出水通路和第二出水通路;所述第一进水通路能够切换连通于所述第一出水通路和所述第二出水通路,以择一出水通路出水;

第一出水机构,其配置于所述壳体,且连通于所述第一出水通路,用以增压出水;所述第一出水机构包括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增压件,所述增压件呈弧形且具有用以连通所述第一出水通路和水龙头外部的多个第一出水孔;

第二出水机构,其配置于所述壳体,且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水通路,用以出水;

水流能够自第一进水通路,流入所述第一出水通路,以自所述第一出水孔增压出水;或自第一进水通路,流入所述第二出水通路,以自所述第二出水机构出水。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水龙头还包含配置于所述壳体,且设置有所述第一出水机构和所述第二出水机构的出水座;所述出水座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出水通路和水龙头外部的第一容腔,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出水通路和水龙头外部的第二容腔;所述增压件位于所述第一容腔。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水龙头还包括用以连通所述第二出水通路和所述第二出水机构的第二切换机构;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包括用以连通所述第二出水通路的第二进水通路,以及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水机构的第三出水通路和第四出水通路;所述第二进水通路能够切换连通于所述第三出水通路和所述第四出水通路,以择一出水通路出水;所述第二容腔连通于所述第三出水通路。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出水座还具有连通所述第四出水通路的第三容腔,所述出水座具有用以连通第三容腔和水龙头外部的多个第三出水孔;所述第三出水孔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出水孔。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切换机构还具有用以连通所述第一出水通路和所述第一出水机构的过水通道。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增压件为呈椭圆形的板状几何体,且沿其长轴方向弧形弯折。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弧形弯折的半径为18mm至30mm,所述弧形弯折的夹角为45°至60°。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增压件的厚度为0.8mm-2mm。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增压件的材料为不锈钢。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容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水通路和所述过水通道,且所述过水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容腔的中间,以使所述第一容腔内的液体,中间的压强高于周圈的压强,从而使穿过增压件的多个第一出水孔流出的多股水流中,中间的流速高于周圈。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出水机构还包括可拆卸的配置于所述第二容腔的起泡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能够在两个出水通路中进行切换,使得水龙头既可以增压出水,使流出的水流具有大冲击力,也可以流出比较柔和且冲击力较小的水流。并且通过弧形的增压件设计,使得增压出水时不会发生飞溅。具体地,增压件的第一出水孔,孔径较小,使得出水时水流速度加大,具有较高的冲击力,并且增压件呈弧形中间下凹,下凹部分的冲击力比较强,周围外圈向上微翘出水相对柔和将冲击力强的部分包围住使其较为不易飞溅。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水龙头在第一视角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水龙头在第二视角下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水龙头在第一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水龙头在第二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水龙头在第二视角下的爆炸图(半剖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出水机构和第二出水机构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出水机构的轴测图(半剖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增压件的正视图(半剖状态)。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增压件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1-壳体;2-第一切换机构;3-第二切换机构;4-第二出水机构;5-第一出水机构;6-第一进水通路;7-第一出水通路;8-第二出水通路;9-第二进水通路;10-第三出水通路;11-第四出水通路;12-过水通道;13-出水座;14-第三容腔;15-第二容腔;16-第一容腔;17-增压件;18-第一出水孔;19-起泡器;20-第三出水孔;21-第一分水体;22-第一活动件;23-第一弹簧;24-第一密封件;25-第一驱动件;26-第一抵接部;27-第一分水腔;28-第二分水体;29-第二活动件;30-第二弹簧;31-第二密封件;32-第二驱动件;33-第二分水腔;34-第二抵接部;r-半径;α-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水龙头,其包含:壳体1、第一切换机构2、第一出水机构5,以及第二出水机构4。第一切换机构2配置于壳体1,且设置有用以连通外部水源的第一进水通路6,以及连通于第一进水通路6的第一出水通路7和第二出水通路8。第一进水通路6能够切换连通于第一出水通路7和第二出水通路8,以择一出水通路出水。第一出水机构5配置于壳体1,且连通于第一出水通路7,用以增压出水。第一出水机构5包括配置于壳体1的增压件17,增压件17呈弧形且具有用以连通第一出水通路7和水龙头外部的多个第一出水孔18。第二出水机构4,其配置于壳体1,且连通于第二出水通路8,用以出水。水流能够自第一进水通路6,流入第一出水通路7,以自第一出水孔18增压出水;或自第一进水通路6,流入第二出水通路8,以自第二出水机构4出水。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能够在两个出水通路中进行切换,使得水龙头既可以增压出水,使流出的水流具有大冲击力,也可以流出比较柔和且冲击力较小的水流。并且通过弧形的增压件17设计,使得增压出水时不会发生飞溅。其中增压件17的第一出水孔18,孔径较小,使得出水时水流速度加大,具有较高的冲击力,并且增压件17呈弧形中间下凹,下凹部分的冲击力比较强,周围外圈向上微翘出水相对柔和将冲击力强的部分包围住使其较为不易飞溅。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如图3、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换机构2包括配置于壳体1第一分水体21、第一活动件22、第一密封件24、第一弹簧23,以及第一驱动件25。第一分水体21具有用以连通外部水源的第一进水通路6、连通于第一进水通路6且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分水腔27,以及分别连通于第一分水腔27的第一出水通路7和第二出水通路8。第一活动件22安装在第一分水腔27,且穿过第一开口向外延伸。第一密封件24套置于第一活动件22,用以使第一活动件22和第一开口之间密封连接。第一密封件24具有连通第一分水腔27的第一流道,第二出水通路8通过第一流道连通于第一分水腔27。第一活动件22具有第一抵接部26,且能够在第一分水腔27内移动,使第一抵接部26能够密封的抵接在第一出水通路7或第一流道的开口,使得第一进水通路6能够切换连通于第一出水通路7和第二出水通路8,以择一出水通路出水。

第一驱动件25为一按钮,其铰接于第一分水体21,铰接点的一侧用以按压,另一侧滑动连接于第一活动件22,按压第一驱动件25能够驱动第一活动件22向第一开口外移动,以密封顶接于第一流道,实现第一进水通路6与第一出水通路7连通。在第一活动件22和第一密封件24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23,按钮不受力时,第一弹簧23驱动第一活动件22向第一分水腔27内移动,以密封顶接于第一出水通路7,实现第一进水通路6与第二出水通路8连通。

在本领域中,一进水,两出水的切换连接的结构很多,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它现有的三通切换连接结构。例如,将第一活动件22更换为设置有通孔,并且密封抵接于第一出水通路7和第二出水通路8的旋转盘,通过第一驱动件25驱动旋转盘旋转使得通孔切换连通于第一出水通路7和第二出水通路8实现第一进水通路6与第一出水通路7和第二出水通路8支架的切换连接。

如图3、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水龙头还包括用以连通第二出水通路8和第二出水机构4的第二切换机构3。第二切换机构3原理与第一切换机构2相同。即:第二切换机构3包括配置于壳体1第二分水体28、第二活动件29、第二密封件31、第二弹簧30,以及第二驱动件32。第二分水体28具有用以连通第二出水通路8的第二进水通路9、连通于第二进水通路9且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分水腔33,分别连通于第二分水腔33的第三出水通路10和第四出水通路11,以及用以连通第一出水通路7和第一出水机构5的过水通道12。第二活动件29安装在第二分水腔33,且穿过第二开口向外延伸。第二密封件31套置于第二活动件29,用以使第二活动件29和第二开口之间密封连接。第二密封件31具有连通第二分水腔33的第二流道,第三出水通路10通过第二流道连通于第二分水腔33。第二活动件29具有第二抵接部34,且能够在第二分水腔33内移动,使第二抵接部34能够密封的抵接在第四出水通路11或第二流道的开口,使得第二进水通路9能够切换连通于第三出水通路10和第四出水通路11,以择一出水通路出水。

第二驱动件32为一按钮,其铰接于第二分水体28,铰接点的一侧用以按压,另一侧滑动连接于第二活动件29,按压第二驱动件32能够驱动第二活动件29向第二开口外移动,以密封顶接于第二流道,实现第二进水通路9与第四出水通路11连通。在第二活动件29和第二密封件31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30,按钮不受力时,第二弹簧30驱动第二活动件29向第二分水腔33内移动,以密封顶接于第四出水通路11,实现第二进水通路9与第三出水通路10连通。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它现有的三通切换连接结构。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水龙头还包含配置于壳体1,且设置有第一出水机构5和第二出水机构4的出水座13。第一出水机构5包括设置于出水座13,且连通第一出水通路7和水龙头外部的第一容腔16,以及配置于第一容腔16的增压件17。第二出水机构4包括设置于出水座13用以连通第三出水通路10和水龙头外部的第二容腔15、设置于出水座13用以连通第四出水通路11的第三容腔14、设置于出水座13用以连通第三容腔14和水龙头外部的多个第三出水孔20,以及可拆卸的配置于第二容腔15的起泡器19。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出水孔20孔径较大,为1mm,当第一进水通路6通过第一切换机构2和第二切换机构3连通到第三容腔14时,水龙头能够流出流速适中、冲击力适中的花洒水。第二容腔15安装有起泡器19,起泡器19的第二出水孔较小,且可以起泡器19的水和空气充分混合,第一进水通路6通过第一切换机构2和第二切换机构3连通到第三容腔14时,水龙头能够流出流速较弱,冲击力较柔和的发泡水,并能有效减少用水量。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腔16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出水通路7和过水通道12,且过水通道12连通于第一容腔16的中间。使得水流从过水通道12进入第二容腔15时,直接冲击增压片的中间部位,然后在向四周扩散,使得第一容腔16内的液体,中间的压强高于周圈的压强。从而使穿过增压件17的多个第一出水孔18流出的多股水流中,中间的流速高于周圈。即,第一出水机构5中间流出冲击力强的水,周圈流出较为柔和的水将冲击力强的部分包围住使其较为不易飞溅,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如图5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增压件17为不锈钢材料。增压件17为呈椭圆形的板状几何体,且沿其长轴方向弧形弯折。如图8所示,弧形弯折的半径r为18mm至30mm,优选为21mm;弧形弯折的夹角α为45°至60°,优选为54°;增压件17的厚度为0.8mm-2mm;优选为1mm。如图9所示,增压件17的俯视图为长轴19mm短轴12mm的椭圆形。增压件17上设置有多个直径0.4mm的出水孔,该出水孔用以连通第一出水通路7和水龙头外部,并且多个第一出水孔18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第一出水通路7的管径,使得穿过第一出水孔18向外喷出的水流具有较高的流速,较强的冲击力。弧形弯折弯折的设计,加强了第一容腔16内中间水压高,四周水压低的效果,保证了增压件17上多个第一出水孔18流出的冲击水流中,中间的水流流速快,冲击力强,能够起到冲刷作用,周圈的水流流速慢,能够将冲击力强的水流包裹在中间,避免了冲击水流发生喷溅的现象,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在其它实施例中,增压件17可以是呈长方形的板状几何体,沿其长轴方向弧形弯折。

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能够在两个出水通路中进行切换,使得水龙头既可以增压出水,使流出的水流具有大冲击力,也可以流出比较柔和且冲击力较小的水流。并且通过弧形的增压件17设计,使得增压出水时不会发生飞溅。具体地,增压件17的第一出水孔18,孔径较小,使得出水时水流速度加大,具有较高的冲击力,并且增压件17呈弧形中间下凹,下凹部分的冲击力比较强,周围外圈向上微翘出水相对柔和将冲击力强的部分包围住使其较为不易飞溅。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在其它实施例中,水龙头可以去掉第二切换机构3,仅保留两路出水功能,第二出水机构4可以去掉起泡器19,使第二容腔15直接连通于水龙头外部,进行直接出水。或者,在出水座13上设置用以连通第二容腔15和水龙头外部的多个第二出水孔,第二出水孔的孔径大于第一出水孔18,使第二容腔15直接流出花洒水。再者,可以仅仅去掉起泡器19,让第二容腔15直接出水。以上这些简单的变换,仅仅是对本实施例进行的简单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