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散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57537发布日期:2020-12-22 10:2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放散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散阀。



背景技术:

炉窑及管道内气体压力稳定是冶金、化工、能源等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而放散阀作为稳定炉窑及管道内气体压力的关键设备,在冶金、化工、能源等系统内广泛使应用;熔融还原炼铁作为一种钢铁行业的前沿技术,有着流程短、投资少、污染小的优势,但其产生的气体温度(1450℃)远高于高炉炼铁,现有的放散阀结构已不适用于此工况。现有的放散阀,阀盖行程长,放散速度慢,且阀门放散时高温介质会对阀门进行冲刷,容易造成阀门密封不严,影响放散阀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散阀,在满足常规放散阀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了耐高温、自动放散、阀盖行程小、放散速度快的性能,并能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散阀,包括:

阀体,其内部形成第一阀腔;

阀座,其安装于所述阀体上,并具有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的第二阀腔;

阀盖,其安装于所述阀座的顶部,用于封盖所述第二阀腔的顶部开口;

传动机构,其包括曲柄、摇杆和传动主轴,所述传动主轴转动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曲柄的折弯处和所述摇杆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主轴上,所述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阀盖铰接;

驱动机构,其安装于所述阀体上并与所述曲柄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曲柄转动并通过所述曲柄带动所述摇杆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阀盖运动,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阀腔;

碟簧筒,其通过连杆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阀体上并与所述曲柄的另一端铰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曲柄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碟簧筒转动,所述碟簧筒转动时能够产生一定的碟簧力以在所述阀盖封盖于所述阀座上时,对所述阀盖施加使其与所述阀座密封的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柄包括呈预定角度设置的第一曲柄臂和第二曲柄臂,所述第一曲柄臂与所述驱动机构铰接,所述第二曲柄臂与所述碟簧筒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横梁架和连板,所述横梁架包括横梁和设于所述横梁两端的连接臂,所述横梁安装于所述阀盖的上方并与所述阀盖通过十字铰轴连接,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摇杆的所述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板位于所述摇杆的一侧,所述连板的一端与所述阀盖铰接,所述连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阀体铰接,所述阀盖、横梁、连板以及所述摇杆形成四连杆机构,以在所述曲柄带动所述摇杆转动时带动所述阀盖开启或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阀体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碟簧筒的外壁铰接,所述曲柄沿第一方向转动能够带动所述连杆与所述碟簧筒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并在所述曲柄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至一定位置后通过所述碟簧筒带动所述连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散阀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安装于所述阀体以对所述碟簧筒的转动进行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碟簧筒包括筒体、碟簧轴和碟簧,所述碟簧轴穿设于所述筒体内且其一端伸出所述筒体与所述曲柄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碟簧套设于位于所述筒体内的所述碟簧轴上,所述碟簧轴上设有与所述碟簧相抵的抵接部,所述曲柄转动带动所述碟簧筒转动时,所述碟簧轴能够压缩或释放所述碟簧以产生一定的碟簧力并作用于所述曲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腔的腔壁为中空的双层结构,其中空部分形成阀体水腔,所述腔壁上设有连通所述阀体水腔的阀体进水口和阀体出水口;所述第二阀腔的腔壁为中空的双层结构,其中空部分形成阀座水腔,所述第二阀腔的腔壁上设有连通所述阀座水腔的阀座进水口和阀座出水口;所述阀盖为中空的双层结构,其中空部分形成阀盖水腔,所述阀盖上设有连通所述阀盖水腔的阀盖进出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腔的腔壁设有耐温隔热材料,所述第二阀腔的腔壁设有耐温隔热材料,所述阀盖的双层结构的内层为耐高温及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散阀还包括阀盖座,所述阀盖座安装于所述阀座,且所述阀盖座与所述阀座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密封件和环形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且两者相间隔,所述第一密封件为金属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为非金属密封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座具有与所述第一密封件配合的阀座密封面,所述阀座密封面为球面,所述阀盖座具有与所述第一密封件配合的阀盖密封面,所述阀盖密封面为锥面,所述阀座密封面和所述阀盖密封面从相对的两侧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安装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散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放散阀通过曲柄连接驱动机构和碟簧筒,并通过摇杆连接阀盖,实现阀盖的开启或关闭,同时,通过曲柄传动连接碟簧筒,利用碟簧筒转动时产生的碟簧力对阀盖进行密封,传动结构合理,阀盖开启和关闭的行程小,能够实现快速、自动放散,并能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散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散阀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散阀的阀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圆圈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散阀的阀座和阀盖的侧视局剖图;

图6为图5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圆圈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散阀的碟簧筒的俯视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散阀的阀盖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散阀的阀盖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阀体、11-第一阀腔、12-阀体架、13-阀体水腔、14-阀体进水口、15-阀体出水口、16-连接水管、17-耐温隔热材料;

2-阀座、21-第二阀腔、22-阀座水腔、23-阀座进水口、24-阀座出水口、25-耐温隔热材料、26-支撑环、27-压盖、28-阀座密封面;

3-阀盖、31-阀盖水腔、32-阀盖进出水口;

41-曲柄、411-第一曲柄臂、412-第二曲柄臂;42-摇杆;43-传动主轴;44-横梁架、441-横梁、442-连接臂;45-连板、46-十字铰轴、47-铰接部;

5-驱动机构、51-活塞杆;6-碟簧筒、61-筒体、62-碟簧轴、621-抵接部、622-输出端、63-碟簧、64-调整螺母、65-防尘罩;7-连杆;8-限位机构;9-阀盖座、91-凸出部、92-阀盖密封面;101-第一密封件、102-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图1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散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散阀,包括:

阀体1,其内部形成第一阀腔11;

阀座2,其安装于阀体1上,并具有与第一阀腔11连通的第二阀腔21;

阀盖3,其安装于阀座2的顶部,用于封盖第二阀腔21的顶部开口;

传动机构,其包括曲柄41、摇杆42和传动主轴43,传动主轴43转动设于阀体1上,曲柄41的折弯处和摇杆4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传动主轴43上,摇杆42的另一端与阀盖3铰接;

驱动机构5,其安装于阀体1上并与曲柄41的一端连接,驱动机构5能够驱动曲柄41转动并通过曲柄41带动摇杆42转动,从而带动阀盖3运动,以开启或关闭第二阀腔21;

碟簧筒6,其通过连杆7可转动地安装于阀体1上并与曲柄41的另一端铰接,驱动机构5驱动曲柄41转动时,能够带动碟簧筒6转动,碟簧筒6转动时能够产生一定的碟簧力以在阀盖3封盖于阀座2上时,对阀盖3施加使其与阀座2密封的力。

放散阀可以安装于高炉炉口,也可以安装于高温管道上。具体地,放散阀正常工作压力状态下,通过驱动机构5驱动传动机构运动带动阀盖3开启或关闭,并通过碟簧筒6对阀盖3进行压力密封;当高炉炉内(或者管道内)的介质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阀盖5带动传动机构压缩碟簧筒6,使阀盖5微开,从而实现自动放散功能,当介质压力恢复时,阀盖3在碟簧筒6的作用下恢复至密封状态。

上述预设压力根据用于使阀盖3密封的碟簧筒6的碟簧力(碟簧力)确定,即阀盖3的密封力由碟簧筒6的碟簧力保证,碟簧筒6推动曲柄41带动摇杆42为阀盖3提供向下的密封压力以克服介质压力并保证阀门的密封性能,当高炉炉内的介质压力大于密封压力时,碟簧筒6提供的密封压力在克服放散阀的介质压力后,不能保证阀盖3密封,阀盖3就会出现泄漏,实现自动放散功能,当炉内的介质泄漏一定量后,系统压力恢复正常,碟簧筒6推动阀盖3动作,在碟簧筒6的压力作用下,使得阀盖3重新处于密封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放散阀通过曲柄41连接驱动机构5和碟簧筒6,并通过摇杆42连接阀盖3,实现阀盖3的开启或关闭,同时,通过曲柄41传动连接碟簧筒6,利用碟簧筒6转动时产生的碟簧力对阀盖进行密封,传动结构合理,阀盖3开启和关闭的行程小,能够实现快速、自动放散,并能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阀体1包括阀体架12,其设于第一阀腔11的一侧,以便于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5的安装。阀体架1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传动主轴43穿设于两个侧板,曲柄41的折弯处套设于传动主轴43并位于两个侧板之间,摇杆42套设于传动主轴43并位于两个侧板的外侧,驱动机构5和碟簧筒6安装于两个侧板之间,曲柄41包括从折弯处向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曲柄臂411和第二曲柄臂412,且第一曲柄臂411和第二曲柄臂412呈预定角度设置,第一曲柄臂411与驱动机构5铰接,第二曲柄臂412与碟簧筒6铰接,以实现驱动机构5和碟簧筒6的传动连接。

上述预定角度根据驱动机构5的动作行程、碟簧筒6和连杆7的尺寸等预先确定,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放散阀,在满足阀门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保证结构更加紧凑,外形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还包括横梁架44和连板45,横梁架44包括横梁441和设于横梁441两端的连接臂442,横梁441安装于阀盖3的上方并与阀盖3通过十字铰轴46连接,连接臂442与摇杆42的另一端铰接,连板45位于摇杆42的一侧,连板45的一端与阀盖3铰接,连板45的另一端与阀体1铰接,阀盖3、横梁44、连板45以及摇杆42形成四连杆机构,以在曲柄41带动摇杆42转动时带动阀盖3开启或关闭。

如图2所示,连板45位于摇杆42的内侧,且与摇杆42相对平行设置,阀体1上设有与连板45相连接的铰接部47,通过销轴可以将连板45铰接于铰接部47。本实施例中,在阀体架12的外侧设置两个摇杆42以分别与横梁架44两侧的两个连接臂442的外侧铰接,相应地,在摇杆42的内侧设有两个连板45以分别与两个连接臂442的内侧铰接。通过阀盖3、横梁44、连板45以及摇杆42形成的四连杆机构,能够保证传动平稳、可靠,且阀盖3的行程小,能够实现快速放散。

如图9和图10所示,当驱动机构5驱动摇杆42顺时针转动带动阀盖3向上运动时,在连板45的配合下,连板45和阀盖3同时顺时针转动,可以实现阀盖3的旋转角度大于摇杆42的旋转角度,即可以在较小驱动力的情况下实现阀盖3的快速开启,通过连板45的配合可以为摇杆42的旋转提供较小的回转角度。另外,本实施例中阀盖3的回转半径小,快速开启时可减小对阀盖3的冲击;且阀盖3开启后,完全位于阀腔的一侧,可以完全避让介质放散通道,防止高温介质对阀盖3的冲刷。本实施例中,阀盖3的位置适中,既能够避免放散时管道内的介质冲刷,又能够保证阀盖3的行程尽量小,以实现快速放散。

曲柄41转动的方向与摇杆42和连板45转动的方向相同,通过曲柄41转动,带动摇杆42和连板45同时转动实现阀盖3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开启和关闭。

驱动机构5可以为电机驱动机构也可以为液压驱动机构,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采用液压缸,液压缸可以为液压油缸也可以为液压气缸,碟簧筒6和液压缸分别设于上、下侧,相较于电机驱动,结构布置更加合理、紧凑,能够降低放散阀的占用空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杆7为板状结构,连杆7的一端与阀体1铰接,连杆7的另一端与碟簧筒6的外壁铰接,曲柄41沿第一方向转动能够带动连杆7与碟簧筒6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并在曲柄41沿第一方向转动至一定位置后通过碟簧筒6带动连杆7沿第一方向转动。

具体来说,曲柄41沿第一方向转动能够带动连杆7与碟簧筒6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是指:曲柄41沿第一方向转动带动碟簧筒6沿第二方向转动,碟簧筒6沿第二方向转动带动连杆7也沿第二方向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9和图10所示,曲柄41和碟簧筒6连接处的上方设有限位机构8,限位机构8安装于阀体架12的顶部,可以对碟簧筒6的转动进行限位,并使碟簧筒6围绕限位机构8转动,即限位机构8能够在一定转动范围内作为碟簧筒6的转动中心。限位机构8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限位杆,两根限位杆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且两根限位杆的安装高度不同,以形成倾斜部,对碟簧筒6进行限位,并方便碟簧筒6的转动。

如图8所示,碟簧筒6包括筒体61、碟簧轴62和碟簧63,碟簧轴62穿设于筒体61内且其一端伸出筒体61与曲柄41的另一端连接,碟簧63套设于位于筒体61内的碟簧轴62上,碟簧轴62上设有与碟簧63相抵的抵接部621,抵接部621位于筒体61内,曲柄41转动带动碟簧筒6转动时,碟簧轴62能够压缩或释放碟簧63以产生一定的碟簧力并作用于曲柄41。碟簧轴62与曲柄41连接的一端为输出端622,输出端与第二曲柄臂412铰接,碟簧轴62的另一端(远离阀体1的一端)为尾端。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放散阀的工作过程如下:

液压缸工作时,液压缸的无杆腔进油,使活塞杆51伸出,活塞杆51伸出驱动曲柄41沿第一方向(本实施例中为顺时针方向)转动能够通过第一曲柄臂411和摇杆42带动阀盖3沿同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开启,曲柄4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还通过第二曲柄臂412带动碟簧筒6沿第二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碟簧筒6转动时,碟簧轴62的抵接部621压缩碟簧63,当曲柄41带动碟簧筒6转动至使第一曲柄臂411的中心线与碟簧筒6的中心线共线的第一位置时,碟簧筒6与限位机构8接触,碟簧63的压缩量最大;驱动机构5驱动曲柄41沿第一方向继续转动时,带动碟簧筒6以限位机构8为转动中心围绕限位机构8沿第二方向继续转动,同时,碟簧63释放直至释放量最大,此时曲柄41沿第一方向转动至第二位置,抵接部621与筒体61的端壁相抵;驱动机构5驱动曲柄41沿第一方向继续转动时,碟簧筒6不随曲柄41继续转动,曲柄41通过碟簧筒6带动连杆7沿第一方向转动,直至曲柄41转动至使阀盖3完全开启的第三位置(如图10所示)。即曲柄41在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三位置的过程中,碟簧筒6仅作为刚性连接件拉动连杆7随曲柄41转动。

阀盖3关闭的过程与上述阀盖3开启的过程相反,液压缸反向工作,有杆腔进油,使得活塞杆51缩回,驱动曲柄41(从第三位置)沿第二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并通过第一曲柄臂411和摇杆42带动阀盖3关闭,曲柄4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还通过第二曲柄臂412和碟簧筒6带动连杆7沿第二方向转动直至第二位置,该转动过程中,碟簧筒6固定(抵接部621与筒体61的端壁相抵)不随曲柄41转动,仅起到拉动连杆7转动的作用;曲柄41沿第二方向继续转动,抵接部621与筒体61的端壁分离,曲柄41转动带动碟簧筒6和连杆7沿第一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并通过抵接部621压缩碟簧63,当曲柄41带动碟簧筒6转动至使第一曲柄臂411的中心线与碟簧筒6的中心线共线的第一位置时,碟簧63的压缩量最大,驱动机构5驱动曲柄41沿第二方向继续转动时,碟簧63释放,碟簧63释放产生的碟簧力通过曲柄41和摇杆42传递至阀盖3,且在阀盖3封盖于阀座2上时,碟簧筒6对阀盖3施加一定的压力将阀盖3密封于阀座2(如图9所示)。此时,液压缸进出油口泄压,液压缸的活塞杆51处于自由状态,阀盖3靠碟簧筒6的密封压力推动曲柄41带动摇杆42为阀盖3提供密封力实现阀门的密封。

其中,第一方向为使阀盖3开启的方向,第二方向为使阀盖3关闭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由于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5设于阀盖3的右侧,因此,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另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5设于阀盖3的左侧时,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如图9和图10所示,连杆7通过碟簧筒6实现转动,以阀盖3的开启为例,当曲柄41带动碟簧筒6转动至使第一曲柄臂411的中心线与碟簧筒6的中心线共线的第一位置时,连杆7也转动至使其中心线与碟簧筒6的中心线共线的第一位置,传动主轴43的中心、第二曲柄臂412与碟簧筒6的第一铰接点以及连杆7与阀体架12的第二铰接点,三点的连线为一直线,碟簧63在抵接部621的压缩下压缩量最大,曲柄41从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连杆7与碟簧筒6一直平行;曲柄41继续转动时,碟簧筒6在限位机构8的作用下,碟簧筒6的转动中心由第一铰接点切换至限位机构8,碟簧筒6围绕限位机构8继续转动,并带动连杆7继续转动,传动主轴43的中心、第二曲柄臂412与碟簧筒6的第一铰接点以及连杆7与阀体架12的第二铰接点,三点的连线呈三角形结构,碟簧63释放;由于限位机构8的作用,在碟簧63完全释放后,曲柄41能够通过碟簧筒6带动连杆7同方向转动,以保证阀盖3的开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未设置限位机构8时,曲柄41沿第一方向转动会始终带动碟簧筒6沿第二方向转动,当碟簧筒6转动至一定程度时,由于连杆7具有两个自由度,其转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无法确保阀盖3开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曲柄41、碟簧筒6、连杆7和限位机构8的配合,可以在阀盖3开启至一定程度时,提供一定的助力保证阀盖3开启,在阀盖3关闭时,施加一定的助力,保证阀盖3密封。

阀盖3关闭过程中,压缩至一定压缩量的碟簧筒6释放产生的推力能够推动曲柄41沿阀盖3关闭的方向运动。碟簧筒6释放产生的推力即为使阀盖3密封于阀座2的密封压力,且该密封压力的输出由碟簧63压缩推动碟簧轴62实现,即碟簧筒6输出的推力大小根据碟簧63的压缩量确定。如图8所示,筒体61的尾端设有用于对碟簧63的压缩量进行调节的调节螺母64,调节螺母64套设于筒体61的外周。在放散阀关闭的状态下,通过调节螺母64调节碟簧63的压缩量即可保证碟簧63输出恒定的推力(密封压力),以满足阀盖3密封比压的要求,从而调节放散阀的放散压力,具体放散压力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优选地,筒体61的尾端还设有防尘罩65,以防止灰尘进入筒体61内,影响碟簧63的压缩和释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阀腔11的腔壁为中空的双层结构,其中空部分形成阀体水腔13,腔壁上设有连通阀体水腔13的阀体进水口14和阀体出水口15;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阀腔21的腔壁也为中空的双层结构,其中空部分形成阀座水腔22,第二阀腔21的腔壁上设有连通阀座水腔22的阀座进水口23和阀座出水口24;阀盖3为中空的双层结构,其中空部分形成阀盖水腔31,阀盖3上设有连通阀盖水腔31的阀盖进出水口32。

进一步地,阀体出水口15和阀座进水口23之间通过连接水管16连接,以连通阀体水腔13和阀座水腔22,实现水流循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双层结构形成中空的水腔,并向水腔内持续通入冷却水,可以带走传导至阀体1、阀座2以及阀盖3的壳体热量,保证放散阀的阀腔内处于安全的使用温度,使得放散阀能够耐高温,保证阀体1阀座2和阀盖3的结构强度及使用寿命,从而保证放散阀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阀腔11的腔壁设有耐温隔热材料17;第二阀腔21的腔壁也设有耐温隔热材料25,阀盖3的双层结构的内层为耐高温及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

阀体1、阀座2和阀盖3一般采用钢板等材料制成,在阀体1和阀座2内浇筑耐温隔热材料,可以减少热量到钢板的传导,使得阀腔内的温度处于一定范围。由于阀盖3要随驱动机构5运动,为避免运动过程中的震动造成耐温隔热材料脱落,阀盖3内未设置耐温隔热材料,而是在其内层采用耐高温及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同时,能够降低高温介质对阀盖3的冲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中空的水腔和耐温隔热材料的配合,一方面可以防止过高温度对放散阀的损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热量损失,使放散阀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提高放散阀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放散阀还包括阀盖座9,阀盖座9安装于阀座2,阀盖座9设有用于安装阀盖3的安装腔,装配于一体的阀盖3和阀盖座9形成阀盖组件,可以在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运动。阀盖座9与阀座2之间设有密封件,以将阀盖3和阀座2密封。通过将阀盖3密封安装于阀盖座9,并通过阀盖座9和阀座2的配合实现阀盖3的开启或关闭,结构合理,加工、装配灵活,密封性能好,且能够减少阀盖3的损坏。

具体地,如图6和7所示,阀盖座9的外周向下延伸形成环形的凸出部91,阀座2的外周设有与阀盖座9相配合的支撑环26和压盖27,以在阀盖座9和阀盖3封盖于阀座2时将其固定。

密封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密封件101和环形的第二密封件102,第一密封件101和第二密封件102均套设于阀座2的外周,且第二密封件102位于第一密封件101的外侧,并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第一密封件101为金属密封件,第二密封件102为非金属密封件。

阀座2具有与第一密封件101配合的阀座密封面28,阀座密封面28为球面,阀盖座9具有与第一密封件101配合的阀盖密封面92,阀盖密封面92为锥面,阀座密封面28和阀盖密封面92从相对的两侧与第一密封件101密封连接,实现阀盖座9和阀座2的内侧密封。第一密封件101为金属密封件,通过内侧的金属硬密封,可以减少放散时高温介质对密封件的冲刷,保证密封的可靠性,延长放散阀的使用寿命。

阀座密封面28和阀盖密封面92配合形成的密封副也需具有一定的硬度,以保证其使用寿命,因此,阀盖座9和阀座2采用堆焊硬质合金,以提高密封副的表面硬度。

由于阀盖3安装于阀盖座9的安装腔中,且随阀盖座9一起运动,因此,可以将阀盖座9的阀盖密封面92认为是阀盖3的密封面。

另外,阀盖3与横梁44通过十字铰轴46连接,阀盖3可自由摆动,阀盖3与阀座2的密封面可自动对中,确保密封面密切配合,保证放散阀的密封性能。

优选地,第一密封件101的安装高度高于第二密封件102的安装高度。安装高度是指阀盖座9与阀座2密封连接时,密封件91相对于阀座2的高度。

第二密封件102可以为橡胶材质的密封件,例如橡胶密封圈。如图7所示,第二密封件102安装于支撑环26与压盖27形成的环形空间,从径向方向对第二密封件102进行限位,且阀盖座9的环形的凸出部91向下与第二密封件102配合进行密封。

阀盖3和阀座2采用金属和非金属的组合密封结构,可以实现放散阀的双重密封性能,密封可靠,且能够达到零泄漏的密封性能;同时,可以保证与放散阀连接的炉内或管道内的压力,避免能量损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非金属密封处于金属密封的外侧,且非金属件的密封高度低于金属硬密封件的密封高度,可以保证非金属密封面远离管道内高温介质,不受高温介质冲刷,保证非金属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