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耐强化复合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9049发布日期:2021-02-09 21:2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耐强化复合风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耐强化复合风管。


背景技术:

[0002]
在空调领域存在着所谓“冷桥现象”,是指在保温结构中由于某些部位处理不当而使其热阻明显偏小的现象。在空调设备中,冷桥现象可引致表面凝露,能量损失等诸多问题。
[0003]
空调管道由多个风管体串接形成,在两个风管体的连接处容易出现冷桥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隔耐强化复合风管,能够改善甚至避免风管体连接处的冷桥现象。
[0005]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一种隔耐强化复合风管,包括:
[0006]
风管体,包括风管外层、隔热层和风管内层,所述风管内层的内部设有气流通道,所述风管外层位于所述风管内层的外侧且与所述风管内层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层设置所述风管外层和所述风管内层之间;
[0007]
在所述风管体的气流通道延伸方向的两端,所述风管内层向所述风管外层侧弯折并延伸一段距离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外侧边缘与所述风管外层的内侧表面之间设有缝细部。
[0008]
优选地,所述缝细部的宽度为1~10mm。
[0009]
优选地,所述缝细部的宽度为3~5mm。
[0010]
优选地,所述隔热层为玻璃棉。
[0011]
优选地,所述风管内层和/或风管外层为镀锌钢板。
[0012]
优选地,所述隔耐强化复合风管还包括:
[0013]
强化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内隔热垫,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风管体的一侧内壁相抵、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风管体的另一侧内壁相抵,并且所述支撑杆的端面与所述风管体的内壁表面之间通过所述内隔热垫连接。
[0014]
优选地,所述隔耐强化复合风管还包括:
[0015]
紧固件和外隔热垫,所述紧固件从所述风管体的外侧由外至内依次穿过外隔热垫、风管外层、隔热层、风管内层和内隔热垫与所述支撑杆连接。
[0016]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裸露于所述风管体外侧的部分罩设于隔热帽。
[0017]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六角头螺栓,所述六角头螺栓的六角头部罩设有隔热帽。
[0018]
优选地,所述隔耐强化复合风管还包括锁止件;
[0019]
所述锁止件沿着垂直于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锁止件端部与所述紧固件相抵。
[00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
点:由于风管内层与风管外层之间的缝细部的存在,风管内层和风管外层之间不直接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在风管体的连接处形成冷桥现象。另外,弯折部还能够对隔热层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隔热层与气流通道直接接触。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隔耐强化复合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a。
[0023]
图3为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内隔热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隔热帽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为锁止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b。
[0028]
图8为隔耐强化复合风管的端面视图。
[0029]
图9为第一固定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0为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1为第二固定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2为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
附图标记说明
[0034]
10-风管体,11-风管外层,111-法兰部,12-隔热层,13-风管内层,131-弯折部,14-缝隙部;20-强化支撑组件,21-支撑杆,211-内螺纹孔,22-紧固件,23-内隔热垫,231-通孔部,24-外隔热垫,25-隔热帽,251-扣合部,26-锁止件;30-第一固定件,31-第一本体部,32-第一延伸部,33-第二延伸部,40-第一端部隔热垫;50-第二固定件,51-第二本体部,52-第三延伸部,53-第四延伸部,60-第二端部隔热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通过解释以下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0036]
实施例1
[0037]
如图1和图7所示,一种隔耐强化复合风管,包括风管体10和强化支撑组件20。其中,风管体10包括风管外层11、隔热层12和风管内层13,风管内层13的内部设有气流通道,风管外层11位于风管内层13的外侧且与风管内层13固定连接,隔热层12设置风管外层11和风管内层13之间。在所述风管体10的气流通道延伸方向的两端,所述风管内层13向所述风管外层11侧弯折并延伸一段距离形成弯折部131,所述弯折部131的外侧边缘与所述风管外层11的内侧表面之间设有缝细部14。
[0038]
由于,风管内层13与风管外层11之间的缝细部14的存在,风管内层13和风管外层11之间不直接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在风管体10的连接处形成冷桥现象。另外,弯折部141还能够对隔热层1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隔热层12与气流通道直接接触。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缝细部14的宽度为1~10mm。进一步地,所述缝细部14的宽度为3~5mm。
[00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为玻璃棉。玻璃棉能够起到隔热功能,也具有耐高温的作用。
[0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管内层13和/或风管外层11为镀锌钢板。镀锌钢板具有较高强度,也具有一定的耐腐蚀功能,性价比高。
[0042]
实施例2
[0043]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隔耐强化复合风管,包括风管体10和强化支撑组件20。其中,风管体10包括风管外层11、隔热层12和风管内层13,风管内层13的内部设有气流通道,风管外层11位于风管内层13的外侧且与风管内层13固定连接,隔热层12设置风管外层11和风管内层13之间。强化支撑组件20包括支撑杆21和内隔热垫23,支撑杆21设于气流通道内,支撑杆21的一端与风管体10的一侧内壁相抵、支撑杆21的另一端与风管体10的另一侧内壁相抵,并且支撑杆21的端面与风管体10的内壁表面之间通过内隔热垫23连接。
[0044]
其中,支撑杆21的端面与风管体10的内壁表面之间通过内隔热垫23连接,该内隔热垫23能够在支撑杆21和风管体10的之间起到阻隔热传导和密封的作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加强通风管路的风管体10强度的同时,避免了冷桥现象的出现。
[0045]
如图3所示,支撑杆21可以为圆柱状,具有较小的风阻,在支撑杆21的两端可以设置内螺纹孔211,该内螺纹孔211用于起到固定支撑杆21的作用。
[0046]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耐强化复合风管还包括紧固件22和外隔热垫24,紧固件22从风管体10的外侧由外至内依次穿过外隔热垫24、风管外层11、隔热层12、风管内层13和内隔热垫23与支撑杆21连接。紧固件22能够对支撑杆21起到固定作用,而外隔热垫24则能够在紧固件22和风管外层11之间起到阻隔热传导和密封的作用。
[0047]
如图4所示,内隔热垫23和外隔热垫24可以为圆盘状,在内隔热垫23和外隔热垫24的中心设有通孔部231,通孔部231用于穿过紧固件22。
[0048]
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22裸露于风管体10外侧的部分罩设于隔热帽25。进一步地,紧固件22为六角头螺栓,六角头螺栓的六角头部罩设有隔热帽25。隔热帽25能够阻隔紧固件22与外界空气之间热传导的作用,减小甚至避免冷桥现象的出现。
[0049]
需要说明的是,内隔热垫23、外隔热垫24和隔热帽25的材质不作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为尼龙、聚四氟乙烯或者橡胶材质,也可以为smc复合材料等。
[0050]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隔耐强化复合风管的两端可以设有法兰部111,该法兰部111用于将多个的单节的风管连接成为管道。
[0051]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耐强化复合风管还包括锁止件26;锁止件26沿着垂直于支撑杆21的延伸方向设置,锁止件26与支撑杆21螺纹连接,锁止件26端部与紧固件22相抵。该锁止件26能够起到锁止紧固件22和支撑杆21的作用,避免紧固件22松动,间接地起到了防冷桥的作用。
[0052]
实施例3
[0053]
一种隔耐强化复合风管,包括风管体10和强化支撑组件20,风管体10包括风管外层11、隔热层12和风管内层13,风管内层13的内部设有气流通道,风管外层11位于风管内层13的外侧且与风管内层13固定连接,隔热层12设置风管外层11和风管内层13之间。强化支撑组件20包括支撑杆21、外隔热垫24和紧固件22,支撑杆21设于气流通道内,支撑杆21的一端与风管体10的一侧内壁相抵、支撑杆21的另一端与风管体10的另一侧内壁相抵。紧固件
22从风管体10的外侧由外至内依次穿过外隔热垫24、风管外层11、隔热层12和风管内层13与支撑杆21连接。紧固件22能够对支撑杆21起到固定作用,而外隔热垫24则能够在紧固件22和风管外层11之间起到阻隔热传导和密封的作用。
[0054]
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22裸露于风管体10外侧的部分罩设于隔热帽25。隔热帽25能够阻隔紧固件22与外界空气之间热传导的作用,减小甚至避免冷桥现象的出现。
[0055]
实施例4
[0056]
一种隔耐强化复合风管,包括风管体10和强化支撑组件20,风管体10包括风管外层11、隔热层12和风管内层13,风管内层13的内部设有气流通道,风管外层11位于风管内层13的外侧且与风管内层13固定连接,隔热层12设置风管外层11和风管内层13之间。强化支撑组件20包括支撑杆21和紧固件22,支撑杆21设于气流通道内,支撑杆21的一端与风管体10的一侧内壁相抵、支撑杆21的另一端与风管体10的另一侧内壁相抵。紧固件22从风管体10的外侧由外至内依次穿过风管外层11、隔热层12和风管内层13与支撑杆21连接。紧固件22裸露于风管体10外侧的部分罩设于隔热帽25。紧固件22能够对支撑杆21起到固定作用。隔热帽25能够阻隔紧固件22与外界空气之间热传导的作用,减小甚至避免冷桥现象的出现。
[0057]
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22为六角头螺栓;支撑杆21的两侧端面均设有与六角头螺栓相匹配的内螺纹孔211。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支撑杆21的长度设置为与风管体10内部的气流通道宽度相匹配,并且从风管的外侧穿入六角头螺栓使得安装过程简便,工作效率高。
[0058]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帽25上设有与六角头螺栓的六角头部相匹配的扣合部251,该扣合部251例如可以为六棱状的槽体,安装时只需将扣合部251套装于六角头部即可,安装简便。
[0059]
实施例5
[0060]
本实施例的隔耐强化复合风管还包括设于风管体10端部的多个固定件。多个固定件分别与风管外层11连接,风管内层13与固定件连接,固定件与风管外层11之间设有端部隔热垫。固定件能够将风管外层11和风管内层13的端部进行固定连接,并且,通过设置端部隔热垫还能够避免固定件与风管外层之间的热传导。
[0061]
如图8所示,固定件可以分为固定在风管体10端部边角之间位置的第一固定件30,和固定在风管体10端部边角位置的第二固定件50。
[0062]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固定件30包括第一本体部31、第一延伸部32和第二延伸部33。第一延伸部32设于第一本体部31的一侧,第二延伸部33设于第一本体部31的另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32和第二延伸部33之间形成条形的第一扣合槽。风管内层13的端部嵌入第一扣合槽内。第一延伸部32与风管外层11之间设有第一端部隔热垫40。第一端部隔热垫40例如可以为岩棉或者玻璃棉材质。
[0063]
第一延伸部32与风管外层1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风管体10的外侧向内安装自攻丝螺钉,自攻丝螺钉依次穿过风管外层11、第一端部隔热垫40与第一固定件30的第一延伸部32连接。
[0064]
第二延伸部33与风管内层13连接。第二延伸部33位于气流通道内,第二延伸部33与风管内层13的内轮廓表面相抵。围绕风管体10端面分布的多个第一紧固件30共同作用,对风管内层13起到固定作用。
[0065]
第二固定件50包括第二本体部51、第三延伸部52和第四延伸部53,第三延伸部52设于第二本体部51的一侧,第四延伸部53设于第二本体部51的另一侧。第三延伸部52和第四延伸部53均沿着垂直于第二本体部51的方向延伸。在第三延伸部52和第四延伸部53之间形成呈直角状的第二扣合槽。第二固定件50设于风管体10的端部边角位置。风管内层13的端部嵌入第二扣合槽内。第三延伸部52与风管外层11之间设有第二端部隔热垫60。
[0066]
第三延伸部52与风管外层11也可以通过自攻丝螺钉或者其他紧固件固定连接。第四延伸部53位于气流通道内,第四延伸部53的与风管内层13的内轮廓表面相抵,多个第二固定件50可以起到将风管外层11和风管内层13进行固定连接的作用,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50也可同时设置,以更好的对风管外层11和风管内层13进行固定连接。
[0067]
参考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装置,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做出任何改造、修饰以及变动。本申请包括上述具体实施方案及其任何等同形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