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媒表阀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89766发布日期:2021-01-30 04:3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媒表阀体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媒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媒表阀体。


背景技术:

[0002]
冷媒压力表适用于测量温度较低或特殊冷媒介质,冷媒压力表也称雪种表或氟利昂表是用于量测制冷系统或设备内部各种冷冻系统压力之测量,如空调设备、冷库制冷系统,工业冷水机,冷煤填充设备,中央空调等,冷媒压力表和一般压力表的结构一样,但在工艺上的要求更为严格,在气密性要求上更加苛刻,故在焊接及测漏等环节上都采用特殊的焊药及检测方法,以确保制冷工质不泄漏。现有的冷媒压力表采用的是安装设置有一个阀体,冷媒表压力表的低压表与阀体的低压接口连接,高压表与阀体的高压接口连接,因此阀体的生产制造和阀体的结构对于冷媒压力表的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阀体在目前的市场上采用的大多是数控加工成型,生产效率低,成本过于昂贵,且阀体内部结构复杂,使得生产制造过程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部结构简单和气密效果好冷媒表阀体,阀体的生产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0005]
(二)技术方案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媒表阀体,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横向开设有流通管道,所述阀体的两侧开设有低压冷媒接口和高压冷媒接口,在所述阀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低压冷媒接口对应的低压表安装孔以及与所述高压冷媒接口对应的高压表安装孔,所述低压冷媒接口与所述低压表安装孔同轴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阀体的两侧,所述高压冷媒接口与所述高压表安装孔同轴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阀体的两侧;所述阀体还设置有低压调节阀孔和高压调节阀孔,所述低压调节阀孔置于所述低压冷媒接口和所述低压表安装孔之间,所述高压调节阀孔置于所述高压冷媒接口和所述高压表安装孔之间,所述流通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低压调节阀孔与所述低压冷媒接口以及所述低压表安装孔连通,所述流通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高压调节阀孔与所述高压冷媒接口以及所述高压表安装孔连通,阀体的内部结构更为简单,所述低压冷媒接口与所述低压表安装孔同轴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阀体的两侧以及所述低压调节阀孔置于所述低压冷媒接口和所述低压表安装孔之间使阀体的整体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使生产制造更加便利,生产效率更高。
[0007]
进一步的,所述低压冷媒接口、所述低压表安装孔以及所述低压调节阀孔与所述阀体一体成型;所述高压冷媒接口、所述高压表安装孔以及所述高压调节阀孔与所述阀体一体成型,方便对阀体进行压铸成型,减少原材料的损耗,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08]
进一步的,所述低压冷媒接口上设置有低压冷媒管道,所述低压冷媒管道的一端
贯穿设置在所述低压调节阀孔的内壁上,所述低压冷媒管道包括:第一低压冷媒管道和第二低压冷媒管道,所述第一低压冷媒管道设置在所述低压冷媒接口的外侧,所述第二低压冷媒管道连通所述低压调节阀孔设置;所述第一低压冷媒管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低压冷媒管道;所述低压表安装孔上设置有低压连通管道,所述低压连通管道的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低压调节阀孔的内壁上;所述低压冷媒管道与所述低压连通管道同轴设置且垂直所述流通管道的中轴线,能够减少对阀体内部的空间占用,提高整体结构的合理性。
[0009]
进一步的,所述低压连通管道包括:第一低压连通管道和第二低压连通管道,所述第一低压连通管道设置在所述低压表安装孔的外侧用以连接外部低压表,所述第二低压连通管道连通所述低压调节阀孔,所述第一低压连通管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低压连通管道,采用此设置能够使得低压表的安装更为方便,同时使得低压表的测量更为精准。
[0010]
进一步的,所述低压调节阀孔包括: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呈锥形设置在所述低压调节阀孔和所述流通管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所述低压调节阀孔和所述流通管道,采用锥形结构设计使内部的冷媒管道布置更加合理,方便低压调节阀的精准调节,安装使用便利,液体流通性更好。
[0011]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冷媒接口上设置有高压冷媒管道,所述高压冷媒管道的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高压调节阀孔的内壁上,所述高压冷媒管道包括:第一高压冷媒管道和第二高压冷媒管道,所述第一高压冷媒管道设置在所述高压冷媒接口的外侧,所述第二高压冷媒管道连通所述高压调节阀孔设置;所述第一高压冷媒管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高压冷媒管道;所述高压表安装孔上设置有高压连通管道,所述高压连通管道的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高压调节阀孔的内壁上;所述高压冷媒管道与所述高压连通管道同轴设置且垂直所述流通管道的中轴线,减少对阀体的内部空间占用,方便调节阀进行精准调节。
[0012]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连通管道包括:第一高压连通管道和第二高压连通管道,所述第一高压连通管道设置在所述高压表安装孔的外侧用以连接外部高压表,所述第二高压连通管道连通所述高压调节阀孔,所述第一高压连通管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高压连通管道,采用此设置能够使得高压表的安装更为方便,同时使得高压表的测量更为精准。
[0013]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调节阀孔包括: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呈锥形设置在所述高压调节阀孔和所述流通管道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所述高压调节阀孔和所述流通管道,采用锥形设置方便对阀体的一体加工,减少制造材料的损耗,同时能够使内部的汽液流通更顺畅。
[0014]
(三)有益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媒表阀体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低压冷媒接口、低压表安装孔以及低压调节阀孔与阀体一体成型,高压冷媒接口、高压表安装孔以及高压调节阀孔与阀体一体成型,采用压铸成型,提高整体结构的气密性,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采用锥形设置,方便对阀体的一体加工,减少制造材料的损耗,同时能够使内部的汽液流通更顺畅。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媒表阀体的立体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媒表阀体低压冷媒接口的剖视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媒表阀体高压冷媒接口的剖视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媒表阀体的剖视图;
[0020]
其中:1为阀体、101为流通管道、2为低压冷媒接口、201为低压冷媒管道、211为第一低压冷媒管道、221为第二低压冷媒管道、3为高压冷媒接口、301为高压冷媒管道、311为第一高压冷媒管道、321为第二高压冷媒管道、4为低压表安装孔、401为低压连通管道、411为第一低压连通管道、421为第二低压连通管道、5为高压表安装孔、501为高压连通管道、511为第一高压连通管道、521为第二高压连通管道、6为低压调节阀孔、7为高压调节阀孔、801为第一连接孔、802为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2]
参阅图1~图4,一种冷媒表阀体,包括阀体1,阀体1内横向开设有流通管道101,阀体1的两侧开设有低压冷媒接口2和高压冷媒接口3,在阀体1上还开设有与低压冷媒接口2对应的低压表安装孔4以及与高压冷媒接口3对应的高压表安装孔5,低压冷媒接口2与低压表安装孔4同轴设置且分别位于阀体1的两侧,高压冷媒接口3与高压表安装孔5同轴设置且分别位于阀体1的两侧;阀体1还设置有低压调节阀孔6和高压调节阀孔7,低压调节阀孔6置于低压冷媒接口2和低压表安装孔4之间,高压调节阀孔7置于高压冷媒接口3和高压表安装孔5之间,流通管道101的一端通过低压调节阀孔6与低压冷媒接口2以及低压表安装孔4连通,流通管道101的另一端通过高压调节阀孔7与高压冷媒接口3以及高压表安装孔5连通;低压冷媒接口2、低压表安装孔4以及低压调节阀孔6与阀体1一体成型,高压冷媒接口3、高压表安装孔5以及高压调节阀孔7与阀体1一体成型;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阀体的制造采用压铸工艺一体成型,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更低,低压冷媒接口2和高压冷媒接口3分别位于阀体1的两侧,方便使用者对高压和低压的连接测量,低压冷媒接口5和低压表安装孔5对应设置在阀体的两侧,高压冷媒接口和高压表安装孔5对应设置在阀体的两侧,且采用同轴设置的方式使外部低压表或高压表能够更好地对冷媒介质进行测量,另外低压调节阀孔6和高压调节阀孔7分别垂直设置于低压冷媒接口2和高压冷媒接口3,使得外部调节阀能够对冷媒接口更好地进行调节,方便使用者高精度进行测量调节。
[0023]
参阅图2和图4,低压冷媒接口2上设置有低压冷媒管道201,低压冷媒管道201的一端贯穿设置在低压调节阀孔6的内壁上;低压表安装孔4上设置有低压连通管道401,低压连通管道401的一端贯穿设置在低压调节阀孔6的内壁上;低压冷媒管道201与低压连通管道401同轴设置且垂直流通管道101的中轴线,低压冷媒管道201包括:第一低压冷媒管道211和第二低压冷媒管道221,第一低压冷媒管道211设置在低压冷媒接口2的外侧,第二低压冷媒管道221连通低压调节阀孔6设置;第一低压冷媒管道211的内径大于第二低压冷媒管道221,低压调节阀孔6包括:第一连接孔801,第一连接孔801呈锥形设置在低压调节阀孔6和流通管道101之间,第一连接孔801连接低压调节阀孔6和流通管道101,利用第一低压冷媒管道211和第二低压冷媒管道221的同轴设置且直径大小不同形成的第一连接孔801能够使内部介质流通更为顺畅,且方便对阀体内部结构的一体加工成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24]
参阅图3和图4,高压冷媒接口3上设置有高压冷媒管道301,高压冷媒管道301的一端贯穿设置在高压调节阀孔7的内壁上;高压表安装孔5上设置有高压连通管道501,高压连通管道501的一端贯穿设置在高压调节阀孔7的内壁上;高压冷媒管道301与高压连通管道501同轴设置且垂直流通管道101的中轴线,高压冷媒管道301包括:第一高压冷媒管道311和第二高压冷媒管道321,第一高压冷媒管道311设置在高压冷媒接口3的外侧,第二高压冷媒管道321连通高压调节阀孔7设置;第一高压冷媒管道311的内径大于第二高压冷媒管道321,高压调节阀孔7包括:第二连接孔802,第二连接孔802呈锥形设置在高压调节阀孔7和流通管道101之间,第二连接孔802连接高压调节阀孔7和流通管道101,第二连接孔802的一端连通高压调节阀孔7,第二连接孔802的另一端连通流通管道101,利用第一高压冷媒管道311和第二高压冷媒管道321的同轴设置且直径大小不同形成的第二连接孔802能够使内部介质流通更为顺畅,且方便对阀体内部结构的一体加工成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25]
参阅图2,低压连通管道401包括:第一低压连通管道411和第二低压连通管道421,第一低压连通管道411设置在低压表安装孔4的外侧用以连接外部低压表,第二低压连通管道421连通低压调节阀孔6,第一低压连通管道411的内径大于第二低压连通管道421,第二低压连通管道421的一端开口设置在低压调节阀孔6的内侧壁,使外部调节阀工作时能够起到对第一低压连通管道411的阻断作用,使调节阀的调节更为精准,同时内部结构的气密性更佳。
[0026]
参阅图3,高压连通管道501包括:第一高压连通管道511和第二高压连通管道521,第一高压连通管道511设置在高压表安装孔5的外侧用以连接外部高压表,第二高压连通管道521连通高压调节阀孔7,第一高压连通管道511的内径大于第二高压连通管道521,第二高压连通管道521的一端开口设置在高压调节阀孔7的内侧壁,在外部调节阀进行调节工作时能够更为精准,同时方便内部结构的一体加工成型,气密性更佳。
[0027]
本实施例冷媒表阀体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采用锥形设置,方便对阀体的一体加工,减少制造材料的损耗,同时能够使内部的汽液流通更顺畅;另外低压冷媒接口、低压表安装孔以及低压调节阀孔与阀体一体成型,高压冷媒接口、高压表安装孔以及高压调节阀孔与阀体一体成型,采用压铸成型,提高整体结构的气密性,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同轴设置的方式,方便内部测量介质的流通,使测量结果更为精准,同时方便对阀体的一体加工成型,提高生产效率。
[0028]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