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垫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9765发布日期:2021-02-18 22:0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垫圈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垫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高温垫圈。


背景技术:

[0002]
垫圈比较常用于机器工具上,而且其作用也是不可代替的,然而在实际的运用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若不及时散发出去,则可能会导致垫圈因高温而损坏,而且一般难以及时的发现,所以可能会造成机器的损坏或者其他造成其他的损失,然而现有的大多没有相对应的结构,所以针对此问题,可以设计出一种具有更佳的耐高温效果的垫圈。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温垫圈,具备更佳的耐高温效果的优点,解决了垫圈不易耐高温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垫圈,包括垫圈耐磨皮和耐温机构,所述耐温机构包括第一承重层、耐温层、绝温层、第二次承重层、聚氯乙烯层、磷酸盐铝粉层、粘接内套、内磨套、耐温套和吸附条,所述垫圈耐磨皮的内表面顶部与第一承重层的外表面顶部粘接,所述第一承重层的外表面底部与耐温层的外表面顶部粘接,所述耐温层的外表面底部与绝温层的外表面顶部粘接,所述绝温层的外表面底部与第二次承重层的外表面顶部粘接,所述第二次承重层的外表面底部与聚氯乙烯层的外表面顶部粘接,所述聚氯乙烯层的外表面底部与磷酸盐铝粉层的外表面顶部搭接,所述垫圈耐磨皮的内表面一侧与粘接内套的外表面一侧套接,所述粘接内套的内表面与内磨套的外表面一侧套接,所述内磨套的内表面与耐温套的外表面一侧套接。
[0005]
进一步的,所述耐温套的内表面一侧与吸附条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且吸附条的数量为十二个。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垫圈耐磨皮的外表面设置有橡皮薄内圈,且垫圈耐磨皮的外表面设置有橡皮薄外圈。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垫圈耐磨皮的外表面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橡皮薄内圈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且两个橡皮薄内圈的规格相同。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垫圈耐磨皮的外表面顶部和底部一侧分别与橡皮薄外圈的外表面一侧粘接,且两个橡皮薄外圈的规格相同。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重层和耐温层的外表面中部均设置有圆口,且第一承重层和耐温层的规格相同。
[0010]
进一步的,所述聚氯乙烯层和磷酸盐铝粉层的规格相同,且聚氯乙烯层和磷酸盐铝粉层的厚度范围为0.5.1mm。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耐高温垫圈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2]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承重层、耐温层、绝温层、第二次承重层、聚氯乙烯层和磷
酸盐铝粉层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通过多层不同的结构达到绝温隔温的目的,从而可以使垫圈变成热的不良传导体,从而可以达到更高的耐温效果,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具备更佳的耐高温效果的优点。
[0013]
2、本实用新型通过粘接内套、内磨套、耐温套和吸附条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在内部阻断热的传到,从而可以使接触的地方热量不能良好的传到垫圈上,从而可以增强其耐温程度,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钩垫圈立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垫圈剖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垫圈俯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1-垫圈耐磨皮,2-橡皮薄外圈,3-橡皮薄内圈,4-耐温机构,401
-ꢀ
第一承重层,402-耐温层,403-绝温层,404-第二次承重层,405-聚氯乙烯层, 406-磷酸盐铝粉层,407-粘接内套,408-内磨套,409-耐温套,410-吸附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垫圈,包括垫圈耐磨皮1和耐温机构4,耐温机构4包括第一承重层401、耐温层402、绝温层 403、第二次承重层404、聚氯乙烯层405、磷酸盐铝粉层406、粘接内套407、内磨套408、耐温套409和吸附条410,垫圈耐磨皮1的内表面顶部与第一承重层401的外表面顶部粘接,第一承重层401的外表面底部与耐温层402的外表面顶部粘接,耐温层402的外表面底部与绝温层403的外表面顶部粘接,绝温层403的外表面底部与第二次承重层404的外表面顶部粘接,第二次承重层404的外表面底部与聚氯乙烯层405的外表面顶部粘接,聚氯乙烯层405的外表面底部与磷酸盐铝粉层406的外表面顶部搭接,垫圈耐磨皮1的内表面一侧与粘接内套 407的外表面一侧套接,粘接内套407的内表面与内磨套408的外表面一侧套接,内磨套408的内表面与耐温套409的外表面一侧套接,耐温套409的内表面一侧与吸附条410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且吸附条410的数量为十二个,垫圈耐磨皮1的外表面顶部与橡皮薄内圈3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且垫圈耐磨皮1的外表面顶部一侧与橡皮薄外圈2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垫圈耐磨皮1的外表面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橡皮薄内圈3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且两个橡皮薄内圈3的规格相同,垫圈耐磨皮1的外表面顶部和底部一侧分别与橡皮薄外圈2的外表面一侧粘接,且两个橡皮薄外圈2的规格相同,第一承重层401和耐温层402的外表面中部均设置有圆口,且第一承重层401和耐温层402的规格相同,聚氯乙烯层 405和磷酸盐铝粉层406的规格相同,且聚氯乙烯层405和磷酸盐铝粉层406的厚度范围为0.5.1mm,该耐高温垫圈,通过第一承重层401、耐温层402、绝温层403、第二次承重层404、聚氯乙烯层405和磷酸盐铝粉层406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通过多层不同的结构达到绝温隔温的目的,从而可以使垫圈变成热的不良传导体,从而可以达到更高的耐温效果,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具备更佳的耐高温效果的优点,通过粘接内套407、内磨套408、耐温套409和吸附条410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在内部阻断热的传到,从而可以使接触的地方热量不能良好的传到垫圈上,从而可以增强其耐温程度,所以由此可知,该
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
[0019]
使用时,将该装置组装好,然后吸附条410可以让耐温套409和接触的物体之间留有一点空隙散热,然后通过粘接内套407、内磨套408等结构让热量不能良好的传导,同理,耐温层402、绝温层403、聚氯乙烯层405和磷酸盐铝粉层 406等结构可以使热不良传导,更耐高温。
[0020]
综上所述,该耐高温垫圈,通过第一承重层401、耐温层402、绝温层403、第二次承重层404、聚氯乙烯层405和磷酸盐铝粉层406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通过多层不同的结构达到绝温隔温的目的,从而可以使垫圈变成热的不良传导体,从而可以达到更高的耐温效果,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具备更佳的耐高温效果的优点,通过粘接内套407、内磨套408、耐温套409和吸附条410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在内部阻断热的传到,从而可以使接触的地方热量不能良好的传到垫圈上,从而可以增强其耐温程度,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
[002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