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拆扣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4802发布日期:2021-02-03 19:0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快拆扣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拆扣件结构,尤指一种可完成至少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快拆扣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经考查,一般于结合至少两个物体时,通常以螺丝进行锁接,以作为物体的结合。
[0003]
然而,以上述惯用的固定方式而言,虽可将至少两个物体以不易分离的方式固定结合,但除造成有不易组装的情况外,更会因螺丝的固定结合方式,而使至少一个物体造成有不易拆卸的情况发生。
[0004]
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快拆扣件结构,以期可达到完成至少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并具有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将是本实用新型所积极揭露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鉴于上述公知技术的缺憾,发明人研发出一种快拆扣件结构,以期可达到完成至少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并具有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0006]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拆扣件结构,其包含有:身部以及扣部。该身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该扣部与该身部活动组合,该扣部具有头部、一端连接该头部的杆部、及设于该杆部的扣接部,该扣接部用以扣入或分离第二物体。
[0007]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组接部,该组接部用以组合于该第一物体。
[0008]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内或外具有止挡部,该扣部具有与该止挡部挡止限位的挡抵部。
[0009]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与该杆部以固设部加以组合。
[0010]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扣接部具有导引部,该导引部用以对应第二物体的对应导引部,用以使该扣接部导引扣入该第二物体。
[0011]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导引部或该对应导引部为斜面部、弧面部、阶面部、曲面部、凸面部、凹面部或平面部。
[0012]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更进一步具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一端抵顶于该扣部,另一端抵顶于该身部。
[0013]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弹性组件为弹簧、弹片或弹性柱。
[0014]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更进一步具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扭转弹簧,使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组合于该扣部,另一端组合于该身部,用以使该头部或该扣接部自动往复运动。
[0015]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具有限制部,该身部具有限位该限制部的限位部。
[0016]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限制部位于该限位部时,该头部限位于该身部,当该限制部脱离该限位部时,该头部可于该身部旋动。
[0017]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于该身部上形成杠杆结构,进而可按压该头部,使
该限制部脱离该限位部。
[0018]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具有操作部,可按压该操作部使该头部以固设部为轴心而抵顶该身部,以使该限制部脱离该限位部。
[0019]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穿孔,该杆部可穿入该穿孔与该头部组合,或该杆部可穿入该穿孔与该头部一体成型。
[0020]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第一止挡部或第二止挡部,使该头部可于该第一止挡部或该第二止挡部之间旋动,并使该头部由该第一止挡部或该第二止挡部加以止挡。
[0021]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限位部,该头部具有限制部,当该头部旋动至该限位部时,该限位部可限位该头部的限制部。
[0022]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更进一步具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一端抵顶该身部,另一端抵顶该扣部,使该头部的限制部到达该限位部时,因该弹性组件的下拉弹力使该限制部扣入该限位部。
[0023]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旋动部,该头部于该旋动部旋动。
[0024]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限位部或另一限位部,该头部具有一限制部,当该头部旋动至该限位部或该另一限位部时,该限位部或该另一限位部可限位该头部的限制部。
[0025]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止挡部,该杆部具有与该止挡部挡止限位的挡抵部。
[0026]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具有操作部,可按压该操作部使该头部以杆部为轴心而抵顶该身部,以使该限制部脱离该限位部。
[0027]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止挡部或该挡抵部为凸部、凹部、阶部、槽部、孔部、扣部、弧面部、曲面部、斜面部或平面部。
[0028]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限制部或该限位部为凹部、凸部、阶部、平面部、斜面部、曲面部、弧面部或限位空间。
[0029]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具有扣接部,该扣接部可用以扣入、干涉、置放或分离于第二物体。
[0030]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身部具有扣接部,该扣接部可用以扣入、干涉、置放或分离于第二物体。
[0031]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扣接部为凹部、凸部、阶部、平面部、斜面部、曲面部、弧面部或扣接空间。
[0032]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杆部具有挡抵部与抵挡部,该挡抵部与该身部可旋动的配合。
[0033]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杆部具有挡抵部与抵挡部,该抵挡部与该头部可旋动的配合。
[0034]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杆部可旋动的与该头部或该身部配合。
[0035]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限制部或该限位部为具有弹性的弹性体或弹性臂。
[0036]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限制部或该限位部位于直向、纵向、该头部的内部、该头部的外部、该身部的外部或该身部的内部。
[0037]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或该身部具有至少一个回缩空间,可于该头部或该身部相互扣接、暂时扣接、干涉或暂时干涉时,用以使该回缩空间回缩定位,或用以使该回缩空间回缩暂时定位。
[0038]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回缩空间为封闭式或开放式。
[0039]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杆部或该头部具有导引面,使该杆部利于导引扣入该头部,该导引面为斜面、弧面、曲面、阶面、凹部、凸部、直面或平面。
[0040]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以模内射出方式制造。
[0041]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具有防转结构,该杆部具有对应防转结构,用以防止该头部转动。
[0042]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更进一步具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扭转弹簧,使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组合于该扣部,另一端组合于该身部,用以使该头部或该扣接部自动往复运动,其中该扣部的扣接部具导引部,该导引部用以对应第二物体的对应导引部,用以使该扣接部先导引旋动至可扣入位置后弹性扣入该第二物体。
[0043]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更进一步具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扭转弹簧,使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组合于该扣部,另一端组合于该身部,用以使该头部或该扣接部自动往复运动,其中该扣部的扣接部具有导引部,用以使该扣接部导引扣入该第二物体。
[0044]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扣部的扣接部具有导引部,用以使该扣接部导引扣入该第二物体,该导引部为斜面部、弧面部、阶面部、曲面部、凸面部、凹面部或平面部。
[0045]
上述的快拆扣件结构中,该头部为模内射出成型,其用以塑料模内射出、金属模内射出或非金属模内射出,其中模具具有浇道与浇口,使液态原料由浇口进入模内呈空心状的头部成型空间后,经冷却固化以形成该头部
[0046]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快拆扣件结构,可将身部组合于第一物体,并以扣部扣接于第二物体或于第二物体上移除,以完成至少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4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004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4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底视状态示意图。
[005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005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0052]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0053]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0054]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身部的外观示意图。
[0055]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身部的外观示意图。
[0056]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0057]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0058]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0059]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0060]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0061]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侧视状态示意图。
[0062]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0063]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0064]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0065]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扣接部的不同型态示意图一。
[0066]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扣接部的不同型态示意图二。
[0067]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68]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0069]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0070]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0071]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0072]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0073]
符号说明
[0074]1ꢀꢀꢀ
身部
[0075]
11
ꢀꢀ
组接部
[0076]
12
ꢀꢀ
止挡部
[0077]
13
ꢀꢀ
限位部
[0078]
14
ꢀꢀ
第一止挡部
[0079]
15
ꢀꢀ
第二止挡部
[0080]
16
ꢀꢀ
旋动部
[0081]
17
ꢀꢀ
穿孔
[0082]
18
ꢀꢀ
另一限位部
[0083]
19
ꢀꢀ
扣接部
[0084]2ꢀꢀꢀ
扣部
[0085]
21
ꢀꢀ
头部
[0086]
211 操作部
[0087]
212 导引面
[0088]
213 防转结构
[0089]
22
ꢀꢀ
杆部
[0090]
221 卡扣部
[0091]
222 导引面
[0092]
223 对应防转结构
[0093]
23
ꢀꢀ
扣接部
[0094]
231 导引部
[0095]
24
ꢀꢀ
挡抵部
[0096]
25
ꢀꢀ
固设部
[0097]
26
ꢀꢀ
限制部
[0098]
27
ꢀꢀ
抵挡部
[0099]
28、28a
ꢀꢀ
回缩空间
[0100]3ꢀꢀꢀ
弹性组件
[0101]4ꢀꢀꢀ
模具
[0102]
10
ꢀꢀ
第一物体
[0103]
20
ꢀꢀ
第二物体
[0104]
201 对应导引部
具体实施方式
[0105]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0106]
请参考图1至图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拆扣件结构,该快拆扣件结构包含有身部1以及扣部2。
[0107]
该身部1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10。
[0108]
该扣部2与该身部1活动组合,该扣部2具有头部21、一端连接该头部21的杆部22、及设于该杆部22另一端的扣接部23,该扣接部23用以扣入或分离第二物体20。
[0109]
当使用时,可将该身部1组合于该第一物体10,并旋转该头部21,使该头部21同时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旋动,而使该扣接部23扣入该第二物体20,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结合;另外,也可反向旋转该头部21,使该头部21同时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旋动,而使该扣接部23于该第二物体20上移除,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0110]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具有组接部11,该组接部11用以组合于该第一物体10。如此,可使该身部1借由该组接部11而与该第一物体10稳固组合,以利进行该扣部2的操作。
[0111]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内或外具有止挡部12,该扣部2的杆部22具有与该止挡部12挡止限位的挡抵部24,其中该止挡部12与该挡抵部24可为凸部、凹部、阶部、槽部、孔部、扣部、弧面部、曲面部、斜面部或平面部。如此,可于旋转该头部21时,借由该挡抵部24与该止挡部12的挡止限位,使该头部21仅能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进行九十度的旋动,以使该扣接部23准确扣入该第二物体20。
[0112]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头部21与该杆部22以固设部25加以组合。如此,可于旋转该头部21时,同时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旋动。
[0113]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具有弹性组件3,该弹性组件3一端抵顶于该扣部2,另一端抵顶于该身部1,另外该弹性组件3可为扭转弹簧、弹簧、弹片或弹性柱。于本实施例中该弹性组件3为扭转弹簧,使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组合于该扣部2,另一端组合于该身部1,以使该头部21与该扣接部23自动往复运动。如此,当旋转该头部21时,使该头部21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旋动,同时使该弹性组件3呈扭力紧缩状态,此时该扣接部23与该第二物体20未扣接,而当放开该头部21时,便可因该弹性组件3的扭转弹力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反向旋动,而使该扣接部23自动扣入该第二物体20,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结合;另外,欲分离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时,则再次旋转该头部21,使该头部21带动该杆部22与该扣接部23旋动,同时使该弹性组件3呈扭力紧缩状态,
使该扣接部23于该第二物体20上移除,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分离,之后再放开该头部21,让该扣接部23自动恢复至原本位置,以进行下次的使用,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0114]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接部23可为外扣体、内扣体、柱体或螺纹体。
[0115]
请参考图4及图5,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头部21与该杆部22以固设部25加以组合,使该头部21于该身部1上形成杠杆结构,且该头部21具有限制部26,该身部1具有限位该限制部26的限位部13,当该限制部26位于该限位部13时,该头部21限位于该身部1,当该限制部26脱离该限位部13时,该头部21可于该身部1上旋动。
[0116]
如此,可以按压方式操动该头部21,使该限制部26脱离该限位部13,并以该弹性组件3的扭转弹力,使该头部21带动该扣部2旋动,以使该扣接部23扣入该第二物体20,或使该扣接部23于该第二物体20上移除,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0117]
另外,该限制部26或该限位部13为凹部、凸部、阶部、平面部、斜面部、曲面部、弧面部或限位空间,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18]
请参考图6至图8,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头部21具有操作部211,可按压该操作部211使该头部21以该固设部25为轴心而抵顶该身部1,以使该限制部26脱离该限位部13之后,以该弹性组件3的扭转弹力,使该头部21带动该扣部2旋动,让该扣接部23扣入该第二物体20,或使该扣接部23于该第二物体20上移除,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0119]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具有第一止挡部14及第二止挡部15,并该身部具有旋动部16,该旋动部16位于该第一止挡部14与该第二止挡部15之间,使该头部21可于该第一止挡部14与该第二止挡部15间的旋动部16旋动,并使该头部21由该第一止挡部14或该第二止挡部15加以止挡,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20]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弹性组件3一端抵顶该身部1,另一端抵顶该扣部2的杆部22,使该头部21的限制部26到达该限位部13时,因该弹性组件3的下拉弹力使该限制部26扣入该限位部13,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21]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具有穿孔17,该扣部2的杆部22可穿入该穿孔17与该头部21组合,或该扣部2的杆部22可穿入该穿孔17与该头部21一体成型(如图8所示),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22]
另外,当该杆部22与该头部21一体成型时,可按压该操作部211使该头部21以杆部22为轴心而抵顶该身部1,以使该限制部26脱离该限位部13(图未示),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23]
请参考图9及图10,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具有限位部13及另一限位部18,当该头部21旋动至该限位部13或该另一限位部18时,该限位部13或该另一限位部15可限位该头部21的限制部26。如此,可操动该头部21使该限制部26脱离该限位部13,并以该弹性组件3的弹力抵顶该身部1与该扣部2,使该限制部26旋动至该另一限位部18时弹力扣入,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24]
请参考图11,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组合于该第
一物体10,该扣部2的头部21具有扣接部23,该扣接部23可用以扣入(干涉、置放或分离)于该第二物体20。其中该扣接部23可为凹部、凸部、阶部、平面部、斜面部、曲面部或弧面部,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25]
请参考图12,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身部1组合于该第一物体10,该身部1具有扣接部19,该扣接部19可配合该扣部2的头部21用以扣入(干涉、置放或分离)于该第二物体20。该扣接部19可为凹部、凸部、阶部、平面部、斜面部、曲面部或弧面部,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26]
请参考图13及图14,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接部23可将该身部1组合于该第一物体10,并可于使用时旋转该扣部2的头部21,让该扣接部23呈关闭状态以扣入该第二物体20,或旋转该扣部2的头部21,让该扣接部23呈开启状态以使该第二物体20分离,以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0127]
另外,该扣接部23(或扣接部19)也可为扣接空间,如此,同样可完成该第一物体10与该第二物体20的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0128]
请参考图15,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接部23具有导引部231,该导引部231用以对应该第二物体的对应导引部(图未示),以使该扣接部23易于导引扣入该第二物体。而该导引部231与该对应导引部可为斜面部、弧面部、阶面部、曲面部、凸面部、凹面部或平面部,用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29]
请参考图16,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部2的杆部22具有挡抵部24与抵挡部27,该挡抵部24与该身部1可旋动的配合,且该抵挡部27与该头部21可旋动的配合,进而使该杆部22可旋动的与该头部21及该身部1配合,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30]
请参考图17及图18,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限制部26与该限位部13为具有弹性的弹性体或弹性臂,该扣部2具有分别邻近该限制部26与该限位部13的回缩空间28、28a,可于该头部21与该身部1相互扣接(暂时扣接、干涉或暂时干涉)时,使该回缩空间28、28a回缩定位,或使该回缩空间28、28a回缩暂时定位,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31]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限制部26与该限位部13位于直向、纵向、该头部21的内部、该头部21的外部、该身部1的外部或该身部1的内部,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32]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回缩空间28、28a为封闭式、开放式,或封闭式与开放式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该回缩空间28、28a以封闭式与开放式的组合为实施例,进而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33]
请参考图19,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接部23可为外扣体(如图19的a部分)、内扣体(如图19的b部分)、柱体(如图19的c部分)或螺纹体(如图19的d部分)。
[0134]
请参考图20,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接部23具有导引面231,该导引面231用以对应该第二物体20的对应导引部201,以使该扣接部23易于导引扣入该第二物体20。而该导引面231与该对应导引部201可为斜面、弧面、阶面、曲面、凸面、凹
面或平面,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0135]
请参考图21至图23,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该扣部2的扣接部23具有导引部231,该导引部231用以对应该第二物体20的对应导引部201,用以使该扣接部23先导引旋动至可扣入位置后弹性扣入该第二物体20,以使该扣接部23易于导引扣入该第二物体20。
[0136]
请参考图24,如图所示,该杆部22的一端具有卡扣部221,该卡扣部221用以与该头部21卡扣组合,或该卡扣部221用以与具有弹性的塑料材质的头部21卡扣组合;且该卡扣部221或该头部21具有导引面222、212,使该卡扣部221利于导引扣入该头部21,其中该导引面222、212为斜面、弧面、曲面、阶面、凹部、凸部、直面或平面。
[0137]
请参考图25,如图所示,该头部21由模具4以模内射出方式制造,而该模内射出成型的方式可为塑料模内射出、金属模内射出或非金属模内射出,其中模具具有浇道与浇口,当制作时使液态原料由浇口进入模内呈空心状的头部成型空间后,经冷却固化以形成该头部21。
[0138]
请参考图26,如图所示,该头部21具有防转结构213,该杆部22(或扣接部)具有对应防转结构223,用以防止该头部21转动。
[0139]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