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浪涌保护器稳定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2757发布日期:2021-01-15 11:33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浪涌保护器稳定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浪涌保护器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浪涌保护器稳定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浪涌保护器,也叫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

现有市面上的浪涌保护器稳定安装支架在使用过程中作用单一,效果不显著,通常支架只能固定型号大小的浪涌保护器,无法根据浪涌保护器的型号调节固定结构的距离,难以对浪涌保护器进行稳固支撑,在对内部的浪涌保护器进行修理时,需要拆卸大量螺丝,难以拆卸安装进行修理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浪涌保护器稳定安装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浪涌保护器稳定安装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浪涌保护器的型号调节固定结构的距离,难以对浪涌保护器进行稳固支撑,在对内部的浪涌保护器进行修理时,需要拆卸大量螺丝,难以拆卸安装进行修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包括底板和防护壳,所述底板的内壁预留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柱,并且支撑柱的内部贯穿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壁设置有缓冲垫,且缓冲垫的底部设置有三角架,所述防护壳安装于三角架的顶部,且防护壳的内壁连接有轴承,并且轴承的内部贯穿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顶部预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外壁预设有第三凹槽,且第三凹槽的内部贯穿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外壁连接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外壁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卡合有作用盖,且作用盖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的外壁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壁预留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作用夹。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通过第一凹槽与底板构成滑动结构,且支撑柱与固定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架关于底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底板与缓冲垫之间为胶水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杆通过轴承与防护壳构成转动结构,且控制杆与固定夹之间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通过第二凹槽与防护壳构成滑动结构,且固定夹关于防护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三凹槽与防护壳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转轴与卡杆构成卡合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通过第一转轴与防护壳构成翻转安装结构,且支撑杆与作用盖构成卡合结构,并且作用盖通过第二转轴与防护壳构转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作用夹通过活动槽与固定板构成滑动结构,且固定板通过第三转轴与作用盖构成翻转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首先在第二转轴的作用下转动作用盖,在第一转轴的作用下转动支撑杆,使支撑板对准作用盖外壁的卡孔,调节支撑杆与作用盖之间的距离,使第一转轴在第三凹槽的作用下在防护壳的外壁进行滑动,进一步调节支撑杆与作用盖之间的距离,将支撑杆与作用盖之间相卡合固定,再将卡杆放入第一转轴与防护壳的内部进行第一转轴的位置固定,进一步固定作用盖的开合角度,再将浪涌保护器放置于防护壳的内部,转动控制杆外壁的转柄,使控制杆在轴承的作用下在防护壳的内部进行转动,外壁连接的固定夹内壁的螺纹为反方向设置,从而控制杆在转动的同时带动固定夹在第二凹槽的作用下在防护壳的内部进行反方向移动,从而使两个固定夹对浪涌保护器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不同型号浪涌保护器的固定,当浪涌保护器放入防护壳的内部时,使防护壳底部连接的支撑柱在第一凹槽的作用下在底板的内部进行滑动,支撑柱底部连接的弹簧是为了缓解支撑柱的冲击力,当支撑柱顶部的防护壳与底板之间冲击力过大时,两者之间的缓冲垫可避免防护壳与底板之间发生碰撞,也可将固定杆拆卸处防护壳与底板之间进行拆卸安装,在内部的浪涌保护器需要进行修理时,可将修理图或者资料放置于作用夹的底部,在第三转轴的作用下翻转转动固定板,使固定板内部的作用夹根据资料的厚度在活动槽的作用下在固定板内部滑动,从而对资料进行夹紧固定,夹紧完毕后,可将螺丝放置于固定板与作用盖的内部进行固定板的位置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板、2第一凹槽、3支撑柱、4固定杆、5缓冲垫、6三角架、7防护壳、8轴承、9控制杆、10第二凹槽、11固定夹、12第三凹槽、13卡杆、14第一转轴、15支撑杆、16作用盖、17第二转轴、18第三转轴、19固定板、20活动槽、21作用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浪涌保护器稳定安装支架,包括底板1和防护壳7,所述底板1的内壁预留有第一凹槽2,且第一凹槽2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柱3,并且支撑柱3的内部贯穿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的外壁设置有缓冲垫5,且缓冲垫5的底部设置有三角架6,所述防护壳7安装于三角架6的顶部,且防护壳7的内壁连接有轴承8,并且轴承8的内部贯穿有控制杆9,所述控制杆9的顶部预设有第二凹槽10,且第二凹槽10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夹11,所述固定夹11的外壁预设有第三凹槽12,且第三凹槽12的内部贯穿有卡杆13,所述卡杆13的外壁连接有第一转轴14,且第一转轴14的外壁连接有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的顶部卡合有作用盖16,且作用盖16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转轴17,所述第二转轴17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转轴18,且第三转轴18的外壁连接有固定板19,所述固定板19的内壁预留有活动槽20,且活动槽20的内部设置有作用夹21。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柱3通过第一凹槽2与底板1构成滑动结构,且支撑柱3与固定杆4之间为螺纹连接,该结构有效说明了当浪涌保护器放入防护壳7的内部时,使防护壳7底部连接的支撑柱3在第一凹槽2的作用下在底板1的内部进行滑动,支撑柱3底部连接的弹簧是为了缓解支撑柱3的冲击力,也可将固定杆4拆卸处防护壳7与底板1之间进行拆卸安装。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角架6关于底板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底板1与缓冲垫5之间为胶水粘接,该结构有效说明了当支撑柱3顶部的防护壳7与底板1之间冲击力过大时,两者之间的缓冲垫5可避免防护壳7与底板1之间发生碰撞。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杆9通过轴承8与防护壳7构成转动结构,且控制杆9与固定夹11之间为螺纹连接,该结构有效说明了转动控制杆9外壁的转柄,使控制杆9在轴承8的作用下在防护壳7的内部进行转动,进一步带动外壁的固定夹11运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夹11通过第二凹槽10与防护壳7构成滑动结构,且固定夹11关于防护壳7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该结构有效说明了外壁连接的固定夹11内壁的螺纹为反方向设置,从而控制杆9在转动的同时带动固定夹11在第二凹槽10的作用下在防护壳7的内部进行反方向移动,从而使两个固定夹11对浪涌保护器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轴14通过第三凹槽12与防护壳7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转轴14与卡杆13构成卡合结构,该结构有效说明了第一转轴14在第三凹槽12的作用下在防护壳7的外壁进行滑动,进一步调节支撑杆15与作用盖16之间的距离,将支撑杆15与作用盖16之间相卡合固定,再将卡杆13放入第一转轴14与防护壳7的内部进行第一转轴14的位置固定。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15通过第一转轴14与防护壳7构成翻转安装结构,且支撑杆15与作用盖16构成卡合结构,并且作用盖16通过第二转轴17与防护壳7构转动结构,该结构有效说明了在第二转轴17的作用下转动作用盖16,在第一转轴14的作用下转动支撑杆15,支撑杆15与作用盖16之间相卡合固定。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作用夹21通过活动槽20与固定板19构成滑动结构,且固定板19通过第三转轴18与作用盖16构成翻转安装结构,该结构有效说明了在内部的浪涌保护器需要进行修理时,可将修理图或者资料放置于作用夹21的底部,在第三转轴18的作用下翻转转动固定板19,使固定板19内部的作用夹21在活动槽20的作用下在固定板19内部滑动,从而对资料进行夹紧固定,夹紧完毕后,可将螺丝放置于固定板19与作用盖16的内部进行固定板19的位置固定。

实施方式具体为:首先在第二转轴17的作用下转动作用盖16,在第一转轴14的作用下转动支撑杆15,使支撑板对准作用盖16外壁的卡孔,调节支撑杆15与作用盖16之间的距离,使第一转轴14在第三凹槽12的作用下在防护壳7的外壁进行滑动,进一步调节支撑杆15与作用盖16之间的距离,将支撑杆15与作用盖16之间相卡合固定,再将卡杆13放入第一转轴14与防护壳7的内部进行第一转轴14的位置固定,进一步固定作用盖16的开合角度,再将浪涌保护器放置于防护壳7的内部,转动控制杆9外壁的转柄,使控制杆9在轴承8的作用下在防护壳7的内部进行转动,外壁连接的固定夹11内壁的螺纹为反方向设置,从而控制杆9在转动的同时带动固定夹11在第二凹槽10的作用下在防护壳7的内部进行反方向移动,从而使两个固定夹11对浪涌保护器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不同型号浪涌保护器的固定,当浪涌保护器放入防护壳7的内部时,使防护壳7底部连接的支撑柱3在第一凹槽2的作用下在底板1的内部进行滑动,支撑柱3底部连接的弹簧是为了缓解支撑柱3的冲击力,当支撑柱3顶部的防护壳7与底板1之间冲击力过大时,两者之间的缓冲垫5可避免防护壳7与底板1之间发生碰撞,也可将固定杆4拆卸处防护壳7与底板1之间进行拆卸安装,在内部的浪涌保护器需要进行修理时,可将修理图或者资料放置于作用夹21的底部,在第三转轴18的作用下翻转转动固定板19,使固定板19内部的作用夹21根据资料的厚度在活动槽20的作用下在固定板19内部滑动,从而对资料进行夹紧固定,夹紧完毕后,可将螺丝放置于固定板19与作用盖16的内部进行固定板19的位置固定。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