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中管的延迟温控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9390发布日期:2021-02-23 16:1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管中管的延迟温控阀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管中管的延迟温控阀。


背景技术:

[0002]
管中管管路由管中管和管中管接头组成,两者均由形成内流道的管中管内管和形成外流道的管中管外管构成,其具有安装方便、出液速度快等优点。
[0003]
申请号为cn201820054377.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热水循环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热水器、循环泵、止回型起始阀、由热水管和管接头组成的热水管路、以及连接外接设备的尾阀。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连接热水器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止回型起始阀;所述热水管内设置有连通起始阀进液腔的热水流道和连通起始阀回流腔的回水流道,所述热水管之间通过管接头相互连接;所述热水管的出液端设置有尾阀,所述尾阀包括尾阀阀体,尾阀阀体内设置有连通热水流道的尾阀进液腔和连通回水流道的尾阀回流腔,所述尾阀进液腔和尾阀回流腔可连通外接设备。本实用新型具有节能环保、管路布局方便、低成本、能实现快速出水等特点。
[0004]
上述热水循环系统主要应用于热水需求量比较大的场所,比如别墅、酒店、集体性宿舍等等。当热水需求量比较小的场所时,为了节约资源,往往不需要循环使用。即使这样,管中管管路相比普通的管路,热水的出水速度提高了很多,但是,由于使用热水频次不高,内外流道的热水也容易冷却,当我们遇到洗手、洗脸等小需求用水时,还是不能及时体验到热水。因此,申请人通过延迟内流道或者外流道出液的方式来进一步缩短热水的出液时间,提供使用者更好的用水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水放空量少,能够快速出热水的延迟出水阀。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
一种用于管中管的延迟温控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置有出液端以及管中管连接端,所述管中管连接端上设置有连通管中管内管的内流道以及连通管中管外管的外流道,所述出液端通过阀体内腔连通内流道和外流道;
[0008]
所述阀体上设置有阻尼活塞以及提供弹力的第一复位件,所述阻尼活塞密封外流道或者内流道;
[0009]
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温控装置,当温控装置感应到热水时,温控装置驱动阻尼活塞并打开所在流道。
[0010]
优选地,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温控外壳,温控外壳内设置有温感介质以及温控杆,温感介质通过体积变化驱使温控杆和温控外壳发生相对移动,并实现阻尼活塞的驱动。
[0011]
优选地,所述管中管连接端和出液端之间设置有控制端,控制端内设置有控制阀芯以及驱动控制阀芯转动的手轮。
[0012]
优选地,所述管中管连接端的中部设置有温控安装座,温控安装座上设置有温控装置、活塞支架、以及第一复位件,活塞支架上设置有阻尼活塞,第一复位件通过活塞支架使阻尼活塞抵接在外流道上。
[0013]
优选地,所述温控安装座包括安装温控装置的座体,座体的端部延伸设置有若干支座,支座之间活动设置有所述活塞支架以及第一复位件,所述支座的上端还设置有固定第一复位件的插销。
[0014]
优选地,所述管中管连接端外周开设有进液小孔,所述活塞支架穿过进液小孔连接外侧的阻尼活塞。
[0015]
优选地,所述阻尼活塞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回流小孔、其密封端设置有回水部,通过回流小孔与回水部可以实现泄压回流。
[0016]
优选地,所述管中管连接端包括连接管中管内管的内管安装部,内管安装部内设置有内流道、其外侧的阀体上开设有若干外进液孔。
[0017]
优选地,所述温控装置安装在内管安装部的内端,且其内端设置有连通内腔的若干内流孔;所述温控装置通过活塞支架连接阻尼活塞,所述第一复位件通过活塞支架作用阻尼活塞。
[0018]
优选地,所述内管安装部的外侧设置有阻尼活塞以及第一复位件,阻尼活塞抵接在外进液孔的外侧,所述温控装置设置在阀体内部,并通过活塞支架驱动阻尼活塞移动。
[0019]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20]
本实用新型通过阻尼活塞密封内外流道,优先密封截面积较大的外流道。当使用者用水时,内流道优先出水,由于内流道的冷水量比较小,所以出水速度比较快。此时,如果短时间用水,外流道一般不打开,可以节水一部分外流道的冷水排放以及节省了该部分冷水排放的时间。一定时间后,温控装置感应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后,驱动阻尼活塞打开外流道,外流道和内流道一起出水,起初外流道的热水会中和内流道的热水,温度适中,不会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几秒钟之中就能体验到正常出水量的热水,可以满足大需求的用水。此过程中,原本需要放空的外流道冷水被利用了起来,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温控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温控阀的剖视图。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温控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温控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温控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温控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
[0028]
1-阀体;2-阻尼活塞;3-第一复位件;
[0029]
11-出液端;12-管中管连接端;13-控制端;14-内流道;15-外流道;16-外进液孔;17-阀芯;18-手轮;
[0030]
43-螺纹连接部;44-夹持部;
[0031]
61-活塞支架;62-过液孔;
[0032]
71-温控外壳;72-温感介质;73-温控杆;74-温控安装座;74a-座体;74b-支座;75-插销;
[0033]
81-进液小孔;82-回流小孔;83-回水部;84-内管安装部;85-内流孔;
[0034]
103-管中管管路;104-管中管内管;105-管中管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6]
实施例一:
[0037]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管中管的延迟温控阀,包括阀体1,阀体1上设置有连接管中管管路的螺纹连接部43以及驱动其转动的夹持部44。所述阀体1上还设置有出液端11、控制端13以及管中管连接端12,所述管中管连接端12一般通过管中管接头安装在管中管管路上,并实现管中管管路的延迟出液。具体地,所述管中管连接端12和出液端11之间设置有控制端13,控制端13内设置有控制阀芯17以及驱动控制阀芯17转动的手轮18,阀芯17为市面上常见的陶瓷阀芯、球头阀芯等等,通过手轮18驱动阀芯实现出液控制。另外,为了实现相同的控制效果,所述出液端11可以外接控制阀。
[0038]
如图2所示,所述管中管连接端12上设置有连通管中管内管104的内流道14以及连通管中管外管105的外流道15,所述出液端11通过阀体1内腔连通内流道14和外流道15。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阻尼活塞2以及提供弹力的第一复位件3,第一复位件3优选弹簧,所述阻尼活塞2密封外流道15或者内流道14。
[0039]
一般管中管管路的内流道截面积要小于外流道的截面积,因此外流道的储水量比较多,冷却后的冷水体量也比较多,为了减小出液端的热水出水时间,优先内流道出水,即阻尼活塞2会密封外流道,在短暂的用水时间内,通过阻尼活塞2阻止或者延迟外流道内部的冷水排放,达到预期效果。
[0040]
如图3所示,所述管中管连接端12的中部设置有温控安装座74,温控安装座74上设置有温控装置、活塞支架61、以及第一复位件3。具体地,所述温控安装座74包括安装温控装置的座体74a,座体74a的端部延伸设置有若干支座74b,支座74b之间活动设置有所述活塞支架61以及第一复位件3,所述支座74b的上端还设置有固定第一复位件3的插销75。所述活塞支架61为两个相交的u形架,相交的间隙恰好卡在支座74b上,可以防止其转动。所述活塞支架61端部设置有阻尼活塞2,第一复位件3通过活塞支架61使阻尼活塞2抵接在外流道上。
[0041]
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温控外壳71,温控外壳71内设置有温感介质72以及温控杆73,所述温感介质72优选为蜡,即为温感蜡包。温感介质72通过体积变化驱使温控杆73和温控外壳71发生相对移动,并实现阻尼活塞的驱动。即,打开阀芯,内流道先出液,首先排出的是内流道内的小部分冷水,然后3-5秒之后快速变成热水,满足用户较少水量的需求。一段时间后,当温控装置感应到设定温度的热水时,温控装置驱动阻尼活塞并打开所在流道,热水流量变大,满足用户较大水量的需求。由于温感介质72的体积变化相对比较慢,因此,阻尼活塞的打开时,水量是慢慢增加的,不会引起出液端较大的出水波动。
[0042]
本实施例的阻尼活塞密封外流道。所述管中管连接端12包括连接管中管内管的内管安装部84,内管安装部84与管中管内管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防止内流流道漏液。内管安装部84内还设置有内流道和若干内流孔85,所述内管安装部84外周开设有进液小孔81,内
流道通过内流孔85、进液小孔81连通出液端。所述温控装置安装在内管安装部84的内端,所述活塞支架61穿过进液小孔81连接外侧的阻尼活塞2。
[0043]
另外,当阀芯闭合时,内流道和外流道的介质压力是相等的,阻尼活塞2密封时,一侧的内流道压力和另一侧的外流道压力恰好抵消,使得阻尼活塞2两端的介质压力是平衡的,不会额外作用于第一复位件,第一复位件轻轻阻尼活塞2即可实现外流道的密封,增加了第一复位件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温控装置的控制效果,所述第一复位件提供的弹力会大于内部的介质压力,防止出现内流道打开时,压力下降,外流道自动打开。
[0044]
本实施例中,外流道由内管安装部84和管中管接头的内腔构成,所述阻尼活塞2套装在内管安装部84,且其外侧壁向外凸起形成活塞阻挡部,活塞阻挡部抵接在管中管接头的台阶面上,并实现限位密封。
[0045]
优选地,所述阻尼活塞2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回流小孔82、其密封端设置有回水部83。当内流道水压过大时,通过回流小孔82与回水部83可以实现泄压回流。
[0046]
为了方便内腔零件的安装,阀体1分体设置,即,所述阀体1包括设置有出液端11和控制端13的上阀体以及设置有管中管连接端12的下阀体,两者螺纹连接,所述下阀体的外侧壁设置有连接管中管管路的螺纹连接部43以及驱动其转动的夹持部44。
[0047]
实施例二
[0048]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所述管中管连接端12包括连接管中管内管的内管安装部84,内管安装部84内设置有内流道、其外侧的阀体上开设有若干外进液孔16,阻尼活塞2密封所述外进液孔16并实现外流道的密封。所述温控装置安装在内管安装部84的内端,且其内端设置有连通内腔的若干内流孔85,方便内流道出液。所述温控装置通过活塞支架61连接阻尼活塞2,活塞支架61包裹在温控装置外,所述第一复位件通过活塞支架61作用阻尼活塞2。为了减小出液阻力,所述活塞支架61为网架结构,或者,活塞支架61开设有过液孔62。
[0049]
实施例三
[0050]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所述内管安装部84的外侧设置有阻尼活塞2以及第一复位件3,阻尼活塞2抵接在外进液孔16的外侧并实现外流道的密封,所述温控装置设置在阀体内部,并通过活塞支架61驱动阻尼活塞2移动,具体地,所述活塞支架61穿过外进液孔16连接阻尼活塞2。
[0051]
实施例四
[005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实现内流动延迟控制。
[0053]
所述管中管连接端12包括连接管中管内管的内管安装部84,内管安装部84内设置有内流道和一个内流孔85,其外侧的阀体上开设有若干外进液孔16,外进液孔16为外流道的一部分。所述阻尼活塞2以及第一复位件3设置在内管安装部84内,并实现内流孔85的密封。
[0054]
所述温控装置设置在阀体内部,其温控杆连接阻尼活塞2,当外流道中一定温度的液体流过时,并驱动阻尼活塞2打开内流道。
[0055]
实施例五:
[0056]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温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系
统以及驱动阻尼活塞打开流道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优选为电磁阀,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后,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发出驱动指令,驱动件实现移动,打开对应流道。
[0057]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可以内部设置延迟时间,在接收到信号后,延迟发出驱动指令,实现可控的延迟出液。
[0058]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