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支架长杆保温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7998发布日期:2021-02-03 19:5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支架长杆保温球阀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阀,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高支架长杆保温球阀。


背景技术:

[0002]
三块式球阀是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常用球阀。近年来,由于各行业技术的不断创新,新产品的生产对阀门提出了新的需求,有些用户的工况必须对管道流通介质进行适当的保温,防止温度变化(下降或上升)过快,影响介质的流通或保证化学反应的生成,抑或是管道系统整体运行安全的需求。
[0003]
目前常规的三块式球阀,存在驱动结构与阀体之间间隙过小而无法加装保温层或是加装保温层后,由于需要在保温层上开设安装驱动结构的让位孔而存在保温效果差的缺点。
[0004]
基于上述现状,市场上也出现了长杆球阀,其是在现有球阀的基础上,将阀杆简单地更换为长杆结构。这种结构长杆球阀,不仅结构不稳定,而且长杆导热造成驱动结构,尤其是气动机械式的驱动结构使用寿命缩短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高支架长杆保温球阀。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支架长杆保温球阀,包括阀体,在阀体内设有球体,在球体沿垂直中轴线方向对应的阀体上设有通孔,阀杆穿过通孔与球体连接,在阀杆上端可拆卸连接有加长杆。
[0007]
在阀杆外围的通孔内填充有填料层,在填料层上端与加长杆下端之间的阀杆上设置有定位结构;在加长杆上端连接有驱动结构;在驱动结构与阀体之间的加长杆外围设置有加高支架。
[0008]
上述的一种高支架长杆保温球阀中,所述定位结构由由下至上依序层叠设置在阀杆外围的定位垫圈、蝴蝶弹簧、六角扁螺母及止退垫圈组成;所述定位垫圈下端与填料层上端面相接触;所述六角扁螺母与阀杆螺纹连接;所述止退垫圈夹设在加长杆与六角扁螺母之间。
[0009]
上述的一种高支架长杆保温球阀中,所述加高支架下端设置有与定位结构相适应的容置槽,在容置槽开口部设置有第一法兰,在通孔上端的阀体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二法兰,所述加高支架下端与阀体通过法兰连接。
[0010]
上述的一种高支架长杆保温球阀中,所述加高支架上端一体成型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通过螺栓与驱动结构固定连接。
[0011]
上述的一种高支架长杆保温球阀中,所述加高支架内沿轴向成形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内径大于加长杆的外径;在安装通孔上端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台阶;在安装通孔上端与加长杆之间设置有减磨垫圈,在减磨垫圈上端外壁一体成型有与环形台阶相适应
的环形定位部。
[0012]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阀杆与驱动结构之间设置加长杆,不仅显著增加了驱动结构与阀体之间的间距,方便保温层的安装,而且连接球体与驱动结构的杆体为非整体式结构,导热效率较差,可有效避免热量向驱动结构传递,从而有效地延长了驱动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
图中:1、阀体;1a、填料层;2、球体;3、通孔;4、阀杆;4a、定位垫圈;4b、蝴蝶弹簧;4c、六角扁螺母;4d、止退垫圈;5、加长杆;6、驱动结构;7、加高支架;7a、容置槽;7b、第一法兰;7c、第二法兰;8、连接环;9、安装通孔;9a、环形台阶;9b、减磨垫圈;9c、环形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支架长杆保温球阀,包括阀体1,在阀体1 内设有球体2,在球体2沿垂直中轴线方向对应的阀体1上设有通孔3,阀杆4穿过通孔3与球体2连接,在阀杆1上端可拆卸连接有加长杆5。通过在阀杆与驱动结构之间设置加长杆,不仅显著增加了驱动结构与阀体之间的间距,方便保温层的安装,而且连接球体与驱动结构的杆体为非整体式结构,导热效率较差,可有效避免热量向驱动结构传递,从而有效地延长了驱动结构的使用寿命。
[0019]
在阀杆4外围的通孔3内填充有填料层1a,在填料层1a上端与加长杆5下端之间的阀杆4上设置有定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由由下至上依序层叠设置在阀杆4外围的定位垫圈4a、蝴蝶弹簧4b、六角扁螺母4c及止退垫圈4d组成;所述定位垫圈4a下端与填料层1a上端面相接触;所述六角扁螺母4c与阀杆4螺纹连接;所述止退垫圈4d夹设在加长杆5与六角扁螺母4c之间。
[0020]
加长杆抵紧止退垫圈、止退垫圈防止六角扁螺母旋转,六角扁螺母压紧蝴蝶弹簧,层层相扣,紧凑地实现对填料层的稳定固定,同时还可以降低热量朝上的传导效率。
[0021]
在加长杆5上端连接有驱动结构6。所述驱动结构,可以是本领域常规的手动驱动结构、气动或电动驱动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0022]
为使结构稳定,在驱动结构6与阀体1之间的加长杆5外围设置有加高支架7。所述加高支架7下端设置有与定位结构相适应的容置槽7a,在容置槽7b开口部设置有第一法兰7b,在通孔3上端的阀体1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7b相配合的第二法兰7c,所述加高支架7下端与阀体1通过法兰连接。相应地,在加高支架7上端一体成型有连接环8,所述连接环8通过螺栓与驱动结构6固定连接。
[0023]
优选地,所述加高支架7内沿轴向成形有安装通孔9,所述安装通孔9的内径大于加长杆5的外径;在安装通孔9上端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台阶9a;在安装通孔9上端与加长杆5之
间设置有减磨垫圈9b,在减磨垫圈9b上端外壁一体成型有与环形台阶9a相适应的环形定位部9c。通过设置减磨垫圈,既可使加长杆转动稳定,又可有效避免加长杆与加高支架的接触。
[0024]
通过加高支架的设置,驱动结构与阀体之间的间距显著地增加,可以非常方便保温层的安装,既实现管路阀体的有效保温,又不影响驱动结构的安装,同时可以避免热量向驱动结构传递,延长驱动结构的使用寿命。
[0025]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