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转轴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笔记本旋转承架。
背景技术:[0002]
笔记本电脑的转轴机构用于连接显示屏和主机,使得显示屏可以转动打开,转轴机构又包括旋转承架,以实现转轴的安装。
[0003]
笔记本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反复打开关闭显示屏,目前的旋转承架结构的连接板通常由一块板体弯折成形,形成两个相互垂直的侧板,其刚性较大,不具有缓冲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笔记本旋转承架,其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具有缺口,该缺口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连接件易发生形变,从而在受到非正常作用力时,可以发生弹性变形而起到缓冲作用。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旋转承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上设置有与笔记本转轴连接的安装孔,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有与主机连接的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一圆弧段连接,该圆弧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圆弧段的端部齐平,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侧部靠近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位置沿其厚度方向贯通设置有第二缺口。
[0006]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相互铆接。
[0007]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之间紧密夹设有橡胶垫。
[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连接孔远离所述第一缺口设置。
[0009]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靠近所述第一缺口的位置设置有一通孔。
[0010]
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旋转承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设计,使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容易在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处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此外,橡胶垫的设计,可以避免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刚性接触,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起到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001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笔记本旋转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3]
附图标记:
[0014]
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橡胶垫;
[0015]
11-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13-圆弧段;14-第一缺口;21-第三连接板;22-第四连接板;23-第二缺口;
[0016]
111-第一连接孔;211-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8]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笔记本旋转承架,包括第一连接件1 和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 12,第二连接件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连接板21和第四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12与第四连接板22相互铆接,且在第二连接板12和第四连接板22的圆弧端设置有与笔记本转轴转动连接的安装孔,在第一连接板11和第三连接板21 上设置有与主机连接的连接孔,具体地,该连接孔包括位于第一连接板11上的第一连接孔111,以及位于第三连接板21上的第二连接孔211。
[0019]
上述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通过一圆弧段13连接,该圆弧段13 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板11的长度,且第一连接板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圆弧段13的端部齐平,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2之间形成第一缺口14,且上述第一连接孔111远离该第一缺口14设置。
[0020]
上述第三连接板21的侧部靠近第四连接板22的位置沿其厚度方向贯通设置有第二缺口23。
[0021]
本实施例的旋转承架的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可分别在第一缺口 14和第二缺口23处发生形变,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转轴与主机之间的连接结构受力损坏,此外,本实施例在第一连接板11的靠近第一缺口14的位置设置有一通孔,以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件1的缓冲能力。
[0022]
进一步地,在第二连接板12和第四连接板22之间紧密夹设有橡胶垫3,在避免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刚性接触的同时,还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002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