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井内混凝土泵管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1314发布日期:2021-05-04 09:5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井内混凝土泵管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管加固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管道井内混凝土泵管的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泵管是混凝土输送泵管的简称,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工程配件产品,分为车泵管和地泵管,泵管一般分为125和150和80三种,而这两种又各有高压和低压之分;125型泵管的低压型号焊口法兰为φ148mm,高压管焊口法兰为φ157mm;150型的泵管的低压型号为外径是φ159的管道,高压为外径是φ168的管道;泵管的管头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管接头,通过焊接与管体连接,每根管道的连接则是通过精铸工艺加工而成的管卡来连接,现有混凝土泵管,在使用时,往往会因为运输混凝土从而产生震动力,影响使用,严重的会发生断管的事故,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井内混凝土泵管的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井内混凝土泵管的加固装置,包括主体和托板,所述主体的侧端固定装配有托板,所述主体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插接有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的下端通过弯管连接有第一通管,所述托板的内壁装配有卡接结构,且所述托板的内壁插接有绑带,所述绑带的下端装配有卡齿,所述卡齿与卡接结构相卡接,所述弯管的侧壁固定装配有支块,所述支块的外壁套接有拉板,所述拉板贯穿托板,所述主体的下端固定装配有连板,所述拉板通过第二螺钉与连板相连,所述套筒的表面固定装配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的外壁装配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的上端通过钢绳连接拉环,所述拉环与第一通管的表面固定装配。

优选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托板的内壁固定装配,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装配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齿相卡接,所述卡块的下端固定装配有把手,所述把手贯穿托板并延伸至外部。

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两个支杆,两个所述支杆的下端均与套筒表面固定装配,两个所述支杆的内壁转动装配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贯穿同侧支杆且固定装配有转把。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支筒,所述支筒螺接于螺栓的外壁,所述支筒的内壁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插杆固定装配,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支筒固定装配,所述支筒的侧壁贯穿装配有第一螺钉,且所述第一螺钉与插杆相螺接,所述插杆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卡环,所述卡环与钢绳固定装配。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表面固定装配有托架,所述托架与第二通管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托板的拐角处固定装配有斜板,所述斜板与弯管紧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管道井内混凝土泵管的加固装置,通过拉环与钢绳以及固定结构的配合,可以将第一通管固定,保证其工作效果,避免其在使用时发生断管的事故,同时通过调节结构的作用,可以绷紧钢绳,保证更好的固定效果,通过绑带与卡接结构的配合,可以将弯管的下半部分固定,避免使用时发生过大的振动,通过支块与拉板以及连板的配合,可以将弯管的上半部分固定,更好的保证弯管的使用效果,通过卡接结构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将绑带固定,随着绑带的插入,会持续对其进行固定,保证绑带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井内混凝土泵管的加固装置,可以很好的将混凝土泵管的弯管处进行加固,避免发生过大的振动,同时将与其连接的管道均加固,保证其连接效果,避免发生断管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主体、2-托板、3-卡接结构、31-第一弹簧、32-把手、33-卡块、4-固定结构、41-卡环、42-插杆、43-第二弹簧、44-支筒、45-第一螺钉、5-调节结构、51-螺栓、52-支杆、53-转把、6-第一通管、7-拉环、8-支块、9-钢绳、10-拉板、11-托架、12-第二通管、13-套筒、14-连板、15-第二螺钉、16-斜板、17-弯管、18-绑带、19-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管道井内混凝土泵管的加固装置,包括主体1和托板2,主体1的侧端固定装配有托板2,主体1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套筒13,套筒13的内壁插接有第二通管12,第二通管12的下端通过弯管17连接有第一通管6,托板2的内壁装配有卡接结构3,且托板2的内壁插接有绑带18,绑带18的下端装配有卡齿19,卡齿19与卡接结构3相卡接,弯管17的侧壁固定装配有支块8,支块8的外壁套接有拉板10,拉板10贯穿托板2,主体1的下端固定装配有连板14,拉板10通过第二螺钉15与连板14相连,套筒13的表面固定装配有调节结构5,调节结构5的外壁装配有固定结构4,固定结构4的上端通过钢绳9连接拉环7,拉环7与第一通管6的表面固定装配。

通过拉环7与钢绳9以及固定结构4的配合,可以将第一通管6固定,保证其工作效果,避免其在使用时发生断管的事故,同时通过调节结构5的作用,可以绷紧钢绳9,保证更好的固定效果,通过绑带18与卡接结构3的配合,可以将弯管17的下半部分固定,避免使用时发生过大的振动,通过支块8与拉板10以及连板14的配合,可以将弯管17的上半部分固定,更好的保证弯管17的使用效果,通过卡接结构3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将绑带18固定,随着绑带18的插入,会持续对其进行固定,保证绑带18的固定效果,需要使用设备工作的时候,首先将第一通管6和弯管17以及第二通管12通过法兰对接在一起,并将第二通管12插入套筒13内,同时将第一通管6的上端通过钢绳9与固定结构固定在一起,同时使用调节结构5将钢绳9绷紧,且使用绑带18插入到托板2中,通过卡接结构3将其位置固定,当绑带18与弯管17紧密贴合后,停止插入绑带18,并将拉板10套接于支块8的外壁,拉紧拉板10,并使用第二螺钉15将拉板10固定在连板14上,此时第一通管6和弯管17以及第二通管12均被加固,保证使用效果。

具体而言,卡接结构3包括第一弹簧31,第一弹簧31的一端与托板2的内壁固定装配,第一弹簧31的另一端固定装配有卡块33,卡块33与卡齿19相卡接,卡块33的下端固定装配有把手32,把手32贯穿托板2并延伸至外部。

当绑带18下端卡齿19向下运动时,根据卡齿19的斜边与卡块33的斜边贴合的作用,会推动卡块33向托板2内运动,挤压第一弹簧31使其发生形变,当绑带18压紧弯管17后,此时停止压紧绑带18,卡块33会与卡齿19相互限制,此时绑带18不能向上运动,当需要松开绑带18时,此时需要手动拉动把手32,带动卡块33解除对卡齿19的限制,保证卡齿19可以运动。

具体而言,调节结构5包括两个支杆52,两个支杆52的下端均与套筒13表面固定装配,两个支杆52的内壁转动装配有螺栓51,螺栓51的一端贯穿同侧支杆52且固定装配有转把53。

需要使用调节结构5的时候,首先转动转把53,此时转把53会带动螺栓51转动,根据螺栓51与固定结构4相螺接的作用,此时固定结构4会在螺栓51的外壁左右运动。

具体而言,固定结构4包括支筒44,支筒44螺接于螺栓51的外壁,支筒44的内壁插接有插杆42,插杆42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43,第二弹簧43的一端与插杆42固定装配,第二弹簧43的另一端与支筒44固定装配,支筒44的侧壁贯穿装配有第一螺钉45,且第一螺钉45与插杆42相螺接,插杆42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卡环41,卡环41与钢绳9固定装配。

调节结构5在使用时,会通过螺栓51带动支筒44左右运动,当需要辅助拉紧钢绳9的时候,此时松开第一螺钉45,根据第一弹簧43的弹力作用,会顶动卡环41拉紧钢绳9。

具体而言,主体1的表面固定装配有托架11,托架11与第二通管12相贴合。

托架11更好的保证第二通管12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托板2的拐角处固定装配有斜板16,斜板16与弯管17紧密贴合。

斜板16更好的保证弯管17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需要使用设备工作的时候,首先将第一通管6和弯管17以及第二通管12通过法兰对接在一起,并将第二通管12插入套筒13内,同时将第一通管6的上端通过钢绳9与固定结构固定在一起,同时使用调节结构5将钢绳9绷紧,且使用绑带18插入到托板2中,通过卡接结构3将其位置固定,当绑带18与弯管17紧密贴合后,停止插入绑带18,并将拉板10套接于支块8的外壁,拉紧拉板10,并使用第二螺钉15将拉板10固定在连板14上,此时第一通管6和弯管17以及第二通管12均被加固,保证使用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置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