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管道密封的内涨圈上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3079发布日期:2021-01-01 13:2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管道密封的内涨圈上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管道密封的内涨圈上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城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末供水管道己达79.7公里,排水管道己达60万公里。当使用管道排水或供水时,需要保证输送水设备的效率,并且保护管道不致变形破裂,防止管道损伤,通常在管道上安装有排气设备。

排气设备通常是排出管道内部的气体,防止管道损伤而影响输水效率。并且为了提高管道的密封性,提升输水效率,通常在管道的内壁贴附有一层内涨圈,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管道漏水。但是在安装时,内涨圈与管道内壁之间会存在气体,从而水流运输时会使内涨圈凸起,凸起的一部分内涨圈会阻碍水流,从而降低水流排出的效率,严重时,还会导致内涨圈失去密封作用,导致管道漏水,严重降低输水效率。

经检索,关于解决上述输水管道内部存在气体,容易导致管道损伤而影响输水效率的不足,目前已有相关专利公开。例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cn201911232153.8,公开日为:2020年4月2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给水管道排气装置,包括竖管和固定在竖管顶部的壳体,壳体的底部贯穿固定连接有具有底部开口的管体,管体的一侧沿竖向以相同间隔连通有至少两个出气管,两个出气管远离管体的一端贯穿至壳体的外侧,管体的内壁且对应每个出气管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阀体,每个阀体的下方均设置有阀块,阀体的中部开设有与阀块相配合的插槽,相邻两个阀块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固定连接,弹性连接件处于正常状态下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阀体的距离。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该排气装置结构相对较大,适用于排水管内部的排气,但是无法用于排出管道与内涨圈之间的气体,因此无法解决内涨圈凸起而阻碍水流运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内涨圈与管道内壁之间会存在的气体会使内涨圈凸起而阻碍水流运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管道密封的内涨圈上的排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气装置安装在内涨圈上,内涨圈的外壁与管道的内壁贴合,当管道与内涨圈之间产生气体导致内涨圈凸起时,排气装置可以将气体排入到管道内部,从而可以有效解决内涨圈凸起而阻碍水流运输的问题,并且排气装置的安装方法较为简单,操作简单方便。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用于管道密封的内涨圈上的排气装置,内涨圈使用时呈环带状贴附固定于管道内壁,包括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内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挡板的中心开设有圆孔;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可拆卸连接在内涨圈内外两壁面,连接好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圆孔与所述第一挡板内的通孔相通;所述通孔内可拆卸安装有顶杆,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顶杆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圆孔与通孔相通。

由于第二挡板上的圆孔与第一挡板内的通孔相通,因此,第二挡板上的圆孔与第一挡板内的通孔连通内涨圈的内侧和外侧,当管道内壁与内涨圈的外壁之间存在气体时,将顶杆拆卸,气体能够通过第二挡板上开设的圆孔进入到第一挡板内的通孔内,从而可以从第一挡板内的通孔排出,进入管道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板包括底板和固定柱,所述第二挡板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固定柱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孔的内径与所述固定柱的外径相同,所述固定柱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圆孔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圆孔内侧的内螺纹与所述固定柱上的外螺纹相匹配,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拆卸较为简单。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板与内涨圈的内壁相抵的一面设有波纹槽,波纹槽可进一步的固定,使第一挡板与内涨圈连接更稳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开设有长槽,便于内涨圈与管道之间的气体通过长槽进入到通孔内排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顶杆的外壁设有与所述通孔内壁上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拆卸简单。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杆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固定段、收缩段、过渡段和密封段;所述连接固定段外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段外设有环形的密封垫,增强密封性,避免有新的气体进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小孔,方便气体流动。

一种应用于管道密封的内涨圈上的排气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的排气装置,所述内涨圈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排气机构安装在所述内涨圈上的安装孔内,安装步骤如下:

所述第一挡板安装在所述内涨圈的内壁,其上的固定柱安装在所述内涨圈的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的直径与所述固定柱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挡板安装在所述内涨圈的外壁,并与所述固定柱螺纹连接;所述顶杆螺纹连接在所述通孔内,需要排气时,将顶杆从通孔内旋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杆的底端开设有六角孔,便于旋拧顶杆。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在使用排气机构时,拆卸掉顶杆,位于内涨圈外壁以及管道内壁之间的气体会通过第一挡板内部的通孔排入到管道内,避免了在输水时由于内涨圈外壁以及管道内壁之间存在较多气体时而引发的内涨圈凸出所导致的阻碍水流运输的问题,在气体排完后,安装上顶杆,从而可以将管道内壁与内涨圈外壁之间的气体通道堵塞住,避免了气体流通,在不影响内涨圈密封性的同时,还可以增强输水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固定柱顶部的长槽便于引导内涨圈与管道之间的气体通过长槽进入到通孔内排出。

(3)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密封段外设置有密封垫,通孔内与密封段相匹配的位置也设置有密封垫,在不使用排气机构时,将顶杆旋拧进通孔内进行密封,因此可以使通孔内的密封垫与顶杆密封段上的密封垫相互压合,双层密封垫之间压合可以增强排气机构的密封性,可以避免有新的气体进入管道内壁与内涨圈外壁之间。

(4)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第二挡板旋拧在固定柱上后,可以增加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内涨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一挡板的底部上波纹槽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强排气机构的稳固性,使第一挡板与内涨圈的连接更稳固。

(5)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第二挡板的外壁上开设的小孔,方便气体流动。

(6)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由于顶杆与通孔螺纹连接,顶杆的底面开设的六角孔,便于顶杆的拆卸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涨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涨圈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杆的剖视图。

图中:

1、内涨圈;101、凸起;102、凹孔;

2、排气机构;201、第一挡板;2011、底板;2012、固定柱;202、第二挡板;2021、圆孔;203、通孔;204、顶杆;2041、连接固定段;2042、收缩段;2043、过渡段;2044、密封段;2045、密封垫;205、六角孔;206、长槽;207、小孔;

3、波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管道密封的内涨圈上的排气装置,内涨圈1使用时呈环带状由贴附固定于管道内壁,如图1至图7所示,排气装置包括排气机构2,所述排气机构2包括第一挡板201和第二挡板202,所述第一挡板201内开设有通孔203,所述第二挡板202的中心开设有圆孔2021;所述第一挡板201和所述第二挡板202可拆卸连接在内涨圈1内外两壁面,连接好后,所述第二挡板202上的圆孔2021与所述第一挡板201内的通孔203相通;所述通孔203内活动安装有顶杆204,所述通孔203的形状与所述顶杆204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圆孔2021与所述通孔203相通。

随着国家城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输水管道四通八达,因此,也对管道的密封性以及管道输水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增强输水管道的密封性,防止管道漏水,通常在管道的内壁贴附一层内涨圈1,其中内涨圈1的外壁贴附在管道的内壁上,为了增强吸附性和密封性,在所述内涨圈1的外壁设有凸起101和凹孔102。但是在管道内安装内涨圈1时,管道内壁与内涨圈1的外壁之间难免会存在气体,由于流动的水流存有压强,因此水流运输时会对管道内壁与内涨圈1的外壁之间存在的气体产生一个挤压的作用,就会导致内涨圈1向管道内部凸起,会阻碍水流的运输,严重时,会导致内涨圈1丧失密封性,导致管道密封性降低。

针对上述缺陷,本申请的申请人对上述缺陷进行了改进,在内涨圈1上增设有排气机构2,从而在管道内壁与内涨圈1外壁之间存积气体时,利用排气机构2可以快速排出气体,提高输水效率。

在所述内涨圈1上的凸起101与凹孔102之间的平滑的橡胶层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的安装孔,并将所述排气机构2安装在内涨圈1上,安装步骤如下:

所述排气机构2的第一挡板201包括底板2011和固定柱2012,所述底板2011为圆形底板2011,所述固定柱2012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固定柱2012的外径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相同。首先,将所述固定柱2012插入到所述安装孔内,并且固定柱2012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可以增大固定柱2012与内涨圈1之间的摩擦力,安装更加稳固,同时,可以使底板2011与固定柱2012相连接的一面与内涨圈1的内壁相抵;其次,固定柱2012的长度比内涨圈1的平滑胶层处的宽度稍长,从而将所述第二挡板202从内涨圈1的外壁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柱2012上。安装方式为:所述圆孔2021的内径与所述固定柱2012的外径相同,并且所述第二挡板202上的圆孔2021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固定柱2012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挡板202与所述固定柱2012螺纹连接。安装好后,所述第一挡板201的底板2011和所述第二挡板202分别紧贴所述内涨圈1的内壁和外壁。并且,由于第一挡板201的内部开设有通孔203,安装完成后,通孔203的中轴线与内涨圈1所在的平面垂直,且通孔203的中轴线与第二挡板202上圆孔2021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由于顶杆204是可拆卸安装在固定柱2012内的通孔203中,因此,在需要排气时,则不需要安装顶杆204,管道内壁与内涨圈1外壁之间的气体可以通过圆孔2021和通孔203排入的管道内部,从而排出;在不需要排气时,则需要将顶杆204安装在固定柱2012的通孔203内,从而可以将内涨圈1内外两侧之间的气体通道堵塞住,避免了气体流通,需要排气时,再重新拆卸掉顶杆204即可。

其中,顶杆204与通孔203的连接方式也为螺纹连接:所述通孔203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顶杆204的外壁设有与所述通孔203内壁上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并且,顶杆204的形状与通孔203的形状一致。

综上所述,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在内涨圈1上安装有一个排气机构2,由图1和图2所示,排气机构2的体积较小,在不阻碍水流运输的前提下,可以快速排出位于内涨圈1外壁以及管道内壁之间的气体,排气机构2也可以安装有多个,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同时,排气机构2自身的第一挡板201、第二挡板202以及顶杆204之间的相互配合,在不影响内涨圈1的密封性的同时,不仅可以快速排出位于内涨圈1外壁以及管道内壁之间的气体,排气效果较好,而且,还可以阻碍新的气体进入到内涨圈1外壁以及管道内壁之间,密封效果较好。排气机构2的设置避免了在输水时由于内涨圈1外壁以及管道内壁之间存在较多气体时而引发的内涨圈1凸出所导致的阻碍水流运输的问题,减小了输水阻力,使其不会阻碍水流的流动,从而可以增强输水的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管道密封的内涨圈上的排气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所述顶杆204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固定段2041、收缩段2042、过渡段2043和密封段2044;所述连接固定段2041外设有外螺纹,与所述通孔203内设有的内螺纹相匹配。

由于顶杆204是安装在通孔203内的,因此为了增强排气机构2的密封性,通孔203的形状与顶杆204的形状一致。所述连接固定段2041的形状为圆柱形,起到连接固定作用;所述收缩段2042形状为圆台形,起到改变气体流通通道的作用,其下底面的直径与所述连接固定段2041的直径相同,其上底面的直径相对于所述连接固定段2041的直径较小;所述过渡段2043为直径与所述收缩段2042的上底面的直径相同的圆柱体,起到一定的改变气体流通通道的作用;所述密封段2044的形状也为圆台形,其下底面的直径与所述过渡段2043的直径相同,上底面的直径比下底面的直径小,并且所述过渡段2043上底面的直径比通孔203的气体入口大。此种结构设计相对于圆柱形的顶杆204结构设计,在不使用时,可以直接堵塞住内涨圈1的内外两侧的气体通道,密封效果相对更好,并且通过直径较大的连接固定段2041进行连接固定,使顶杆安装后更加稳固不晃动,同时采用两个圆台和一个圆柱段进行过渡,多次改变气体的流通通道,从而降低了气体流通的可能性,密封性能较强。

为了进一步增强排气机构2的密封性,所述密封段2044外设有环形的密封垫2045,相应的,通孔203内与密封段2044相匹配的位置也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垫2045,在不使用排气机构2时,将顶杆204旋拧进通孔203内进行密封,因此可以使通孔203内的环形的密封垫2045与顶杆204密封段2044上的环形的密封垫2045相互压合,双层密封垫2045之间压合可以进一步增强排气机构2的密封性,降低了气体流通的可能性,从而可以避免有新的气体进入管道内壁与内涨圈1外壁之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管道密封的内涨圈上的排气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2,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挡板201与内涨圈1的内壁相抵的一面设有波纹槽3,安装完成后,第二挡板202旋拧在固定柱2012上后,增加第一挡板201、第二挡板202以及内涨圈1之间的相互力,同时,波纹槽3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强排气机构2的稳固性,使第一挡板201与内涨圈1的连接更稳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管道密封的内涨圈上的排气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3,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所述固定柱2012的顶部开设有长槽206,便于引导内涨圈1与管道之间的气体通过长槽206进入到通孔203内,从而排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管道密封的内涨圈上的排气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4,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4、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挡板202上开设有小孔207,小孔207开设有多个,由于排气方式采用的是人工挤压排气,因此难免会导致管道内壁与内涨圈1的外壁之间存留有少量的气体未排出,因此,小孔207的开设可以起到一定的储气的功能。

在水流运输时,由于排气机构2的第二挡板202上设置有多个小孔207,因此,在水流运输时完全可以将管道内壁与内涨圈1的外壁之间残存的气体挤压到小孔207内存储,防止管道内壁与内涨圈1的外壁之间残存的气体导致内涨圈1向管道内部凸起。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管道密封的内涨圈上的排气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5,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3、图5、图7和图8所示,所述顶杆204的低端开设有六角孔205,由于顶杆204与通孔203螺纹连接,六角孔205的设置可以方便顶杆204的拆卸和安装。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