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尼尔机微调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7462发布日期:2021-02-23 21:5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雪尼尔机微调轴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雪尼尔机,尤其涉及一种雪尼尔机微调轴承。


背景技术:

[0002]
雪尼尔纺纱机又叫绳绒机,是生产加工雪尼尔纱线的一种新型纺纱设备,其生产加工的产品叫雪尼尔纱线或螺旋线、断丝线,是花式线一个新品种,因其外形酷似绳子所以又叫绳绒线。它是用两根股线作芯线,通过加捻将用刀片割成短的绒头纱夹在两根芯线之间纺制而成的。雪尼尔机回转座是雪尼尔机上必不可少的配件。
[0003]
现有的雪尼尔机回转座包括芯轴、座体和轴承,芯轴和座体之间通过两处轴承转动连接,座体的内壁两端需镗孔以安装轴承,但两头镗孔的同心度很难得到保证,则芯轴和座体的安装的同心度更加无从保证。另外,由于芯轴是一头受力,铝制座体的轴承安装处易变形,更加影响同心度。芯轴和座体之间相对高速转动,各部件就容易损坏,成为易损件,维修时间和费用非常庞大。
[0004]
另外套筒与芯轴之间出现窜动现象,导致芯轴、套筒和座体之间同心度容易出现不一致,使得工作寿命降低,提高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雪尼尔机微调轴承。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
一种雪尼尔机微调轴承,包括轴、外套、罗拉片、第一组滚子和第二组滚子,所述轴的一端为六角形结构,所述轴的另一端设有锥形面,所述罗拉片设有锥形孔,所述锥形面和锥形孔的形状匹配,所述罗拉片和轴通过锥形面和锥形孔连接,所述外套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外套套设在轴的外侧,所述外套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圈连接轴,所述外套的内壁设有一号滑道和二号滑道,所述轴设有三号滑道和四号滑道,所述第一组滚子安装在一号滑道和三号滑道中,所述第二组滚子安装在二号滑道和四号滑道中。
[0008]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外套内壁为凹球面。
[0009]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第一组滚子和第二组滚子均为多个球形滚子。
[001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第一组滚子为多个球形滚子,所述第二组滚子为多个圆柱形滚子。
[001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第一组滚子为多个圆柱形滚子,所述第二组滚子为多个球形滚子。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中轴的一端为六角形结构,这种六角形结构便于连接和传递扭矩。并且外套与螺纹部分采用一体式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3]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1.轴,2.外套,3.罗拉片,4.第一组滚子,5.第二组滚子,6.六角形结构,7.锥形面,8.螺纹,9.密封圈,10.一号滑道,11.二号滑道,12.三号滑道,13.四号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6]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雪尼尔机微调轴承,包括轴1、外套2、罗拉片3、第一组滚子4和第二组滚子5,所述轴的一端为六角形结构6,所述轴的另一端设有锥形面7,所述罗拉片设有锥形孔,所述锥形面和锥形孔的形状匹配,所述罗拉片和轴通过锥形面和锥形孔连接,所述外套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螺纹8,所述外套套设在轴的外侧,所述外套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圈9连接轴,所述外套的内壁设有一号滑道10和二号滑道11,所述轴设有三号滑道12和四号滑道13,所述第一组滚子安装在一号滑道和三号滑道中,所述第二组滚子安装在二号滑道和四号滑道中。
[0017]
本实施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作出了改进。其中轴的一端为六角形结构,这种六角形结构便于连接和传递扭矩。并且外套与螺纹部分采用一体式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稳定性更好。
[0018]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外套内壁为凹球面。凹球面式的外套内壁使第一组滚子和第二组滚子形成对心滚子轴承结构,使本微调轴承具有调心效果,对于轴两侧安装孔有可能发生的同心度不足,可以进行调节适配。
[0019]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第一组滚子和第二组滚子均为多个球形滚子。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滚子的结构。
[002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第一组滚子为多个球形滚子,所述第二组滚子为多个圆柱形滚子。本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滚子的结构。
[002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第一组滚子为多个圆柱形滚子,所述第二组滚子为多个球形滚子。
[002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中轴的一端为六角形结构,这种六角形结构便于连接和传递扭矩。并且外套与螺纹部分采用一体式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稳定性更好。
[002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