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片式多路换向阀及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6875发布日期:2021-02-09 17:58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片式多路换向阀及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片式多路换向阀及液压系统,属于高空作业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是用途广泛的高空作业专用设备。它的剪叉机械结构,使升降台起升有较高的稳定性,宽大的作业平台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使高空作业范围更大、并适合多人同时作业,使用人员可以不用下升降台就可控制机械升降、行走,可在台面上控制设备行驶到其他的工作地点。设备自身具有行走及转向驱动功能,不需人工牵引,不需外接电源。移动灵活方便,令高空作业更方便快捷,是现代企业高效安全生产之理想高空作业设备。
[0003]
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的转向、行走、制动、举升动作通过液压系统经多路换向阀进行动力执行或控制。目前,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的液压系统存在以下缺点:
[0004]
1、多路换向阀采用插装阀设计,一旦阀块受损或加工出现问题,整个阀块就会报废;2、爬坡无力;3、低速行走抖动;4、下坡时车辆速度不受控制;5、负载太低时刹车解不开,有异响;6、行走时,突然转弯有顿挫;7、行走时突然松开手柄,车辆停车冲击大;8、行走马达有吸空。
[0005]
由于以上缺点,高空作业平台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整机性能有待提高,因此,急需一种解决上述问题多路换向阀和应用该阀的液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片式多路换向阀及液压系统,采用首创片多路换向阀结构设计,低速行走平稳、无抖动,刹车解除可靠无异响,行走时突然转弯无顿挫,行走马达无吸空,有效提高爬坡能力和举升行走安全性能,改善停车冲击,进而提高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的综合性能。
[0007]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8]
一种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片式多路换向阀,具有进油口p和回油口t,其中,片式多路换向阀包括第一联电磁换向阀、第二联电磁换向阀、第三联电磁换向阀和第四联电磁换向阀,片式多路换向阀还包括中间进油联,所述中间进油联与进油口p、第一联电磁换向阀、第二联电磁换向阀、第三联电磁换向阀的油口相连;
[0009]
所述第一联电磁换向阀为三位四通o型阀芯、且与进油口p和回油口t相连,所述第一联电磁换向阀具有电磁铁dt1a、电磁铁dt1b、工作口a1和工作口b1,所述工作口a1和工作口b1之间设有梭阀,所述梭阀前或梭阀后设有与回油口t相连的第一溢流阀,所述工作口 a1和工作口b1前或后均设有第一阻尼;
[0010]
所述第二联电磁换向阀为三位四通y型阀芯、且与进油口p和回油口t相连,所述第
二联电磁换向阀具有电磁铁dt2a、电磁铁dt2b、工作口a2、工作口a3和油口t1,所述工作口a3与回油口t相连,所述油口t1与进油口p和回油口t相连,所述工作口a3与回油口t 之间、油口t1与进油口p之间分别设有第二溢流阀和第三溢流阀,所述工作口a2上设有第二阻尼;
[0011]
所述第三联电磁换向阀为三位四通y型阀芯、且与进油口p和出油口t相连,所述第二联电磁换向阀具有电磁铁dt3a、电磁铁dt3b、工作口lfa和工作口rfb,所述第四联电磁换向阀为两位四通阀芯、且与第三联电磁阀相连,所述第四联电磁换向阀具有电磁铁dt4a、工作口rfa和工作口lfb;
[0012]
所述第三联电磁换向阀为三位四通带阻尼y型阀芯或三位四通不带阻尼y型阀芯,第三联电磁换向阀的油口与进油口p和回油口t 之间设有单向平衡阀,所述第四联电磁换向阀为两位四通阀芯,第四联电磁换向阀的两个油口分别与工作口lfa和工作口rfb相连,所述第三联电磁换向阀或第四联电磁换向阀上设有补油单向阀。
[0013]
一种具有片式多路换向阀的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液压系统,包括油箱、转向油缸、驻车制动缸、举升油缸和行走马达,所述油箱连接有液压泵,所述转向油缸、驻车制动缸和行走马达分别用于驱动作业平台转向、驻车制动和行走,所述举升油缸用于驱动剪叉机械升降,其中,所述液压泵和油箱分别连接上述片式多路换向阀的进油口p和回油口t;
[0014]
所述第一联电磁换向阀与转向油缸之间设有转向油路,第一联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片式多路换向阀换向并向转向油路供油,所述工作口a1和工作口b1与转向油路连通;
[0015]
所述第二联电磁换向阀分别与驻车制动缸和举升油缸之间设有行走制动油路和举升油路,第二联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片式多路换向阀换向并向行走制动油路或举升油路供油,所述工作口a2与行走制动油路连通,所述工作口a3和油口t1与举升油路连通,所述行走制动油路上设有手动泵,所述举升油路上设有第一举升控制阀和第二举升控制阀;
[0016]
所述第三联电磁换向阀和第四联电磁换向阀与行走马达之间设有行走油路,第三联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片式多路换向阀换向并向行走油路供油,所述行走马达为两个,工作口lfa与工作口rfa位于同一行走马达两侧,工作口lfb与工作口rfb位于同一行走马达两侧,第四联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行走马达在行走油路中的串并联切换,所述回油口t与油箱之间设有过滤器。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8]
(1)采用首创片多路换向阀结构设计,当某联电磁换向阀受损或加工出现问题时,可以拆换具体联保证整个多路换向阀的使用,在不影响多路换向阀的使用性能下、每联电磁换向阀的具体相对位置可以改变,以节省成本方便应用;
[0019]
(2)通过第四联电磁换向阀与第三联电磁换向阀联用,换向实现行走马达串并联切换进而切换高低速行走,爬坡能力较现有技术得到有效提升;
[0020]
(3)低速行驶时转向和行走流量得到很好地匹配,低速行走平稳、无抖动,举升状态下行走时,通过第一阻尼控制转向速度,安全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0021]
(4)下坡时,车速通过作业平台手柄控制液压泵,控制制动油路的油量进而控制车速,行走时突然松开手柄,制动油路通过第二阻尼缓慢回油,车辆停车冲击得到明显改善,上坡、下坡行走平稳启动,平稳停止,有效地降低安全隐患;
[0022]
(5)未出现刹车解不开情况,无异响;
[0023]
(6)行走时,突然转弯无顿挫感;
[0024]
(7)在设备转向行走或急停时通过补油单向阀向行走马达补油,行走马达无吸空现象。
[0025]
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液压系统应用多路换向阀实现了转向、行走制动与解除、行走、举升、行走高低速切换及复合动作,明显改善了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图。
[0027]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图。
[0028]
图3为实施例2的立体图。
[0029]
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图。
[0030]
图中标记:多路换向阀1,第一联电磁换向阀11、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第四联电磁换向阀14,中间进油联 15,梭阀2,第一溢流阀3,第一阻尼4,第二溢流阀5和第三溢流阀6,第二阻尼7,单向平衡阀8,补油单向阀9,油箱10、转向油缸17、驻车制动缸18、举升油缸19和行走马达20,液压泵21,转向油路22,行走制动油路23和举升油路24,手动泵25,行走油路26,第一举升控制阀27和第二举升控制阀28,过滤器29。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32]
实施例1:一种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片式多路换向阀,具有进油口p和回油口t,其中,片式多路换向阀1包括第一联电磁换向阀11、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和第四联电磁换向阀14,片式多路换向阀1还包括中间进油联15,所述中间进油联15与进油口p、第一联电磁换向阀11、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的油口相连;
[0033]
所述第一联电磁换向阀11为三位四通o型阀芯、且与进油口p 和回油口t相连,所述第一联电磁换向阀11具有电磁铁dt1a、电磁铁dt1b、工作口a1和工作口b1,所述工作口a1和工作口b1之间设有梭阀2,所述梭阀2前或梭阀2后设有与回油口t相连的第一溢流阀3,所述工作口a1和工作口b1前均设有第一阻尼4;
[0034]
所述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为三位四通y型阀芯、且与进油口p 和回油口t相连,所述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具有电磁铁dt2a、电磁铁dt2b、工作口a2、工作口a3和油口t1,所述工作口a3与回油口 t相连,所述油口t1与进油口p和回油口t相连,所述工作口a3与回油口t之间、油口t1与进油口p之间分别设有第二溢流阀5和第三溢流阀6,所述工作口a2上设有第二阻尼7;
[0035]
所述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为三位四通y型阀芯、且与进油口p 和出油口t相连,所述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具有电磁铁dt3a、电磁铁dt3b、工作口lfa和工作口rfb,所述第四联电磁换向阀14为两位四通阀芯、且与第三联电磁阀相连,所述第四联电磁换向阀14具有电磁铁dt4a、工作口rfa和工作口lfb;
[0036]
所述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为三位四通不带阻尼y型阀芯,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的油口与进油口p和回油口t之间设有单向平衡阀 8,所述第四联电磁换向阀14为两位四通阀芯,第四联电磁换向阀 14的两个油口分别与工作口lfa和工作口rfb相连,所述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或第四联电磁换向阀14上设有补油单向阀9。
[0037]
实施例2:
[0038]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工作口a1和工作口b1后均设有第一阻尼4,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为三位四通y型阀芯。
[0039]
实施例3:
[0040]
一种具有片式多路换向阀1的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液压系统,包括油箱10、转向油缸17、驻车制动缸18、举升油缸19和行走马达 20,所述油箱10连接有液压泵21,所述转向油缸17、驻车制动缸 18和行走马达20分别用于驱动作业平台转向、驻车制动和行走,所述举升油缸19用于驱动剪叉机械升降,其中,所述液压泵21和油箱 10分别连接实施例2的片式多路换向阀1的进油口p和回油口t;
[0041]
所述第一联电磁换向阀11与转向油缸17之间设有转向油路22,所述工作口a1和工作口b1与转向油路22连通,第一联电磁换向阀 11用于控制片式多路换向阀1换向并向转向油路22供油;
[0042]
所述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分别与驻车制动缸18和举升油缸19 之间设有行走制动油路23和举升油路24,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用于控制片式多路换向阀1换向并向行走制动油路23或举升油路24供油,所述工作口a2与行走制动油路23连通,所述工作口a3和油口 t1与举升油路24连通,所述行走制动油路23上设有手动泵25,所述举升油路24上设有第一举升控制阀27和第二举升控制阀28;
[0043]
所述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和第四联电磁换向阀14与行走马达 20之间设有行走油路26,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用于控制片式多路换向阀1换向并向行走油路26供油,所述行走马达20为两个,工作口 lfa与工作口lfb位于同一行走马达20两侧,工作口rfa与工作口 rfb位于同一行走马达20两侧,第四联电磁换向阀14用于控制行走马达20在行走油路26中的串并联切换,所述回油口t与油箱10之间设有过滤器29。
[0044]
同理液压系统也可以应用实施例1的多路换向阀1。
[004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46]
片式多路换向阀1通过电气系统设定,在每一联均不得电时阀芯处于中位,进油口p口油路截止,当某个或某几个电磁铁得电时,片式多路换向阀1,使油箱10内的油液经过液压泵21泵送入片式多路换向阀1的进油口p,经中间进油联15导油,换向进入相应执行机构,进油口p处的第三溢流阀6控制系统最高压力,液压系统包含转向油路22、行走制动油路23、举升油路24、行走油路26四个动作回路,液压油从回油口t经过过滤器29过滤回到油箱10,上述液压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0047]
(1)液压系统的转向功能:第一联电磁换向阀11的阀联机能为 p、t、a、b均不相通的三位四通o型阀芯,当第一联电磁换向阀11 的电磁铁dt1a或电磁铁dt1b得电时,片式多路换向阀1换向,由工作口a1和工作口b1与转向油路22连通,使油液进入转向油缸17,转向油缸17在高压油的作用下,使活塞杆伸出或缩回,实现作业平台的左转或右转功能;
[0048]
(2)液压系统的行走制动与解除功能: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的阀联机能为t、a、b相通的三位四通y型阀芯,当第二联电磁换向阀 12的dt2a得电时,片式多路换向阀1换向使液压油在第二阻尼7 作用下缓慢地经制动油路进入驻车制动缸18的制动腔,驱动作业平台解除驻车制动;在特殊情况下,比如,需要移动高空作业车,但液压、电气系统出现故障,不能通过dt2a得电解除制动时,可以通过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的手动泵25,手动解除制动,然后
通过外力移动高空作业车;
[0049]
(3)液压系统的举升功能: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的阀联机能为 t、a、b相通的三位四通y型阀芯,片式多路阀通过电气系统设定,电磁铁dt2b得电,其他电磁阀均不得电,以确保系统正在举升的安全性;当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的dt2b得电时,片式多路换向阀1换向使液压油进入举升油路24,第一举升控制阀27和第二举升控制阀 28用于控制举升油路24的流量和压力,使举升油缸19驱动作业平台的剪叉机械进行举升动作以升降作业平台;
[0050]
(4)液压系统的行走功能: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的阀联机能为 t、a、b相通的三位四通带阻尼或不带阻尼的y型阀芯,当电磁铁 dt3a或dt3b得电时,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控制片式多路换向阀1 换向,使液压油通过行走油路26进入行走马达20,行走马达20在高压油的作用下,正转或反转,进而带动作业平台的轮胎正转或反转,实现作业平台前进或后退行走;
[0051]
(5)液压系统的高、低速切换功能:第四联电磁换向阀14为两位四通阀芯,当电磁铁dt4a得电或失电,两位四通阀芯换向实现行走马达20串并联切换,进而实现行走高低速切换;
[0052]
(6)液压系统的低速行走、转向复合动作:通过电气系统设定,电磁铁dt1a或电磁铁dt1b得电,电磁铁dt3a或dt3b得电,dt4a 得电或失电,工作口a1和工作口b1前或后设置的第一阻尼4具体位置依据转向速度需求设置,通过合适的阻尼以控制进入转向油缸 17的流量,进而控制转向速度,尤其剪叉机械在举升状态时,在此状态下,由于电气系统设定,泵流量少,属于低速行走,通过合适的阻尼可以实现低速行走、转向复合动作,且动作平稳、不顿挫。
[0053]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4]
(1)采用首创片多路换向阀1结构设计,当某联电磁换向阀受损或加工出现问题时,可以拆换具体联保证整个多路换向阀1的使用,参见附图1或2在不影响多路换向阀1的使用性能下、参见附图3,每联电磁换向阀的具体相对位置可以改变,以节省成本方便应用,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液压系统应用多路换向阀1实现了转向、行走制动与解除、行走、举升、行走高低速切换及复合动作;
[0055]
(2)通过第四联电磁换向阀14与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联用,换向实现行走马达20串并联切换进而切换高低速行走,爬坡能力较现有技术得到有效提升;
[0056]
(3)低速行驶时转向和行走流量得到很好地匹配,低速行走平稳、无抖动,举升状态下行走时,安全性能得到大幅提高:通过合适的第一阻尼4以控制进入转向油缸17的流量,进而控制转向速度,尤其剪叉机械在举升状态时属于低速行走,低速行走、转向复合动作,且动作平稳、不顿挫;
[0057]
(4)下坡时,车速通过作业平台手柄控制液压泵21,进而控制车速,手柄角度越大,泵转速越高,流量越大;行走时突然松开手柄,即当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的dt2a失电时,制动油路通过第二阻尼 7缓慢回油,驱动作业平台驻车制动即叉车缓慢进行,可以防止刹车急停造成的冲击,车辆停车冲击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地降低安全隐患;
[0058]
在作业平台上坡、下坡时,在单向平衡阀8的作用下,均可以建立足够的液压泵21出口压力、制动解除压力以及马达回油背压,并通过单向平衡阀8可以实现行走平稳启动,平稳停止;
[0059]
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依据停车速度及作业平台机型选择三位四通带阻尼或不带阻尼的y型阀芯,选择三位四通带阻尼y型阀芯机能串油,设备停止行走时,行走马达20可以缓慢地、阻尼的停止转动,进而设备缓慢、平稳停车;
[0060]
(5)进油口p处的第三溢流阀6控制系统最高压力,未出现负载太低时刹车解不开情况,无异响;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与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在得电时间上,存在逻辑关系,当第三联电磁换向阀 13的电磁铁dt3a或dt3b得电时,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的电磁铁 dt2a可以同时或稍微延时得电,有油液进入单向平衡阀8,行走油路26导通,平稳启动;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的电磁铁dt3a或dt3b 失电时,第二联电磁换向阀12的电磁铁dt2a延迟失电,具体逻辑关系以确保启动平稳,停车平稳为准;
[0061]
(6)行走时,突然转弯无顿挫感:第一溢流阀3位于梭阀2前或梭阀2后的具体位置依据转向压力使用需求设置,转向时通过梭阀 2和第一溢流阀3控制转向压力,防止超载;
[0062]
(7)作业平台的剪叉机械举升平稳:与举升油路24连通的工作口a3和油口t1油路上通过设置第二溢流阀5控制举升压力,防止超载;
[0063]
(8)行走马达20无吸空现象:在设备转向行走或急停时,工作口rfa与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的油口和回油口t之间设有补油单向阀9,补油单向阀9可以位于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也可以位于第四联电磁换向阀14的油路,不影响使用功能,补油单向阀9及时向行走马达20补油,防止行走马达20吸空,损坏行走马达20;
[0064]
当行走马达20串联时,当进行转向动作时,行走马达20会出现吸空现象,通过第三联电磁换向阀13工作片上的补油单向阀9,防止行走马达20吸空而造成行走马达20损坏;
[0065]
从而综上明显改善了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的性能。
[006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6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