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轴油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8045发布日期:2021-03-09 20:1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轴油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轴油封。


背景技术:

2.油封是用来封油的机械元件,它将传动部件中需要润滑的部件与出力部件隔离,不至于让润滑油渗漏。油封的密封是靠挠性密封元件(皮革、橡胶、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或聚酰亚胺等)与旋转轴之间的过盈配合形成的。
3.转向轴油封用于转向轴与壳体之间的防尘密封,在防尘要求高时一般采用组合式油封,利用外油封和内油封配合面的多道防尘唇达到较高的防尘密封效果,但是成本较高、更换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转向轴油封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提供一种低成本、防尘密封效果好的转向轴油封。
5.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转向轴油封,包括骨架和橡胶密封体,所述骨架内侧与橡胶密封体粘接,所述橡胶密封体向内并斜向下延伸有外唇、中唇和内唇三个密封唇,所述外唇、中唇和内唇的唇口内径一致,所述骨架、外唇、中唇和内唇之间形成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深度依次变大,这样内唇、中唇和外唇伸出的长度依次递增,密封唇对轴的追随性也逐渐增加,保证了轴在偏摆时油封的密封效果稳定,所述外唇的唇口截面长度大于所述中唇、内唇的唇口截面长度,外唇、中唇、内唇和轴的过盈不同,在回转过程中,更适应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工况。
6.进一步地,所述外唇的唇口截面长度为所述中唇、内唇的唇口截面长度的1.3-1.5倍,优选1.4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唇和中唇的截面长度为0.5mm,所述外唇的截面长度为0.69mm。
7.进一步地,所述外唇与轴线的夹角小于中唇与轴线的夹角,使外唇的追随性强于中唇。
8.进一步地,所述中唇与轴线的夹角小于内唇与轴线的夹角,使中唇的追随性强于内唇。
9.进一步地,所述骨架在安装面上下两端折弯为s形,使油封更便于安装,并且具有更高的强度。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采用三唇设计,三唇的伸出长度、与轴线的夹角不同,能够确保轴在偏摆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油封追随性保持稳定。
12.2、本实用新型三个密封唇的唇口截面设计长度不一,使得唇与轴的过盈也不同,在轴转动过程中,能够适应环境变所带来的不同工况。
13.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在保证密封效果的的前提下,生产成品较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转向轴油封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骨架;2、橡胶密封体;3、外唇;4、中唇;5、内唇;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第三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如图1所示,一种转向轴油封,包括骨架1和橡胶密封体2,所述骨架1内侧与橡胶密封体2粘接,所述橡胶密封体2向内并斜向下延伸有外唇3、中唇4和内唇5三个密封唇,所述外唇3、中唇4和内唇5的唇口内径一致,所述骨架1、外唇3、中唇4和内唇5之间形成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第三凹槽8,所述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第三凹槽8深度依次变大,这样内唇5、中唇4和外唇3伸出的长度依次递增,密封唇对轴的追随性也逐渐增加,保证了轴在偏摆时油封的密封效果稳定,所述外唇3的唇口截面长度大于所述中唇4、内唇5的唇口截面长度,外唇3、中唇4、内唇5和轴的过盈不同,在回转过程中,更适应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工况。
18.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外唇3的唇口截面长度为所述中唇4、内唇5的唇口截面长度的1.3-1.5倍,优选1.4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唇5和中唇4的截面长度为0.5mm,所述外唇的截面长度为0.69mm。
19.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外唇3与轴线的夹角小于中唇4与轴线的夹角,使外唇3的追随性强于中唇4。
20.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中唇4与轴线的夹角小于内唇5与轴线的夹角,使中唇4的追随性强于内唇5。
21.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骨架1在安装面上下两端折弯为s形,使油封更便于安装,并且具有更高的强度。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3.本实用新型采用三唇设计,三唇的伸出长度、与轴线的夹角不同,能够确保轴在偏摆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油封追随性保持稳定。三个密封唇的唇口截面设计长度不一,使得唇与轴的过盈也不同,在轴转动过程中,能够适应环境变所带来的不同工况。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转向轴油封具有结构简单、追随性强,密封性能好,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