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阻尼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2838发布日期:2021-04-16 12:4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减振阻尼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汽车悬挂系统中应用的减振器,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器的减振阻尼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2.减振器用于汽车的悬架系统,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现有技术的减振器,其阻尼往往是不能调节的,即使有调节也是采用电磁阻尼调节,结构复杂,而且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利用档位手动调节,调整阀系统的流通间隙,以控制再复原和压缩行程中的流通量,达到改变减振刚度的目的,提高减振器减振效果的减振阻尼调节结构。
4.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
5.减振阻尼调节结构,包括与减振器储液缸底部固定相连的下端盖,其特征在于:下端盖设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进油通道的出口与出油通道的进口之间设有大小可调的流通间隙,流通间隙的大小调节由档位调节器进行手动调节,档位调节器安装于所述下端盖上。
6.上述技术方案的减振阻尼调节结构,直接设置于减振器的下端盖上,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通过档位调节器的手动调节,可使流通间隙的大小产生改变,相当于减振器工作时使连通工作缸、储液缸的压缩阀阀孔的大小改变,进而控制了减振器再复原和压缩行程中的流通量,来达到改变减振刚度的目的,提高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7.作为优选,所述下端盖的一侧设有侧向孔,所述档位调节器包括顶针、转轴、螺母和档位调节手轮,顶针设于侧向孔内,顶针的外圆与侧向孔的内孔之间留有环形空间,环形空间将进油通道的出口和出油通道的进口进行导通,顶针具有锥头部对着进油通道的出口,顶针的尾端连接转轴,转轴转动配合设于侧向孔内,转轴的尾端连接螺杆并通过螺杆连接档位调节手轮,所述螺母与螺杆螺纹旋接,螺母固定在侧向孔端口外侧位置的下端盖上。上述设计结构简单,具体工作原理是:当转动档位调节手轮,可使顶针产生轴向位移,改变顶针的锥头部与进油通道的出口之间距离,即可达到改变流通间隙大小的目的。
8.为保证档位调节器的密封,作为优选,侧向孔端口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由所述螺母压紧固定。
9.为避免档位调节器被意外碰到而改变档位调节手轮的位置,作为优选,档位调节手轮、螺母外设有防护罩。
附图说明
10.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减振器上的安装结构图,
12.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去掉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1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阻尼调节结构,包括与减振器储液缸2底部固定相连的下端盖6,下端盖6设有进油通道7和出油通道17,进油通道7的进口通过压缩阀5的阀孔18与工作缸1的内腔3相通,出油通道17的出口与储液缸2的内腔4相通,进油通道7的出口与出油通道17的进口之间设有大小可调的流通间隙8,流通间隙8的大小调节由档位调节器进行手动调节,档位调节器安装于所述下端盖6上;所述下端盖6的一侧设有侧向孔,所述档位调节器包括顶针10、转轴16、螺母12和档位调节手轮14,顶针10设于侧向孔内,顶针10的外圆与侧向孔的内孔之间留有环形空间9,环形空间9将进油通道7的出口和出油通道17的进口进行导通,顶针10具有锥头部对着进油通道7的出口,顶针10的锥头部与进油通道7的出口之间即形成所述的流通间隙8,顶针10的尾端连接转轴16,转轴16转动配合设于侧向孔内,转轴16的尾端连接螺杆15并通过螺杆15连接档位调节手轮14,所述螺母12与螺杆15螺纹旋接,螺母12固定在侧向孔端口外侧位置的下端盖6上,侧向孔端口设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由所述螺母12压紧固定,档位调节手轮14、螺母12外设有防护罩1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